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 21 古诗三首 一等奖创新教案 (2课时)
21 古诗三首(教案)
教学目标
1. 认识“塞、秦”等4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将”,会写“塞、秦”等10 个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出塞》《夏日绝句》。
3. 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自己的体会。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出塞》《夏日绝句》。
教学难点
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自己的体会。
教学准备 课文内容相关的补充资料、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 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识“塞、秦、征”3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将”,会写“塞、秦”等6 个
字。
2. 能借助注释理解《出塞》和《凉州词》的大意,并说出自己的体会。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出塞》。
教具准备 课件资源。
教学过程
Ⅰ 主题导入,揭示课题
1. 学习单元篇章页,指出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
教师导入: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里,诗歌像一颗颗璀璨的珍珠闪耀在文学的王冠上。“腹有诗书气自华”,读诗,能够陶冶我们的情操;读诗,能够使我们的生活浪漫多彩;读诗,能够把我们带入古代惊心动魄的战争场景。今天,我们要学习两首唐诗《出塞》和《凉州词》。让我们随着诗人的笔迹到古代的边塞去看看吧!(板书:《出塞》《凉州词》)
2. 理解“出塞”。
(1)指名读“塞”,“塞”是平舌音,读“sài”。
(2)指导“塞”的写法:“宀”的横钩的横要长;中间是三横两竖,下横要长,两竖下边不出头,撇和捺在下横处起笔,要舒展。
(3)了解边塞诗。
① 借助图片了解“边塞”。(课件出示边塞图)
“边塞”指边境的要塞,有坚固的防御设施的据点,就像一道屏障,阻挡敌人入侵。
② 边塞诗:
我国在秦汉时期便修筑长城防御匈奴入侵,到唐朝,边境战争一直没有间断。部分诗人通过写诗来表现边塞生活,表达爱国情怀,这一类体裁的诗就叫“边塞诗”,又叫“出塞诗”。
Ⅱ 识字写字,交流评议
1. 学习生字,引导学生观察,交流难写字的书写要点。
秦:上方的撇、捺要写得舒展,开口较大,一撇贯穿三横,捺在横下起笔,下边“禾”字要窄小。
醉:笔画比较多,要写得紧凑些,左右匀称,两部分要写得瘦长。
2. 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不顶格不踩线。
3. 交流评议。
Ⅲ 朗读古诗,整体感悟
1. 学生自由练读,把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1)指名朗读《出塞》和《凉州词》。
(2)重点检查多音字和一些字词。
“还”在诗中读作“huán”,不要读成“hái”;“将”在诗中读作“jiàng”;“教”在诗中读作“jiào”。
(3)同桌互读互听,相互正音,试着读出两首诗的节奏,教师相机点拨。
出 塞
王昌龄
秦时/ 明月/ 汉时关,万里/ 长征/ 人未还。
但使/ 龙城/ 飞将在,不教/ 胡马/ 度阴山。
凉州词
王翰
怎样开葡萄酒
葡萄/ 美酒/ 夜光杯,欲饮/ 琵琶/ 马上催。
醉卧/ 沙场/ 君莫笑,古来/ 征战/ 几人回?
(4)全班齐读两首古诗。
2. 学生交流对诗人的了解。
(1)交流资料,介绍作者。课件出示王昌龄、王翰的介绍。
(2)教师补充:
王昌龄的边塞诗最著名,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出塞》是他的代表作。王翰的诗多豪放壮丽之句,传世之作中最负盛名的就是《凉州词》。
3. 小结:这两首诗的作者都是以描写边塞生活的诗而闻名,这两首诗也是他们的代表作。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整体的感知入手,初步解决古诗的朗读,落实字音和节奏问题,再由音转义,为后面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Ⅳ 借助资料,理解《出塞》
1. 自主理解诗句意思,全班交流。
2. 交流资料。
(1)重点指导理解“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① 质疑:是秦朝的明月照着汉朝的边关吗?(这里并非实指秦、汉两朝)
② 你怎样理解?
“秦时明月汉时关”看似说的是两件事情,其实说的是一件事情: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着秦汉时的边关。(板书:秦汉 明月→边关)
③ 引导交流:当这一轮亘古不变的明月照在古老的边关,照在边疆的将士身上,照在将士的家人身上,他们望着月亮会想到些什么呢?(学生讨论)
④ 小结:月亮是我们中国人的思念密码,当“秦、汉”这样的时间词与“万里”这样的空间词
放入诗句中时,就不仅仅是在描述唐朝的边关了,也许我们还看到了更遥远的古代,人们也翘首以盼戍边的战士们能平安归来;也许我们还看到了现在,边防战士们也在亲人的思念中戍守边疆,保家卫国。
(2)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后两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① 读李广的资料和其他的资料。
李广(?—公元前119),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人,西汉名将。曾任右北平郡太守,匈奴数年不敢攻扰,称之为“飞将军”。司马迁评价他:“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资料链接1: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无数青春生命葬身荒沙大漠,无数家庭破碎凄清。资料链接2:西汉时,匈奴犯境,民不聊生。英勇善战的将领参军抗击匈奴,他们舍生忘死,屡建奇功,终于赶跑了匈奴,消除了北方的边患。【思路导航】①王昌龄认为将士们有家不能回,只能望月思乡的原因是(边战不断)。②联系前两句诗,你觉得诗人想表达的是(人民要求平息边患,享受生活的美好愿望)。
② 学生交流:“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3. 古诗大意:依旧是从秦汉时期延续至今的明月和边关,征战万里、守边御敌的将士至今还没有归来。倘若还有像飞将军那样英勇善战的将领在,绝不会允许外敌南下越过阴山。
4. 齐读古诗。指名背诵古诗,师生评议。
5. 小结:战争是残酷无情的,早日结束战争,让每个家庭都能享有和平和安宁是从古至今所有人的心愿。诗人借对骁勇善战的将领的怀念,表达了希望朝廷任用得力将领,巩固边关,维护国家安全与统一的愿望。(板书:任用良将 巩固边关 渴望和平)
【设计意图】本诗情感深沉、丰富,加之年代久远,不易理解,所以主要设计了两个策略来帮助学生领悟诗情。一是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诗歌的意境。二是多次引入资料,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明月”这一意象所寄托的思想感情以及“飞将军李广”这一典故中寄托的思盼良将的深沉情感。
Ⅴ 想象画面,理解《凉州词》
1. 课件出示沙漠图片,感受边塞苍凉。
你们看,边关沙漠,人烟稀少,唐朝的边塞重镇——凉州,当时就是这样一番景象。当地歌曲中夹杂少数民族的曲调,别具一格,人们称之为凉州词,许多诗人都喜欢为它填写新词并咏唱。
2.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凉州词》。回忆以前学习的七言诗划分朗读节奏的方法,读出节奏美、音韵美。
3. 指名朗读,学生评价。
4. 借助注释,说说读懂了什么,小组间交流。
(1)葡萄美酒夜光杯。
① 读完这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那精致的夜光酒杯闪着亮光,盛满了醇香的葡萄酒。
② 课件分别出示夜光杯和葡萄酒的图片,丰富想象。
介绍夜光杯:同学们,这就是夜光杯,相传是周穆王时代,西域胡人用白玉精制而成,因“光明夜照”得名。凉州往西就是新疆的吐鲁番,那里可是盛产葡萄美酒和夜光杯的地方。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