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与直播运营》习题答案
《短视频与直播运营》课后习题
参考答案
第1章
1.
(1)生产流程简单化,制作门槛低;
(2)快餐化和碎片化;
(3)内容个性化和多元化;
(4)社交属性强。
2.
内容生产端有多种内容生产方式,如用户原创内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UGC)、专业生产内容(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PGC)和专业用户生产内容(Professional User Generated Content,PUGC)。
(1)UGC:主要是普通用户自主创作并上传的内容,特点是成本低,制作简单,具有很强的社交属性,但商业价值低。UGC可以提升用户活跃度和黏性,但普通用户创作的内容大多以搞笑娱乐或日常生活为主题,类型比较单一,且内容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2)PGC:PGC生产者具备专业的知识和资质,主要包括垂直领域的专家、传统媒体从业者、自媒体团队和专业的娱乐影视团队等,他们的专业水平保证了短视频的质量,同时也丰富了各垂直领域的短视频内容,所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流量。
(3)PUGC:这里所说的专业用户是指拥有粉丝基础的“网红”,或者拥有某一领域专业知识的关键意见领袖(Key Opinion Leader,KOL)。这类短视频内容生产方式的特点是成本较低,但由于用户有人气基础,所以商业价值高。
3.
(1)内容生产
与长视频相比,短视频的生产成本、生产人、生产工具、产出的丰富性都要远远优于长视频。
长视频动辄拍摄数月,需要很高的预算,对拍摄进度和拍摄工也有着严格的要求,因此生产成本较大,产出的数量不大,而且风险很高。但是,短视频的时长通常在5分钟以内,拍摄条件灵活,拍摄与制作
工具多种多样,利用短视频App就可以轻松完成。
(2)内容消费
在移动互联网普及之前,消费视频最多的载体是电视机和计算机,消费的场景很窄,用户只能端坐在电视机或计算机前观看视频,不适合碎片化观看。如今,用户观看短视频的场景变得十分丰富,不管是田间地头,还是地铁站,用户都可以通过手机观看到丰富多彩的视频内容,而且随着网络资费的降低和免流量卡的出现,用户的消费成本大大降低。
另外,用户观看视频的思维方式也在悄然地发生变化。由于算法推荐带来的个性化分发技术,用户可以看到自己最想看的内容,这导致用户变得不再深度思考,而是以更快的速度追求愉悦和刺激,大脑的刺激阈值越来越高。长视频带给用户的沉浸感更好,而短视频一般是直接进入主题,直接把最精彩的视频内容展示给用户,用户没有耐心等待的时间。用户的这种心理和需求导致很多视频平台增加了倍速功能,旨在节省用户的时间。
(3)内容分发
短视频通过关系分发、算法分发的效率会高于长视频的中心化分发的效率。长视频的内
容分发属于中心化分发,电影档期、电视节目表,以及视频平台上的编辑决定了用户看到什么,很容易
形成“千人一面”的现象,内容的分发效率较低。而运用关系分发和算法分发的短视频,在信息的传播效率上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用户看到自己喜欢的内容后可以分享给好友,使内容迅速传播扩散,而人工智能技术为算法分发提供了条件,每个用户都可以看到自己喜欢的个性化内容,形成了“千人千面”的现象。
(4)内容感染度
在内容感染度方面,短视频与长视频相比要逊得多,因为长视频重在“营造世界”,而短视频重在“记录当下”。
无论是电影、电视剧,还是纪录片,它们都是在营造一个完整的世界,从人物设定到感情氛围,从环境设定到情节发展,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链条,使用户沉浸在这个世界中。由于沉浸在长视频的氛围和场景中,用户进入高唤醒状态,所以容易产生主动消费。而短视频的感染力相对逊得多,其“短、平、快”的特点使用户在观看视频时的状态为低唤醒状态,所以用户大多为被动消费。
4.
(1)时间和内容上取长补短
直播的内容表现形式较强,只要主播愿意,可以持续直播,没有时间上的特别限制;而短视频的时长较
短,一般只有15秒到5分钟,内容极度浓缩,需要创作者提前录像和剪辑制作。因此,两者可以在用户时长上实现互补,这也是两者进行互相融合的基础。
直播的内容固然有趣,但在短时间内很难娱乐用户,这就影响了直播平台的用户体验,但加入短视频模块后,用户可以在来不及观看直播内容时浏览短视频,从而提升用户留存率;在短视频平台中加入直播功能,可以弥补用户观看短视频时的意犹未尽感,用户在时间充足时可以进入直播间尽情欣赏其中的优质内容。
(2)功能上取长补短
随着短视频使用门槛不断降低,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其中,这推动了用户积极利用短视频平台来展现自己,而用户消费习惯的移动化和时间碎片化要求制作的短视频具有内容价值高、短时间传达大量信息的特点。
与短视频不同,直播的核心功能是互动性和强大的变现能力,并且由于直播的即时性,其具有商品细节展示、消费场景和使用体验高度还原的优势,可以增强用户对商品的信任感,因此可以最大限度地刺激用户在直播平台上消费,从而实现流量变现的目的。
直播和短视频在功能上可以取长补短,融合短视频强大的流量聚集能力和直播的超强变现能力,可以多方位、多角度地为平台及其内容创作者赚取更多的利益。
第2章
1.
(1)图文展现形式;
(2)知识分享形式;
(3)解说形式;
(4)情景短剧形式;
(5)视频博客形式。
2.
(1)人物
人物主要涉及以下信息:拍摄的主角是什么样的人?他/她的基本属性是什么?
(2)工具和设备
确定好人物维度后,短视频创作者要根据确定的人物角选择合适的工具和设备。
(3)精神食粮
精神食粮主要包括书籍、电影、音乐、讲座、展览、微课、学习培训等。短视频创作者要分析目标用户喜欢什么书籍、电影或音乐,会参加什么培训,分析透彻之后才能了解其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制作出符合其需求的短视频。
(4)方式方法
方式方法是指与短视频中的主角、目标用户身份相关的方法,如瘦身方法、育儿方法、职场技能提升方法、时间管理方法、旅游旺季如何规避拥堵的方法、提升阅读效率的方法等。
(5)环境
由于短视频的剧情不同,环境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环境可以分为拍摄时间(白天或黑夜)和拍摄地点(学校、餐厅、办公室、广场等),短视频创作者按照人物设定就可以联想到具体的活动环境。
3.
(1)具有个性
很多短视频创作者会觉得做原创内容费时费力,成本太高,不如转载已有的爆款短视频轻松,但别人的短视频无法体现出自身的创意和个性,不具备辨识度,所以也就难以成为爆款。
(2)有情、有趣、有热点
原创内容要能让用户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趣味性强,使用户愿意分享、转发与评论。同时,短视频创作者要让产品、内容与热点产生关联,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蹭热点”。
(3)抓住“黄金前三秒”
“黄金前三秒”是指短视频开始的前三秒就一定要吸引用户的眼球。在生活中,人际交往非常注重“第一印象”,因为“第一印象”往往决定了彼此之间后续往来的基本印象,成为决定第二次乃至以后交往的依据。其实原创短视频也是如此,要想获得用户的关注和认同,短视频创作者就必须在短视频的前三秒内将自己的观点鲜明地表达出来,将其烙印在用户的心智中。
4.
(1)为用户提供知识
短视频提供的知识要符合以下要求:实用、专业、易懂。
(2)为用户提供娱乐
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所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所以对心理减压内容的需求非常大,而娱乐性的内容正好可以满足用户的这类需求。娱乐性已经成为现代传媒的本质属性之一,以娱乐形式展现的短视频内容可以带给用户趣味性的、放松的、愉悦的感官享受。很多头部账号在本质上都具有娱乐性,不管是“段子”类的短视频,还是知识类的短视频,都可以以娱乐的形式呈现内容,直抵用户的内心,触动其心灵。
(3)为用户提升生活质量
如果短视频中的内容可以针对用户生活中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帮助用户解决难题,提升其生活品质,就会被用户认为很有价值,从而获得大量点赞和转发推荐。
(4)激发用户的积极情感
情感性是影响用户选择短视频内容的关键因素之一,在用户感兴趣的短视频类型中,带有感动、搞笑、励志、震撼、治愈、扎心、解压等因素的内容都具备情感性,这些内容是用户内心的折射和情感的体现,可以激发用户的积极情感。
第3章
1.
(1)远景
远景一般用来表现远离拍摄设备的环境全貌,展示人物及其周围广阔的空间环境、自然景和众活动大场面的镜头画面。这种景别相当于人从较远的距离观看景物和人物,视野深远且宽阔,能够包容广阔的空间,人物在画面中所占的面积较小,甚至是点状,而背景占主要地位。画面给人以整体感,细节不突出。
由于人们在观看短视频时大多使用手机,其屏幕较小,远景的表现力会在手机屏幕上有所削弱,因此拍摄者在处理远景画面时要删繁就简,使画面长度足够充分,拍摄时不要将拍摄设备移动得太快,以免使本来就看不清的细节变得更加模糊。
(2)全景
全景用来表现人物全身形象或某一具体场景的全貌,往往制约着该场面镜头切换中的光线、影调、人物运动及位置,可以进一步表现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也被称为交代镜头。
在全景画面中,人物的头顶以上与脚底以下都要有适当的留白,切不可“顶天立地”,以免让人产生堵塞感,但也不要将空间留得过大,否则会造成人物形象不清楚,降低画面的利用率。
(3)中景
中景主要用来表现人物膝盖以上部分或者场景的局部画面。与全景相比,中景画面中的人物整体形象和环境空间不再是重点表现对象,画面更注重表现具体动作、结构和情节。
中景画面是叙事性的景别,在有情节的画面中,中景既给人物以形体动作和情绪交流的活动空间,又与周围氛围、环境保持一致,可以揭示人物的情绪、身份、相互关系及动作目的等。
(4)近景
近景主要用来表现人物胸部以上的部分或者物体的局部。与中景相比,近景画面表现的空间范围更小,画面内容也更单一,环境和背景的作用进一步降低,吸引观众注意力的主要是画面中占主导地位的被拍摄主体。
由于大多数观众观看短视频时使用的是手机,手机屏幕小,因此在拍摄近景画面时,拍摄者要注意画面中细节的质量,保证人物形象的真实性、生动性和情节的客观性、科学性。拍摄者不妨多拍摄一些画面,在后期剪辑时进行挑选。
背景在近景画面中的作用大大降低,所以近景画面一般力求简洁,调统一,拍摄者尤其要避免背景中出现容易分散观众注意力的物体,要让被拍摄主体一直处于画面结构的主导位置。
(5)特写
特写用来表现人物肩部以上的部分或者某些被拍摄主体细节的画面。由于特写画面的内容比较单一,所以可以起到放大形象、强化内容、突出细节等作用。
短视频app开发由于特写分割了被拍摄主体与周围环境的空间联系,画面的空间表现不确定,空间方位也不明确,所以常被用作转场镜头。在场景转换时,由特写画面打开至新场景时,观众不会觉得突兀和跳跃。
2.
(1)推镜头
推镜头是指镜头由远及近,向被拍摄主体方向移动,逐渐形成近景或特写的镜头。推镜头改变了观众的视线范围,画面由整体慢慢引向局部,突出局部的细节感,还可以制造悬念。
(2)拉镜头
拉镜头与推镜头相反,指镜头向被拍摄主体反方向运动,画面由特写或近景拉起,在镜头后拉的过程中视距变大,观众的视线由细节变为整体,画面逐渐变成全景或远景,常用于表现人物与环境的宏观场面或空间关系。
(3)摇镜头
摇镜头是指拍摄设备的位置保持不动,镜头通过上、下、左、右、斜等方式拍摄主体与环境,给人感觉是从被拍摄主体的一个部位向另一个部位逐渐观看,摇摄全景或者跟着被拍摄主体的移动进行摇摄(跟摇),使观众如同站在原地环顾、打量周围的人或事物。摇镜头主要用来表现事物的逐渐呈现,一个又一个的画面从渐入镜头到渐出镜头,完整展现了整个事物的发展。
(4)移镜头
移镜头是指镜头沿水平方向向各个方向移动拍摄,可以展现各个角度,把运动着的人物和景物交织在一起,产生强烈的动态感和节奏感,表现出各种运动条件下的视觉艺术效果。
(5)升降镜头
升降镜头分为升镜头和降镜头。升镜头是指拍摄设备在升降机上做上升运动所拍摄的画面,可形成俯视拍摄,以显示广阔的空间;降镜头是指拍摄设备在升降机上做下降运动所拍摄的画面,多用于拍摄大场面,营造气势。
升降镜头能够改变镜头视角和画面的空间,带来画面视域的扩展与收缩和镜头视点的连续变化,从而形成多角度、多方位的多构图效果,有利于展现纵深空间中的点面关系,从而渲染画面气氛。
3.
(1)中心构图法
中心构图法是指将被拍摄主体放置在画面中心进行构图的方法,其优点是主体突出且明确,能够获得左右平衡的画面效果。在使用中心构图法时,被拍摄主体占拍摄画面的比例要大一些,画面背景不能杂乱无章,最好使用画面简洁或者与被拍摄主体反差较大的背景,从而更好地烘托被拍摄主体,加强对被拍摄主体特征的表达。
(2)对称构图法
对称构图法,就是画面按照对称轴或对称中心使画面中的景物形成轴对称或者中心对称的构图方法,具有稳定、平衡、相呼应的特点,常用于表现对称物体、建筑物或具有特殊风格的物体,可以给人带来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
(3)二分构图法
二分构图法,就是利用线条把画面分割成上下或者左右两部分的构图方法,在拍摄天空和地面或水面相交的地平线时比较常用。使用这种构图方式时,可以将地平线或水平线放在画面中间附近,将画面一分为二。
(4)三分构图法
三分构图法,又分为垂直三分构图法和水平线三分构图法,可以避免画面的对称,增加画面的趣味性,从而减少画面的呆板。在使用三分构图法时,通常是在横向或纵向上将画面划分成分别占1/3和2/3面积的两个区域,将被拍摄主体安排在三分线上,从而使画面主体突出、灵活、生动。
(5)九宫格构图法
九宫格构图法,就是利用画面中的上、下、左、右四条分割线对画面进行分割,将画面分成相等的九个方格的构图方法。拍摄时将被拍摄主体放置在线条四个交点上,或者放置在线条上,这样拍摄出的画面看起来更和谐,被拍摄主体自然成为观众的视觉中心,并使画面趋于平衡。
(6)引导线构图法
引导线构图法,就是利用引导线来引导观众的目光,使其汇聚到画面的主要表达对象上的构图方法。采用这种构图方法可以加强画面的纵深感和立体感,比较适合拍摄大场景、远景画面。
采用这种构图方法时,引导线不一定是具体的线条,只要是有方向性的、连续的事物,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