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本科教育目标与实现路径的匹配性研究
哈佛大学本科教育目标与实现路径的匹配性研究
摘要:本科生教育目标是本科生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一所大学进行本科教育的内在根据。哈佛大学的本科生培养目标在坚持办学理念的基础上跟随时代步伐,与培养目标配套的培养模式——学生与教师质量、课程安排、学习环境氛围等三个主要方面也与时俱进。研究哈佛大学本科生培养目标的演进对重建我国研究型大学的本科生教育和回归大学之道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哈佛大学 本科生教育 培养目标 研究型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9.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3.068
1 哈佛大学本科生培养目标的演进
哈佛大学创建于1636年,建校之初是殖民地大学,是仿照英国剑桥大学而建。所以殖民地时期的哈佛是英国大学的翻版,大学的唯一职能就在于人才培养,而且人才培养也仅仅局限在本科生教育阶段。这一阶段的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是培养牧师,后来培养目标才逐渐世俗化,政府官员、文法学校教师以及各行各业专门人才也成为哈佛学院的培养目标。
19世纪上半期,哈佛大学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心智完善,信仰高尚,行为端正的具有良好教养的绅士。南北战争后,随着为社会服务这一理念的深入,哈佛开始培养能够在科学、艺术和文学等社会的劳动者中拥有自己真正的地位的学生,“在校增长智慧,出校服务国家和人类”,培养“某一特殊职业艺术的专家,又是自由人、公民的普通艺术的专家”。
1869年,艾洛特出任哈佛第21任校长,他认为“我们要培养实干家和能做出成就的人,他们成功的事业生涯可以大大增进公共福祉。我们不要培养世界的旁观者、生活的观众或对他人的劳动十分挑剔的批评家。”1933年,哈佛第23任校长柯南特提出本科生教育应该把“个人培养成既是某一特殊职业艺术的专家,又是自由人、公民的普通艺术的专家。”
德里克·博克根据哈佛大学本科生教育目的总结出哈佛大学本科教育的教育目标有以下八条:第一,学会表达;第二,学会思考;第三,培养道德;第四,培养合格公民;第五,培养适应多元文化的素养;第六,培养学生全球化素养;第七,培养广泛的兴趣;第八,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做准备。
哈佛大学本科生培养目标随着社会、学生、学科的变化而变化,随时保持着先进性和统领作用,在坚持哈佛“求是崇真”的办学理念的基础上因时而变。哈佛大学本科教育目标鲜明的培
养特和准确的定位是哈佛大学本科教育质量的保证。
2 哈佛大学本科培养目标的实现途径
2.1 严格的生源选拔标准
哈佛大学是美国最难进的8所研究型大学之一,严格的录取标准和选拔机制保证了哈佛大学本科生源质量。尽管如此,哈佛大学本科招生并没有固定的招生标准,也没有固定的规律可循。哈佛大学在录取新生时所考察的项目既能考察学生的学业水平,又能了解学生的道德品质,既能考虑申请者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又能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些高质量的生源既符合哈佛本科教育的培养计划,也保证了本科教育教学质量。
2.2 一流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大学的灵魂,教师队伍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一流的大学应该拥有一流的教师队伍。科南特认为:“大学者,大师云集之地也,如果学校的终身教授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那么这所大学必定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大学。”哈佛大学在教师的组建与管理上独具特。首先,哈佛大学采用社会契约式的终身教职制。其次,哈佛大学采用评估式的评价制度[
1]。再次,采用社会实践制度。最后,学校为教师提供较高的物质待遇和优质的服务,免除教师的后顾之忧,保证教师专心投入教学与科研。
2.3 课程体系的完善
大学教育的核心任务在于保证教育质量,而教育质量的实现又以教学质量为保障。课程实施的好坏直接决定教学质量,所以哈佛大学本科教育的课程随着时代变化的要求而不断变革。哈佛大学本科课程的演进史也是哈佛大学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进化史。哈佛大学进行了四次较大的课程改革,其中前两次改革发生在二战以前。第一次课改(1869-1909)发生在1869年,校长埃利奥特逐渐将本科生所有的课程改为选修制;第二次课改(1909-1945)是继任校长劳伦斯·洛厄尔吸取自由选修制的教训,开始推行“集中与分配制”,另外,他还引进了“导师制”。第三次改革(1945-1975)由校长科南特领导,开始实行“通识教育”。第四次课程改革(1975至今)的关键词是“核心课程”。核心课程旨在解决文理课程分配比例的问题,要求学生掌握一些“清晰的和重要的思想方法”。学生需要指导以达到目标,学院有责任和义务把他们朝标志一个人受过良好训练的知识、智力技巧和思维习惯的方向引导[2]哈佛大学的录取条件。
2.4 学习氛围的营造
2.4.1 住宿制
住宿制是源于英国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的一种将学习和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教育制度[3]。哈佛大学的住宿制被誉为哈佛大学本科生除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以外的第三课程。住宿制是为了给学生营造一种全方位、全时段的学习氛围和成长环境,使之成为塑造学生品行和素质的重要影响力量,从而更彻底全面地落实培养全人的目标。
2.4.2 导师制
最初哈佛学院的导师制也是仿照剑桥牛津的导师制而建立。哈佛大学为一年级新生提供专门的辅导,导师包括新生办公室主任、副主任和主任助理(助理在课外活动和学术事务中担负特殊责任,也是新生住宿楼的学术和住宿主任),他们密切配合负责一年级本科生在哈佛学院的全面生活。二到四年级最典型的导师是研究生或教师团的低级成员,导师动员宿舍楼本科生组织和参与智力、文化、课外活动,具体指导每位本科生的学习和生活。哈佛大学的住宿制和导师制体现了哈佛“学院式生活方式”。
本科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基础性教育,是保证研究生教育和研究能力的重要基石,搞好本科
教育也对其他层次的高等教育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致力于培养中国最优秀的本科生”,这是我国一流大学人才培养的长期目标,也是中国大学面对21世纪大学强势竞争的战略选择。
参考文献:
[1]徐国成.创建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探析——哈佛大学的师资管理特及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8,(2):40-42.
[2]陈怡.哈佛大学校长是如何看待本科教育的——博克《回归大学之道》介绍[j].中国大学教学,2010,(9):97-93.
[3]张家勇,张家智.哈佛大学本科生住宿制和导师制[j].比较教育研究,2007,(1):75-79.
作者简介:王亚飞,山东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山东济南 250100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