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的原则和依据
·教育广角·
专业设置历来是高等学校办学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涉及到高校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人才培养的重大问题。合理设置专业是高校履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职能的前提,高校每开设一个新专业,必须有相应的专任教师、教室实验室、教学建设经费等教学资源来保证,否则人才培养质量和高校在社会中的声誉就会受到影响。所以说专业设置过程是高校教学资源再分配的过程,要使教学资源使用最大化,高校必须慎重设置新专业。
一、我国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的原则
教育部于2012年出台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对高等学校专业设置提出了要求,即“主动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知识创新、科技进步以及学科发展需要,更好地满足人民众接受高质量高等教育需求;应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条件,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促进学校办出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对今后我国高等院校本科专业设置和调整提出了总体要求和基本方向,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必须坚持基本原则。
1.前瞻性原则
3本院校
为什么高等院校专业设置要有超前的思维,主要是因为,21世纪的社会日新月异,科技迅速进步,知识不断更新,新的职业和岗位层出不穷,许多传统职业和岗位渐次退出历史舞台。高校本科专业设置如何与时俱进,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潮流,就要把眼光放长远些,必须坚持前瞻性原则。例如,以“淘宝”为主流的网上购物就是互联网技术在商务领域的运用,“淘宝小二”职业和电子商务专业应运而生。
一所高校是依据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来设置新专业的,并随着人才市场的变化而及时调整专业,这样的高校办学才有活力。但是,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周期性,专业建设周期长,教师队伍建设、实验设备的添置、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以及教材建设都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正因为人才培养具有滞后性的特征,所以高校专业设置必须坚持前瞻性原则,盲目跟风或与社会亦步亦趋,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就难以保证若干年后社会需求,高校与社会难以形成良性互动关系,会造成国家教育资源的闲置与浪费。例如,在浙东南沿海某地区,十年前造船业发展十分迅速,很快就成为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当地政府为解决造船业快速发展而引发的人才短缺瓶颈,要求本地一所新建本科院校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基础上设置造船方向,但事隔不久,造船业遭遇全球金融危机而产能急剧下降,大量订单合约不能履行,导致造船业方向的大学生还没有毕业,整个产业就萎缩了。这个教训对高校来说是比较
深刻的。
2.可行性原则
所谓可行性,主要指新专业开办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资源,如师资队伍、教学用房、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等等。这些教育资源是专业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前提条件,是新设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是高校内涵建设的必然要求。一个新专业设置不仅仅看学校学科专业结构布局,也不仅仅看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更要看一所高校是否具备新专业开办条件。专业设置要正确处理好“需要”与“可能”之间的关系,本着为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忌不顾学校办学条件盲目增设新专业。专业设置还要与高校的办学定位相适应,一方面要考虑学校的分类与属性,以形成优势和特,根据学校实际也可适当设置学校分类属性以外的专业;另一方面看申报专业的定位,看是否符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一些高校不顾师资和教学设施设备以及实习实训条件,片面强调“专业链”对接地方“产业链”,提出“市场需要什么人才学校就办什么专业”、“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不顾条件而随意设置专业,高校盲目扩张,这无异于高等教育的一次大冒进。
3.系统化原则
所谓系统化,就是要用系统的观点而不能用孤立的观点看待专业设置问题,要从专业内部和专业与地方之间关系中构建专业落。从内部关系来看,高校设置一个新专业,必须要有相关学科为依托,考虑与已有专业之间的关联度,积极申报大类补缺专业,形成专业之间优势互补、紧密联系的专业,这样专业结构优化了,办学资源充分利用了,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也提升了。从外部系统来看,要处理好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社会之间的关系,依据地方“产业链”的思路来设计主干学科和相关专业互为联系的“
专业链”,构建专业集。如浙江的台州学院在2002年升本以后,坚持“地方性、应用性、综合性、高教性”办学定位,专业设置紧密对接医药化工、机械模具、汽摩配件等地方五大支柱产和十大主导产业,着力打造省内地方高校专业布局的样板,目前己初步形成了富有区域特的十大专业。
二、我国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的依据
一所高校设置新专业必须遵循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正确处理人才市场的“供给”“需要”与办学“可能”之间关系,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宏观指导下,根椐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规划谨慎设置的。我国高校不可能无缘无故地随便设置几个专业,专业的设置主要依据以下四个方面:
1.经济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是高校专业设置的首要依
浅析我国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的原则和依据
台州学院  杜才平
摘 要:新专业设置是高等学校办学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高校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人才培养适应性的重大    问题,也是高校履行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职能的基本前提。高校专业设置必须坚持前瞻性、可行性和系统    化原则。高校不能盲目地设置本科专业,必须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新专业开办基本    条件、学校的办学定位及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要求来设置新专业。
关键词:高等院校 本科专业 专业设置 原则 依据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5-05-0227
·227·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这是高校专业设置的前提和首要依据,也是高校专业建设的出发点点和落脚点。高等学校在专业设置上坚持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适时地调整专业布局或专业结构,以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如果社会某个时期对人才没有迫切需求,那根本谈不上设置某类专业来培养人才,即使设置了专业、培养了人才,那也是严重的人才资源浪费,没有做到人尽其才。人才市场需求永远是专业设置的首要依据。近年来,人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压力得不到有效缓解的根本原因就是,一些高校盲目设置专业,根本不了解社会需求,随意跟风上所谓“热门专业”,最终导致培养了四年或三年的大学生毕业后不到工作,“热门专业”变成了“鸡肋专业”。
近年来,各地教育主管部门要求高校增设新专业时,必须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要求深入到行业企业去调查研究,了解专业人才需求情况和就业面向,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
同培养应用型人才,确保新专业上一个成一个。例如,浙江省教育厅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及推动港航强省建设”的总体部署和要求,鼓励高校设置与本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相适应的急需专业,大力发展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应用生物科学、环境资源科学、物联网工程等相关产业的学科专业,重点培育与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等省内产业体系发展相关的专业,鼓励创造条件设置涉海类专业,加大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应用型专业建设力度。
“没有需求就没有设置,也不能设置。”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条规律。近年来,教育部根据对全国高校各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确定了法学、会计学、社会工作、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等本科专业为控制布点专业,要各高校慎重申报。因为,目前全国各地对这些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非常有限了,不能再盲目布点招生。浙江省教育厅2010年发文规定,对全省布点数本科(含独立学院)超过30个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英语等专业、专科超过25个的市场营销、会计、文秘、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专业从紧控制增设,全省就业率倒数前10名的专业和学校从紧控制增设。
2.具备基本的新专业开办条件是高校专业设置的基本依据
新专业的设置应充分考虑高校硬件、软件的办学条件,慎重考虑专业设置的可能性,力图在需求和可能之间寻平衡点。专业增设和调整应以学校发展目标和办学基础为依据,强化高校的质量意识、品牌意识和特意识,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专业结构的合理布局和结构优化。
首先,师资水平是新专业设置的最重要的条件。人才培养最关键的因素是师资,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活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师资力量雄厚、学科较为齐全的高校,其专业设置就顺利,课程开发能力强,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建设也有保障。反之,如果一所高校的师资力量单薄,教师教学工作量繁重,是很难开设出一个新专业。为保证新设置专业质量,一些教育主管部门规定:本科院校新增专业负责人必须是专任专职且是正高职称的教师,专业己有专任专职教师数量达到5人以上。
教学基本设施是新专业设置的基本条件。学校要在教室实验室、学生宿舍、实验设备、运动场地、图书资料等方面保障新专业建设需要,并向其倾斜。学校要建立新设置专业的经费保障机制和合理的投入导向机制,设立新专业建设启动经费,保证高校对新专业经费足够投入。
3.学校的办学定位及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是高校专业设置的重要依据
办学定位是学校的顶层设计,每所高校都是按照高等教育分层分类的办学要求准自已的办学定位。在专业设置中,如果偏离学校办学定位,则难以形成专业特和优势。例如,一个确立“地方性、应用性”为办学定位的新建地方本科高校,不宜设置理论研究的专业,如哲学、宗教学、法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等专业。
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是学校办学定位的集中表现,新专业的设置要符合学校的发展战略和专业规划,要
处理好学校专业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关系,不能一味地追求专业的齐全、学科门类的完整、专业数量的增加。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制定的专业建设和发展规划,一般将建设一批高质量的适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专业作为目标。专业建设规划一般都罗列专业的布点,为今后专业设置申报指明了方向,有利于高校正确处理专业规模与效益的关系,有的放矢地开拓新专业。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政策法规司,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国特现代大学
制度文件辑要[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
[2]钱国英,徐立清,应 雄.高等教育转型与应用型本科人才
培养[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3]黄 宇,袁 旭等.广西高等学校专业结构调整的理论与实
践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汪晓村.论高校学科专业设置的理念与机制[M].北京:科学出
版社,2008
·228·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