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湖义乌商贸城招商分析及概念解读
flv格式策划部:廖杨
(内部学习交流资料)
我最亲爱的你过得怎么样是什么歌二零一四年元月
1、商贸城的发展规划
1.1 短期规划
商贸城在短期之内是以完成整个商贸城的建设招商工作为主,让更多的在定位范围内的商家和经营户进驻商贸城,并且为其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和经营条件。另一方面,吸引商务者前往商贸城进行成交。
1.2 中期规划
商贸城在中期的发展规划是以完成商贸城内经营户结构调整为主要工作,根据商贸城的整体定位,逐步将整个商贸城经营户结构由以批发为主转向批零兼售。并逐步由产品单一性到多元化,商务结合旅游。
1.3长期规划
在大量的调整结束之后,商贸城经营户仍将有较小规模的调整,但是,商贸城的主要目标旨在树立品牌、统一形象、完善服务、优化管理,为经营户和自身创造出更大的利润空间。同时建立物流、仓储、国际商务交易、电子信息化、配套商业、配套住宅等系列产业链。
2、为商贸城塑 “魂”
“义乌”将是整个贯穿商贸城短、中、长期规划的灵魂。通过了解义乌文化、熟悉义乌模式、对接义乌产业,让洪湖人民的思维更加活跃、视野更加开阔、精神更加振奋。进一步坚定加快整个商贸城的发展规划。
2.1、义乌概况
义乌地处浙江中部,建县于公元前222年,1988年撤县建市。市域面积1105平方公里,本地户籍人口75万多人,国内长住外来建设者110多万,国外商人21万多人。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1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477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5220元。义乌是全国改革开放18个典型地区之一,义乌正式开放小商品市场之初,仅有简易摊位531个。经过5易其址、10次扩建,市场经营总面积约470多万平方米、商位7万多个,汇集了19个大类、4202个种类、170多万种单品。市场成交额连续20年位居全国各大专业市场榜首,被联合国、世界银行等权威机构誉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从2006年10月开始,“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定期向全球发布。
义乌工业从前店后厂起步,从小商品生产入手,经历了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发展壮大、集聚提升的成长历程,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13个国家级产业基地成为工业集聚提升的重要平台,培育发展各类工业企业2.67万余家,涌现了一批全国乃至世界行业“单打冠军”,饰品、拉链等产品占据了全国20%以上的份额,无缝内衣产量占了全球的20%、全国的80%,形成了“小商品、大产业,小企业、大集”的发展格局。。2.2、义乌文化——“鸡毛换糖"文化的历史渊源
义乌的“鸡毛换糖"文化可谓源远流长。据《义乌县志》(1987年版)记载,早在清乾隆时,义乌就有农民于每年冬春农闲季节,肩挑“糖担”,手摇拨浪鼓,用本县土产红糖熬制成糖饼或生姜糖粒,去外地上门换取禽畜毛骨、旧衣破鞋、废铜烂铁等,博取微利。抗日战争前夕,义乌操此业人数已增至近万人,发展成为独特性行业———敲糖帮(义乌人则呼“敲糖佬”)。糖担换回货物,分类剔选,公鸡三把毛(红鸡毛)和猪鬃,
外销换汇;羽毛下脚,用以肥田;废铜烂铁,则回销厂坊做工业原料。义乌人最初的敲糖换鸡毛与义乌特殊的自然资源有关。这种特殊的自然资源决定了义乌人别具一格的生产活动方式,而思想、观念、文化的形成直接的与物资的生产消费交织在一块。义乌人多地少,土地贫瘠,义东北一些地方因土壤酸性,甚至很难种植农作物。当地农民在实践中发明了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塞秧根(俗称“塞鹅毛”)。具体作法是将焦泥灰(野草连根带泥铲来,烧成灰)与鸡毛、鹅毛搅拌,揉搓成鹌鹑蛋大小的泥“药丸”。春种时节,农人胸前挂只装满泥丸的蒲篓,将泥丸一粒粒塞入秧根。这种做法有着科
学依据,禽畜羽毛乃磷质肥,以碱对付酸,效果正好。
所以说,最早的“鸡毛换糖”,几乎只是为了拿回家肥田!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不知从何时起,敲糖者开始将兑换来的物品分门别类,以得到较多的实惠。他们将废铜烂铁等卖给废品收购站,将那些滋润鲜艳的红鸡毛扎成漂亮的“鸡毛掸子”出售,利润自然比用以肥田高出了好多倍。到上世纪70年代初,在计划经济的主导下,国营集体商业网络在城乡的小商品供应严重缺失。敲糖帮发现,用小商品换鸡毛比敲糖换鸡毛更受欢迎。于是,在鸡毛换糖的发源地———廿三里集贸市场上,活跃着众多的小商品专业商贩,与此同时,在稠城镇的县前街、北门街先后也兴起了同样的市场。这就是现在规模巨大的中国小商品城的前身。深圳的是多少
从1982年的700多个沿街水泥板摊位,发展到如今拥有10个专业市场、30多条特专业街7万多个商位,并赢得“华夏第一市”。义乌小商品城在20几年中发展的速度,有如神助一般,在取得惊人成就的背后,是义乌人特有“鸡毛换糖”文化,这种文化决定并促使义乌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小商品市场。
小商品市场高速发展背后的“鸡毛换糖”文化作用力解析经济和文化是人的两种不同的存在形式,二者之间存在共生同构、彼此影响和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物质生产和经济发展从根本上决定着文化的存在和发展,文化的存在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当文化、宗教、意识形态等一旦形成之后,会对经济产生重大、长期的影响。在中国小商品城的发展过程中,文化始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鸡毛换糖”文化
深深影响着义乌人的经商理念,也推动着中国小商品城的发展。“鸡毛换糖”文化是生活在义乌的人们在长期从事“鸡毛换糖”的小商品生产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特定内涵的区域性民间商业文化,它发端于廿三里而为义乌人所特有,本质上是一种精神文化。“鸡毛换糖”文化的内涵。大体可归纳为:
自力更生,不等不靠,自立自强的主体意识;
敢闯敢冒,勇于开拓,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巨蟒心态开放,走出引进,兼容并蓄的开放意识;
百折不挠,善于变通,刻苦务实的实干精神;
讲究实利,注重经商,重商尚利的市场观念等五个方面的内涵。
1自力更生,不等不靠,自立自强的主体意识。在义乌,“七山二水一分田”而且土壤贫瘠,不适宜农耕,由此造成人多地少、小农生产水平不高。人们附着在土地上辛苦劳作一年,其有限的收成根本无法维持自己的生存。难以为继的小农经济,最终导致人们的生活极端穷困。但是义乌人没有坐以待毙、等待彷徨,也没有向上级要政策、救济。在生活压力之下,义乌人自力更生另谋出路,走上了鸡毛换糖的谋生之道。与某些西部同样贫困的县市靠救济粮渡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同样的体制之下,可见文化、观念是决定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义乌人自力更生,不等不靠,自立自强的主体意识
在其日后发展小商品市场过程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2百折不挠,刻苦务实的实干精神在重农轻商、重义轻利为主导意识的社会里,从事商业活动被视为不务正业,义乌人的肩挑货郎担,手摇拨浪鼓,风餐露宿,走村串巷从事小商品经营,不仅艰苦辛劳、得益不多,而且还有名不正言不顺之嫌,但是磨练了他们刻苦、勤劳的精神。市场经济是实干经济,要想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经济中赢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具备吃苦耐劳,忍受艰苦环境,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刻苦务实精神。
3敢闯敢冒,勇于开拓,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义乌的“鸡毛换糖”及其历史文化的
发展,并非一帆风顺。鸡毛换糖起源于清乾隆时期,儒家重农抑商文化占统治地位的大气候之下,义乌人“弃农经商”、不务正业去做鸡毛换糖的事情,在当时看来是离经叛道的。鸡毛换糖本身就是对传统文化和生产方式的一种颠覆,折射出义乌这块土地上的人民具有创新、勇于开拓的传统。在期间,鸡毛换糖成为被打击对象,说鸡毛换糖是“投机倒把”、“资本主义尾巴”,与全国禁令相抵触,义乌成立了“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把那些在义乌街上手拎蓝子叫卖的和摆地摊的赶得“嘭嘭”飞,禁止糖担外出鸡毛换糖,人要抓,钱要罚。但是,义乌即使在这种割资本主义尾巴,严厉打击投机倒把的时期,糖担外出鸡毛换糖依然盛兴,经营范围不仅涉及到浙江周边的江西、福建等省,而且扩展到全国各地。可见,敢闯敢冒这四个字深深的刻在了义乌人的心里。在走上市场经济的道路后,义乌人便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敢于冒险、创新的精神,推行了一系列新制度和新做法:率先开放城乡市场,允许农民经商,培育形成全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小商品市场;率先依托专业市场举办小商品国际博览会,逐
步成为全国知名展会;率先走出国门建市场,
在南非、柬埔寨、乌克兰、俄罗斯、西班牙等国创办国外分市场;率先创办义乌商贸学院,在全国首开县市办大学之先河??结合政府搭台、老百姓唱戏的背景下,小商品市场才会不断更新,不断发展,不断壮大。从82年建立到现在,市场已发展到第五代了,小商品真正做大了市场,发展了当地的经济,富裕了一方百姓,我们相信,未来还会有第六代、第七代??小商品市场,规模会越来越大,功能会越来越齐全,知名度也会越来越大。
4心态开放,走出、引进,兼容并蓄的开放意识长期在外面吆喝,走南闯北的义乌人深受“鸡毛换糖”文化的熏陶,逐渐形成了强烈的开放意识,这种开放的心态是代代敲糖人“走出去”文化逐步沉淀的结晶。同样是田里务农的农民,在开放性方面,相隔不过二三十公里的金华和义乌农民却是截然的不同。金华土地资源丰富,有大量可耕地面积,金华农民只要经营好自己的庄稼,便不愁吃穿,因而金华人很少有外出打工,喜欢窝在田里干活。不愿走出家门,当然也不能尝到经商的好处,大家都在庄稼上下功夫。代代如此,久而久之就被锁定在田间。义乌因其可用于耕地面积稀少,土地出产的物品不足以裹腹,所以农民们忙时务农,闲时外出鸡毛换糖,脚步踏便大半个中国,久见世面,心胸开阔,开放意识很强。这种开放的意识,在市场经济时代派上了大用场。在市场没有开放时,因当时物品短缺,义乌人发现小商品比糖更受欢迎,所以经常从周边县市收集一些小商品用来换鸡毛,当然也有些拿来出售,在这个过程中义乌农民积累了很多对商业流通的感性认识,这对以后兴办小商品市场
帮上了大忙。当市场真正开放之后,开放的义乌农民,便如潮水一般涌入经商的行列,一发而不可收拾。辞职报告怎么写 普通员工
5讲究实利,注重经商,重商尚利的市场观念义乌人讲究实利,注重经商,具有根深蒂固的追求商业利益的市场经营理念,当别人满足于小农经济的田园生活时,义乌人却利用农闲时间,手摇货郎鼓,走村串巷,做起了“敲糖换鸡毛”类小商品生意。他们将本地丰富低廉的红糖走销到各地,在满足了他人的需要的同时,把于己有用有利的东西购进来。“敲糖换鸡毛”式小商品生意,不仅使义乌人获得些许实利,鼓了腰包,而且也使他们落得不少毛料,肥了农田。正是通过奔走四方,闯荡经营的小商品生意,义乌人逐渐明白了互通有无的市场的重要性,懂得了求利经商的重要意义。这在一定意义上开阔了义乌人的眼界,锤炼了他们的经商能力,也增强了他们的市场观念。义乌历来具有市场经营理念,只不过一直“怀才不遇”,到了市场经济时代才被激活,于是这种重商尚利的文化观念成了小商品市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无限穿越的伪娘2.3、义乌模式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