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碳中和”的政策建议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等过程中产生的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节能减排、植树造林、购买碳配额等形式而得到抵消,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截止目前,全球已有127个国家做出“碳中和”承诺。我国于2020年9月22日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0年12月12日,我国进一步宣布,到2030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
在新冠肺炎疫情后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我国提出“碳中和”目标,既体现了我国在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责任担当,也为我国绿低碳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与世界主要碳排放国家相比,我国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可以说是:“压力大、任务重、时间紧”,如果按照之前按部就班地推进碳减排是远远不够的,未来需要以更大的决心与魄力,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去推动实现。
一、增加与碳减排相关的资金投入
“碳中和”目标提出后,势必将通过目标任务分解和细化到各地,地方政府将成为能否实现目标的关键所在和必要条件。事实上,为推动碳减排工作,我国自2010年以来陆续开展了低碳城市试点工作,期间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资金支持力度不足,资金缺口较大,地方积极性不高。研究显示,2030年实现“碳达峰”,每年资金需求约为3.1万亿-3.6万亿元,而目前每年资金供给规模仅为5256亿元,缺口超过2.5万亿元/年以上。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需要在新能源发电、先进储能、绿零碳建筑等领域新增投资将超过139万亿元,资金需求量相当巨大。但从我国政府财政资金来看,除了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的国家收入和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外,目前没有直接与此相关的公共资金收入。因此,未来需要不断完善与碳减排相关的投融资体制机制,增加资金来源和对地方的财政投入,助推地方“碳达峰”和“碳中和”。
二、设立低碳转型或“碳中和”相关基金
世界顶级赛车推进能源转型,实现“碳中和”是有成本和代价的。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产业结构、资源禀赋不一样,不同地方、行业、企业将面临不同的约束与挑战。例如,低碳转型肯定会
加速“去煤化”,就会有大量的职工要从煤炭等高碳产业链中转移出来,这对于山西、内蒙古等传统的煤炭富集且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地区来说,影响较大。成本高,转型阵痛更为明显。这就需要借鉴欧盟的公平转型机制,由国家设立低碳转型或“碳中和”相关基金,通过专项资金,对这些地方和体进行倾斜,帮助和支持这些地区传统能源产业工人的培训和转岗,尽量避免出现因低碳转型而导致贫困化等社会问题和不利影响。
三、设置更高的年度碳减排目标
家中有蚂蚁怎么办尽管2019年我国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和2015年分别下降48.1%和18.2%,超额完成了之前设置的目标,但横向对比来看,我国单位GDP碳排放依然较高,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多,欧盟的6倍多,人均碳排放也要超过部分发达经济体(如英国、法国)。况且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能源需求仍会有所增长,未来必须降低单位GDP碳排放强度,只有单位GDP碳排放下降的速度高于GDP年均增长速度,才能抵消能源消费增长带来的碳排放增量,使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而要进一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存量,单位GDP碳排放下降幅度则要更高。初步预计,未来40年我国单位GDP碳排放年均下降9%左右,才能实现“碳中和”目标,比2005-2019年年均下降4.6%的降幅要高出约1倍。
四、大幅降低煤炭直接消费
四川高考是全国卷几卷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禀赋特点,导致我国经济发展高度依赖高碳排放的煤炭,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2019年,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比为57.7%,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消费水平(30%)。尽管煤炭行业可以通过洁净煤生产和相关工艺来降低碳排放水平,但要实现“碳中和”,必须大幅削减煤炭直接消费(特别是散煤消费),降低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比,逐步摆脱对煤炭的高度依赖才是根本解决之道。电力是我国碳排放主要来源,而其中火电又占比最高。因此,在电力供给侧,未来需合理控制燃煤电厂的总规模,提升清洁电力在总发电量中占比。在消费侧,则要持续推进交通、供暖、工业、建筑等领域的电能替代工程。
最快的健康减肥方法五、努力降低低碳能源的成本
能源是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基础性投入之一,能源价格的变化对经济、居民生活造成影响。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如果不计“外部性成本”,传统能源的高效减排以及清洁低碳能源的利用势必会导致整个能源使用成本的上升。此外,“碳排放权”市场的建立意味着传统能源类企业将面临高昂的成本,成本的上升必然会传导到能源产品价格中去。所以,实现“碳中和
”要算“经济账”,通过加强清洁能源技术创新,加快能源体制机制改革,提高能源效率,设计有益于提升清洁能源企业竞争力的政策等方式,努力实现低碳能源的规模化,降低低碳能源使用成本。
六、推动能源科技进步和创新
能源技术进步和创新是推动能源转型的根本动力,也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驱动力和必然选择。研究表明,如果延续当前政策、投资和碳减排目标,现有低碳/脱碳技术无法支撑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因此,未来必须要有革命性先进技术的突破和创新来支撑,并加快成熟低碳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例如,加速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推广;重点发展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加强储能和智能电网等技术研发和扩大示范规模;加快新能源乘用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的部署;研究重点区域及行业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形成全口径温室气体管控技术方案等。
七、推进国内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碳排放和产业结构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产业结构升级能够减少碳排放、提升碳排放
中国古典乐器绩效,同时碳排放又对产业结构升级有推动作用。我国作为“世界工厂”和制造业大国,工业产业既是传统用能大户,能源消费占总终端能源消费的2/3,又是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领域,占全国总排放量的80%左右。工业产业中,钢铁、化工和石化、水泥和石灰以及电解铝等4个传统产业的能源密集、碳排放相对较高。因此,实现“碳中和”既要严格控制上述几大传统高耗能行业新增产能,优化存量产能,推动其进行节能改造,调整产品和产业结构。还要加快现代服务业、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发展。依靠技术进步和创新驱动产业增长,促进传统产业的低碳转型,大力发展新型绿低碳经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降低工业产业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逐步实现经济增长和碳排放的脱钩。
江西移动积分兑换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