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建筑旅游规划的创新
摘要:古文物建筑中的跨院是休闲娱乐和生态空间,在文物建筑的旅游规划中可以将跨院作为旅游文化的活化展示区,营造交流、和谐、参与的高度旅游体验氛围。在洛阳关林东西跨院旅游规划中,从生态活化、展示手段活化、参与性活动活化等方面继承和创新了跨院旅游功能,为文物建筑旅游规划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文物建筑;跨院;旅游;规划
1跨院—文物建筑旅游规划中重要的活化空间
跨院在我国古典建筑中广泛分布,大到皇家宫殿,小到民居建筑,包括各种寺庙建筑中都很多见。我国古典建筑中建筑布局大都是沿中轴线对称分布,其中沿中轴线方向南北延伸布局的称为“进院”,而与中轴线垂直在东西方向延伸布局的建筑就称为“跨院”。因此跨院又多称“东跨院”、“西跨院”。
1.1跨院的建筑功能
相比于政治、等级地位非常重要的中轴线建筑而言,跨院的主要特点和功能是:用于面积较大的建筑,在中轴线建筑之外,拓展整体空间;作为家庙、祠堂等家庭祭祀地点;正房之外其他人口分宅居住、生活;来客居住;学馆、库房、厨房、花园等其他用途。[1]相比于中轴线建筑正规礼制性的用途,跨院更多用于生活和休闲娱乐,因此布局风格轻巧、亲切,生态优美、园林小品意趣盎然,建筑没有非常威严的礼制规范,体现和谐、交流和个性化的空间氛围。
尤其在近现代建筑中,跨院的休闲娱乐和生态功能日益突出。在老北京的四合院建筑中,越高级的四合院院子越多,有前院、后院,还建有跨院。建筑大师张开济说,跨院就是后花园,是家庭的多功能空间,发生过许多浪漫的生活故事![2]
1.2跨院的旅游开发定位
近年来,随着大众旅游的发展,古建筑作为文物旅游和遗产旅游中重要的吸引物一直受到旅游市场青睐,我国的观光旅游市场上古典建筑也一直是国内外游客争相前往的热点。古典建筑在遗产价值之外,对其旅游价值的探讨和开发更值得关注。
认识古典建筑的旅游价值,就是改变已有的对于遗产价值认知的专家视角,而是从大众游客的体验视角出发,将建筑的文化、科学、社会价值充分的展现给每一位游客,尤其是发掘出文物建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将蕴含在古典建筑空间中的精神文化内涵传达给游客,实现游客的深层次体验。
但是由于我们对于遗产保护的人类学社会学责任,和我国文物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的限制,古建筑的旅游开发必须受到遗产保护的诸多约束,必须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旅游开发。因此,单纯的观光成为最主要的旅游产品,文物建筑旅游产品以静态、观光为主,气氛沉闷、内容单调枯燥,或者深奥难懂,与当前游客休闲愉悦为主的旅游动机相悖,与当前参与型、活动体验型的旅游市场发展趋势脱节。
洛阳关林批发市场针对这一市场现状,旅游学界的专家提出对文物旅游的“活化”战略,就是通过多种旅游开发手段,将静态、物化的文物中蕴含的活态文化挖掘展示出来,或者以活态的方式展示给游客。活化战略是文物旅游开发的新思路,在旅游产品开发的具体运用中关键是活化方式和手段的创新。
从旅游开发视角,运用活化战略,将跨院定位为文物建筑旅游中的重要活化空间的规划思路,
不但基于跨院本身在古典建筑中的休闲娱乐区的建筑功能,跨院建筑与生态景观的紧密联系,而且突出体现了对于旅游市场需求的关注,对于游客体验的关注,是文物旅游作为遗产文化传承利用的一种重要方式的规划创新。
2洛阳关林东西跨院的规划设计
洛阳关林是武圣关公含元之所,是中国最早的关庙和中国封建级别最高的关庙。作为海内外三大关庙之一的关林,既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4A级旅游景区,多年来与洛阳龙门石窟、白马寺并称洛阳三大人文景观,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一直是国内外游客来洛阳旅游的必到景点之一。
2.1 关林景区规划现状及主要不足
关林景区目前占地200余亩,院落四进,殿宇廊庑150余间,主要建筑均在中轴线上,依次为舞楼、大门、仪门、甬道、拜殿、大殿、二殿、三殿、石坊、八角亭,最后为关冢。2006年,关林作为明至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本世纪以来,国内外大众旅游市场需求的发展变化,以及洛阳在建设“山水城市”进程中城市
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关林景区的现状已经不能适应市场变化和竞争形势。
目前的关林景区旅游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2.1.1景区游览空间狭小,生态环境欠佳。
关林景区的有效游览空间仅仅集中在中轴线上,长度不足500米,宽度不足百米,游客的足迹范围和视阈空间都比较狭小。
作为拜祭型古建筑,景区的主要绿化以侧柏为主,树木八百余株。与孔林10万余株树木、孟林近万株树木的规模相比,相差太远,难以形成浓厚的拜祭空间的场所感,也与大众旅游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不符。
2.1.2旅游产品以静态观光为主,体验欠缺。
目前关林的旅游产品,基本是观光型,欣赏古建筑、文物,游览殿堂院落和墓冢,参与性的活动只有自发祭拜祁福。一年一度的关林朝圣大典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在其他旅游时段内游客是无法欣赏和参与体验这样的文化活动的。
2.1.3游览氛围沉闷,文化展示不足。
游客目前所有的游览活动都在中轴线上进行,并且是围绕祭拜主题进行参观活动,因此中轴线景观肃穆威严的氛围贯穿在游客游览活动的始终,使得旅游活动压抑、沉闷,与大众旅游休闲愉悦的市场需求脱节。
景区现有文化展示手段和方式主要是依靠讲解员讲解、殿堂塑像、壁画、碑刻,过于静态和艺术抽象,缺乏具象、生动、活态的展示手段。文化展示内容也是故事、情节,甚至传说,并且依靠导游口口相传,或者购书籍,缺乏系统、科学、生动和场所性的文化体验。
2.1.4线路单一,游时过短。
目前的景区游览线路就是中轴线的不足500米的单一路线,从舞楼、大门一直直线延伸至墓冢,游览时间在半个小时。而且墓冢游览结束后,游客原路自由返回大门的线路,浪费了一半的游程。
2.2 关林东西跨院的规划思路和原则
着眼于关林旅游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关林管理处提出东西跨院开发利用要紧紧围绕三国暨关公文化主题,依据洛阳关林的地位与特点,在不改变现有建筑格局的基础上,结合东西长廊的改造与展示内容,以及整个景区的环境特,立足长远,立足发展,将东西跨院开发成为东西对称、服务设施健全、旅游休闲功能完备的以园林小品为主的吸引游客驻足的文化休闲园区。
综合考虑关林现有的不足和管理方的开发思路,在关林东西跨院规划中,我们创新性的以“活化”战略为指导,将东西跨院定位为“游客体验的活化空间”,激发出古建筑跨院旅游规划的新思路。在关林东西跨院规划设计中注重活化手段和方法的创新,确立了生态活化、文物展示活化和参与性文化活动活化的基本思路,并具体化为规划设计中的四项原则:
2.2.1 生态性原则
关林景区的生态建设规划以树和水为主,将之融合在古建筑园林中。
树,尤其是柏树,一直是我国寺庙、祭拜类景区的重要绿化植被,能够很好的烘托肃穆庄严的气氛。目前关林的树木八百余株,与孔林孟林的树木规模相比远远不足,景区提倡见缝插
针种树,也要在跨院中集中种植有纪念朝圣意义的树林,打造今日的生态绿荫明天的古树名木。
跨院中水景的加入,一是为活化景区沉闷的氛围,营造更加轻松亲切的环境气氛,更好的实现生态活化;二是从文化内涵上,关公是民间的财神,水在民俗文化中代表财源茂盛,求财的活动安排在水景园林中强化关公财神的体验。由于跨院空间限制和在建筑中烘托地位的限制,水景园林不宜采用体量过大的设计,以小巧的水池、环绕的清渠为宜。
2.2.2 市场性原则
跨院规划设计的市场性原则体现在关注游客的消费点。在东西跨院南部设计不同功能的服务休闲设施,东跨院规划为古典艺术茶座,主要供团队游客休闲,主要内容是关公文化的评书、皮影戏,背景音乐选择播放古典乐曲。西跨院南部规划旅游纪念品超市和小型电影院,主要针对大众游客市场,出售具有关林特的旅游纪念品,如关公春秋大刀的系列复仿制品,关公像等。小型电影院播放一部关公故事和文化的影片,出售影碟和书籍。规划的这两处服务休闲设施,既能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至两小时,相应增加景区内的旅游消费;又能将游客留在关林庙门口的镇上吃午餐,解决现有线路中游客午餐问题,增强关林景区的关联
带动效应。
2.2.3 场所协调性原则
东西跨院规划既要考虑与景区现有的文物建筑协调,保持古建筑的中轴线格局,保护中轴线祭拜区庄严肃穆的氛围;又要着眼于长远,与规划中的民俗展览馆连接呼应。因此,在建筑设计、园林景致、活动场所等规划设计上秉持古朴、清净,尤其是亭、台、雕塑等建筑设计采用古典建筑,并且与现有主建筑呼应协调,保持与景区其他场所的整体和谐。
2.2.4 体验性原则
跨院规划中对游客体验兴奋点的设计主要表现在对关公“忠义仁勇”的文化的深入挖掘和展示。规划在深入研究关公其人及历史文化意义的基础上,将关公文化精华概括为“忠义仁勇”,即以忠报国、以义友朋、以仁立身、义勇建功。在规划设计上,落实在东西跨院的“忠”、“义”、“仁”、“勇”四个景观点上,并且结合东西两个长廊进行文化展示。其中,东长廊按时间线展示东汉、宋、元、明、清等朝代对关公的由公侯、到关帝上升至神、圣的步步加封历史;西长廊展示关公封金挂印、过五关斩六将、义释曹操、单刀赴会、刮骨疗毒等经
历典故。东西长廊展示系统的关公文化,而“忠、义、仁、勇”四个景观点展示的是关公文化的精华,并且配合有游客参与性活动的设计,达到情景交融的高度体验效果。
2.3 关林东西跨院的规划创意
2.3.1 空间策划和功能区的划分
关林东西跨院是沿景区中轴线对称分布,规划根据《周礼》东文西武的礼制,将东西跨院分为四大功能区,即休闲区、服务区、东西长廊文化展示区、“忠义仁勇”文化景观区。设计东跨院布局“忠”、“义”两个景观点和针对高端团队客人的休闲区,园林特以庭院水景、桃树、牡丹、竹子营造清静、富足安宁,含有文化深意的环境。西跨院布局“仁”、“勇”两个景观点和针对大众旅游市场的服务区,园林特以侧柏等树木,配合圆雕、春秋台营造朴直、大气、阳刚的氛围。
2.3.2 东跨院的规划设计
东跨院北部与墓冢区相连,向北开圆洞门。由北向南布局为“忠”、“义”两个景观点,南部设立休闲区,规划为主要针对团队游客的音乐茶座,休闲区开西门与文物核心区和景区入口
相连。
北部“忠”景观点设计关公头像的砖雕门楼,正面为关公头像,隐喻洛阳关林埋葬的是关公首级;背面是关公著名的“风雨竹”,画中竹中藏诗,表现关羽忠的气节。周围种植竹子,烘托人物操守气节。周边设石质座椅,供游人扪思。
“忠”景观点向南是“义”的景观点。这一景观点的核心是三个小型水景池环绕的“结义亭”,周边种植桃树,隐喻“桃园三结义”的以义友朋。游客可以在此与亲朋结义,可以以关林管理处的名义颁发结义证书和结义纪念品。莲叶田田的水池中养殖锦鲤,象征富贵求财。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