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腐朽为神奇的新农村建设领军人物——田文科
作者:丛文考
来源:《中华儿女》2013年第05期
作者:丛文考
来源:《中华儿女》2013年第05期
全国第一家村办一类对外开放口岸。
全国第一家村办国际客货班轮航线。
全国第一家村办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和好运角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全国第一家对村民实施高额生活保障,走共同富裕道路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全国十大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之一。
中国最美八大海岸之首、最富生态文明的村庄。
这些个“全国第一”,谁曾想到,它竟然是一个农村做出来的。这也只有在中国才可以实现这样的传奇与梦想,它就是中国西霞口!
自1977年,田文科任西霞口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始终把“实现共同富裕,构建和谐社会”作为奋斗目标,抢抓机遇,大胆创新,勤政爱民,把西霞口从一个边陲小渔村发展成为一个拥有总资产超过60亿元的以港口运作为龙头,以海珍品养殖为骨干,以旅游为先锋的发展格局的大型集团公司,使西霞口取得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瞩目成绩。
有舍有得,大舍大得
正是应了这句话,田文科成就了西霞口村三次华丽的转身。
30多年前,西霞口村的村民和大多数中国农民一样,过着简单、清贫的日子,1977年以前,西霞口的粮食产量在全公社20个自然村中排名倒数第一,当时,有些人家的孩子连鞋都穿不上,整天饿肚子,“日子苦啊。”回想起30多年前的情景,田文科深有感触,“1977年,我当上了村支书,当时就一个想法,得让村里孩子吃饱饭,然后送他们去上学”。最开始的时候,田文科把主要精力放在种粮食上,当书记两年,村里的粮食产量从全公社倒数第一,一下子跃居正数第一。当时村里人都很佩服田文科,村里一个老人谈到,“田文科懂科学,脑子灵,干啥啥行。”
1978年,在种粮食拿了公社冠军之后,田文科并没有一鼓作气把粮食种下去,而是把目光从土地转移到了海上。“当时召开村民大会,大家七嘴八舌一合计,决定让种地的农民和打渔的渔民结对子,共同下海捕鱼,大搞渔业。”田文科回忆说。
下海捕鱼,从种地的农民,变成靠海致富的渔农,西霞口人完成了第一个转身。上个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的10年时间里,这一“变身”让村里的孩子有了鞋穿,让村里的光棍娶上了媳妇,村民们第一次兜里有了零花钱,银行有了存款。1987年,村里成立了山东省第一家渔业公司,西霞口也跻身山东省村级单位的“首富”,彻底摆脱了贫困。而此时,田文科却再次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把部分渔船卖掉,用卖渔船的钱,买修造船的设备,开办船舶修造厂,同时开展海珍品养殖。
这一决定令村民哗然,很多人不理解甚至反对。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验证了田文科的决定是正确的。“打鱼吃的是资源饭,资源总有一天会枯竭,同时,大规模的海上捕捞导致生态破坏严重,当时我的想法是,我们要转变,从渔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变。”田文科回忆,这一转变比较痛苦,当时渔业经济异常繁荣,就在这个产业最鼎盛的时期,西霞口选择了退出。
从渔业经济到工业经济,西霞口完成了第二个转身,而这个动作,为西霞口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第三个转身,其过程更像一个典型的产业集发展史,从单一的船舶修造,到形成海珍品养殖、港口运作、国际海运、旅游度假五大支柱产业共同发展,西霞口演绎着创富传奇。
西霞口的三次转身都离不开田文科的胆略和才识,敢想他人之不敢想,敢做他人之不敢做。如今的西霞口村已经是一个村企合一、实行企业化管理的村庄,全村500户,1300人,下辖企业17家,职工1600人,总资产超过60亿元。2012年,实现总收入27亿元,纯收入3.3亿元,人均创纯收入25.4万元。
积跬步,至千里;积小流,成江河
西霞口的转变看似奇迹,但却是田文科领导全体村民一步一个脚印努力走出来的。
西霞口把海珍品养殖作为水产品养殖产业的重点,并加强产业结构优化和基础设施建设。在长达30余公里的海岸线上,西霞口拥有25万亩天然海域,这是中国最大的野生刺参自然生长、繁育基地。西霞口野生刺参因品质独特、纯天然、营养价值高获得消费者的好评,
2010年9月在中国国际海参文化节上大出风头,不仅一举获得了海参金奖,同时还以12.6万元的天价拍出,荣获“海参王”的称号。西霞口刺参凭借其优良品质,成功通过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认证,成为国内首家海参有机食品认证品牌。西霞口海珍品养殖基地被认定为山东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
在港口贸易和国际海运上,从1995年开始,西霞口先后投资4.5亿元,成立了全国第一家村办SMS认证的国际海运公司。从1996年开始,投资3亿多元,把龙眼港扩建成全国第一家村办一类对外开放口岸,2001年开通了至韩国平泽港的客货班轮航线,港口年吞吐量已达350万吨,年进出港旅客25万人次,营运收入4亿多元。目前即将开通西霞口龙眼港至韩国大山港的国际旅客航线和龙眼港至韩国白翎岛的高速渡轮航线。
西霞口村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时代浪潮中,坚持以生态文明为引领,从良好的生态环境出发,以文化为特、产业为支撑,积极构建以休闲旅游为引领、一二三产业统筹协调的新农村经济发展格局,形成了以成山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神雕山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海驴岛风景区、摩天岭生态旅游风景区为核心的好运角国际旅游度假区。2012年景区全年共吸引游客16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4亿多元。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齐抓
自80年代中期开始,西霞口村逐步建立起涵盖医、食、住、学等各个方面的保障体系,每名村民每月可以领取470元生活补助,水、电、暖、医疗费、闭路电视费全免。从幼儿园至研究生提供每年150元至15000元不等的奖学金,服兵役的义务兵每年发给15000元的补助,军官和志愿兵则发给5000元的补助。对病灾户等困难家庭,实行最低生活保障线,每人每年7000元。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再发放200元养老补助金,70岁翻一番,退休金每月500元至800元不等。
为了使村民始终拥有良好的生活环境,田文科带领村干部进行了一系列惠民改革。先后投资5000多万元对村内及景区道路全部进行了硬化,对道路两侧及周边空地进行高标准的绿化美化,组成了专业的园林队伍和清洁队伍,实行全天候绿化保洁。同时,投资1600万元建成了两座高标准的污水处理厂,生产、生活污水完全达到国家排放标准。自2003年起,西霞口先后投资6000多万元进行旧村改造,拆除旧房2600多间,新建楼房16万平米,全村居民都住进了别墅楼、公寓楼,人均住房达到65平方米,并提供了购房和免费居住的两种自由,家庭轿车普及率达到80%。
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田文科始终不忘精神文明建设。先后投资2千万元,建起了老年宫、妇女之家、娱乐场和文体广场,用健康的文化活动来引导教育众。现在全村没有一户安装防盗网,出去串门也不用锁门;村民生活幸福安康,没有一户贫困家庭;村民家庭关系和睦,没有出现一起不赡养老人的现象。近30年来,西霞口没有发生一起信访、治安和刑事案件,社会风气淳厚、村民邻里之间和睦相处亲如一家,全村呈现出一派和谐、富足、安宁、快乐的景象。
2004年7月,西霞口被山东省委宣传部评为省级文明单位;2006年2月18日,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全国十佳小康村;2006年6月,西霞口集团党委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07年中国最美的八大海岸3月,被全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先进个人(集体)评选委员会评选为“全国新农村十大名村”;2008年西霞口村被农业部定点为“农业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吴邦国、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来西霞口视察,对西霞口的发展思路、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2010年被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评定为“全国十大幸福村”之一。2011年4月,西霞口被农业部评为“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2011年12月,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为“全国文明村”。2012年1月,被中国楹联协会授牌“中国楹联第一村”。2012年,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特
景观旅游名村”。
责任编辑 全照立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