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刻不容缓
[摘 要]中国特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 尤其是在探索中国特社会主义实践中, 有许多重要问题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 诸如中国特社会主义探索发展的历史轨迹、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提出和理论创新、中国特社会主义经验教训及其曲折发展等。认真研究这些问题, 是丰富创新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需要, 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自从上世纪中叶以来,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生态危机的不断出现,人类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这些已经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威胁。由此,引发了人们对人类自身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的生存方式、发展模式等重大问题的深刻反思,提出了生态、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等一系列概念。生态文明建设等概念的提出标志着人类对自身在宇宙中的真实地位、自身的能力以及自身的价值追求的醒悟。随着生态危机越来越严重,党和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越来越重视,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和任务,党和国家对生态问题越来越关注,生态文明建设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关键字: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
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
建设银行开户行查询 中国特社会主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共同富裕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在当代中国,只有高举中国特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完成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中国特社会主义
关于中国特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这是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贯穿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灵魂。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关于中国特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这是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中心问题。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父亲节对父亲的话
键。要始终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相统一,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关于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这是我们党立足于当代中国基本国情提出的战略目标和宏伟蓝图。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逐渐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特定历史阶段,是中国特社会主义很长历史过程的初始阶段。要始终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新的阶段性特征,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努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关于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这是深刻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矛盾运动得出的重要结论,揭示了党和国家发展进步动力源泉。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关于中国特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这反映了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
民是我们国家的主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满足人民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作为衡量党和国家一切工作和方针政策的根本尺度。
2023年1月29日是黄道吉日吗 关于中国特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网购网站有哪些 关于中国特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建设。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人民民主,发展基层民主,尊重和保障人权,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关于中国特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和谐文化,弘扬中华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关于中国特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社会和谐是中国特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关于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国防和军队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关系国家安危和发展全局,必须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的精兵之路,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依靠人民建设国防、建设军队,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完善国防动员体系。
关于中国特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人民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
的主体力量。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是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关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按照“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坚持新形势下发展的四点意见,牢牢把握和平发展的主题,真诚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关于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外交与国际战略。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地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己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关于中国特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和
根本保证。中国的问题关键在党。要把中国特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贯通起来,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除此之外,十八大报告在第二部分“夺取中国特社会主义新胜利”中明确指出:“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并列,形成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
第一个僵尸是谁生态文明建设基本内容
十八大报告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由此,生态文明建设不但要做好其本身的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更重要的是要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就意味着生态文明建设既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并列从而形成五大建设,又要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过程中融入生态文明理念、观点、方法。世界语系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
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3.1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与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多年来,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中国特社会主义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进入现代工业社会;从自给自足的封闭式计划经济体系进入全球化的市场经济体系……。然而这既是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年,同样也是党和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不懈探索的年。尽管经济、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