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考数学如何临考应对
中考数学如何临考应对
初三数学复习的内容面广量大,知识点多,要想在短暂的时间内全面复习三年所学,形成基本技能,提高解题技巧、解题能力,并非易事。下面我只针对中考应试,以我多年的教学经验给考生提供一点建议。
一、调整心态
学习中比较、竞争是难免的,但比的目的不是比出自卑、气馁和压力。中考不仅是知识、技能等智力因素的综合竞争,同时也是心理、生理等非智力因素的全面较量。许多考试失误并非知识缺陷造成,而是发生在非智力因素上,如心理素质差,情绪低落,缺乏自信,慌张恐惧,意志薄弱,则会出现思维受阻,思绪混乱,致使知识技能水平难以得到正常发挥。又如答题顺序,时间安排不当,审题不细心,没看清看全题设条件,解题不规范,均可造成失分。因此,在总复习中要注意協调发展非智力因素,能够认真审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合理安排答题顺序和时间。考生要应明白中考题绝非是无数次练习中最难的题,压力过大时可以通过听音乐
、参加体育锻炼等活动来排除压力。美国卫生和人类服务部门发表的《美国人运动指南》就认为,成年人应该每周参加2.5小时的中等强度运动。在体育运动中,大脑会释放包括内啡肽等多种不同的欣快神经传递素,这些激素在改善情绪和抑郁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体育锻炼使机体的每一种非条件反射都可能与各种各种各样的外界刺激结合起来而建立起相应的条件反射,从而使人的头脑发达、思维敏捷,达到提神健脑之功能。
二、查补漏洞
考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和临考前的若干次模拟训练,已经掌握了初中阶段大部分知识,考前需要做的就是查漏补缺。比如把以前做过的试卷,出错的地方要重新做一遍,弄到彻底懂为止,这个方法是对于成绩中上的同学而言的。这种“错题”就意味着自己的弱项、漏洞,借之提醒自己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也可以浏览那些带详细解答的中考模拟题、中考真题等,使复习过的知识加深印象,不懂和遗忘的知识重新掌握,生疏的内容更加熟练。不但知识点上会存在漏洞,解题方法上也会有个人的不足,如做选择题的时候要用直接法、间接法、形数结合、特殊值排除或者验证法,考生应该对自己容易忽略哪种心中有数。特别注意老师在讲综合性较强的题时应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双基的东西自己似乎已经掌握了,却不能拿
来解决难题,这就意味着自己在思维方法上存在漏洞。中等程度的考生对数学的理解总存在“似是而非”之处,即自己记忆不牢、理解不深、思路不清、运用不活的内容,这表明数学基础不牢固,一定要夯实基础,建立各部分内容的知识网络,全面、准确地把握概念,多角度、多方位地去理解问题的实质,体会数学思想和解题的方法。
三、注意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
第一,审题。只有审清题,才能做好题。步骤如下:(1)这个题目有哪些个已知条件? 这些条件中有什么关系,能不能从中发现隐含条件? (2)求解的目标是什么?对求解有什么要求?已知条件与求解目标有什么联系?(3)能不能先从已知条件导出某些有用的东西?(4)能不能画一个图帮助思考?能不能对问题进行猜测帮助思考?有时问题条件很多,设计的问题情境很复杂,有的考生不知如何下手,这时需要从题意中提炼有用条件,对条件进行归纳。
第二,解题。中考难度系数为0.65,试题难度并不高,有近八成为基础题,如果再把较难题中的基础分计入,占的比值会更大,所以在应用基础知识时应做到熟练、正确、迅速。如果成绩比较差,建议多在选择、填空和前面几道解答题上下功夫。很多考生在难题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但得不了多少分数,容易题迅速作答却得不了满分。须知容易题里也可能会有陷阱,
难题里未必就没有可行的路径。考生一定要小心仔细,对于难题,在看清已知条件的情况下,进行猜测和转换,就可以到和以前做过习题的相同点,从而得到思路。
无论时间多么紧张,一定要留出检查的时间,重新审视题,看看自己的解题思路和解题过程是否正确。做选择题无需像做简答题一样写过程,最简单最常用的就是排除法,举例:已知反比例函数y=-2 /X有下列四个结论:图象必经过点(-1,2);图象经过(x1,y1)、(x2,y2)两点,若x1<x2,则y1<y2;图象分布在第二、四象限内;中考分数怎么查?若x>1,则y>-2.其中正确的有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很简单排除,答案就有了。做解答或证明题时,可采用跳步法。中间有一步实在做不出来,那就跳过去,接着往下做,当第一问做不出来时,那就把第一问当成条件证第二问。
数学考试也应像对待文科试题那样注意书写,字迹潦草步骤混乱的卷面,会让阅卷老师郁闷厌烦,感觉你基本功不过关,数学思维不清晰,表达混乱,在某个步骤就会多减分。答卷时力争有把握了再写。避免写完后发现错误,划掉重写,这样,既耽误了时间,又造成卷面不整洁,如果阅卷老师在这种“乱局”里不到答案,就有理由不给满分,勉强给个步骤分。
总之,中考复习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只有讲究方法、懂得策略,才能提高复习的效率,才能
在中考中发挥出最佳的水平。相信通过你的努力,“高分不期而立,劣绩不望而除”的现象必然会出现在你的答卷上。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