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项复习——古诗文阅读(含答案)
⼋年级下册语⽂期末专项复习——古诗⽂阅读(含答案)⼋年级下册语⽂期末专项复习——古诗⽂阅读
(⼀)阅读下⽂,回答问题。
【甲】林尽⽔源,便得⼀⼭,⼭有⼩ロ,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ロ⼊。初极狭,才通⼈。复⾏数⼗步,豁然开朗。⼟地平旷,屋舍伊然,有良⽥、美池、桑⽵之属。阡陌交通,鸡⽝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着,悉如外⼈。黄发垂髫,并怡然⾃乐。
(节选⾃《桃花源记》)【⼄】⼤道之⾏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不独亲其亲,不独⼦其⼦,使⽼有所终,壮有所⽤,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恶其不出于⾝也,不必为⼰。是故谋闭⽽不兴,盗窃乱贼⽽不作,故外户⽽不闭,是谓⼤同。
(选⾃《礼记? ⼤道之⾏也》)1.解释下⾯加点的词语。(1)屋舍俨.然.(2)阡陌交.通.(3)不独⼦.其⼦(4)货恶.其弃于地也2.下⾯各组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项是()A.有良⽥、美池、桑⽵之属.属.予作⽂以记之B.男⼥⾐着,悉.如外⼈事⽆⼤⼩,悉.以咨之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此独.以跛之故,⽗⼦相保D.⼤道之.⾏也长跪⽽谢之.3.翻译下⾯句⼦。
(1)黄发垂,并怡然⾃乐。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4.理解⽂意,⽤原⽂语句填空。
(1)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垂余阴,菽稷(粮⾷作物)随时艺(种植)” 的诗句,【甲】⽂中描述的⽥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是:
(2)孟⼦有句名⾔:“⽼吾⽼以及⼈之⽼,幼吾幼以及⼈之幼”,【⼄】⽂中与之异曲同⼯的句⼦是:
5.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同”社会的⽣活风貌,因此⼆者有许多相似的地⽅。请参照⽰例,从两段选⽂中再出⼀例,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
⽰例:从“阡陌交通,鸡⽝相闻”可以看出“桃源”中社会环境和平安宁,这就是“⼤同”社会中的“盗窃乱贼⽽不作” 。
(⼆)阅读下⽂,回答间题
【甲】从⼩丘西⾏百⼆⼗步,隔篁⽵,闻⽔声,知鸣佩环,⼼乐之。伐⽵取道,下见⼩潭,⽔尤清冽。全⽯以为底,近岸,卷⽯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
翠蔓,紫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所依,⽬光下澈,影布⽯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乎,似与游者相乐
谭西南⽽望,⽃折蛇⾏,明灭可见。其岸势⽕⽛差互,不可知其源。坐谭上,四⾯⽵树环合,寂寥⽆⼈,凄神寒⾻,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去。
同游者:吴武陵,古,余弟宗⽞。⾪⽽从者,崔⽒⼆⼩⽣:⽇怒⼰,⽈奉壹。节选⾃柳宗元《⼩⽯潭记》【⼄】以岁三⽉上旬,步循溪西⼊。积⾬始霁①,溪上⼤声漎②然⼗余⾥,旁多奇⽯、惠草、松枞、槐、枫、栗、橡,时有鸣巂③。溪有深潭,⼤⽯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④宛⾸⽽顾其侣。援⑤⽯⽽登,俯视溶云⑥,鸟飞若坠。复西循崖可⼆⾥,连⽯若重接,翼乎临于溪右。或⽈宋李公麟之“垂云沜⑦”也。或⽈:后⼈求公麟地不可识,被⽽名之。⽯罅⽣⼤树,荫数⼗⼈,前出平⼟,可布席坐。南有泉,明何⽂端公⑧摩崖书其上,⽈媚笔之泉。泉漫⽯上为圆池,乃引坠溪内。
左丈学冲于池侧⽅平地为室,未就⑨,要客九⼈饮于是。⽇暮半阴,⼭风卒⑩起,肃振岩壁,榛莽、泉、矶⽯交鸣。游者悚焉。遂还。是⽇,姜坞先⽣与往,鼐从,使鼐为之记。
(姚《(游眉笔泉记》节选)【注释】①霁:天放晴。②漎(chó ng):流⽔声。③巂(guī规):鸟名,即⼦
规,杜鹃鸟。④鬣(li è):马颈上的长⽑。⑤援:攀援,指游⼈攀登到⼤⽯上。⑥溶云:溶,融⼊,指天上的云倒映在潭⽔中。⑦沜(pàn):同“泮”,半⽉形的⽔池。⑧何⽂端公:指何如宠。后⽂中的“左丈学冲”指左世容。“姜(ji āng)坞先⽣”指姚范。⑨就:完成。⑩卒;同“猝” ,突然。
1.请⽤“ \ ”标出下⾯句⼦的朗读停顿。(只标⼀处)⼤⽯出潭中2 解释⽂中加点词语。
(1)⽔尤清.冽.(2)乃记之⽽去.
(3)被⽽名.之(4)要.客九⼈饮于是
3.把下列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伐⽵取道,下见⼩潭。
(2)⽃折蛇⾏,明灭可见。
(3)翼乎临于溪右。
4.阅读【甲】⽂,请概括作者浏览⼩⽯潭的感受。
5.【甲】、【⼄】两⽂画线句⼦在表现⼿法上有共同之处,请加以分析。
(三)阅读下⽂,回答同题。
【甲】⾄于负者歌于途,⾏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不绝者,滁⼈游也。临溪⽽渔,溪深⽽鱼肥;酿泉为酒,泉⾹⽽酒洌;⼭⼭肴野蔌,杂然⽽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丝⾮⽵;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喧哗者,众宾欢也。已⽽⼣旧在⼭,游⼈去⽽禽鸟乐也。然⽽需鸟知⼭林之乐,⽽不知⼈之
乐;⼈知从太守游⽽乐,⽽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庄⼦与惠⼦游于濠梁之上。庄⼦⽈:“鲦鱼出游从客,是鱼之乐也。”惠⼦⽈:"⼦⾮鱼,安知鱼之乐?"庄⼦⽈:“⼦⾮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我⾮⼦,国不知⼦矣;⼦固⾮鱼也,⼦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请循其本。⼦
⽈‘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同我,我知之濠上也。” 1.解释下⾯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2)起坐⽽喧.哗.者,众宾欢也(
)(3)练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4)请循.其本()2.将下⾯的句⼦翻译成现代汉语。临溪⽽渔,溪深⽽鱼肥;酿泉为酒,泉⾹⽽酒洌。
3.这两个语段讲的都是出游之乐。【甲】主要写的是
【⼄】主要写的是。4.这两个语段绕⼀个“乐”字,描绘了两幅不同的图景,你怎么看待这两段⽂字中的“乐”?
四)阅读下⽂,回答问题。
【甲】春望
国破⼭河在,城春草⽊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
烽⽕连三⽉,家书抵万⾦。
⽩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①忽传收蓟北②,初闻涕泪满⾐裳。
却看妻⼦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释】①剑外:剑门之外,泛指蜀中地区。②蓟北:河北北部地区,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范阳⼀带。
1.下列赏析不准确的⼀项是()
A.【甲】诗开篇即写眼前之景:虽⼭河仍在,可城破国陷,⼀⽚荒凉衰朽景象。⼀个“破”字,令⼈触⽬惊⼼;⼀个“深”字,让⼈满⽬凄然。
B.【甲】诗尾联写诗⼈忧愁渐深,头发愈少,简直连簪⼦也别不上。这种愁情是诗⼈与亲⼈书信中断,思念亲⼈所致。C.【甲】诗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
“沉郁
顿挫”的艺术风格。
D.【⼄】诗抒写诗⼈情感时运⽤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法。2.【⼄】诗尾联中连⽤了“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四个地名,请分析“即从”穿“”便
“ 下"“向”这⼏个连接词的妙处。
君⼦于役①
君⼦于役,不知其期,曷⾄哉?鸡栖于埘②
,⽇之タ矣,⽺⽜下来。君⼦于役,
3.【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两诗都写到了
“泪”,
久⾬巫⼭暗,新睛锦绣⽂。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
竟⽇莺相和,摩霄鹤数。
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项是
野花⼲更落,风处急纷纷。
A .这⾸诗起句 “君⼦于役,不知其期,曷⾄哉 ”,点明了君⼦在远⽅长期服役,不知
注释】①本诗是诗⼈流落蜀中时所作。②⽂:花纹,图案。
何时回归的现实状况,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础。
B .“鸡栖于埘,⽇之⼣矣,⽺⽜下来 ”鸡“栖于桀,⽇之⼣矣,⽺⽜下括 ”两句是
“赋” ⼿法的运⽤,⽽不是 “兴”⼿法的运⽤。
C .这⾸诗不缀⾊彩,勾画出⼀幅典型的乡村⽥园晚归图,内容上充满了浓烈的乡⼟
2.尾联中的 “急纷纷 ”蕴含了诗⼈怎样的感
情?⽓息、⽣活⽓息,使诗歌具有较强的艺术
魅⼒。
D .这⾸诗采⽤了 “重章叠句 ”的艺术⼿法,不仅使整⾸诗结构更加严谨,⾼于
⾳乐美和节奏感,⽽且使诗歌蕴含的感情更显深挚。
3.简述诗歌中所写的乡村晚景对表达情感的作⽤
(4)通“邀”,邀请。
请分析它们各⾃蕴含的情感。
君⼦于役,不⽇不⽉,曷其有佸④?鸡栖于桀⑤,⽇之⼣矣,⽺⽜下括⑥
。君⼦于役,苟⑦
⽆饥渴!
注释】①选⾃《诗经 ? 王风》。②埘( shí):在墙上挖洞做成的鸡窝。③如之何
五)阅读下⽂,回答问题。
如何。④佸( huó):相会,到。⑤桀( ji é):鸡栖的⽊架。⑥括:来到。⑦苟
诚,
晴①
犹如实。
杜甫
1.这⾸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如之何③勿思!
1.这⾸诗的额联和颈联是如何描写景物的?有何作⽤?六)阅读下⽂,回答问题
3.(1)(于是)砍倒些⽵⼦,开出⼀条⼩路,往下⾛就看到了⼀个⼩潭。(2)(溪⽔)
像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时隐时现。(3)像翅膀⼀样探出在溪流的右
参考答案(-)1.(1)整齐的样⼦。(2)交错相通。
(3)以?为⼦。(4)憎恶。2.B【解析】A.类/通“嘱”,嘱托;B.全,都;C.⽼⽽⽆⼦的⼈/唯独,单独;D.⽤在主谓之间,取消句⼦独⽴性,没有实义/代词,他。3.(1)⽼⼈和⼩孩们个个都安闲快乐。(2)把品德⾼尚的⼈、能⼲的⼈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氛)。【解析】本题考查重点句⼦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不遺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4.(1)有良⽥、美池、桑⽵之属。(2)故⼈不独亲其亲,不独⼦其⼦。5.⽰例⼀:从“黄发垂髫,并怡然⾃乐”可以看出“桃源”中
的⽼⼈和孩⼦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同”社会中的“⽼有所终”幼“有所长”。⽰例⼆:从“其中往来种作,男⼥⾐着,悉如外⼈”可以看出“桃源”中的男⼈和⼥⼈各司其职,这就是“⼤同”社会中的“男有分,⼥有归”。(⼆)1.⼤⽯/出潭中2.(1)清凉。(2)离开。(3)命名。⽅。4.这篇散⽂⽣动地描写出了⼩⽯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后的孤凄之情。
5.两处画线的句⼦,都采⽤了⽐喻的⼿法,⽣动形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所依”描写的对象是鱼,将鱼在⽔中游⽐成在空中游,表现了溪⽔的“清冽”。“俯视
溶云,鸟飞若坠”描写的对象是鸟,因⼈在⾼处,所以看鸟⼉飞,如从⾼处坠落⼀样,以此表现作者“向上爬”时已到达⾼处。
(三)1.(1)牵扶,领(2)⼤声说话、喊叫(3)悠闲⾃得(4)依照,按照2.到溪边钓鱼,溪⽔深⽽鱼⼉肥;⽤泉⽔酿酒,泉⽔甜⽽酒⽔清。
3.游⼈乐,太守也乐其乐(或:与民同乐)庄⼦乐,则在庄⼦看来⽔中游鱼乐4.⽰例:把别⼈的快乐当成⾃⼰的快乐,⽤⾃⼰的快乐去发现⽣活中的快乐。(四)1.B 2.⽤四个连接词将本来相距很远的地⽅贯穿在⼀起,写出了诗⼈听闻喜讯后的喜悦⼼情以及迫切渴望回到故乡(归⼼似箭)的思想感情。
3.【甲】诗中的眼泪是因为诗⼈看到国家沦丧,城池破败,百姓离散,到处⼀⽚衰朽景象,内⼼⽆⽐
伤痛悲愤⽽伤⼼垂泪,这泪是伤⼼之泪。⼄诗中的眼泪是因为诗⼈听到官军取得战争胜利消息后,内⼼⽆⽐激动和喜悦⽽落泪,这泪是欣喜之泪。(五)1.选取典型的景物,发挥想象,动静结合(视觉听觉相结合、远近结合、虚
桃花源诗原文及翻译
实结合),写出了⾬后初晴的巫⼭绚丽多彩、⽣机勃勃的景象。
2.急纷纷”写出对野花纷纷凋零的怜惜(⽆奈、伤感),以及⾃⼰漂泊⽆依的忧伤(悲哀、抑郁)。
(六)1.写出了繁重的徭役给百姓家庭带来的痛苦,反映了思妇孤寂、焦虑的思想感情。
2.B【解析】既是“赋”的⼿法⼜是“兴”的⼿法。
3.诗中写了思妇视野中最能触动她⼼弦的⼏样景物:栖于城的鸡,幽暝的黄昏,归圈的⽜⽺。这些景物突出了⼀个归”字,使她产⽣了⼈不如畜的思想情感。于是,诗⼈借景物之助,把⼈物感情中最强烈、最集中的⼀点——等待”突现了出来。这样的写景是移情于景,为情造境,对表达⼈物感情、渲染环境⽓氛、突出主题都起了很好的作⽤。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