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实践教学模
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Tourism Administration,简称MTA),是结合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形势,结合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迎来了广阔的市场机遇与发展前景的现实情况而应运而生的。我国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点建设最早始于2010年,其主要目的是适应中国旅游产业的高速发展,培养应用型、高端化、专业型人才,以解决我国旅游产业人才长期处于低学历、低水平、非专业等现实问题。实践教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硕士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和特环节,其实施成效直接影响到旅游管理专业硕士人才培养的质量。当前在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实践教学中存在一定的现实问题,诸如,学生对实践教学认知不到位,对实践课程安排不清楚,实践课程实施频次较低,实践效果有限等,针对这些教学现状和不足之处,亟待更新改善。
近些年,我国旅游业凭借其朝阳产业的优势飞速发展,并呈现出一种高速增长的态势,旅游供给侧改革、全域旅游等成为我国旅游发展的重点工作。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社会对于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也有了更高的需求。旅游管理专业硕士作为旅游高级人才,需要具备有机统一的专业素养、实践与创新能力以及国际视野,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的实践能力对其综合素养有着重要影响。推进旅游管理专
业硕士(MTA)实践教学模式的优化完善,能够更好地实现产学研的有机统一,也是匹配旅游行业对旅游高级人才需求的必然选择。1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实践教学模式研究的意义及目的
1.1
研究意义我国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 的成立时间相对
较晚,发展至今,无论是研究数量还是研究深度都较为薄弱。虽然有一些学者进行过多方面的研究探索,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大多学者的研究内容较为分散且研究领域不够宽[1]。国内关于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的研究大多集中于人才培养模式中,较少涉及到实践教学,而旅游管理专业硕士作为应用型高层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其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因此,实践教学已成为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培养中的关键环节。开展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实践教学模式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能够对相关专业和相关院校起到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作用,也能对为相关理论研究提供一定的补充价值。1.2研究目的
1.2.1
加强对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实践教学
重要性的认识
激励高考生的暖心句子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认
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实践教学模式探究
孙杰
(赤峰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收稿日期:2022-07-16
摘要:实践教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硕士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和特环节,其实施成效直接影响到旅游管理专业硕士人才培养的质量,开展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实践教学模式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加强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对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 )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推进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 )创新思维的培养,从而助力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 )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实践教学中图分类号:G643.2
文献标识码:A怎样申请大病救助
文章编号:1673-260X(2022)11-0081-04
Vol.38No.11Nov.2022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第38卷第11期2022年11月
识到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实践教学模式的重要价值,认识到新时代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培养的要求,认识到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
性,更好地提升实践教学的时代性和吸引力。1.2.2推进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创新思维的培养
通过本文的研究探索,为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实践教学的提质增效探索有效路径,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在实践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创新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实践教学的开展路径和具体方法,更好地推进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创新思维的培养与训练,提升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实践教学在创新思维培养上的实效性。
1.2.3助力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通过课题的研究探索,更好地发挥出协同育人机制的实效性,将创新创意型人才培养工作贯穿于新时代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的全过程,更好地培育创新型人才。通过课题研究,
有效满足学生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实践教学的期待与需求,实现实践教学与其他课程的同向同行,成为助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有效方式。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为相关学校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发展思路,进而促进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实践教学的展开,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路径方面进行一定的优化,更好地培育新时代人才。
2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实践教学的现状旅游管理专业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发布的旅游管理专业硕士招生情况报告中指出,截至2011年12月,我国有共计60多所高校具备了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培养的资格,并且在课程设计、培养方向和实习实践方面各有特点。我国大部分旅游管理专业硕士以在职学习为主,并且更倾向于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区域内选择高校就[2]。一些高校在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培养时,主要结合自身的地域特,例如南开大学设置有港口与邮轮旅游管理的培养方向,充分发挥出学校所在地——
—天津,作为港口城市的地域特,也能够有效满足天津在邮轮产业发展中对旅游专业人才的发展要[3];也有一些高校在设置旅游专业硕士培养方向时,结合自身的师资力量和学科研究方向。例如,北京林业大学设置旅游规划和生态旅游的培养方向,结合院校内林学和园林学等学科的背景优势,使其人才培养方向,更好的衔接本校师[4]。随着旅游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在旅游人才培养尤其是高级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更是受到了政府部门、企业和高校的普遍重视,近年来,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也不断更新优化。
3当前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培养来说,要以专业实践和应用为具体导向,学生在毕业后也往往从事与旅游行业相关的事务性工作。而在实践教学中,学校更要结合这一基本导向,对师资力量、相关学科的研究方向,以及学校所在地的实际需求进行全面考量,要在培养方向上进行明确,使其在日后就业时更具针对性,时效性[5]。但在实际教学中,实践数学的课程设置存在一定的不理想之处,具体表现如下:
3.1认识不清,学生对于实践教学重视不足
结合当前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实践教学的现实情况,一些学生对实践教学的课程认识不足,对实践课程的定位了解模糊不清。在调查研究中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对于实践课程的安排了解不全,或者学院设计的实践课程学时较少,学生参与实践课程的次数较少,在实践教学中形式化问题较为突出。这些现象也使得实践教学的实施效果难以得到切实保障,实践教学的内容安排亟待优化[6]。
3.2对接模糊,实践教学与专业发展融合不够
在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的教学安排和课程设计上,往往结合不同的课程类型,在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上存在较大差异,相应的安排的实践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形式也有较大差别,课与课之间的实践效果差异较大,学生的实践收获有所不同。根据反馈信息,在实践教学中,实践环节安排不合理,难以结合
现实情况,是突出问题。大多将实践教学停留在表层,教学更偏向于形式化教学,这也影响了学生的专业技能,难以使学生获得切实的进步与提
升,甚至在实践应用环节存在着知识与实践彼此脱离的问题,学生难以获得真正的实践体验,实践过程流于形式。
3.3资源有限,实践教学基地、教学队伍缺乏
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硕士来说,在实践中需要配套的实践教学基地作为支持和保障,这需要MTA 教育中心结合教学方案和学生实际需求,为其匹配多样的实践教学基地,进一步培养高端旅游人才,进一步满足学生专业发展的实际需要[7]。但在一些学校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时,本身覆盖地点有限,且大多集中安排在景区或酒店,涉及面较少、较小,难以发挥出应有作用。同时,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没有得到助教的支持与帮助,实践教师配置不到位,也影响实践教学效果。此外,在实践教学中,评估是检验学习效果的重要形式,能够对问题进行系统总结,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但在实践教学环节由于缺少对学生的实践评估,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发展。
4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实践教学模式的建构思路
在我国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培养教育中,由于旅游管理专业硕士教育起步时间较晚,各高校在招生中也
容易存在招生难以致招不满的问题,尤其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硕士来说,在入学考试时大多归属于管理类联考,而最后学生录取时则多为其他专业调剂而来的,这也会导致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在旅游知识储备方面存在较大不足,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甚至一些学生在报考时,并不是出于从事旅游管理相关工作的需要,而是为了获得更高学历的现实要求。虽然其接受了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的教育教学,但是在专业能力提升以及日后的职场上并没有达到预想的教育效果。并且,在招生团队建设上,一些高校对于旅游管理专业,招生工作重视不到位,宣传效果不佳,也会使公众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的人才培养方向和课程设置存在一定的认知误差。加之目前在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的教育教学中,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需求之间契合度不够,大部分高校将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具备国际化视野、战略性思维的复合性人才,但实际的这一目标并没有得到有效落实,与当前我国社会企业实际需求也没有实现紧密相连,仅仅局限于实践基地建设和毕业生的招聘就业方面。教育与就业之间的脱节,也会制约和影响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的培养效果,对此,可以从明确培养目标,强化教学体系,优化考核机制及发挥校企合作优势等方面着手解决。
4.1明确实践教学培养目标
在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实践教学中,需要结合地方特,结合当地旅游人才培养需求,设计清晰合理的实践内容,教学目标要以MTA教委指导性目标为根本依据,结合当地人才培养要求,结合院校特,发展自身特点。例如,针对赤峰市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这一现状,在进行人才培养时,需要更重视与我
市区域发展的对接,要结合我市内部形式及外部环境,做好实践教学体系优化,更好的为专业发展提供方向,更好的指导高质量人才培养。4.2强化教学体系建设
学校需要紧跟时代发展,要求结合市场发展形势,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市场需求,以及不同学历层次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灵活设计。要彰显时代特、学校特及地域特,使旅游管理专业硕士成为具备国际化视野,具有较高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专业人才,进一步突出实践教学的作用与价值[8]。在以往实践教学中,存在一定的建设不足问题,对此,需要丰富实践教学方案,并做好方案的落实统一,使学分向实践教学方面倾斜,适度增加实践课程的学分比例和课时比例,提升学生的实践次数和实践参与度,使学生能够更多的在实践课程中获得专业能力的成长。
学校要结合弹性学制,安排结合案例库资源建设,更好地为旅游管理专业硕士提供发展空间,促进学生实践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在专业库建设中,需要结合真实情境,真实实践,为学生构建具体的实践场景,使学生能够针对性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促进其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实践场景中获得提升,在实践基地中获得进步,通过师生共同探讨助推案例库教学资源的建设,助推师生的共同成长。
4.3优化完善考核体系
酒楼名字
考核体系在人才培养中有着重要作用,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检验,也能够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
量。结合学生对实践教学的看法要求,要不断优化完善考核体系,使考核体系真正成为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助手,助力学生查漏补缺,全面进步要在实践结束后对实践效果进行评估,检验。要具体结合教学目标,全面考察实验流程实验效果,实验不足,实践成绩。要通过师生交流,学生反馈,校企合作等多种形式,获得不同主体的看法意见,并进行针对性的改进。
4.4发挥校企合作优势
校企合作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企业也是学校实践教学的重要基地,一方面,学校向企业输送高质量管理人才,另一方面,企业向学校提供实践场所。对此,需要推动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建设,要强化实践基地建设,保障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在实践展开中,有全面的支持支撑。要强化经费投入,设备引进,加强学校实践基地种类和数量建设,使实践教学基地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实践能力与专业成长融合共进。在校外实践教学中,要突破以往局限于景区、酒店的单一局面,强化与其他主体例如主题公园、旅游企业的合作共建。要结合多方主体优势,构建系统完善的实践教学平台。此外,要强化师资力量,强化校内、校外师生队伍建设,积极聘请企业高管,聘请国内国际知名专家学者,以及相应的政府人员进行授课讲座,结合校外导师聘任制度,强化院校与其他高校的合作交流,更好的发挥助教作用,使其充分参与到实践教学中。———————————————————
三明治的做法
参考文献院猪肉饺子馅做法大全
〔1〕徐绍玲,宋丹瑛.海南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硕士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为例[J].大学教育,2021,16(10):180-182.
〔2〕吴忠才,李鑫儒.“一核两翼三抓手”旅游管理专业硕士“三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观察, 2021,10(29):103-105.
〔3〕谢镕键.我国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方案研究——
—基于十所高校MTA培养方案的分析[J].大学教育,2019,25(12):153-156.〔4〕江腾飞,李春芳.基于“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以福建师范大学旅游学院为例[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23(01):21-25.〔5〕尹正江.基于应用能力质量观的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人才培养模式重构[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1(16):84-86.
〔6〕孙唯淞.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TA)教育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发展策略[J].长江丛刊,2018,6中国有几个诺贝尔奖
(11):190-191.
〔7〕钟楠.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初探[J].现代商业,2017,36(04):109-110.
〔8〕蔡君,张茵.对我国旅游管理专业硕士教育的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2015,33(03):36-39.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