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民歌模唱教学影音资料使用问题引发的思考
由民歌模唱教学影音资料使用问题引发的思考
作者:田蕊万圣节是什么意思呢
来源:《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金心攻略
    中国传统民歌风格模唱课程历经数十年的实践与发展,现已成为我国各大音乐艺术院校音乐学专业本科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多年以来一直以民歌风格模唱的感性学习为主,并辅以民歌理论常识的学习。这种以风格模唱为主的感性学习,决定了课堂中学生模仿对象的重要性。
    在早期的教学中,各音乐院校从事民歌模唱教学的教师,多为边采风、边教学的模式。很多教师在长期的采风积累过程中,通过不间断的大量的向民间歌手的学习,其自身已经成为较为优秀的民歌演唱者,在教学中不仅可以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甚至可以进一步引发学生的学习和模仿兴趣。
    笔者作为年轻一代的传统音乐教师,自2010年起,担任沈阳音乐学院大连校区的传统音乐教学工作。以笔者自身的学习经历而言,在学习传统民歌之初实际上就已经脱离了老一代前辈们一边采风一边教学相辅的模式,相反是从课堂到课堂的学习经历。由于缺乏获取第一手田野资料来源的经历,而人的学习能力是有限的,特别是面对全国各地民族方言各异、风格多变、浩如烟海的传统民歌时,教师的范唱毕竟不能等同于民歌手。所以在课堂教学中,笔者没有向前辈教师们一样,以教师的示范演唱为标杆,更竞选班级体育委员>五行相克
多的则是寻求利用民歌音像资料去还原传统民歌风格,以保证其风格的承袭。像笔者这种学习经历和教学模式,恰恰是现今各音乐院校从事传统音乐教学众多青年教师的一个缩影。
美白保湿产品排行榜
    在这种情况下,教学中民歌音像资料的使用就尤为重要。如音像资料能否兼顾到民歌的原生风格,能否与教材、乐谱相配套使用等。现实是:一方面,由于以往的研究观念并未意识到民歌音像资料保存的重要性,受当时录音及保存技术的限制等原因,各民歌教材及不同时期所编印的民歌曲集中留存的大量民歌乐谱,是缺少配套音像辅助的。时过境迁,几十年前的演唱者和采录者早已无从寻访。而仅依靠乐谱无法完全呈现民歌风格,传统民歌自身的口传性与变异性,较其它传统音乐品种如戏曲、说唱音乐来说,民歌又有着特殊的生成背景和流传方式,缺少职业化的从业人等特质。另一方面,工业文明日渐发达下,社会生产劳动方式的变革,使现今传统民歌的自然生态环境并不乐观,民歌采风的难度也将逐渐加大,很多民歌就成为了不可再生音乐资源。
>摩托车化油器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