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松滋刘家场地质实习报告
湖北松滋刘家场地质实习报告
  大学生就业是目前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一方面,随着大学的不断扩招,大学生数量在不断的增加;另一方面,企业人才需求不断更新。企业的需求是刚性存在的,大学生只能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去适应企业的用人需求。今天了1篇关于湖北松滋刘家场地质实习报告,供大家参考。
  前言
  第一节交通位置
  实习区位于湖北省西南部松滋刘家场至宜昌一带,主要实习点位于松滋刘家场至洈水一带。刘家场是湖北省南部边境的一个小的工业城镇。刘家场地属荆州松滋市,南距湖南澧县边山河约23公里,北与宜都县松木坪相邻。自沙市轮渡过江,经弥市、松滋市至刘家场约96公里,由江陵绕枝江县经枝江大桥过江至刘家场,约123公里,交通四通八达,甚为便利。
  第二节自然地理与经济
  刘家场镇位于武陵余脉的湖北省松滋市刘家场镇。处于江汉平原西南边缘的低山丘陵区,为鄂
西武陵山山脉东延的余脉。区内主要的山势大致近东西向延伸,镇附近最高山峰海拔高度均在500米以下,如帽子山406米,关木山442米。全区地势西高东低,西部最高峰达696.9米,刘家场以东即为低矮丘陵。镇西地形大致呈一箕状盆地,有三条溪流分别自西南、西北和北方先后相汇于镇区,再向东注入洈水。溪水清浅,平时可涉渡。刘家场镇为解放后,特别是六十年代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的小型工矿业城镇,主要矿产有煤、石灰石、磷、和重金石矿等;重要的工业包括水泥、磷肥、发电、陶瓷以及军事工业等;主要的农业种植为玉米、水稻以及棉花等。商业也很发达,人口近十万。境内有沙渔、雅澧两条省道穿过,还有松宜地方铁路与焦柳铁路、长江枝城港相连,交通十分便利。
  第三节区域地质概况
  实习区北邻长江三峡,西部及南部与鄂西南山地、湘西北武陵山地相连,东接江汉平原。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属扬子稳定陆块中段。区内震旦系至第三系分布广泛发育齐全,化石丰富,历来是地质学界颇为重视的中扬子代表性地区之一。
  区内震旦纪和古生代底层主要出露为海相沉积,它们呈条带状围绕着以前震旦纪花岗岩、片岩和片麻岩为基底的黄陵背斜周缘、以三叠系为核部的仁和坪向斜周缘、以寒武系为核部的
地质学实习报告刘家场背斜周缘分布。由海相—海陆交互相—陆相沉积组成的中生代底层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的秭归盆地。区内的新生代底层均为陆相沉积,主要分布在宜昌、枝城和刘家场附近。
  区域构造的主要特征是:○1以褶皱变动为主,构造线自西向东呈北东至近东弧形延伸;○2褶皱多呈不对称状,北西翼或北翼较陡,局部倒转;○3与褶皱同期的纵向逆冲层多出现褶皱的陡倾翼,断面倾向南或西东;○4区域性大断裂有北东、北北东、北西、北北西、南北向六组;○5褶皱、断裂构造作用主要形成于印支至燕山期,尤以后者最为重要。
  第四节学习的主要任务及学员
  一、学习的主要任务
  1、学习使用地形图、罗盘以及用后方交汇法确定自己在地图上的位置。
  2、观察中、上寒各组的地质特征。
  3、观察新神洞的岩溶地貌。
  4、观察奥陶系各组的地质特征。
  5、观察现代河流沉积的相关特点。
  6、观察志留系各组的地质特征。
  7、观察泥盆系各组的地质特征。
  8、观察石炭系各组的地质特征。
  9、对红花园组——大湾组一段分层描述以及制图。
  10、观察断层(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
  11、观察重晶石矿。
  12、野外地质填图。
  二、学员
  长江大学地球物理与石油资源学院——物探11001班的全体学生以及带队老师。
  第一章地层
  第一节寒武纪
  寒武纪(Cambrian)是在地质时间上约为5.7-5.05亿年前古生代初期的一段地质时间。它可区分为三个时期:始寒武纪(5.7-5.4亿年前)、中寒武纪(5.4-5.23亿年前)、以及后寒武纪(5.23-5.05亿年前)。刘家场地区寒武系层系完整,分布广泛,露头较好,主要围绕着黄陵背斜、长阳背斜和松滋刘家场背斜分布,下统尤黄陵背斜东、西翼出露较佳,主要为陆棚相—台地相沉积,中—上统除黄陵背斜东、西翼及长阳背斜外,在刘家场背斜南、北翼出露也较完整,主要为局限台地相碳酸盐岩沉积。本区寒武系厚度较大,达千余米,以碳酸盐岩为主,碎屑岩较少,且主要发育于下统下部,其中蕴藏较丰富的多金属、稀有元素、磷和膏盐等矿产资源。下统生物化石丰富,中统化石较少,上统仅发现少量牙形石和腕足类化石。
  一、中寒
  (一)覃家庙组
  覃家庙组分布于刘家场背斜核部及两翼,主要为一套浅灰、灰白、深灰薄至中厚层白云岩、白云质灰岩、泥质白云岩夹灰黄、黄褐薄至中层长石石英砂岩,下部被覆盖。出露厚度约300米。根据岩性的不同可以分为四段:
  一段:为灰、黄褐薄—中厚层白云岩、泥质白云岩。下部以黄灰、薄层状和含泥质较多为特征,并含石盐、石膏假晶:上部以灰、浅灰、中—厚层状泥晶—粉晶白云岩为特征。本段厚约100米。极少发育波痕、交错层理、冲刷面等沉积构造,未见泥裂等暴露标识,微生物岩非常稀少。
  二段:灰黄、黄褐薄—中层状长石石英砂岩,厚约5—10米,露头上岩石风化较强烈、长石常风化为白斑点状高岭石。本段岩性特殊、易于辨认,在区内分布稳定,是以良好的标志层。中上部发育大量波痕、交错层理等沉积构造,发育少量蒸发岩假晶,是微生物岩的主要发育层位。微生物岩为中—厚层,层厚20~150cm。
  三段:灰—深灰中—厚层状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夹少量泥质白云岩。以泥晶—粉晶结构为主,夹数层砂屑、砾屑、粉屑白云岩、白云质灰岩。本段中见较多波状、柱状叠层石。本段厚约80米。发育少量波痕、交错层理等沉积构造,微生物岩较发育。
  四段:浅灰、黄灰中—厚层状白云岩、泥质白云岩与深灰中—厚层白云岩互层,以最顶部的半米厚黄灰泥质白云岩与其上覆盖三游洞相区别。本段厚约120米。微生物岩少,但结构特殊。
  覃家庙组沉积环境分析
  刘家场地区的覃家庙组属于寒武系中统,目前仅发现三叶虫及个别腕足化石。在覃家庙组一段中有两种岩性:一是灰、中层状的泥粉晶白云岩,结构为晶粒结构。二是灰黄薄层状泥质白云岩,结构也是晶粒结构。在沉积构造上呈现为水平层理。岩石中有石膏假晶、食盐假晶。化石含量少,可见该地层不适合生物化石的形成。从地层特征可看出地层的沉积环境为潮平的朝上带的蒸发环境。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