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学生的上网问题。
如何看待学生的上网问题   
    计算机互联网作为开放式信息传播和交流工具,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许多学校都在努力普及电脑,鼓励学生在信息时代占据有利地位,许多家长给孩子购置电脑,参加各类网络学习班,让孩子到网络上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信息。而另一方面,却又出现了许多学生上网痴迷,导致一系列问题发生。社会各界对此看法不一,舆论纷纷,有的认为中学生在网上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支持他们上网,而有的则认为网上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东西太多,不应该让学生上网;也有的不了解网络,听之任之。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学生上网问题,使网络行之有效的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呢?下面谈一下我个人的一点看法
一、首先认识互联网
    所谓互联网就是我们平常所讲的 internet,它是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互联网是一个信息资源的海洋,它有极其丰富的各种图书、文献和技术资料以及工作、娱乐、生活、教育、新闻和商业等各种信息,为我们提供了更多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如网络可以用来收发、学习知识、下载资料、远程教育、了解实时新闻、网上聊天、休闲娱乐等作用。
    二、人们对网络的一些看法
    1、正确对待网络,否则也会“玩物丧志”
    现在学生学习压力较大,社会实践经验严重缺乏。网络的出现无疑是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际空间,扩大了学生的交际范围,但学生的交际能力也会因沉迷网上聊天而降低。我班有一学生几乎每堂课都偷着睡觉,问其原因,说是晚上学习到很晚睡眠不足。开始我就信以为真,认为他学习刻苦,身体疲倦,于是嘱咐他要多注意休息。该同学以前表现很好,成绩也不错,我万万没想到,他竟然会在深夜11点左右翻出学校围墙溜出去上网!为了所谓的“升级”,他茶饭不思,夜不能寐,学习也早已抛到九霄云外,结果导致彻夜不归,学习成绩急剧下降。老师、家人的劝说都被他置若罔闻。网吧真正成了是非之地,学生深受其害。
    2、警惕信息时代的“电子”
    据报道,某少年在网吧一呆就是17个昼夜,玩在网吧、吃住在网吧。从家里偷出的1000元一扫而光。某高学一女学生由于迷恋上网聊天,而放弃学业和一位远在千里之外的男友见面,结果是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为了她那份所谓的幸福而丧送了自己的青春。像这样的事实已是屡见不鲜,惨案频频发生。正是由于网络具有高度开放性、跨地域性等特征,加上社会对网络目前还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力度,网上传播的危害中学生身心健康的不良信息,如一些迷信、情、暴力信息,“如何开网吧*”组织更是利用网络宣扬歪理学说。这些都不利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给中学生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危害。
    三、目前学生上网的现状
    据观察,目前在网吧上网的人大致分3种,一是看新闻,或者是查资料获取信息,这类人能够比较好的利用网络资源,为自己服务,但这种人为数不多;二是玩游戏,游戏对智力以及反应能力的培养是有很大好处的,但是如今游戏的逼真与刺激,非常容易让人沉迷而欲罢不能,这就会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三是网上聊天,OICQ是一种非常盛行的聊天工具。而为什么同学们会对聊天情有独钟呢?当问及这个问题时,一部分同学回答是"交朋识友"、开拓眼界,这类同学多是和同学、老师平时交流比较少,内心空虚。一位热衷于上网的同学说:“一般只要有时间我就上网,有时上课我都情不自禁地想着上网”。的确,在我们同学中,为上网,废寝忘食者,甚至逃课上网者大有人在。
    当然,并不是所有学生上网都以聊天或玩游戏为目的,在网络上获取信息、进行网上写作的学生上网族也不乏其人,但是这样的学生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多。当笔者问及一些学生上网都做些什么时,他们中的很多人都会冠冕堂皇地回答“搜集资料、浏览信息”等等,但当进一步问他们如何搜集资料以及经常浏览的网站有什么特、有哪些栏目时,他们往往一脸茫然地回答不出来。这说明,大多数上网的学生把大多数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聊天交友和游戏娱乐等“旁枝末节”上了,他们没有很好地、充分地利用网络这个工具增长知识、提高
能力、开阔视野,服务于自己的学习。
    四、正确认识、对待网络
    互联网从诞生之日起,许多学生家长对它爱恨交加。不过,互联网虽是影响力极大的新媒体,但也只是一种媒介,其社会效益取决于所传播的内容。如同不能因为电视播出了有害于学生身心健康的的节目就“取消电视”,我们也不应因看到网上有许多负面内容而“关闭网络”。扭转互联网对未成年人成长的消极影响,要从改变内容传播入手。
    就上网本身而言,当然并没有错,关键在我们应该如何正确使用网络,在某些方面,上网也就类似,适量自然可以治病救人,但多了就容易产生依赖性,影响工作学习,但上网与又不同,前者产生的是生理依赖,后者则是一种精神依赖。
    我们应该肯定网络给中学生带来的巨大帮助。互联网具有高度的开放性,跨地域性。这大大方便了中学生的学习,我们可以在网上学到更多的知识,感受遨游学海的乐趣。而信息技术时代的来临,中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人,更需要尽快掌握信息技术,占据有利地位。可见,网络对中学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育学生正确对待上网。不断有统计数字表明上网人数最多的还是学生,我们也曾为此而备感欣慰。但是,学生上网之后做些什么呢?那些沉迷于聊天和游戏的学生,不仅耗费了金
钱、时间和精力,还影响了正常的学业和人际交往。他们往往通宵达旦上网之后,第二天有的逃课,有的到课堂上睡大觉。痴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的他们,平时懒得跟同学或者朋友交往、交流,跟家长、老师的交流更是少得可怜,还总是觉得家长和老师不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网络在很多学生眼里还只是一种时尚之物,上网只是一种娱乐和消遣,他们还没有完全理解网络的本来意义。如果说他们如此上网是"玩物丧志",也许有些过分;但是说他们上网是掩盖在亮丽泡沫下的"不务正业",恐怕一点也不为过。
    五、营造“绿”网络,抵制“黑网吧”对学生的影响。
    对于学生上网问题,我们应当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采取一些措施,来引导学生们正确地理解网络、充分地利用网络。如今,网络已经成为我们身边最热门的话题。我们也充分感受着网络为我们的生活学习带来的巨大便利,我们广大同学对网络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甚至有些过度,这不得不令人有些担忧。对于学生而言,虽然我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鉴别能力,但不得不承认,网上仍然有着太多的诱惑与隐患,时常从报纸上读到关于某大学生沉溺网络爱情,到头来发现是的报道,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高度警惕。
    这就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一个严俊的问题:拿什么奉献给孩子们?
    首先,对学生进行遵守公约,文明上网教育。帮助学生学习网络道德规范,懂得基本的对与错,是与非,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分清网上善恶美丑的界限,激发学生对美好网络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规范。认识网络文明的内涵,懂得崇尚科学、追求真知的道理,增强网络文明意识,使用网络文明语言,在无限宽广的网络天地里倡导文明新风,营造健康诉网络道德环境。
    其次,开设“绿”网吧,对学生进行文明上网教育。
    “黑网吧”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吸引力?面对“黑网吧”,我们究竟该怎么办?有人说,网络上不健康的信息、聊天室和游戏抓住了当代中学生的心。事实上,孩子们并非天生就喜爱这些东西。据心理专家分析,缺乏关爱、缺少交流、生活空虚,是大多数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主要诱因。由于现实生活中的苦闷和不满得不到有效排解,孩子们才会更多地流连于网络,在虚拟的世界里寻求刺激和情感发泄。“黑网吧”就乘虚而入,迎合中学生这种心理,成为孩子们寻心灵寄托、发泄内心情绪的替代场所之一。最近,社会有关部门已经重视了以“黑网吧”的管理力度,取缔了学校周边的“黑网吧”,并对经营性网吧业主进行教育,并明文规定未成年人不准进入网吧。学校结合开设的信息技术课程,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资源,建立校园网,除上好正常的信息技术课外,在课外活动和周六下午对学生免费开放,这都会极大地提
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防止学生因沉迷于经营性网吧而出现的逃课、学习成绩下降等一系列问题的发生。教育工作者也因势利导,开始主动利用网络及时疏导孩子的心灵困惑,同时引导他们正确利用网络,共同构筑“绿”网吧来降低“黑网吧”对未成年人的吸引力。如此“釜底抽薪”,让“黑网吧”失去了它滋生的环境。
    网络以飞快的速度迅猛发展,将越来越多的人“网”入其中,许多媒体将网络称为“电子”实不为过。网络不是天堂,网络也不是地狱,利用好网络,关键在于使用者自己,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免疫力,自觉抵制不健康的思想意识,学习网络知识,进一步挖掘网络的新用途,以主人姿态迎接网络时代的到来。
    总之,在网络这个大染缸里,中学生要做到“出污泥而不染”,需要国家、社会、家庭、学校几个方面共同努力,更需要中学生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近朱者赤,近墨者未必黑”。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