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教案人教版电子版
初一数学教案人教版电子版
怎样做万花筒数学是科学的那是学生的思维之剑,数学是一个万花筒,演绎着实用、真理、情性的大千气象。每一个七年级数学老师都应该在课前写一篇七年级数学教案,那么你知道如何写七年级数学教案?
  #447227初一数学教案人教版电子版1
  教学目的
  1.理解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工程问题的本质规律;通过对“工程问题”的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用代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工程中的工作量、工作的效率和工作时间的关系。
  难点:把全部工作量看作“1”。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一件工作,如果甲单独做2小时完成,那么甲独做I小时完成全
  部工作量的多少?
  2.一件工作,如果甲单独做。小时完成,那么甲独做1小时,完成
  全部工作量的多少?
  3.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二、新授
  阅读教科书第18页中的问题6。
  分析:1.这是一个关于工程问题的实际问题,在这个问题中,已经知道了什么? 已知:制作一块广告牌,师傅单独完成需4天,徒弟单独做要6天。
  2.怎样用列方程解决这个问题?本题中的等量关系是什么?
  [等量关系是:师傅做的工作量+徒弟做的工作量=1)
  [先要求出师傅与徒弟各完成的工作量是多少?]
  两人的工效已知,因此要先求他们各自所做的天数,因此,设师傅做了x天,则徒弟做(x+1)天,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 解方程得 x=2
  师傅完成的工作量为= ,徒弟完成的工作量为=
  所以他们两人完成的工作量相同,因此每人各得225元。
  三、巩固练习
  一件工作,甲独做需30小时完成,由甲、乙合做需24小时完成,现
  由甲独做10小时;
  请你提出问题,并加以解答。
  例如 (1)剩下的乙独做要几小时完成?
  (2)剩下的由甲、乙合作,还需多少小时完成?
  (3)乙又独做5小时,然后甲、乙合做,还需多少小时完成?
  四、小结
  1.本节课主要分析了工作问题中工作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之
  间的关系,即 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 工作时间=
  2.解题时要全面审题,寻全部工作,单独完成工作量和合作完成工作量的一个等量关系列方程。
  五、作业
  教科书习题6.3.3第1、2题。
  #447225初一数学教案人教版电子版2
  教学目的
  通过分析储蓄中的数量关系、商品利润等有关知识,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重点、难点
  1.重点:探索这些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由此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2.难点:出能表示整个题意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储蓄中的利息、本金、利率、本利和等含义,关系:利息=本金×年利率×年数
  本利和=本金×利息×年数+本金
  2.商品利润等有关知识。
  利润=售价-成本 ; =商品利润率
  二、新授
  问题4.小明爸爸前年存了年利率为2.43%的二年期定期储蓄,今年到期后,扣除利息税,所得利息正好为小明买了一只价值48.6元的计算器,问小明爸爸前年存了多少元?
  利息-利息税=48.6
  可设小明爸爸前年存了x元,那么二年后共得利息为
  2.43%×X×2,利息税为2.43%X×2×20%
  根据等量关系,得 2.43%x·2-2.43%x×2×20%=48.6
  问,扣除利息的20%,那么实际得到的利息是多少?扣除利息的20%,实际得到利息的80%,因此可得
  2.43%x·2·80%=48.6
  解方程,得 x=1250
  例1.一家商店将某种服装按成本价提高40%后标价,又以8折
(即按标价的80%)优惠卖出,结果每件仍获利15元,那么这种服装每件的成本是多少元?
  大家想一想这15元的利润是怎么来的?
  标价的80%(即售价)-成本=15
  若设这种服装每件的成本是x元,那么
  每件服装的标价为:(1+40%)x
  每件服装的实际售价为:(1+40%)x·80%
  每件服装的利润为:(1+40%)x·80%-x
  由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1+40%)x·80%-x=15
  解方程,得 x=125
  答:每件服装的成本是125元。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15页,练习1、2。
  四、小结
  当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首先要弄清题意,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然后分析数学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由此列出方程;求出所列方程的解;检验解的合理性。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首先寻“等量关系”。
  五、作业
  教科书第16页,习题6.3.1,第4、5题。
  #447234初一数学教案人教版电子版3
  教学目标 1, 掌握相反数的概念,进一步理解数轴上的点与数的对应关系;
  2, 通过归纳相反数在数轴上所表示的点的特征,培养归纳能力;
  3, 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难点 归纳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的点的特征
  知识重点 相反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设计理念
  设置情境
  引入课题 问题1:请将下列4个数分成两类,并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分类
  4, -2,-5,+2
  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分法,只要能说出道理,都要难予鼓励,但教师要做适当的引导,逐渐得出5和-5,+2和-2分别归类是具有较特征的分法。
  (引导学生观察与原点的距离)
  思考结论:教科书第13页的思考
  再换2个类似的数试一试。
  归纳结论:教科书第13页的归纳。 以开放的形式创设情境,以学生进行讨论,并培养分类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归纳能力,渗透数形思想
  深化主题提炼定义 给出相反数的定义
  问题2:你怎样理解相反数定义中的“只有符号不同”和“互为”一词的含义?零的相反数是什么?为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教师归纳总结。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