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混淆错用的形似字(1)
形似的字,猛一看,形体结构似乎一模一样,但仔细审辨,便会发现差异,通过对差异的辨析,不难到音义的区别。
1.抔——杯
抔,左旁是手,义为“双手捧物”,音pïu。作量词用,表示“一捧”,如“一抔黄土”。杯,左旁是木,本义木质盛酒器皿,后泛指一切杯盏。用作量词,表示“一杯”。
2.亢——吭
亢是象形字,小篆的写法,像人的项颈之形,本义就是“颈”。颈是人体仅次于头的高部位,所以含有“高”义,如“高亢”(声高而洪亮)、“亢地”(地势高的地)。直颈昂首,显出傲气,于是引申出“傲”义,“不卑不亢”中的“不亢”即不傲。亢,古音gāng,今音kàng。
吭,亢左加口,表示“咽喉”,音háng。“引吭高歌”的意思是:放开喉咙歌唱。
“高亢”常错作“高吭”,“引吭”常错作“引亢”,是不明亢、吭含义的区别所致。
3.灸——炙
灸,火上是久,义为“灼”,音jiǔ。中医用燃烧艾绒卷熏灼穴位的方法治病,称作“灸疗”。“灸疗”与“针疗”配合,称作“针灸疗法”。
炙,火上是肉(肉字的变形),会意为“炮肉”(将生肉置于火上烧烤),音zhì。成语“脍炙人口”,比喻好文章、好诗词受到读者交口赞赏。
常见将“炙”错读作或错写作“灸”。
4.阻——狙
阻,左旁是阜(阝,俗称耳,在左,是“阜”的变形,义为土山),本义“险”。凭险可阻,故引申为“阻止”。
狙,左旁是犬,音jū,本指猕猴,后假借表“伏伺”义。
阻、狙二字,区别明显,一般不易混淆错用;但与“击”组成“阻击”和“狙击”,却常混淆错用。“阻击”的含义是:以防御手段阻止敌军进攻、增援或逃跑。如“黑山阻击战”。“狙击”的含义是:埋伏伺机袭击。可见“阻击”和“狙击”的含义是完全不同的。
5.旷——犷
旷,左旁是日,义为“空而宽阔”,音kuàng。如“旷野”、“地旷人稀”。引申为“心境开阔”(旷达,心旷神怡)、“超越”(旷世、旷代)、“遥远”(道旷)、“荒废”(旷工、旷日废时)。
犷,左旁是犬,本指“恶狗凶猛的样子”,音guǎn g。引申为“粗野”,如“粗犷”。“粗犷”别义“豪放”,如“粗犷的笔触”、“歌声粗犷”。
常见将“粗犷”错读作或错写作“粗旷”。
6.拙——绌
拙,左旁是手,本义“手不巧”,音zhuō。如“笨拙”、“弄巧成拙”。引申为“不顺”(心劳日拙)、“劳尽”(计拙)。常用作谦词,如“拙作”。
绌,左旁是丝,义为“短缺、不足”,音chù。成语“相形见绌”,意思就是:相比之下,显出不足。
常见将“拙”错读作“绌”,将“相形见绌”错写作“相形见拙”。
7.宕——岩
宕,宝盖头(宀,俗称宝盖,义为“深屋”),本义“石屋空洞”,音dàng。后假借用以形容人物性格洒脱、放浪,或形容乐曲音调抑扬顿挫、文笔富于变化。如“跌宕风流”“跌宕不羁”“跌宕起伏”等。
岩,山字头,本义“岩石”。后兼作“巖”字的简化字,含义是“岩石突起而成的山峰”。
岩是常用字,宕字不常用,所以“宕”常错读作或错写作“岩”。
8.沽——估
沽,左旁是水,音gū,本是古水名,即沽水(今密云白河)。在古文里,沽通酤。酤,买酒、卖酒。所以,沽也可作“买卖”解。引申为“谋取”、“骗取”,如“待贾(价)而沽”、“沽名钓誉”。
估,左旁是人,本指评定物价的人。引申为“料量”、“揣测”,如“估计”、“估产”、“估量”。旧时出售的过期未赎的衣服,叫做“估衣”,出售估衣的商店叫做“估衣店”。
估有“估价”义,因而“待价而沽”常错作“待价而估”。
9.折——拆
折,手旁加斤。斤是古斧字,手持斧,会意为“断”。“骨折”即骨头断了。引申为“回转”(转折、折返)、“弯曲”(曲折)、“损失”(损兵折将、折本)、“挫折、失败”(百折不挠)、“翻转”(折腾、折跟头)等义。折,音zhã,但表“翻转”义读zhē,表“经济损失”义读shã。
拆,手旁加斥。斥,义为“使离开”,手斥合体,会意为“开”。如“拆开”、“拆信”、“拆洗”等。引申为“毁除”(拆除、拆墙)、“使散”(拆散、拆零)、“揭露”(拆穿)等义。拆,音chāi ,但方言“拆烂污”中的“拆”,读cā。10.汨——汩
汨,右旁是日,音mì,河名,即汨水。汨水发源于江西修水,流入湖南与罗水汇合,更名汨罗江。战国时楚大夫屈原因忧国悲愤投汨罗江而死,汨罗江因而成为人文名河。
汩,右旁是曰。曰,本文“说”,引申为“通达”(说即表达),水曰合体,会意为“使水畅通”。故汩字古义“治水”。今义“水流的样子”,如“汩汩”。汩,音gǔ。
“汩汩”常错读作或错写作“汨汨”。
11.佼——姣
佼,左旁是人,义为“美好”,音jiǎo。常叠用,表示“胜过一般水平”,如“庸中佼佼”、“佼佼者”。
姣,左旁是女,义为“相貌美”,音jiǎo。姣字不可叠用。
佼、姣在古文里通用,但在现代汉语里,两字音、义均不相同。“佼佼者”是常用词语,形容才貌或业绩出众的人。常错读作或错写作“姣姣者”。
粗犷的犷12.侯——候
侯是象形字,甲骨文和小篆侯字都像箭中靶之形,原始含义就是“靶”。古有“射侯”一词,射侯即射靶。后演变二等爵位的称谓(公侯伯子男),进而成为国君的称谓(诸侯)。今只作姓氏和地名。
候,是由人侯组合而成的合体字,最初写作“ ”,后将中间的“亻”简化成短竖。这个短竖就成了侯、候二字形体区别的标志。候,本义“等待”,如“候车”、“候补”、“候审”。后又作为时节,如“时候”、“气候”、“候鸟”等。
候字常错作侯,而作为姓氏或地名的“侯”又常错作“候”。
13.即——既
即、既的甲骨文,都同吃饭有关系:“即”好像“就食”,“既”好像“食毕”。古人用“就食”表示“正在或将要发生”的概念,用“食毕”表示“已经发生”的概念。“正在或将要发生”和“已经发生”,就是即、既二字的本质区别。例如:“即兴”、“即席”、“即将”,都是“正在或将要发生”的意思;“既得”、“既往”都是“已经发生”的意思。“即使”、“既然”都是连词,都表示假设,但假设的前提不同:“即使”假设的前提是还未发生,“既然”假设的前提是已经发生。把握了二字的本质区别,就不会混淆错用。
14.耒——来
耒是传承字,不是“來”的简化字。它原本写作“ ”(第一笔是一撇),1988年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改作“耒”(第一笔改为一横)。耒,音lěi,是古犁字,以它为偏旁的字,如耕、耘、耙、耖等,都跟农耕有关系。耒还是河名,即耒水,耒水北岸有座县城,因耒水得名叫做耒阳。
来字的草书跟耒相似,人们误以为“耒”是“來”的简化字,因而常将“来”(來的简化字)错写作“耒”,或将“耒”误读作“来”。
15.讳——违
讳,左旁是言,义为“因有顾忌而不敢言或不愿说”,音huì。如“讳言”、“隐讳”。成语“直言不讳”反其义:毫无顾忌地说出来。引申为“怕人知道而掩饰隐瞒”,如“讳疾忌医”、“讳莫如深”。
违,左旁是辵(变形为辶,俗称走之,音chí,作为部首表示行走),义为“离”,音wãi。“久违”的“违”即本义:离别很久了。引申为“背、不依从”,如“违背”、“违反”、“违约”。又引申为“不是出于本意”,如“违心”。
16.徕——睐
徕,左旁是彳(音shì,表示行走),有两音两义:一音lái,义同“来”,引申为“招致”,如“招徕”;一音lài,义为“慰勉”,如“劳徕”。
睐,左旁是目,音lài,本义“瞳仁不正”,即斜视。引申为“从旁边看”。古文里有“明眸善睐”,描写的就是“旁视”(左顾右盼)。常作“视”的同义词,如“青睐”(正眼看人,跟“白眼看人”相对),比如对人的喜爱和看重。
“招徕”顾客与得到顾客的“青睐”,含义完全不同,但徕、睐常混淆错用。17.炮——泡
炮,左旁是火,本音páo,本义将生肉连毛一起烧烤。后成了一种烹调方法,如“炮羊肉”(饭店里的菜单上多错作“爆羊肉”),但这个“炮”不读páo而读
bào。炮成为重武器的名称,是发明了火药之后的事。作为重武器的“炮”原本写作“砲”,是一种抛石机械,后来发明了引燃火药发射弹丸的武器,才用“炮”命名,实际上是假借字。这个“炮”读pào。
泡,左旁是水,本音pào,本义“浮在水面上的气泡”。气泡一破便无踪无影,因此,人们用“泡影”比喻落空的事情和破灭了的希望。泡还读pāo,含义是“鼓起而松软的东西”,如“豆泡儿”、“眼泡”;也指“体积大而分量轻的物品”,如“泡货”。有一种落叶乔木叫做“泡桐”,许多人错读作pàotïng,正确的读音是pāotïng。
炮、泡二字,一般不会混淆,但跟“制”组成“炮制”和“泡制”,却容易混淆。“炮制”(páo zhì)本是一种制作中草药的方法,后被假借用以形容胡编乱造,成了贬义词。“泡制”(pào zhì)是制作酸菜的方法,无“编造”义。
18.持——恃
持,左旁是手,本义“握”,如“持”。引申为“掌握、控制”,如“把持”、“持论”。又引申为“谨慎、稳重”(持重)、“挟制”(挟持,钳持)、“支撑”(坚持,持久,保持)、“抗衡、对抗”(相持)等义。
恃,左旁是心(俗称竖心,是心字的变形),本义“赖”,即自觉有所倚仗,如“有恃无恐”、“恃才傲物”。
持、恃二字,一般不会混淆,但跟“自”组成“自持”、“自恃”,却容易混淆。因此,要根据持、恃二字各自的本义,辨析“自持”、“自恃”含义的区别。“自持”义为“自我克制”,“自恃”义为“以为有所倚仗”。从词性分析,“自持”是不及物的,后面不能带宾语;“自恃”是及物的,后面要带宾语。,
19.菅——管
菅,草字头,音jiān,是一种茅草。茅草没有多少价值,于是产生了成语“草菅人命”,比喻视人命如草芥而任意残杀。
管,竹字头,本是黄帝时代的一种竹制六孔乐器。后世将管状乐器统称“管乐”。管的特征是细长中空,于是人们将具备此特征的物件也称作“管”,如“管道”、“钢管”、“管材”、“血管”。从管子里看外面,视阈很小,由此引申出“管窥”、“管见”,表示见识浅陋。古时有一种管状钥匙,叫做“管钥”,由此衍生出“管家”、“掌管”、“管理”、“管教”、“管制”等词。
菅字不常用,人们不谙其义,以为它是“管”的简化字,往往将“管”错写作“菅”,将“菅”错读作“管”。
20.嘈——噪
嘈,口旁加曹,义为“喧杂”,音cáo。如“嘈杂”。
噪,口旁加喿,本义“鸟争鸣”,音zào。引申为“刺耳的声音”,如“噪音”。“嘈杂”与“噪音”,都有喧闹的意思,所以容易混淆。常见将“嘈杂”错写作“噪杂”。
21.圹——塘
圹是“壙”的简化字,右旁是廣(简化为广),本义堑穴,即掘地成穴,音kuàng,引申为“墓穴”,如“打圹”(挖墓穴)。由“穴中空”引申出“空旷”,如“圹埌”(原野空旷辽阔)。
塘,右旁的唐,本义“堤”,如“海塘”(海堤)。钱塘江因堤而得名,《钱塘志》云:“……立防海塘,募致土石一斛与钱一千,来者如云,……塘成,因名钱塘。”钱塘筑于浙江入海处,浙江下游因而得名“钱塘江”。塘,又是池塘的称谓,古代的池塘,圆形的叫做池,方形的叫做塘。现代汉语“塘”只做池塘的称谓。
圹字不常用,人们以为“圹”是“塘”的简化字,往往将“塘”错写作“圹”,将“圹”错读作“塘”。
22.宣——渲
宣,宝盖头,本义“大室”,即宽敞明亮的厅堂。古代皇帝的正室就叫做“宣室”。由“敞亮”引申出“公开、传布”,如“宣传”、“宣布”、“宣扬”、“宣泄”、“宣判”。
渲,水字旁,音xuàn,本是国画的一种画法,即用水墨或淡涂抹画面,以起烘托效果。由此引申为比喻夸大,如“渲染”。
宣、渲二字音义皆异,一般不致混淆错用,但常见将“宣泄”错写作“渲泄”。“宣泄”的“宣”义为“公开”,“泄”义为“吐露”,“宣泄”即吐露心中的积郁以达到舒散的目的;而“渲”没有“吐露”的含义。
(23)沾——玷
沾,水字旁,音zhān,本是古代河名(沾水)。后世赋予“沾”字“浸湿、浸染、附着、接触、分享”等含义。如“泪沾巾”、“沾染”、“沾边儿”、“沾光”等。叠用(沾沾)形容轻薄,如“沾沾自喜”。
玷,玉字旁(王是玉的本字),本义“白玉上的斑点”,音diàn。引申为“使有污点或蒙受耻辱”,如“玷污”、“玷辱”。
常见将“玷污”错写作或错读作“沾污”。
24.券——卷
券,下部是刀,本义“契约”,音quàn。引申为“凭证”,如“入场券”、“国债券”。
卷,下部是,本义“书本”,音juàn。如“开卷有益”、“手不释卷”。又指全书的部分,如“上卷”、“第几卷”。引申为“卷子”(试卷、答卷)、“文件”(卷宗)。卷还是“捲”的简化字,音juǎn。如“卷刀”、“卷帘子”、“卷铺盖”。
25.壶——壸
壶比壸只少中间的一短横,形体非常相似,须仔细察看才能辨别。两个字都是象形字,小篆的写法差异很大。壶字像酒壶,后泛指壶形器皿。壸字像宫墙内的甬道,本义“内宫”,音kǔn。“壸闱”就是宫闱。由深宫引申出“深奥”,如“壸奥”。
壶字常用,壸字不常用,人们往往只知壶而不知壸,因而错将“壸”错读作或错写作“壶”。
26.笫——第
笫,竹下是,义为床板(木制的叫“板”,竹制的叫“簧”,统称“笫”),音zǐ。因为笫是床的组成部分,所以古人常将床叫做“床笫”或“笫”。
第,竹下是 (弟字省去上面的两点)。第,本字是“弟”,因为“弟”被假借充当“兄弟”的“弟”,所以在弟字上面加竹造了个“第”,替代“弟”的职能。第,本义次序。古人称次序为“次第”。古代科举考试,考中了叫做“及第”(上了名次),没考中了叫做“不第”(榜上无名)。因此,“第”又有了等级的含义,如“品第”。古代朝廷为王侯功臣建造官邸宅院,叫做“治第”,这个“等”是等级的引申义,表示宅主的官阶地位,因此“第”又成了家庭社会地位的代名词。例如:“书香门第”表示知识分子家庭,“门第相当”表示两家社会地位相当。第是常用字,笫不常用,所以常见将“床笫”错作“床第”。
(27)茸——葺
茸比葺只少一个“口”,形体十分相似,须仔细察看才能辨别。
茸,草下是耳(古代文字学家认为,耳是聪的省笔,在茸字中表音),本义“初生纤细柔软的样子”,音rïng。古代文人常用“茸”指代柔嫩的草苗。古诗有“庭草滋新茸”、“春来无处不茸茸”的名字。“茸茸”还被用以形容小动物的毛发,如“毛茸茸”。雄鹿的角初生时,表面有一层茸毛,鹿角因此又叫做“鹿茸”。葺,草下是咠(音jī),音qì,本义用茅草覆盖屋顶,后泛指修缮房屋,如“修葺”。“葺”还有“治理”和“修饰文章”等义。《徐霞客游记》中有“修葺《鸡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