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锡常都市圈区域文化与旅游资源的整合研究_喻学才
2002年5月第4卷第3期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
May.2002Vol.4No.3
苏锡常都市圈区域文化与旅游资源的整合研究
喻学才
(东南大学旅游学系,江苏南京210096)
世界豪车排行榜
[关键词]苏锡常;区域文化与旅游资源;整合
[摘 要]苏锡常区域文化与旅游资源整合的总原则与总目标是:以苏锡常区域的旅游资源为基础,以日益发展的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旅游中心城市、旅游城市和特旅游城镇为依托,以旅游接待服务设施为支撑,深入挖掘吴文化的内涵,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开发利用,促进苏锡常都市圈合理的旅游空间体系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大力实施旅游倍增计划,促进苏锡常三市旅游业从三产支柱产业向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跨越,将苏锡常区域旅游业打造成我国旅游业的形象区、精品区和高效益区。
[中图分类号]F 5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11X (2002)03-0132-06
[收稿日期]2002-03-15
[作者简介]喻学才(1954—),男,东南大学旅游学系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旅游文化与管理。
一、区域文化特和旅游资源优势
1.苏锡常区域的文化特
苏锡常地区的区域文化被称之为吴文化,她是一种以水为象征的文化,也是一种自强不息、开拓进
取、兼容并包的文化,具有海纳百川、不断创新和不断超越的鲜明个性。
2.苏锡常区域的旅游资源优势
苏锡常地区是旅游资源的富集区,在过去的两千多年中,这个地区已得到较好的开发。苏锡常地区的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以国家重点太湖风景名胜区为中心的广大区域内。太湖风景名胜区是以太湖、沿湖山丘、岛屿的山水景观为特,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天然湖泊型风景名胜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太湖之滨即是吴越文化的中心,遗留并积淀了大量的历史遗迹,以吴文化为脉络的历史人文景观和历
史文物古迹、吴宫逸事、民间传说遍及各地,拥有各级文保单位162处,成为今日富有浓郁地域彩的人文旅游资源。太湖风景名胜区自然景观的显著特征是“平山远水”。湖不深而辽阔,山不高而清秀。展现出山长水阔的吴中山水景观。加上该区气候宜人,交通便利,以及各级地方政府积极推进“打好太湖牌,念好山水经”的旅游发展战略,使环太湖地区的旅游事业发展具有良好的前景。
(1)苏州旅游资源优势
苏州市是全国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又是中国著名的重点旅游城市和优秀旅游城市。苏州的旅游资源擅山水之胜,田园之美,同时又
融入了高雅古朴的吴地人文景观和“人家尽枕河”的江南水乡风情。苏州园林甲天下,成为我国文人写意山水园林的代表。其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已于1998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0年狮子林、沧浪亭、艺圃、耦园和吴江退思园等五个名园作为扩展项目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周庄、同里、
直3个水乡古镇也已进入世界遗产申报程序。改革开放以来,除了进一步开发老景点外,还在水乡古镇、主题公园和休闲度假地的开发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直、同里、周庄三个著名的水乡古镇是众
多水乡古镇中的幸存者,也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资源。其中周庄占地面积仅0.4平方公里,年接待中外游客100万以上,全镇旅游经济总值高达  2.5亿元人民币,“江南水乡古镇游”已经成为旅游界的一张王牌。苏州市近年来还先后开发了苏州新区的苏州乐园,苏州工业园区的金鸡湖公园和郊区上方山吴越春秋主题园等主题公园,其中苏州乐园的效益最好。休闲度假地开发方面,苏州胥口建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西山生态农业示范园区等。
(2)无锡旅游资源优势
无锡市有太湖明珠之美称,是中国十大重点旅游城市之一,境内山水相依,以水见长。其特点是集江河湖泉洞诸美于一体,构成十分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不但有太湖的鼋头渚、蠡园、梅园、锡山、惠山、寄畅园等游览胜地,最近20年来又新开发了太湖马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灵山大佛、唐城、三国城、水浒城、江阴长江大桥等新景区。无锡的旅游景点具有高级别的景点多、新开发的景点多两个特点。灵山大
DOI:10.13916/j k i .i ssn 1671-511x.2002.03.025
佛、江阴长江大桥等都是被许多人称为“第一”的景点;中央电视台外景基地为拍电影而规划建设的唐城、水浒城等就是典型的新景点。
(3)常州旅游资源优势
常州是江南古城,是中国重点旅游城市,有天宁寺、天目湖度假区、中华恐龙园等旅游观光点。溧阳天目湖度假区已于2000年被评为县级市AAAA级景区(点)。竺山湖旅游度假区正在建设和完善之中,金坛也正在大规模规划建设茅山省级风景名胜区。
有线电视机顶盒安装位于长江入海口南岸,阳澄湖北缘的古城常熟由虞山、尚湖、古城三部分组成,融“山、水、城、园”于一体,虞山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沙家浜风景区等已成为景点中的佼佼者。位于太湖西岸的宜兴,境内低山重叠,河道纵横,湖泊棋布,竹海与茶园错落相映,宛若图画。特别是紫砂陶艺,享誉海内外。故宜兴以陶都、洞天、茶洲、竹海、水乡为特。
苏锡常地区近年来普遍重视旅游节庆的开发,并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苏州市每年重点办好春季旅游节、金秋旅游月、冬季听钟声三大旅游节庆。苏州国际丝绸旅游节、宜兴陶瓷艺术节、同里之春旅游文化节、直水乡服饰节、西山梅花节、虎丘庙会、苏州乐园欧陆丰收节、苏州市古典园林是重头戏。无锡市每年举办灵山文化旅游节、太湖仙岛天街文化节、无锡自贡恐龙灯会、太湖中秋赏月、华西旅游节、宜兴生态园林旅游节等。常州市举办的溧阳茶叶节、金坛茅山登山节、民俗风情旅游节。这些节庆活动极大地促进了苏锡常地区旅游业的健康和快速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
二、旅游地形象定位
无论从地理概念还是从文化概念,抑或是从旅游产品概念上看,苏、锡、常三市都是一个联合体。新
世纪三市的旅游定位应联合起来统筹考虑。对苏锡常来说,首要的是同国外、省外旅游目的地的竞争。三市之间的竞争,应是文化品位的竞争、服务水准的竞争,通过区域内部的竞争促进旅游开发管理和接待水平的提升。
苏、锡、常三市应将旅游业的发展纳入一个总的战略框架之中,按统一的宏观决策分头进行建设,即由传统的行政区概念跃入旅游区概念考虑问题。
1.苏锡常旅游地形象的大同
从根本上说,苏锡常三市在旅游发展方面“大同”、“小异”。“大同”将是三市需共同恪守和维护的内容,“小异”将是各市需努力建设的特。
苏锡常三市的“大同”主要表现在以下诸点上:
(1)三市地域形象在空间上均处于太湖周边,以“万顷太湖水”为其地域感知形象。
(2)三市在时间上均为三千年吴文化之自然延续,以“千年吴文化”为其历史感知形象。
(3)三市在交通上古有京杭大运河今有沪宁高速铁路和沪宁高速公路相贯穿。
(4)三市在产业结构上过去均重第二产业。第二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大大超过第三产业,近年普遍开始重视第三产业,特别是其中旅游业的发展。依法行政原则
(5)三市均走以吴文化为内涵,现代旅游为补充的发展之路。
(6)三市的旅游产业化已达到相当的高度,为我国旅游资源富集区,也是旅游开发问题集中区,因此亟需进行产业定位。
2.苏锡常旅游地形象的小异
苏锡常三市的“小异”主要表现在:
(1)苏州是一座以古典园林为标志,千年古城为依托,水乡古镇为特,太湖风光为重点,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考古探幽、文化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旅游目的地。
(2)无锡是以太湖风光为主的旅游城市。它是以太湖鼋头渚和江阴徐霞客故里为标志,以吴文化公园、马山度假区灵山大佛、华西村、江阴长江大桥等为依托,集观光游览、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旅游目的地。
(3)常州则以茅山道教文化、天目湖度假休闲、中华恐龙园科普求知为标志,以常州为依托,以旅游节庆为纽带的集科普求知、休闲娱乐、观光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旅游目的地。
3.苏锡常旅游地形象的定位
鉴于对苏锡常三市“大同”“小异”的分析,可对环太湖区域旅游目的地作如下定位:
以太湖生态环境的保育为基础,以吴地文化的弘扬为内涵,以满足国内外旅游者观光度假、休闲娱乐、科考求知、会议商务等需求为目的的湖滨生态城市型的综合旅游目的地。建设一条以太湖为中心,以苏锡常三个中心城市的建设为主体的环湖生态城市旅游带。
(1)苏州以已获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典园林、昆曲遗产和水乡古镇为重点。
(2)无锡的定位是“打太湖牌,唱运河歌,建山水城”。即把无锡建成以太湖风光为背景,生态园林城市为依托,观光旅游、商务旅游、休闲度假为内涵的现代旅游城市。
徐霞客故里、古运河旅游、宜兴紫砂陶艺、吴文
133
第3期喻学才 苏锡常都市圈区域文化与旅游资源的整合研究
化公园、灵山大佛、华西村、江阴大桥、中视公司影视城应该精心建设,形成品牌景点。
(3)常州以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营造为奋斗目标。
关于苏锡常地区的整体旅游地形象,可采用一种统一的旅游宣传口号,叫做“万顷太湖水,三城苏锡常”;或“万顷太湖水,环湖苏锡常”;或“人间太湖水,天堂苏锡常”。
三、区域旅游资源的
整合与旅游空间组织
  1.整合原则
(1)保护为主,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
苏锡常地区的开发存在着开发强度过大、生态环境和审美环境日益恶化的问题。因此必须确立可持续发展的开发观,使保护与开发并重。除制造业造成的太湖等水域的大面积污染、工业酸雨,以及乡镇企业发展对土地资源的超强度开发外,旅游的开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也日益突出起来。以环太湖旅游开发为例,沿岸近年开发的旅游接待设施,历史上留下来的各部门建造的疗养院或明或暗地排污入湖,在太湖污染上推波助澜;来往湖上的省内外运输船只的机油漏损和废气排放,也是一大污染源。不文明的游客随手丢弃的固体废弃物使太湖垃圾白化。其次,在太湖湖中岛上和沿岸地带,也存在着不按规划开山采石、低档的房地产项目太多和临湖娱乐场所过多过滥等问题。这类开发挤占绿地,新车多少公里换机油
破坏生态,影响审美,必须尽快予以纠正。
为了卓有成效地保护太湖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建议苏锡常地区在今后的工作中,注意以下问题:①在考评各级行政领导主要政绩时不仅要看任期内所创造的经济效益,还应同时考虑考察对象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业绩。②要教育干部克服首长工程的浮躁情绪。旅游开发项目一定要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方可行动,而不是盲目决策。③领导干部要研究旅游业,熟悉旅游业的特殊规律。避免照搬制造业的做法,造成建设性破坏。④强化规划意识,强化规划的法律地位。坚决摈弃“规划服从项目,项目服从资金”的错误运作模式。⑤加强环太湖区域的协作。沿湖地区从大处说,主要的部分属于江苏,但还有一部分属于浙江湖州;从小处说,江苏部分虽然同属一省,但依然有不同利益的冲突,协调起来很是费事。但从整个区域发展的需要看,必须加强合作,统一规划,共同繁荣。
为了苏锡常地区旅游资源的持续利用,江浙两省,苏锡常三市应该成立一个由两省主要领导挂帅的强有力的区际协调机构,共同保护太湖这颗长三角上的明珠,共同规划本区域的旅游产业。以往那种各顾各的做规划搞开发的时代应该结束了。
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必须打破行政区域上的此疆彼界之见,自觉养成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看问题的思维习惯,把保护工作放在首位,并且贯彻始终。坚决摈弃“只取不还”、“只用不护”的掠夺式开发方式,应将开发利用与保护结合起来。爱护历史文化遗产,维护旅游生态平衡。
(2)区域有序开发同步发展的原则
有序开发,是说区域内各利益主体要正确定位,不要恶性竞争;同步发展,是说在统一思路的前提下,按照区域内共同商定的框架发展。
苏锡常虽然同处长三角的黄金地段,三市的产业结构也有趋同的表现,但由于各市的旅游资源在天然赋存上有类型和多寡的区别;在旅游产业化的起步时间上又有早晚快慢之分;在开发思路上各自关注的重点也不完全一样。简言之,在旅游产业化的道路上三市并不是处于同一条起跑线上。然而,21世纪开局的10年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三市应该联合开发,以谋超常规的发展。因此,从区域发展战略布局的角度看,一方面我们要承认苏锡常三市在旅游业的发展道路上存在着差距,另一方面,为了抓住历史机遇,促进区域发展,苏锡常三市又必须加强协作,联合规划,同步发展。
这一原则对苏锡常地区来说,其意义首先在于它可以指导这一区域内各家避免同室操戈,或低水平重复建设。其次,有助于各市重新认识自己的旅游资源特、旅游市场和已经开发出来的产品的得失,以便各市重新为自己的旅游产业进行正确的定位。苏州有苏州的优势,常州有常州的优势,它将来的发展目标可能是科技旅游和度假旅游,与苏州的观光旅游和会议旅游区别开来。无锡的商业旅游与观光旅游又不同于苏州和常州。第三,有助于苏锡常三城市对外宣传促销时统一市场形象。过去,苏锡常三市在各自的发展方面都成就斐然,但由于缺少统一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国内外旅游者都存在程度不同的旅游目的地认知残缺症。
(3)旅游产业适度超前的原则
在苏锡常地区,今后20年是一个发展的关键时期。制约这一地区快速发展的因素有三:一是产业结构;二是生态环境;三是管理模式。作为一个以制造业为主体的经济发达区域,苏锡常地区的第三产业
134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4卷
发展滞后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过去由于没有统一规划,没有形成区域合力,虽然制造业发达,但整体显得很松散,区域的完整性和独立性正在遭受威胁。在这一区域,不仅第二产业雄逐鹿,难觅龙头;即使第三产业,也是战国时代,暂无领袖。苏锡常地区要想既占足上海辐射的便宜,又不丧失相对独立的苏锡常都市圈的战略地位,第三产业必须适度超前。而就目前的情况看,这一地区的第三产业未能有力地支撑区域经济。相对而言,旅游业在苏州和无锡的基础很好,完全可以担起龙头的责任。
由于旅游业的产业特点具有极强的综合带动功能,特别是它对环境的依赖,对生态的重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大都和可持续发展的国策要求相吻合。因此提高旅游业的地位,使旅游业的增长速度高于第三产业的平均增长速度。适度超前发展,在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等方面都率先达到国际水准。对该地区的产业良性发展来说,是一个正确的战略选择。体育部工作计划
调整产业结构,从根本上优化环境保护资源,既提升本地市民的生活质量,也为中外旅游者和投资者创造美好的旅游环境和投资环境,才能积聚人气,留住财气,可持续发展。
苏锡常地区位于太湖河网地区,为江苏全省水域污染和富营养化最严重的地区,其突出的生态问题有:①水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多数水域已劣于Ⅳ类水质。②以太湖为中心的百余个大小湖泊因淤积和人为因素而导致容积减小,调蓄力下降,可利用水资源减少。③湖体富营养化日趋严重,湿地生态系统功能逐渐退化,鱼类和其它水生生物资源锐减。④地下水资源的超量开采,导致地下水资源亏缺和局部地区的地面下沉。⑤城乡林木覆盖率低,生态景观从总体上看相当差。⑥人口密度高,工业化、城市化程度高,人均占有资源量少,单位面积经济负荷重。
对苏锡常三市来说,今后联合开发最大的困难将是三市利益的协调。成立环太湖区域联合管理机构,制定协调章程,在此基础上按市场经济的规律运作将是未来这一区域发展的必然趋势。
2.整合战略
(1)大旅游战略
苏锡常都市圈旅游资源的整体组合,需要实施大旅游战略。大旅游战略的含义有二:一是各市旅游业的发展不是旅游部门一家的事情,而需要城建、交通、园林、宗教、文化、水利、政法等部门的通力
合作;二是苏锡常区域的旅游业要想大发展,必须团结协作,将整个苏锡常区域视为一个统一的旅游目的地,统一规划,统一开发。为此,对内,应优化组合苏锡常区域内的古典园林、湖光山、江南水乡、古运河、现代景观、森林公园、大江风光等高品质的旅游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形成既具有各自的鲜明特又具有雄厚的整体优势的都市圈旅游空间;对外,要加强上海、浙江、南京等地区旅游市场的开拓和有关线路的整合,提升苏锡常地区的区域旅游竞争力。
(2)生态导向战略
生态导向战略包括三个层次:①生态城市;②生态园林;③生态博物馆。将太湖周围的苏锡常三个城市建设成为一个生态城市,也应规划建设一批生态园林,在环太湖区域精选一批水乡古镇,如同里、直;宗教名山,如茅山;传统工艺作坊,如宜兴丁蜀陶瓷名镇;常州名人故里、江阴华西村等有着丰富文化内涵和浓郁地方特的重点地区,值得永远保护的区域,规划建设生态博物馆,将自然生态、文化生态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旅游产业结合起来。
(3)和国际惯例接轨战略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已正式加入W TO的今天,中国要发展,就得同实施市场经济的国家和地区做生意,因此,我们必须学会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否则,就很难达到目的。旅游规划、开发和经营管理,都有自己的“国际惯例”,关键是我们要解放思想,提升认识,主动接轨。
3.区域文化和旅游资源开发布局
加强各行政区域、各景区景点的协调,旅游布局和开发在利用资源特点的基础上,要有利于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大旅游空间布局,有利于旅游线路的组织。根据旅游市场发展趋势,研究确定旅游开发内容和时序。
依托苏锡常的城镇空间组织结构,大力发展旅游城镇,加快构建中心旅游城市、旅游城市和特旅游镇相互支撑的三级旅游城镇网络。根据旅游发展需要,具体研究旅游资源和功能特点,适当发展特旅游村和旅游接待专业户,进一步完善旅游网络,加强旅游特。
实施大旅游发展战略,重点开发环太湖地区、沿江地区、沿古运河地区和宜溧金丘陵山区。环太湖地区的旅游开发要走内涵发展之路,在全面提高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整体质量的基础上,将环太湖地区建成多功能的国际旅游度假基地,要注意与浙江在水环境保护和线路组织方面的协调;沿江地区的旅游开发要充分挖掘长江大桥等过江通道及周边地区潜在的旅游价值,突出风景旅游岸线,发挥沿岸港口的旅游联动作用,以江阴、常熟为支点,依托过江通道
135
第3期喻学才 苏锡常都市圈区域文化与旅游资源的整合研究
积极辐射苏中、苏北,同长江沿岸其它地区整体协作,建成分段特鲜明、旅游功能互补的沿长江旅游带;沿古运河要利用其丰厚的历史文化和特有的民俗风情,充分挖掘其潜在的旅游功能,形成古运河分段特明显、古迹游览与现代城市风貌观赏结合、具有浓郁吴文化风情的旅游带;宜溧金丘陵山区要结合休闲度假,加强旅游线路开发,加强山林旅游特的塑造和区分。
根据苏锡常地区旅游资源及周边地区的旅游资源分布,产品开发情况及配套食宿条件等因素,“十五”期间乃至今后10~20年时间内,三市应该结为网络,构建一个完整的环太湖旅游目的地。环太湖旅游目的地的显性联系是环太湖高速公路网;隐性联系是孕育苏锡常文明的小吴文化和孕育杭嘉湖文明的大吴文化。因此,本区域的旅游资源整合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1)旅游管理层面的整合问题。对苏锡常三市来说,今后联合开发最大的困难将是三市利益的协调。成立环太湖区域联合管理机构,制定协调章程,在此基础上按市场经济的规律运作,应成为今后环太湖地区旅游业管理的常态。
(2)旅游资源开发层面的整合问题。对苏锡常三市来说,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各有千秋。关键要有一个统一的区域旅游开发规划为依据,有一个强有力的区域联合管理机构为核心,要有一个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运行机制为手段。三者缺一,旅游资源的开发将难以避免以往曾出现过的重复建设和功能布局紊乱等问题。具体的开发内容应包括:①新景点开发;②老景点拓展;③旅游商品开发;④旅游购物街开发;
⑤游客中心开发;⑥景观解说系统开发。⑦有关配套设施的开发。对苏锡常地区而言,主要是②~⑦条,特别是旅游商品、游客中心、解说系统的开发应成为今后五年的工作重点。因为本区域主要不是外延的扩大,而是内涵的发展、资源的集成。
成都首套房贷利率
(3)市场营销层面的整合问题。对苏锡常区域来说,具有极好的市场进入条件。但以前由于在市场营销方面未能联合促销,整个区域在旅游者心目中,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今后整个环太湖旅游区域应该制定统一的市场营销计划,要将本区域的总体特、各组成部分的特通过现代媒体清晰地宣传到旅游者那里。各市首先应关心的是整个环太湖旅游目的地在国内外旅游市场上的定位,其次是本市在整个区域中的定位。对于整个环太湖旅游目的地来说,关键是要把旅游者引进来。至于旅游者来到本区域后的流动规律,就完全受市场经济支配了。旅游者的选择具有随意性和阶段性,但也有必然性。这就是随旅游产品的质量和旅游服务的水准而变化。局部地区在某一时段可能人满为患,也可能门可罗雀。但这种游客分布的不平衡只是暂时的,内部的。只要交通畅达,项目新颖,服务一流,区域内部的暂时不平衡总会不断地被打破。
A.三级旅游线路的构架
从空间上看,在原有基础上,环太湖旅游区应增设两条跨省和跨市旅游线路。从而构成完整的跨省、跨市和市域三级旅游线路。
a.跨省旅游线路
湖州—苏州—无锡—常州 增设的目的在于吸纳从杭州经湖州方向的中外旅游者进入太湖旅游区。特别是随着苏嘉杭、锡宜、宁杭高速公路的建设, 318国道的改造,和原来的沪宁高速公路一起,形成环太湖高速公路圈。在环太湖旅游高速公路贯通后,汽车旅游产品的开发将会在环太湖旅游区大受欢迎。可考虑由江苏省旅游局和浙江省旅游局共同协商环太湖地区汽车旅游的有关事宜。
马鞍山—南京—常州—无锡—苏州 增设的目的在于打开从安徽马鞍山、芜湖方向来环太湖旅游区的游客通道,特别是进入宜、溧金生态休闲度假区的游客通道,为拓展安徽市场创造条件。
随着常州至溧阳、镇江至溧阳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南京都市圈的游客前往宜、溧地区旅游休闲将变得容易起来。
b.跨市旅游线路
南通—张家港—江阴 增设的目的在于沟通苏北。南通的纺织文化遗产、大丰的麋鹿保护区和射阳的丹顶鹤保护区将因与环太湖旅游区连为一体而得益;同时环太湖地区旅游产品类型上的不足也将因此而得到改善。
c.市域旅游线路 由各市自行组织。
B.二类旅游线路构想
从资源级别上看,环太湖旅游区的旅游线路可分别规划为世界遗产和国家级旅游线路。
a.世界遗产旅游线路苏州古典园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虎丘一日游旅游线路,古运河扬州—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段六日游线路,水乡古镇周庄—同里——直二日游旅游路线。
古运河之旅既是苏锡常旅游区的特殊专题线路,同时也是本旅游区的主打产品。1980年无锡市旅游局率先开发无锡段古运河之旅(黄阜墩—清明桥),18个月创下招徕游客5万6千多人的佳绩。这条线路尤其受西欧游客青睐。后因运河水质
136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4卷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