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建学生工作品牌的实践与思考
高校创建学生工作品牌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严园 韩旭
来源:《文教资料》2013年第08
        要: 本文以厘清高校学生工作品牌内涵为切入点,从顺应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加强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全面综合发展的要求两方面探讨了创建学生工作品牌的现实意义,并结合金陵科技学院艺术学院组织实施的·阳光微公益活动,在介绍这项活动内容、成效的基础上,分析取得的经验,对高校创建学生工作品牌进行深入思考,以期为其他高校开展类似活动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
        关键词: 高校学生工作品牌 世界儿童服装品牌金陵科技学院艺术学院·阳光微公益活动
        学生工作是高校实现优秀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是建设优良学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新形势下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对高校克服同质化倾向、合理定位并办出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高校学生工作树立品牌意识、打造特品牌、走特发展之路,不仅是顺应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而且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合理选择,已经
成为体现高水平学生工作的重要标志。本文在厘清高校学生工作品牌的内涵及意义的基础上,以金陵科技学院艺术学院·阳光微公益活动为例,介绍活动的主要做法,并对取得的经验作深入剖析,为高校开展类似活动提供可供借鉴的经验和模式。
        一、高校学生工作品牌的内涵和现实意义
        品牌的英文释义Brand,源出古挪威文Brandr,意为烧灼,人们最初用这种方式来标记家畜等需要与其他人相区别的私有财产。科特勒在《营销管理》一书中采用了美国营销协会对品牌的定义,他指出:一般意义上,品牌是一种名称、名词、符号或设计,或者是它们的组合,其目的是识别某个销售者或某销售者的产品或劳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劳务区别开来。
        学术界对高校学生工作品牌的内涵至今没有明确的界定,笔者认为,高校学生工作品牌是以品牌管理为工具,对在长期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且区别于其他高校的具有优质性、独特性和稳定性的学生工作载体以品牌的形式固定其模式,它是高校学生工作领域优秀成果的积淀和浓缩。当前,高校学生工作品牌化建设在理论上推陈出新、在实践中深入发展,国家级、省级、校级等各项各类基金将高校学生工作品牌作为研究课题予以资助,各高校则
紧密结合自身办学特提出诸多品牌发展战略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笔者认为,将品牌的概念引入高校学生工作,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现实意义。
        1.是顺应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加强素质教育的要求。高等教育的本质在于促进人的发展和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因此,素质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主导趋势,是符合教育发展方向的教育理念,学生工作品牌的创建不仅体现了高校特,更全面贯彻了素质教育的总的要求。通过关注学生的全面需求,将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教学方法、团学活动等作为重点项目进行品牌打造,为其不断注入最新的科技、文化成果,调整、充实和完善其内容和方法,发挥适应素质教育的重要职能——发展人的个性,使每一位受教育者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的开发。此外,品牌打造本身就是创造力的竞争,强调教育者发挥创造精神,从学校实际出发设计并组织科学的教育活动,促进受教育者在自主活动中将外部教育的影响主动内化为自己稳定的身心素质,从而改变应试教育下亦步亦趋的局面,在传播高校学生工作有益经验与办学特的同时,顺应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综合化发展趋势,实现教育规划提出的既定目标。
        2.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全面综合发展的要求。高校学生工作品牌创建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全面进行素质教育为核心内容,立足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一项综合性工
程。创建高校学生工作品牌,要求高校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制定包括素质教育、综合测评、社团活动、就业创业、生活学习、学风建设等在内的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和学生成才模式,对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和教育,从而积极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通过创建学生工作品牌,既保证了学生工作品牌从实践中来最终回到实践中去,又为下一个品牌创建的周期提供了必要的人才后备军,而作为首要目的的人才培养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思路和理念,则始终贯穿其中。
        二、金陵科技学院艺术学院·阳光微公益活动的探索实践
        金陵科技学院艺术学院·阳光微公益活动作为金科院长期实践、逐步形成的学生工作品牌活动,是一项针对社会特殊体的公益项目,以关注聋哑儿童、农民工子弟、留守儿童为主,利用师生的专业优势,定期进行义务艺术培训,开展各种文化活动,通过美育手段帮助这些特殊人化解心理危机,顺利就业,尽快融入社会。活动自启动以来,已多次深入幼儿园、农民工子弟学校开展志愿服务,举办各种公益海报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项目化运作,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主动性。如何更有效地激发大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主动性,是学生工作一直以来面临的重点和难点。·阳光微公益活动以项目化模式开
展,较为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我们将·阳光微公益活动设计为绘画疗法——关心他(她)成长、微博空间——关爱他(她)心灵和公益海报——关注他(她)世界三个子项目,将美术、电脑、绘画、唱歌、舞蹈、朗诵、工艺品制作、插花艺术、服装设计与裁剪、篮球、科技与生活等培训班,以及法制宣传、环保调研、主题参观、访问资助贫困生家庭、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各项活动整体打包、融入到各个子项目之中,每个子项目又将时间、地点落实到人员,并详细列出经费预算,对要注意的问题和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都以注意事项的形式一一列出。这些做法,为激发大学生参与热情、达到预期目标夯实了基础。
        2.专业化引导,提高学生深入实践活动的水平和效率。在当前高校开展的各类实践活动中,有的项目跟大学生的专业结合得不紧密,无法真正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这样就很难使实践活动的水平和效益得到充分发挥。·阳光微公益活动在设计之初就紧扣学生的专业特点,扬己之长、避己所短,真正做到实践活动水平和效益双赢,不仅达到了活动预期的效果,还让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绘画疗法——关心他(她)成长活动,是让绘画者通过绘画的创作过程、利用非语言工具,将潜意识内压抑的感情与冲突呈现出来,并在绘画过程中获得缓解与满足,从而达到诊断与的效果。微博空间——关爱他(她)心灵活动,是开通·阳光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介绍绘画疗法,实时报道团队活动情况,选取典
型案例进行交流分享。公益海报——关注他(她)世界活动,是以海报展的方式,通过志愿者的视角将人们的视觉引入特殊儿童这一体,引发更多团体和个人的关注。这三个专业化子项目的举办,发挥了艺术类大学生的专业特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3.社会化深入,发挥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大学生实践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是这项活动本身是否具有吸引力,是否具有感染力,只有具备了吸引力和感染力,才具备强大的生命力。一项具有吸引力、感染力和生命力的实践活动,才能将育人功能得以发挥,否则就成了为了搞活动而搞活动,其效果就很难得以保证。然而,生活在大学校园里的青年学生,如果不走入社会、不融入社会,就很难对社会有更加理性的认识。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阳光微公益活动紧扣社会化深入的思路,将主要活动放在了校园外、社会上。·阳光微公益活动启动实施以来,长期在学校所在的南京市江宁区幼儿园开展支教活动,2012年暑期还组成社会实践小分队赴浙江省东阳市南马镇中心小学、扬州市宝应镇安宜泰山东村社区等单位举行实践活动,以生动的现实、鲜活的事例作为教育学生的载体,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三、关于高校学生工作品牌创建的思考
        1.项目化运作,是品牌建设的前提基础。将项目化管理的方式用于培育高校学生工作品牌,就是把学生工作具体活动视为项目,进行项目设计:通过项目申报、项目审批、项目运作、项目检查、项目验收等程序,实行项目化管理。学生工作项目化管理,具有优化资源配置、引入竞争机制、强化主体地位等特点,决定了学生工作可能达到的水平和可能达到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项目化运作中要突出三贴近原则。三贴近原则的核心就是要立足于基本国情,把深化和增强对党的方针政策的理解作为中心任务,使大学生的品牌活动更好地体现时代精神;就是要深入到现实生活中去,关注生活中的重大问题,使大学生的品牌活动富于生活气息,反映生活本质。
        2.专业化引导,是品牌建设的有效途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方案,毕竟是上的设想,当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生活中展开时,现实是生动、丰富、复杂、变化的,大学生的思想也显得异常活跃。为防止游山玩水、放任自流,甚至走向预期的反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要达到预期的目的和要求,专业化引导必不可少。专业化引导的过程,在内容上要体现思想性,在方法上要体现因势利导,在载体上要紧扣学生的专业特点。大学生由于生活阅历较浅,观察、分析问题时,难免表面化、片面性,缺乏全面、深刻地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样的社会现象,他们会得出各种不同的答案。因此,要用正确的标准、正确的价值判断体系亦
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事物做出判断,帮助学生结合实际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了解国情,了解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全面理解构建和谐社会的深刻内涵。
        3.社会化深入,是品牌建设深化的有效推力。大学生社会品牌活动不能仅仅停留在感性层面,还要深入到内心,触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层面,这是大学生开展活动应当达到的深度。深入内心,就要深入社会、深入实际,将理论所学与实际运用在社会化的框架下得到有机融合,引导学生联系所学,有所触动、有所警醒、有所觉悟、有所行动、有所提高,最终达到认识社会的目的。其次要在方法上体现因势利导,避免说教,避免大话、空话,应当从学生的思想状况、认识水平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事实的客观性和雄辩性,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引导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
        参考文献:
        [1]肖永忠.关于高校打造学生工作品牌的若干思考[J].管理教育,200811.
        [2]鲁良.论学生工作的品牌战略[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1VOL71.
        [3]翟东锋.关于学生工作品牌的思考[J].科教文辉,20112上旬刊.
        2012年度学生工作专项课题阶段性成果,课题号:JIT-XSGL-201208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