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就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科研机构与村镇融合发展的机制和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1.乡村振兴离不开科技支撑
1.1产业兴旺离不开科技支撑
生产力低下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缓慢的主要问题,生产管理粗放、生产设施落后、生产技术缺乏等原因严重制约着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也直接关系到了现代化农业建设进程。通过加强科技对农业的支撑力度,能够有效改善农民生产不得要领、信息获取困难、机械化程度地等诸多问题,打破当前“产量靠天、质量靠地、收入靠人”的局面,让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产业兴旺。
1.2生态宜居离不开科技支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农村最有价值的资源和财富。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用科学的手段处理好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作物秸秆四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有机肥代替化肥、地膜的回收与降解,都要通过科技支撑来实现,做到变废为宝、物尽其用。加强科技支撑,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牟利的行为也将不复存在,科学养鱼替代了电捕鱼、合理化种植替代了乱砍乱伐,有效改善农业生产乱象,化解“百姓富”与“生态美”之间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1.3乡风文明离不开科技支撑
现阶段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已经接近全面小康,身体是否能吃饱已经不是大家关心的首要问题,如何让农民在精神上“吃饱”便成为当下亟待完成的任务。加强科技支撑,可以开阔农民视野,帮助其了解精神富裕的潜在价值,提供乡风文明建设的内生动力;加强科技支撑,可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摒弃农村存在已久的旧观念、伪科学,走上科学的农业发展之路;加强科技支撑,可以提高农民思想层次,树立农民的主人翁意识,增加其公共事务的参与度,发挥力量助推乡风文明建设。
1.4治理有效离不开科技支撑
治理有效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而实现治理有效的核心则在于“自治”。建立健全乡村法治建设、政治建设是治理的框架,但治理的根本则依旧在于农民自身。加强科技支撑,提高农民科学素质,让农民的生产生活走上轨道,必定能构建良好的乡村秩序,促进治理有效。
1.5生活富裕离不开科技支撑
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也是拉近城乡贫富差距,实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发展现代农业是农村走向富裕的必由之路,而科技支撑则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条件。通过农业科技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方式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鼓励农民回乡就业、创业,改变农民增收只能靠外出务工的现状;通过科普宣传、推广农机等方式,提高现代化农业占比,扩大农业生产规模,优化农村劳动力分配;结合各地自然条件,挖掘当地潜在种养优势,以发展“抱团取暖”模式为目标形成地方支柱产业,降低风险;加大力度推广优质动植物品种,示范高科技农业生产技术,提高产品质量,打造地方品牌,增加农民收入。
2.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方向建议
2.1成立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
目前,我国农村生产技术水平低、获取农业新技术途径少的现象普遍存在。同时,青年人员外出务工愿望强烈、回乡就业比例低更是加剧了农村人口的老龄化程度,
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思考和建议
贺 明1 马永鑫1 闫 吉1 王 洋1* 杨洺扬2
(1.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3;
2.辽宁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 沈阳 110164)
摘 要:科技是农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本文介绍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科技支撑对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方面的重要性,提出了科技服务、科技引领、加快创新等几个工作方向的建议,以期为农业科研院所、企业践行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科技支撑;乡村振兴;服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特产业
文章编号:ISSN2096-0743/2020-27-0006
·6·
·7·
农民只会种地,不知如何种好地的问题不断凸显。为此,科研院所应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推荐遴选一批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实践经验的科技人员成立专门的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采取科技下乡、科技示范、
网络媒体等方式向农村提供科技咨询服务 ,面向乡村振兴进行科技成果、技术模式的集成应用,围绕地方产业特点,扶持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合作、指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农民和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科技支撑,切实有效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推动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2.2科技引领示范村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着重遴选一些有科技短板、自然条件有潜在优势、地方特产业显著的村镇建立科技引领示范村。以省属科研院所为科技依托,紧紧围绕当地特点,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共建”的原则,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通过专家服务团队的技术支撑,形成当地支柱产业,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改变农村长期存在的生产管理粗放、种植作物种类繁杂、产业规模小的生产局面,发挥示范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树立典型。
2.3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科研院所加大主要农作物优质品种、适应机械化种植品种、设施农业品种的选育力度,引导各类作物、畜禽育种向专用化、特用化、优质化发展,加大专用、特用作物品种培育和推广力度,提高农业产值,做好乡村振兴的品种支撑工作。同时加强调研,了解不同地区产业现状与资源禀赋,进行制约乡村特产业发展瓶颈技术的攻关,支撑乡村农业产业发展。
2.4 加速成果转化
科研院所与地方主导产业相关的龙头企业加强合作,借助各类科研项目、成果转化项目的实施进行技术成果转化和推广,一方面能够利用企业的资源推动成果转化;另一方面能够引导科学研究更加面向市场应用;还能为企业和农民带来更多的收益,达到科、企、农三方共赢。同时,通过与农技推广部门对接,把政府农技推广体系纳入到项目示范建设中,形成技术研究—试验示范—辐射推广的转化链条,实现研发体系与推广转化体系的有效衔接,延长产业链,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5加大资金投入农村如何创业
目前在乡村振兴工作中,以下的几个问题较为凸显:1)部分村镇设施设备短缺落后,专家团队无法放开手脚,科技力量难以施展;2)村镇往往路途遥远,交通不便,
专家也面临着繁重的课题任务,本职工作与示范村建设之间的平衡难以把握;3)示范村建设需要大量投入人力物力,但目前缺少专项资金支持,许多工作都存在局限性;4)部分村镇对乡村振兴的总体思路学习不到位,对战略目标理解不充分,对农业生产安于现状,专家团队孤掌难鸣,工作难以开展等等。总结起来,矛盾主要集中在资金上,只要解决好资金问题,困难自然迎刃而解。因此,既然乡村振兴工作要真刀真的干,那就要真金白银的投。积极向农业主管部门申请将乡村振兴纳入工作规划,建议设立各类相关项目、财政专项资金等多种支持政策。同时调动企业投资积极性,撬动社会资本投入,
促进形成多元化投入保障体系。
3.结语
大力加强科技支撑力度,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要条件。从科研机构角度,科技支撑行动将有效促进农业创新能力,强化农业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从企业角度,科技支撑能不断优化产品品质,实行标准化生产;从农民角度,科技支撑能保证农民与时俱进,及时掌握最新的科
技成果,为产业化经营、提高综合产出效益奠定基础。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各地区域优势愈发显著,特产业发展壮大,农民增收效果良好,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农业新格局,为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2018
[2]顾 媛,张 锋.乡村振兴背景下对于农业科普工作的几点思考[J]. 农业科技管理,2018
[3]秦中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把握的工作重点[J]. 紫光阁,2017
作者简介:贺明(1989—),男,汉,吉林省长春市,硕士研究生,研究实习员,科技管理通讯作者:王洋(1973—),男,年,汉,吉林省四平
市梨树县,博士研究生,研究员,科技管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