长视频节目和短视频内容的逻辑差异探析
作者:曲伸
来源:《传媒论坛》2020年第07期
作者:曲伸
来源:《传媒论坛》2020年第07期
一般来说,我们指的长视频节目,就是指制作团队通过载有声音、图像的信号传播的作品,一般时间较长,内容体量较丰富[1]。它的内容整体属于一个相对闭合的完整叙事结构,开端、高潮和结尾相互照应,是一个完整IP的逻辑,这样的逻辑需要受众主观上有花时间去消费内容的意愿,并且这个消费内容的过程充满了仪式感。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9年初发布了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8.29亿,手机网民规模8.17亿。同时,《报告》还显示,短视频用户规模达6.48亿,用户使用率为78.7%。这就可以看出,短视频内容已深受受众欢迎。随着视频行业的不断发展,媒体认识到了要通过短视频来扩大影响、增加收入,不能仅仅停留在流量层面,质量依然是最重要的,所谓短视频质量,就和短视频逻辑息息相关。那么长视频节目与短视频内容的逻辑到底有哪些差异?本文将从三个大方向进行分析。
一、生产的逻辑差异
(一)生产成本逻辑
在生产资金上,必定是长视频节目大于短视频内容的,衡量生产成本是否有正反馈的标准是用户使用时长/时间,因为这两者之间的比例反映出用户的使用价值,以及内容是否可以创造收入[2]。伴随着手机技术的发展和5G的降临,以及智能电视等设备的广泛使用,受众在单位时间内观看对应内容需要耗费的成本大幅度提升,最显著的就是流量成本。對于长视频节目来说,这样的增长会让成本效率不断下降,最终影响到收益,而这个问题,短视频内容基本上不用担心[3]。
生产资金的相对较低带来了短视频生产者的规模迅速扩大,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生产工具的丰富与普及。长视频节目的生产工具价格在不断飙升,而短视频内容生产工具的价格却普遍“亲民”。UGC不断普遍化的过程中,剪辑工具、特效工具也开始不断下沉,爱剪辑、VUE、剪映等软件层出不穷,一个智能手机就可以轻松完成所有操作。
(二)生产内容逻辑
在长视频节目和短视频内容的多样性加剧的前提下,长视频节目给受众的更多是设置好
的议程,这种自上而下的传播内容虽然有很多制作精美,但依然属于几个有限的类别之中,为了破圈层限制,垂直领域的长视频节目也层出不穷。但是在短视频APP上,多样化的内容是受众获得存在感的主要方式,比起自上而下的传播内容,受众更喜欢脱离有限的导演走向无穷的好奇。李子柒可以将中国乡村的田园牧歌通过短视频内容直观展示给世界观众,在长视频节目中,受众只能通过譬如《向往的生活》获得,且更多的是嘉宾之间不断交流沟通塑造的伪逃避隐逸。
5G时代的到来让短视频的内容逻辑发生了变化,UGC的作用会依然会在保持短视频内容逻辑——社交性和用户黏性上下功夫,与此同时PGC会成为主力模式,因为它制作和传播的专业性是UGC所不可及的。这种情况也反向促进了长视频节目的发展,正是因为受众长时间碎片社交的疲惫性,才更愿意观看精美的内容。在差异化的进程中,这两者的内容逻辑本身也在打破时长的束缚不断融合。
二、消费的逻辑差异
(一)载体逻辑
社会尚未移动互联以前,电视是消费视频最多的主要载体,而电视消费视频的核心就是长视频节目,不同区域不同人面只有在面对电视时,才会开始进行消费,而在远离载体的时间内,消费情况并不会发生[4]。
如今快手、抖音、微博视频打破了载体的逻辑把控,不同区域不同人在消费内容上的唯一区别就是不同品类的移动终端。其背后的意义是消费时间的碎片化,而比起短视频内容,长视频节目不适合碎片化消费。
(二)人和场景逻辑
如果将受众的时间分成不同的区隔范围,在受众的生活时间范围内,时间和空间都处于高度碎片化的状态下。这种状态下短视频内容在消费维度上就会明显胜过长视频节目。短视频内容成为了受众生活时间范围内的调节枢纽,随之而来是硕大的视频字幕、精简的画面内容和倍速的解说词[5]。
长视频节目和短视频内容的人和场景逻辑,首先体现在互动化上。长视频节目的互动,仅限于“摇电视”或者加入其他APP进行同步互动,而短视频内容的互动化是直接的,
甚至大多数短视频内容的制作者可以直接与受众互动。就互动本身来说,一类是受众与内容的互动,受众通过选择、参与等来完成观看,比如长视频节目经常用到的多机位、多视角直播——互动剧等2019年热门内容,受众可以自由选择视角、对象主体甚至内容走向;另一类就是受众与受众或者受众与发布者的互动,通过评论、分析、赞赏等功能得以实现。前一类对于长视频节目来说可操行较大,也能大幅度提升用户兴趣;后者能够提升用户对内容的兴趣,这样的互动才是建构人际关系的关键。长视频节目和短视频内容的人和场景逻辑还体现在个性化上:长视频开发垂直领域的人与场景,以及短视频内容变装、直播唱歌、扶贫卖货等都是这个思路。
短视频app开发 三、感染力的逻辑差异
(一)共情逻辑
长视频节目致力创造的是一个相对完整的“世界”,从嘉宾选择到环节设置再到节奏发展——一切都是一个相对完整的链条,评判长视频节目好坏的重点也就是其创造的“世界”是否成功。
这种创造就和短视频内容“记录生活”有所出入,长视频节目创造“世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受众沉浸,不能出戏;而短视频内容就无所谓沉浸,因为短视频内容逻辑本身就是生活本身。
接下来就是长视频节目的核心点——共情,心理学家的解释是:共情是先识别他人的情绪状态,“然后再复制”他人的情绪状态。当长视频节目中埋下悬疑[6]。恐惧、紧张等种种情节的时刻,观众会关心嘉宾的感受,会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比如吐槽大会将主咖放在最后一位,也是长视频节目的悬念设置希望观众对“最后的反击”抱有期待。所以在共情上,大部分长视频节目会超出短视频内容。
(二)“唤醒状态”逻辑
在互联网上,观众看视频的状态被划分为“高唤醒状态”和“低唤醒状态”,长视频节目就是“高唤醒状态”,而短视频内容就是“低唤醒状态”[7]。
所谓“高唤醒状态”,就是你看完《演员请就位》的高强度PK和导师之间的意见不合时,你就会一直思考为什么不合、表演得怎样这些问题,以至于开始去思考怎么样会更好。而短
视频内容的“低唤醒状态”则永远做不到这一点。所以就会造成长视频节目往往容易让受众主动消费,短视频内容只能通过去中心化让受众被动消费——受众会因为一档节目预告而准时等待长视频节目播出,而很少专门去等待李子柒更新视频。
四、结语
目前,长视频节目和短视频内容的日活、月活依然有着很大的差距,在抖音们正在追赶腾讯视频们时,间距的不断变化就会影响互联网内容逻辑格局,而不是长视频节目与短视频内容逻辑本身发生巨大的变动。
参考文献:
[1]肖芃,李晓丽.电视节目创新创优之内核与路径研究[J].中国电视, 2019(11):84-90.
[2]杨帆.新媒体时代下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与改进[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21):138-139.
[3]周浩锋,赵恒.浅谈传统媒体短视频如何变现——以湖北日报融媒体视频探索为例[J].新闻前哨,2019(12):47-48.
[4]计明明.探析传统媒体在短视频领域的着力点[J].当代电视,2019 (12):100-103.
[5]陈安,李雪娇.社会热点问题中共情效应的一般性机理分析[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8,38(06):3-7+16.
[6]位晓宁.唤醒集体记忆,表达集体经验——中国小成本电影的“历险记”[J].电影评介,2012(07):47-48.
[7]曲锦瑄.让品牌渗透于人必经生活场景——专访分众传媒集团合伙人嵇海荣[J].中国广告,2018(06):46.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