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班就读个别化教育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深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十五期间进一步推进特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推进我区特殊教育的发展,我校将本着“为了每一个残障孩子,为了残障孩子一切”的原则,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让每个残疾孩子享受教育的权利。
二、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营造随班就读学生受教育的良好的社会环境。
1、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的权利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对于促进社会文明,加快小康建设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校将按照《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实施特殊教育。通过深入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开展“全国助残日” 、“志愿者助残” 、“手拉手”等活动,弘扬人道主义,宣传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倡导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儿童少年的新风尚。
2、学校将特殊教育工作纳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规划,成立残疾儿童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二)强化管理,深化改革,保证工作的实效性
1、规范鉴定程序,建立残疾生学籍
学校将严格执行原国家教委《关于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试行办法》和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四类《残疾标准》,加强对三类 (视力、听力、智力) 残疾儿童少年的筛查和鉴定,鉴定结论不予公开。仅由有关管理人员和任课教师掌握,不在学生中扩散。对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为其健全教育档案。
2、依法治校,确保残疾儿童少年就近入学
学校将增强依法治校意识,不拒收区域内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就读;招收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入学年龄与普通儿童相同; 并安排适当的时间与残疾学生与普通学生一起学习、活动,补偿生理和心理缺陷。
3、加强个别教学,提高残疾学生的整体素质
学校对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确保特殊儿童与普通孩子一样享受平等的优质教育,努力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激发残疾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其学习潜力。要求各科教学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在教授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注重对残疾学生适应社会生活能力的培养和心理、生理缺陷的矫正、补偿。教师在班级的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与残疾学生的关系,应当以集体教学为主,并要对个别残疾学生加强个别辅导,切实做学生的个别化教学。加强残疾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其逐步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真正使其受到适于自身发展所需要的教育和训练,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无特殊原因,任何人不得将残疾学生停学停课或停止参加学校和班级的各项活动。
4、注重家长培训,家校联合共同做好教育工作
学校校将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残疾学生家长的培训,使他们了解其子女的心理、生理特点,基本的教育训练方法和辅助用具的选配、使用、保养常识,对其子女做好家庭教育训练工作。
(三)增加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推进特教工作
加强对承担班级的任课教师特殊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了解班级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同时选派热爱残疾学生,思想好、业务水平较高的教师担任。
为教师提供特殊教育需求的资料经验和个别辅导的场地和设备。同时为家长提供协助,给他们提供有关的书籍,听讲座,让他们认识到智力落后是人口常态分布中必有的现象,帮助他们逐步从痛苦中走出来,加深他们与孩子感情的亲近,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掌握一些辅导孩子的方法,使资源教室成为家长与孩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沟通的桥梁,使我们的教育更加主动。并安排专职或兼职老师专门负责这项工作。和班级教师要与残疾学生家长建立经常的联系,随时交流学生情况,以取得家长的配合和帮助。
小学
2018年9月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