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碳排放量影响因素
我国碳排放量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当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进程中,二氧化碳排放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形势十分严峻。是什么因素影响中国的碳排放量,值得探讨。本文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筛选出影响碳排放量的主要因素。通过对这些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来减缓碳排放日趋严重的趋势。
关键词:碳排放,GDP,能源
1.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基本现状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温室气体排放量第二多的国家,随着经济社会的继续发展,到2020年,预计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温室气体排放世界第一大国。我国的温室气体排放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大;第二,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率大;第三,二氧化碳的能源排放系数大;第四,相对OECD国家,GDP能耗强度较高。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是能源消费,我国长期以来的经济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决定了温室气体排放的上述特点:第一,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很快,2007年我国的GDP总量仅次于美国、日
本和德国,达到30100亿美元,居世界第四位。经济发展需耗费大量能源,产生温室气体,因而我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非常巨大;第二,我国的能源结构中化石能源占70%左右,煤炭是主要的能源。据预测,我国需要消耗31亿吨标准煤左右的能源,包括约23亿吨煤炭,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增长目标;第三,我国是以第二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工业是最大的能源消费产业,其中,钢铁、化学、水泥、电力、造纸和玻璃等支柱行业都属于能源密集型产业,是温室气体的排放基地。
1992年,中国正式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对于维护全球气候正常有一定的义务;2002年8月中国又批准了京都议定书,从此合法具备参与国际碳排放交易的资格。虽然在第一承诺期我国没有减排目标,但是我国已经面临着很强的国际减排压力,在第二承诺期(2012年以后)可能被分派一定的减排任务。而减排任务的承担必然会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不小的影响。我国人口众多,社会发展形态还很初级。环境问题常常伴随在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困扰着我国。为尽早摆脱贫困,中国似乎不惜以无限制地开发自己的环境资源为代价,使得能源耗竭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异常突出突出。对此,人们开始反思如何才能以更好的方式来处理日益复杂的环境和经济问题。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条件下,出现越来越多的以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来认识解决社会问题的研究。
因此,一方面,我们应该运用经济学手段寻导致环境问题的原因;另一方面,寻解决环境问题的制度方法和机制。
2.影响碳排放量因素分析
2.1 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理论
通过文献回顾发现,一个国家的技术创新能力、经济发展程度和经济结构、人口结构、能源结构等通过决定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根据Ehrlich和Holden(1971)等提出的“I=PAT”方程,人口对环境的影响可以分解为四个部分:环境影响、人口数量、人均财富以及环境修复技术水平。
2.2 碳排放影响因素模型的构建
2.2.1选取变量
我们用人均实际GDP来代表财富,用单位GDP产出的能源消耗代表能源使用效率,用化石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消耗比例代表能源构成,用15-64岁的劳动适龄人口代表人口指标,用城市人口占全部总人口的比重代表城市化水平。各变量的定义说明如表1所示:
2.2.2数据来源
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统计年鉴》
2.2.3变量的描述性分析
为了分析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影响因素,我们首先将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与各因素之间的偏相关关系制成图表,可以直观的描述出二氧化碳与各因素的关系。根据SPSS软件输出的结果,二氧化碳与能源效率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证明一个国家的技术水平越高,即能源效率越高,其二氧化碳排放量越小。这是符合我们碳排放影响因素理论的。此外,
能源构成与二氧化碳排放量之间只有不太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其原因是目前世界各国的能源都主要由化石能源构成,其差别并不太大。随着技术水平的进步和新能源的采用,能源构成与二氧化碳排放量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会更加明显。
而对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与城市化水平、劳动适龄人口、总人口和人均GDP之间的关系进行的分析结果显示。他们都与因变量有或多或少的正相关关系,与碳排放影响因素理论一致。从数据之间的关系表明,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与各影响因素关系的实证结果是基本符合理论的。
2.2.4模型分析
运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逐步回归,在六个自变量中城市化水平、劳动适龄人口和能源构成这三个变量没有能通过t检验,说明他们对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影响不够显著,被剔除出模型。最后选入线性对数模型的自变量是总人口、人均GDP和能源效率。
模型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其中修正的拟合优度R^2的P值小于0.001,表示该模型的拟合度较好,DW值为1.678,说明该模型不存在误差相关性。
今年建党多少周年了2022表3可以看到,各变量之间不存在相互影响关系,且三个变量都是显著的。
综上,得出碳排放影响因素的线性回归方程如下:
=-7.837+0.985X1+1.165X2-0.896X3
电脑机器码
二氧化碳排放的三个影响因素为人口、财富和技术。依据我们对变量的回归分析,选择对碳排放具有最强的解释能力的三个变量:总人口、人均GDP和能源效率。其中,总人口和
人均GDP的增加会造成碳排放量的增加,能源效率的提高则会导致碳排放减少。表明经济增长和人口增加与碳减排是负相关的,而技术水平的提高与碳减排是正相关关系。正如Field所认为的,我们不可能通过抑制人口与财富来达到控制碳排放的目的,只能从技术角度来寻求碳减排的手段。因此,减少碳排放量的主要途径是提高能源效率,必须依靠技术进步。其余被模型剔除的变量,尽管作用不是很显著,但对碳排放还是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尤其是能源构成这一变量,虽然它未通过界限在0.05下的t检验,但是其p值接近0.1。随着新能源的采用和技术的进步,能源构成与二氧化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会越来越显著。
3.减少碳排放政策建议
人均GDP是影响CO2排放最主要的因素,但中国的人均GDP还将快速增长,意味着CO2排放仍将增加。中国提出的GDP碳强度目标与发达国家碳减排目标就降低碳排放来说是一致的,但二者有本质区别。发达国家是减少碳排放的绝对量,与GDP增长没有直接关系;而中国 GDP碳强度目标与GDP直接相关,达到某个GDP碳强度目标,可以通过减少碳排放、或提高GDP、或两者同时实施来实现。因此,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是以保证现阶段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进程为前提的。我们可以在保证一定的GDP增长速度的前提下,通过适当
控制城市化速度、提高能源效率(节能)来降低能源强度以减少能源消费量的增长和减少碳排放,也可以通过调整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所占的比重)来降低既定能源消费总量下的碳排放。
3.1适当控制城市化速度
现阶段中国的碳减排政策和战略都不能脱离阶段性社会发展规律。城市化的人口转移对能源和碳排放的冲击是明显的,政府可以通过适当控制城市化速度,并且把城市化进程作为低碳发展的机会来控制碳排放增长速度。还可以通过制定和执行积极的能源政策,使城市化进程中的能源效率提高、 能源结构更为清洁。此外,城市化进程也是一个选择生活方式的过程,而生活方式直接影响能源消费,通过政策引导来提倡节能生活方式,也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3.2调整能源结构
从现在到2020年,是中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的一个关键时期。为了保证经济发展阶段转换的完成,中国的碳减排应该是一个渐进性的自我约束,因为强制性碳减排将会影响中
国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延缓中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的时间。减排的自我约束就是政府选择现阶段中国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等各方面可以承受的能源结构和能源成本。
3.3提高能源效率
中国的能源效率目前只有欧盟和日本的1/4,美国的1/3。因此,提高能效不但有潜力,而且应该有技术基础。同时,要基于当前化石燃料和未来多元化的能源供应体系,建立经济高效、能源节约、低碳排放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促进社会和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期待落空写一段话参考文献:
[1] 李湘梅,姚智爽. 基于VAR模型的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J]. 生态经济. 2014(01): 39-44.
[2] 李磊,肖光年2023年汽车报价大全最新. 基于主成分回归的无锡碳排放量影响因素分析[J]. 城市发展研究婚礼主持词. 2011, 18(5): I9.
[3] 陈晓红,王陟昀. 碳排放权交易价格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ETS)为例[J]. 系统工程. 2012(02): 53-60.
[4] 林伯强,刘希颖. 中国城市化阶段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和减排策略[J]. 经济研究. 2010(08): 66-78.
[5] 申笑颜. 中国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分析与预测[J]. 统计与决策. 2010(19): 90-92.
[6] 滕欣,李健,刘广为. 中国碳排放预测与影响因素分析[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刘德华张学友不和). 2012(05): 11-18.
[7] 刘红琴,王宪恩,段海燕. 中日工业化进程中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J]. 现代日本经济. 2013(4): 50-59.
[8] 常杪,田欣,杨亮. 中日碳排放模式比较与日本低碳发展政策借鉴: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Z]. 中国福建福州: 20108.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