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风景区
黄山风景区规划
                          李丽
摘要:风景区好的规划能让风景区得到好的发展,本文主要从分区规划、游览规划和建筑规划上分析黄山风景区的规划。分区规划将黄山风景区分为资源核心保护区、资源低强度利用区、资源高强度利用区、社区协调区共四大类;科学合理的游览规划让游客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观赏黄山的美景;建筑规划使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协调发展。
关键词:黄山风景区 分区规划 游览规划 建筑规划
一、黄山风景区的概况
黄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面积154平方公里,是1982年我国正式批准建立的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199012月,黄山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黄山的资源类型多样,内容丰富,其中以峰林地貌主要特征的地质资源、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和以黄山画派为代表的文化资源最为珍贵,也最能体现世界遗产地的资源价值。黄山呈现典型的花岗岩峰林地貌,有名的就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
莲花峰、光明顶、天都峰为三大主峰,海拔均在1800米以上,并以主峰为中心向四周铺展,跌落为深壑幽谷,隆起成峰峦峭壁。“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此外神奇的冬景、壮美的日出、独特的“黄山文化”,也让游客流连忘返。[1]
二、黄山风景区的分区规划
1988年黄山风景区通过第一轮总体规划,包括保护区、景区、分级保护区和功能分区四大分区类型。黄山风景名胜区共分为6 个景区、5 个保护区。6个景区分别为: 温泉景区、玉屏楼景区、北海景区、云谷寺景区、松谷庵景区和钓桥庵景区。5 个保护区分别为浮溪、箬箸、洋湖、福固寺和乌泥关, 分布于各景区的外围。在这里, 景区强调旅游开发的功能, 保护区强调资源保护的功能。从空间分布看, 景区和保护区的总和构成了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的用地布局结构。
    从前面分区的关系可知, 黄山风景名胜区多种类型的分区共存, 相辅相成。布局层面的分区属于空间战略规划, 对保护和利用起到总体指导作用; 分级保护分区则属于具体实施规划, 对保护和利用起到直接约束和指导作用; 功能分区则更接近专项规划,主要是对利用的详细规定和控制。这样使规划实施者不仅在大方向上得到指导, 而且在具体工作中得到指导和约束。
[2]
但也有很多的缺点,比如将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截然分开, 各自的管理措施之间缺乏相互呼应, 缺乏系统性、分级保护分区的一级保护区保护对象范围过于狭隘,分级保护分区的二级保护区管理措施过于笼统, 不具可操作性、功能分区的游览区( 景区) 管理措施未体现游客体验多样,,分级保护分区和功能分区均未考虑与周边社区的关系等等。
针对这些不足,2006年黄山风景区进行了第二次总体规划,此次规划针对第一次规划的不足做了调整。将规划分区分为资源核心保护区、资源低强度利用区、资源高强度利用区、社区协调区共四大类。资源核心保护区是指资源特殊、价值高, 同时对人类活动和设施建设敏感的区域。本区执行最严格的资源保护措施,除允许一定程度的资源管理、特殊科学研究活动外,禁止其他任何形式的人类活动和设施建设。资源核心保护区根据资源受人类干扰程度, 又分为资源弱干扰区和资源干扰区两类。资源低强度利用区是在资源保护的前提下, 允许较低强度的资源利用, 主要为旅游活动。资源低强度利用区根据游憩活动类型, 又分为生态探险区、宿营点、步行观光区共3类。资源高强度利用区是在资源保护的前提下, 允许较高强度的资源利用, 包括游憩活动和旅游服务设施建设。资源高强度利用区根据设施类型分为机动车
观光区、索道建设区、服务区共3 类。社区协调区为保留的居民建设用地, 在资源保护的前提下,允许较高强度的资源利用, 包括社区居民居住生活、一定程度的旅游活动和设施建设。
从新的分区可以看出:(1) 将保护与利用统一在同一个空间内统筹考虑, 突出了保护和利用的管理政策的相互呼应和系统性; (2) 根据保护对象的不同特征对用地进行更详细的分类, 并落实相应的保护措施; (3) 根据不同的旅游方式对用地进行更详细的分类, 并落实相应的设施建设管理措施和游客管理措施; (4) 根据社区资源价值和区位的不同, 对社区及其生活生产用地进行更详细的分类, 并落实相应的社区发展和管理措施。[3]
三、黄山风景区的游览规划
风景区游赏系统是由观景点(含休息点等)、游览线组成的网络系统。只有科学的游赏系统才能充分展现旅游资源的美学价值,满足游客的需求。为获得较好的观赏效果,要求旅游景区具有较好的游赏系统。游赏系统是旅游规划和实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旅游游赏系统可充分展现旅游资源的美学价值。[4]
黄山风景区一天的游览路线:慈光阁玉屏站好汉坡玉屏楼(迎客松)好汉坡岔路口
莲花峰百步云梯鳌鱼洞或一线天鳌鱼峰海心亭光明顶飞来石排云亭西海饭店团结松北海景区梦笔生花黑虎松始信峰景区黑虎松云谷寺。从这一天的游览路线来看,黄山最有名的景点都安排在内,著名的奇松怪石都有,像迎客松、梦笔生花、团结松等等,即使是一天的游览时间也能大饱眼福,这便是游赏系统的合理性,游览规划的成功之处便在于此。
四、黄山风景区的建筑规划
每一个风景区都会有适量的建筑以供游人的休憩、游玩,但作为山岳景观来说,建筑太多便会喧宾夺主、适得其反,还会给风景区带来很大的压力,所以适量适当的建筑才能相得益彰。黄山风景区的建筑规划正是利用整合的思想,在自然允许的范围内,让游客更好地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
黄山风景区在建筑规划上,按照规划要求,尽量减少山上建筑物的数量,对建筑物进行拆迁或者缩减改造,以期达到和自然风景相和谐的标准。把能移到山下的一切设施都尽量移到山下,尽可能地让游客观赏一座原生态的黄山。最终实现游客在黄山景区“山上游、山下住”的目标,做到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协调发展。这便是整合的思想,它让黄山风景区的建筑既传
统,又现代,因为它不但反映了中国道家哲学对事物的认识,又体现了当今复杂性科学中的许多观点;它让黄山风景区的建筑既有徽州的古韵又不失21世纪的现代新异。黄山的南大门便是很好的例证。
南大门体现了黄山“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品级与地位,标志性强;结合了地形、地貌和历史文脉,体现并突出了“场所精神”;表达了黄山文化中的深厚内涵和地方特,同时体现了时代气息;实施的可操作性,考虑了经济、技术、功能等方面的可行性。[5]
五、结语
黄山的规划走在时代的前沿,保持国际国内的一流水平,它让黄山在保护资源的同时做到了发展,让黄山在被游览的同时带走了徽州文化,让黄山真正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1]方巍.科学规划引领保护和发展黄山旅游介绍探析黄山风景区规划与资源保护[J].Special专题·纵深.2009,40-43.
[2]庄优波.杨锐.黄山风景区分区规划研究.中国园林[J].2006,32-36.
[3]庄优波.杨锐.黄山风景区分区规划研究.中国园林[J].2006,32-36.
[4]王占利.王克柱.文庆等.风景区游赏系统规划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1:10274-10275,10293.
[5]卢强. 复杂之整合_黄山风景区规划与建筑设计实践与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北京:清华大学,2003..
07园林(2)班
                                                  李丽
                                                20709022011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