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广电专业应用型本科生培养目标的改革 ——以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广 ...
浅析广电专业应用型本科生培养目标的改革——以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为例
摘要:面对一、二本高等院校新闻类毕业生的市场竞争,作为三本院校的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如何培养出能够适应媒体需求的合格毕业生,成为本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首要问题。广电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以能够在社会实践一线,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普通应用型劳动者为目标,致力于将广电专业的学生,在当下媒体融合的前景下,将其培养为“全能型”的记者储备军,使他们在就业市场的竞争中,不缺乏优势。
关键词:独立学院;应用型;培养目标;媒体融合
西安有哪些二本大学一、背景分析
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建校于2005年,坐落于西安东郊的“白鹿原”上。2009年,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以下简称行知广电专业)在行知学院启动全院本科生培养方案修订的科研项目下,开始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特建设的探索之路,一切始于对当时所处环境的认识与分析。
1、对于独立学院5年考验期的国家“限时令”
2008年4月1日,教育部颁布实施26号令,在这份法令中,对独立学院的性质、办学条件和参与举办独立学院的社会组织或个人等都有了具体规则,同时给予独立学院5年过渡期,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脱离“
母体”,规范办学的转型。
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产物,缓解了大众化高等教育
需求的问题。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教育已进入生源紧缩期,全国高考报名总人数逐年下降。从2008年的1050万,到2010的946万,三年减少了一百万。[1]显然,独立学院已无法像从前那样依靠母体的光环招收学生。独立学院必须走一条自己的特之路,以吸纳生源,健康发展。
2、媒体融合下的行业需求
从目前新闻专业毕业生实际就业情况来看,媒体的人才需求与新闻教育领域已出现严重的断裂,高校培养的新闻毕业生媒体不需要,媒体需要的毕业生高校培养不出来,往往最终从事新闻传播工作的毕业生大多不是新闻专业毕业生,媒体更青睐于具有其他学科领域专业知识的学生,因为新闻类专业的毕业生整体呈现出“专而不精,博而不厚”的特点,主要问题在于新闻教育本身。
当下,全媒体的融合时代已经到来。媒体需要的不再是纯粹的文字记者或者摄影记者,而是能让文字记者拿起照相机、摄像机,能让摄影、摄像记者直接采写、录编的“全能记者”。从业界需求的角度看,将未来的“准新闻人”培养成“全媒体记者”已是当下大势之所需,当前业务之所急。[2]这就要求新闻类专业的大学教育,必须对学生进行“全媒体记者”所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
3、行知学院广电专业建设的缺失
行知学院广电专业的课程设置早期完全是母体院校的拷贝版,没有自己的创意与特。然而尚处在“丫丫学步”的行知学院,并不具备母体院校的师资力量和软硬件设施。在照搬母体院校课程设置的情况
下,时常发生因不到专业老师而延迟开课的情况,对于专业实践课,由于早期缺乏设备,即使有专业老师,也只能对着黑板空谈理论,完全没有实践性可言。加之,三本学生本身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持续性差,没有手把手的传授,很难掌握知识。母体院校的广电专业课程设置实践证明并不适合于行知学院。
4、广电专业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
笔者在教学工作实践中通过课堂观察,课下谈话等方式,发现行知广电专业的学生思想很活跃,学生们的内心是希望学习好,只是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态度方面,他们不是不端正,只是不积极,对于知识的获取,总是习惯于被动接受;在学习行为上,他们还沉溺于初、高中阶段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他们不愿意,也不会自己思考;在学习自制力方面,他们很容易被周边的事物所影响,难于排除干扰,静下心来学习。
他们的内心充满对知识的渴望与“崇拜”,然而他们普遍缺乏学习的持久性;他们的内心深知学习的意义
与价值,但同时他们又很懒惰,缺乏拼搏的精神;他们渴望“优秀”,但又没有追求的目标。这种矛盾中的诉求与渴望,是大多数广电专业学生真实的心理状态。如何唤醒广电专业学生的学习动力与竞争意识,培养他们自主思考的能力,是广电专业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最大挑战。
二、内容分析
行知学院建校之初照搬母体院校的本科生培养方案,显然不符合客观实际。一方面缘于行知学院不具备母体院校培养目标的软硬件条件,
另一方面主要是,作为三本院校,无论生源质量,还是学院本身的层次,都不可能培养出母体院校标准的“合格毕业生”。培养目标定位不恰当,不仅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也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并直接影响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只有立足行知自身发展条件,针对行知学院自身特确定的培养目标才是切实可行的。
培养目标,简单地讲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培养怎样的人,即培养目标;二是怎样培养,即契合培养目标的配套方案;三是培养出来的人怎么样,即培养效果。
1、培养怎样的人
行知学院广电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即以培养能够在社会实践一线,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普
通应用型劳动者为目标,致力于将广电专业的学生,在当下媒体融合的前景下,将其培养为“全能型”的记者储备军,使他们在就业市场的竞争中,不缺乏优势。
2、怎样培养
培养目标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教育工作的归宿。“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实验室建设等方面的一系列的配套软硬件的跟进。
第一步,“通识”类课程的增加。从实践中看,新闻媒体的从业者不仅应当是专业内的“行家”,也必须成为一个知识广博的“杂家”,而三本的学生普遍知识底子薄弱,文字功底差,广电专业想要培养出有灵活头脑,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有锋利的笔杆子的记者,就要保证学生知识的“宽广”。从精神层面看,“通识”的知识可以促进学生的
身心全面发展及理想人格的形成,使他们在以后的媒体从业中秉承人文关怀,彰显真、善、美的精神理念。
第二步,专业课课时量的增加。“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所追求的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专业技能的合格毕业生。基于广电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的状况,学院大幅度增加专业基础课的课时量,尤其是对于新闻类专业考研科目课程的课时量的增加,以保证学生理论知识的坚实,使他们在课时量加大的安排下,系统地、循序渐进地学习专业基本知识,使他们的专业理论水平不输于一本、二本院校的学生。
第三步,实践操作课的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宗旨是以学生顺利就业为导向,广电专业是门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行知广电专业针对学生动手能力差,学习领悟性差的现实状况,结合媒体招聘人才的条件与要求,加大了专业技术实践课的课时量,以充分保证学生动手练习的时间,给他们创造“摸着机器学知识,跟着老师看演示,摁着按钮练技术”的便利平台。确保广电专业毕业生掌握新闻制作的基本技术和非线性编辑的操作流程,使他们成为媒体需要的“即上岗,即操作”的工作能手。
第一个目标,满足学生实践需求;第二个目标满足广电专业特建设。为彻底改变过去“空谈理论,无操作”的教学困境。行知学院于2009年,投资150万,建立了专业的非线性编辑实验室和电视摄像实验室。实验室配备有摄像机10台,大洋非线性编辑设备10套,JVC导演型监视器一套。目前设备的数量还达不到人手一台,只能做到3-4人一台机子,但由于课时量的增加,加之广电专业单班学生数量少,每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