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能源消费的碳排放统计分析及因素分解
江苏能源消费的碳排放统计分析及因素分解
林珊珊
【摘 要】Carbon emission must be known in developing low-carbon economy.The amount of carbon emission in energy consumption in Jiangsu province is calculated from 1990 to 2010,and then is statistically analyzed.On this basis,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contribution of economic scale,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using the factor decomposition method.It shows that the economy scale is a primary drive factor;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not obvious until 2006:the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is not stable,and does not decrease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technology,which shows that the current technology has not got its advantages.Finally,some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发展低碳经济必须了解碳排放量,首先计算出1990-2010年江苏能源消费的碳排放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继而运用因素分解法分析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及产业碳排放强度对江苏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对碳排放产生最大的正面影响,产业结构的影响不明显,产业的碳排放强度不稳定且为正面影响,产业的技术效率未得以充分发挥.最后提出了减少碳排放的相关建议.
【期刊名称】《科技管理研究》
【年(卷),期】2013(033)013
【总页数】5页(P62-65,69)
【关键词】低碳经济;碳排放;统计分析;因素分解;碳排放强度
减肥菜谱【作 者】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介绍林珊珊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商学院,江苏南通 226019
把ppt转换成word纯文字【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F205
江苏的经济发展走在中国的前列,同时江苏是一个工业大省,2011年第二产业GDP占全省的51.5%,目前正处于建设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时期,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带来了能源消费的增加。然而江苏本地能源匮乏,90%以上的能源依靠外购,能源成本较大,江苏的能
源消费碳排放量在全国位居第四位①。如何既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又保证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切实发展低碳经济是必由之路。
论文认为发展低碳经济必须首先了解江苏的碳排放量的情况,了解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碳排放的特点、在各行业的分配情况,影响碳排放的各类因素及其影响效果等,这样才能有所侧重地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论文以江苏省为例,通过数据及模型详细分析江苏的碳排放情况,继而提出政策方向。
关于江苏省碳排放情况的研究主要有:王圣等采用对数平均权重(Divisia)分解法,建立江苏省沿海地区人均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分解模型,分析了2000—2008年经济发展、能源结构和能源效率对江苏省沿海地区人均碳排放的影响[1]。聂锐等将环境负荷IPAT模型与脱钩理论相结合,认为未来20 年能源资源的有效供应与合理利用成为制约低碳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2]。王志华等估算了1986—2009年江苏工业的碳排放量和排放强度,表明江苏工业碳排放量呈指数形式增长,而碳排放强度呈对数形式下降[3]。张秀梅等对江苏省1996年至2007年碳排放效应分析,认为能源消耗是碳排放的主体,建设用地是最主要的碳源,碳排放量、地均碳排放强度和地均建设用地碳排放都呈现苏南gt;苏中gt;苏北的分布格局[4]。温
景光等采用LMD法对1996—2007年间,经济发展、能源结构和能源效率这三大因素对江苏人均碳排放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结论是经济发展对促进江苏人均碳排放的贡献率呈指数增长,然而能源结构和能源效率对抑制江苏人均碳排放的贡献率并不显著[5]。李广众等基于EKC假设,估算了1985—2008年间江苏省二氧化碳排放的EKC形态及排放峰值对应的人均收入水平,通过联立方程模型,发现产业结构及能源消费结构是影响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因素[6]。王伟林等采用因素分解法对1995—2005年江苏省碳排放强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行业产出份额,行业碳排放强度对整个社会碳排放强度变动影响更大[7]。
可以看出,目前学者对江苏碳排放的研究成果相对分散,研究方法较少,时间跨度较小,不能客观反映江苏经济发展过程中能源消费碳排放的效应。现有对江苏碳排放的影响主要考虑了经济发展、能源结构及能源效率,未能考虑人口规模、行业特点、产业结构等对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且因素分解过程中的阶段划分比较随意,2—10年的阶段划分都有。论文将在其他学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各种能源折算系数,更加准确地计算出江苏能源消费的碳排放量,继而对碳排放进行因素分解。鉴于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每一次重大变革均离不开产业结构的调整,论文在考虑能源强度的基础上加入产业结构因素,并突破了传统的三次产业分类法,将产业划分为六大行业,力求更全面、更细致地衡
量江苏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继而深入探讨碳排放背后的驱动因素,以期为节能减排提供政策方向。
法定婚假是多少天CO2排放可分为自然排放和人工排放。人工排放是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CO2排放,主要包括化石燃料消耗、生物质燃烧等,其中化石燃料燃烧所消耗排放的CO2占CO2排放总量的95%以上[8]。虽然随着技术进步,能源消费的种类日趋多样化,但目前江苏的能源消费仍是以煤炭、石油、天然气三种传统能源为主,根据历年统计年鉴的数据,这三类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97%以上,因此这三类能源能够表明江苏能源消费的特征②。江苏最终消费的碳排放估算公式为:
C=δcEc+δpEp+δnEn
其中,C为碳排放量,δc、δp、δn分别为煤炭、石油、天然气消耗的碳排放转换系数,Ec、Ep、En分别为煤炭、石油、天然气消耗标准煤量。
关于各类能源的碳排放系数,论文采用几个权威部门的碳排放转换系数的平均值,如表1所示。
论文的研究数据来自中国能源统计年鉴(1991—2011)的江苏能源平衡表中的终端能源消费量和江苏统计年鉴(nj02及nj03),行业划分结合统计年鉴的分类,将全部行业分为六大类。整理计算的数据如表2所示。
可以看出,江苏能源消费的碳排放总量及人均消费量的变化基本一致,除1996—2000年的碳排放量稍有下降外,江苏各年的碳排放总体上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且2002年后增长的速度加快,虽然2005—2006年和2008—2009年的增幅有所减缓,但绝大部分年份里碳排放总量依然不断增加。
从江苏碳排放弹性④的变化来看,江苏20年来的碳排放波动幅度很大,在经历了1997—1998年的缓慢下降后,碳排放弹性由1998年的-0.6陡然增至2004年的1.2,6年间经历了最低点向最高点的跨越,2005年后弹性变化幅度开始平稳。总体来看,碳排放弹性在经历了1991—1999的缓慢下降后,出现1999—2006及2007—2009两个倒U型阶段⑤。
江苏碳排放各行业的能源消费如表2所示,为了更直观地反映各行业在江苏能耗中的比例,论文绘制了折线图如图1所示。
公务员降薪从各行业的能源消费来看,工业的能源消耗碳排放量最大,而且在稳步增加,由1990年工业碳排放占总排放量的74.99%增长到2009年的84.32%,1994年后工业碳排放占总排放量的80%以上。交通运输业的碳排放也呈现逐年增加的势头,由1990年占总排放量的4.42%增长至2009年的7.96%;虽然交通运输业的碳排放占比不高,但增幅较快,达到80%。在各行业的碳排放中,只有生活消费的碳排放逐年下降,且降幅较大,由1990年占总排放量的17.92%下降到2009年的3.44%,降幅达到80.8%,与交通运输业的增幅基本持平。农业、建筑业和批发零售业碳排放总量缓慢增加,但其在排放总量中所占比例基本不变,维持在2%、1%及0.08%左右。
4.1 模型的建立
碳排放量的基本公式
(2)式中:C为碳排放量,Ci为第i产业的碳排放量;Y为国内生产总值GDP,为剔除物价因素的影响,论文中的GDP采用1952年不变价。Si=,为第i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表示产业结构,产业的划分如前文所示分为六大产业。Ii=,为第i产业的碳排放强度,表示i产业的碳排放效率。
34个省级行政区根据国际能源专家Sun提出的“共同产生、平均分担”原则处理结构分解过程中的残余项[10],因素分解结果如下:
(3)式中,EY、ES和EI分别表示GDP、产业结构及产业碳排放强度对江苏能源消费碳排放的贡献,代表碳排放的经济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