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三首》之《归园田居》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诗三首》之《归园田居》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诗三首》之《归园田居》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1
《诗三首》之《归园田居》教案
一、教学背景
本教案适用于高一必修《文学经典与人生》模块的文学作品《诗三首》,其中涉及了唐代诗人陶渊明的代表作《归园田居》。本课主要围绕着《归园田居》的诗歌结构、意义内涵以及阅读方法展开,探索诗歌的美学价值与文化底蕴。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唐代陶渊明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其文学作品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2. 掌握《归园田居》的诗歌结构和意义内涵,较为准确地地朗读和理解该诗歌。
3. 学会通过古诗词欣赏表达情感、思考人生、反思生命。
三、教学内容
1. 《归园田居》背景介绍
创作背景:
《归园田居》这篇诗由唐代陶渊明所作,是其乐府体的一篇代表作品。陶渊明在命运多舛的人生中经历了很多的起伏,从举国朝廷的官员到田园归隐的散仙,屡试不中后逐渐透过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心灵,证明了自己的价值。这篇诗出自他隐退之后,所作的第一首诗歌。
诗歌体裁:
《归园田居》是陶渊明创作的一篇乐府诗,诗歌体裁为七绝,四句组成一首,句子间用“.”号隔开,字数不等,韵律严谨。
2. 《归园田居》诗歌分析
诗歌主要内容:
《归园田居》描写的是一个田园诗人的生活状态及其对官场的失意留恋之感。诗人将自己与官场、都市相对比,表现出田园的淳朴自然与城市的繁华喧嚣之间的鲜明对比。诗句中充满了唐代人浓厚的农村文化彩和朴素的生活情趣,具有深远的人生哲理与情感价值。
诗歌结构:
《归园田居》是一首四句七绝诗,共计二十八个字,整首诗共分为七个句子。整首诗以“丁未”(唐肃宗建中元年)自己归隐返园的情節开篇,着重描写诗人回到故土的感触。中间四句描述了诗人置身于乡间的田园景象,表现出对于自由自在、自然统一的追求。后半部分则着重加强了对官场的疏离与归隐之理念的表达。
3. 阅读《归园田居》的方法和技巧
1. 在朗读诗歌的过程中,要将注意力放在每个细节上,努力理解其含义,让阅读更加贴近人生。
2. 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要注重诗歌的韵律美感,尽可能地领会其中的美学价值。
3. 在分析中,也要结合诗歌脉络,理解诗人的思路运用,掌握整首诗歌的结构和主旨。
四、教学流程
1. 教师介绍:
介绍唐代陶渊明的代表作《归园田居》的创作背景、文学特点和艺术价值,引引导学生对唐代文化思想和田园文化进行初步了解。
2. 学生分析:
结合课本分析《归园田居》的诗歌结构、主要内容、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学生可以自己朗读和思考。
3. 开展主题讨论: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分享自己对于作者的文学思想、生命态度与人生理念的领悟,进行主题讨论。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唐代文化的特,并通过中国传统诗教导师我们如何欣赏和领悟文化内涵,同时对于人生意义的探究也会更加深入。建议增加一些练习,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本课的学习让我们深入了解了唐代文化的田园特以及陶渊明的文学思想与人生态度。通过阅读和分析《归园田居》,我们领悟了使用诗歌作为表达自己思想的艺术媒介的魅力。此外,我们也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考,进行了主题讨论,这是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判断和表达的一种有效途径。建议在教学中加入更多的练习,以加深学生对于田园诗歌的理解,提高学习效果
桃花源诗原文及翻译《诗三首》之《归园田居》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2
《诗三首》之《归园田居》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归园田居》的诗意表现及特点。
2.理解唐代乡土文学的特点和特。
3.通过学习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唐代乡土文学的特点和特。
2.分析诗歌的内容及表现手法。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通过简单的介绍唐代乡土文学的特点和特,激发学生学习该课文的兴趣。
2.讲授
(1)背景介绍:
该诗为王之涣所作,反映了他辞官后重返家乡的田园生活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2)诗歌解读:
① 第一至二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三峡巨瀑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