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的栽培技术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
平菇,又称侧耳、耳菇,是日常食用菌中最普通的一种。它质地肥厚,嫩滑可口,有类似牡蛎的香味。平菇无论素炒还是制成荤菜,都十分鲜嫩诱人,加之价钱便宜,实在是百姓餐桌上的佳品。
功效:近代医学认为,平菇含有抗肿瘤细胞的多糖体,对肿瘤细胞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且具有免疫特性。此外,平菇还含侧耳毒素和蘑菇核糖酸,经药理证明有抗病毒的作用,能抑制病毒素的合成和增殖。平菇含有多种养分及菌糖、甘露醇糖、激素等,可以改善人体新陈代谢、增强体质、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等作用,故可作为体弱病人的营养品,对肝炎、慢性胃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软骨病、高血压等都有疗效,对降低血胆固醇和防治尿道结石也有一定效果,对妇女更年期的综合征可起调理作用。平菇还有追风散寒、舒筋活络的作用。可治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经络不适等症。
二.实验目的
1.掌握平菇栽培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3..掌握无菌操作。
4.了解平菇生长过程中几个时期的形态特征。
三.实验原理
平菇是木质腐生菌,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均可从木屑、棉子壳、稻草等培养料中获得。平菇的适应性强,一年中,春、秋、冬三季都可适应平菇的生长。且它的生产周期短,从播种到第一批采收,一般为30-40d。栽培方法简便,一学就会,成功率很高。
平菇的栽培品种主要有平菇、美味侧耳、佛罗里达、鲍鱼菇及凤尾菇。本实验是在实验室条件下,用袋栽的方法试验出菇。
四.实验器材
1.实验材料平菇菌种
2.培养基(1)PDA培养基材料:马铃薯(去皮)200g ;葡萄糖20g;琼脂20g;水1000mL;自然pH值。(2)棉籽壳培养基:棉籽壳98%;石膏粉1%;蔗糖1%;含水量60-65%(关键)。
3.其他试管、三角瓶、聚丙烯塑料、棉塞、牛皮纸、灭菌锅、培养箱。
五.实验内容
一.菌种活化
(一).PDA培养基的配制及灭菌
(1).培养基制作:马铃薯去皮、去眼,切成薄片,称200克放入锅中,煮至熟而不烂,四层纱布过滤,加入琼脂小火搅拌至全部溶化,补足水分后加糖。(2).调节pH:不同平菇品种生长发育最适pH不同,不同地区,不同水源的pH也不同。因此,需要调节。通常先用pH试纸测定已调配好的培养基,然后再用稀酸或稀碱溶液调节。平菇一级种的pH调节常用的酸性溶液是柠檬酸和乙酸溶液,常用的稀碱溶液是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液
(3).分装:溶解后趁热分装到试管中,约占1/5,塞上棉塞。或分装到小锥形瓶中在最宽处,塞上棉塞。分装时应注意不要将培养液沾到试管管口,避免将来发生污染。若有沾粘,则应用干净纱布及时擦净。分装的试管直接加棉花塞封口,棉花应用普通棉花,不能用脱脂棉,棉花塞起到过滤空气的作用,不宜过松或过紧,以封口后手持棉塞轻轻摇动试管不脱落,且旋转拨出顺利为度。棉塞外观要求光滑,不能塞过浅或过深,否则造成操作困难。
灭菌时将试管扎成捆,用牛皮纸或其它防潮纸将整捆试管的棉塞包好,直接放入底部盛水的高压灭菌锅内,加热灭菌45分钟。
(4.)培养基灭菌(按高压蒸汽灭菌锅操作指南操作)
向锅内加水至标记线,将培养基用牛皮纸包好放入锅内,接通电源加热,完全排除锅内空气,使锅内全部是水蒸气,然后盖严锅盖,采用对角式均匀拧紧锅盖上的螺旋,关闭锅盖上的气阀。到达保压时间后,即可切断电源,在压力降到0.5MPa,可缓慢放出蒸气,应注意不要使压力降低太快,以致引起激烈的减压沸腾,使容器中的液体四溢。当压力降到零后,才能开盖,取出培养基,摆在平台上,以待冷凝。不可久不放气,引起培养基成分变化,以至培养基无法摆斜面。一旦放置过久,由于锅炉内有负压,盖子打不开,只要将放气阀打开,大气压入,内外压力平衡,盖子便易打开了。
(5).搁置斜面
将试管放在木条上搁置斜面,使之自然冷却,凝固成斜面,斜面为试管长的1/2,冷却后即成斜面培养基。
(二)接种
(1)接种箱内用气雾消毒15分钟,将待接的斜面试管以及新鲜干平菇子实体、接种针等放入已消毒的接种箱内。
(2)用75%的酒精溶液棉球擦双手、小刀片及子实体消毒。点燃酒精灯。
(3)左手持住空白斜面试管,右手夹持棉塞,火焰封口。
(4)刀取黄豆大小的菌盖内部白菌丝,迅速移接到空白斜面中央,将棉塞塞回试管。
(三)培养
将已接种好的试管放入恒温培养箱,在22~26℃下培养8-10天,菌丝长满试管即为母种。
二.袋载原种培养
1.原种培养基配方:(棉籽壳、麸皮培养基配方):棉籽壳39公斤、麸皮10公斤、过磷酸钙1公斤、水60公斤pH6.2-7.0(自然pH)(混合后用手抓一把可挤出少量水)
2.装袋:边加边将培养料压实,装至3/4左右,袋口套上颈圈,用木棒在培养料中打一洞,盖上封口膜,用橡皮筋扎紧。3灭菌126 ℃高压蒸气灭菌90分钟。
3.接种:栽培袋冷却到25℃左右,在超净工作台上用镊子或接种夹取所需菌种(2个鸡蛋大小)放入培养料袋的洞中。
4.灭菌:121℃30分钟高压蒸汽灭菌。
5.培养:接种后的栽培袋,放入培养室30天左右,菌丝即可长满菌袋。
三.袋载扩大培养
1.菌丝生长期:和原种培养条件相同,待白菌丝长满袋后(30天左右)转移至出菇房出菇。
2.搔菌:把菌袋两头的扎口打开,并拉直袋口,将接种块和基料表面的一层厚
菌膜及老菌皮去掉,即为搔菌。搔菌可使菇蕾生长整齐一致。往袋中加适量的蒸馏水。
3.出菇期:(菌分化形成子实体时期):无菌操作,打开袋口送入有空调和光线保证的房间培养。(先要对该房间甲醛熏蒸消毒)。此时期需精心看护。
六.实验结果(照片)
七.实验讨论
A.无菌环境:虽然不能做到无菌环境,但一定要防止霉菌污染,措施有打开袋口前1-2天对出菇房甲醛熏蒸消毒;发现有霉菌污染及时清除;保持湿度的水经过煮沸或灭菌;人员进出注意和观察出菇消毒和卫生。
B . 温度菌丝生长不同种的菌丝生长温度范围和适宜温度不完全相同,多数种和品种在5~35℃下都能生
长,20~30℃是它们生长共同的适宜温度范围,低温和中低温类品种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4~26℃,中高温类和广温类品种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8℃左右,凤尾菇的最适生长.
C.对氧气的需求:菇房要保持空气流通,出菇需要氧气,必须打开袋口或撕开塑料袋出菇,第一茬出菇打开袋口,第二茬出菇可选择继续在原有出出菇或撕开塑料袋其他方向出菇。
D. 湿度: 菌丝体生长的基质含水量以60%~65%为最适,基质含水量不足时,发菌缓慢,发菌完成后出菇推迟。生料栽培,基质含水量过高时,透气性差,菌丝生长缓慢,同时易滋生厌氧细菌或霉菌。出菇期以70%~75%为最适,大气相对湿度在85%~95%时子实体生长迅速、茁壮,低于80%时菌盖易于干边或开裂,较长时间超过95%则易出现烂菇。在生料栽培中,常采取偏干发菌,出菇期补水的方法,以保证发菌期不受霉菌的侵染,并保证出菇期足够的水分以供出菇。
5. 光: 平菇菌丝体生长不需要光,光反而抑制菌丝的生长。因此,发菌期间应给予黑暗或弱光环境。但是,子实体的发生或生长需要光,特别是子实体原基的形成。此外,光强度还影响子实体的泽和柄的长度。相比之下,较强的光照条件下,子实体泽较深,柄短,肉厚,品质好;光照不足时,子实体泽较浅,柄长,肉薄,品质较差。因此,栽培中要注意给予适当的光照。
6. 酸碱度(pH值): 平菇菌丝在pH值3.5~9.0范围内部能生长,适宜pH值5.4~
7.5。在栽培中,自然培养料和自然水混合后,基质的酸碱度多在6.0~7.5,正宜平菇菌丝生长。但是,实际栽培中,常加入生石灰提高酸碱度到pH值7.5~
8.5,以抑制霉菌和滋生,确保发菌。
八、注意事项
1、在整个操作过程中都要注意无菌操作,一切用具都要消毒。
2、要等刀片冷却后再切取组织块。
3、栽培种在培养过程中,应经常检查,污染袋要及时检查出处理掉。经过30—40天的培养,菌丝长满袋后即可使用。若菌袋内长出原基,说明菌种已经老化。若有黄、绿、黑等杂斑点或连成片时,说明菌种已经污染,不可使用。
4、菌种的选择:优质菌种是决定栽培产量的主要因素。菌种选择不当会严重影响产量。一般选择外观为白的菌种。如有其它真菌污染, 从菌种外观上可看到其它颜的菌落。正常的原种和栽培种在生长中和长满时都应泽鲜亮、上下一致、洁白、而不应灰暗苍白。如果一瓶( 袋) 菌种, 上下泽不一致, 特别是上部灰暗时, 应剔除不用。
凤尾菇栽培技术
5、优质的栽培材料和良好的栽培环境:原料是提供食用菌发菌和出菇的物质条件。不管利用什么原料, 都必须严格掌握质量, 其中生料和发酵料尤为重要。基本要求是: 原料新鲜、干净、无霉变, 没有因潮湿而产生的结块。播种前和栽培管理中后期, 必须对栽培场所进行认真的清洁和消毒。
6、发菌管理(1)用菌袋栽培, 一般发菌速度较慢, 采用通气发菌的方法, 可提前10~ 15 天长满菌袋。具体方法如下。袋料适中。栽培料袋要松紧适中, 太实菌丝生长慢; 太松菌丝生长过快, 菌丝稀疏, 影响产量。沿菌袋中间扎孔。装好的菌袋, 用直径1 厘米的木棒沿菌袋中间扎一洞, 以利于通风换气, 加速菌丝发育。塑料袋封口。塑料袋最好使用塑料套环并用棉花塞好口, 外面包上一张纸或塑料薄膜, 用橡皮筋或草绳捆好, 待菌丝延伸覆盖料面时, 松动棉花, 利于通风。加大接种量。菌种量以覆盖料面为准, 以加快菌丝定植, 减少杂菌污染机会。沿边缘刺孔。菌袋发育期间, 可沿发育好的菌袋边缘刺孔, 以利于菌丝发育。(2)防止烧菌. 在菌丝生长阶段, 菌丝生长旺盛, 代谢加强, 放出大量的呼吸热, 这些热量如果不能及时散发, 就会形成局部的高温, 影响菌丝生长, 严重的会杀死菌丝,其防止方法是接种后的菌袋在气温高时最好单层摆放, 袋与袋之间留出一定空隙, 注意观察菌丝生长状况, 及时翻堆。有条件的话, 设置空调或其它设备降温。培养料注意通风换气, 防止培养室高温高湿。(3)后熟期管理.室内菌丝培养至满袋后, 还应再继续培养10 天左右。大部分栽培者在菌丝快发满时就入棚进行出菇管理, 使菌袋后熟期培养时间不足, 菌菌丝养分积累不够, 幼菇大量发生, 造成菇畸形或出菇后劲不足, 产量低, 因此要把握好后熟期, 适时转
入催蕾。
7、及时采收:食用菌不及时采收, 一般产量会有所增加, 但品质会下降, 虽高产却得不到高产。
九.实验感想
通过在实验室亲自操作食用菌栽培技术的一个完整的过程。从作出的制作培养基的配料过程。一些看似简单的过程,每一步操作都是的很关键的。从最后的结果来看,虽然我们组有些菌袋到最后被污染或因其他原因丢失,不过最后的结果也还是不错的。我们组的蘑菇长的也还挺好的。我们在食用菌栽培技术培养过程中,自己学到了不少的知识,通过亲手操作,也复习了不少操作上的技术。只是也在实践中的到了的巩固!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