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产业集资料
义乌产业集分析
义乌市位于浙江省中部,南通广东、福建,西接长江腹地,东靠中国最大城市上海,面对太平洋黄金通道,面积1105平方公里,本地户籍人口74万、外来人口130万。改革开放以来,义乌抓住了市场发育先机,大力发展小商品流通为主的商贸业,凭借其价格低、品种全、信息快、守信誉的特点招来四方客商。
一 义乌小商品产业集现状
产业集是产业演化发展的一种重要的地缘现象,是区域乃至国家竞争优势的载体。目前,义乌已形成针织、服装、拉链、饰品、毛纺、印刷、制笔、工艺品、化妆品、玩具等产业集。
义乌市场的崛起,给义乌工业和个体经济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工业园区和13个国家级产业基地成为工业集聚提升的重要平台,培育发展各类工业企业2.67万余家,涌现了一批全国乃至世界行业“单打冠军”,饰品、拉链等产品占据了全国20%以上的份额,无缝内衣产量占了全球的30%、全国的80%,“小商品、大产业、小企业、
大集”的工业发展格局基本构成。2013年义乌实现工业总产值1654.5亿元,同比增长7.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758.8亿元,同比增长8.8%。通过近30年来的发展,义乌产业集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呈现出了巨大的外向型经济特性。随着市场规模扩大、功能完善和业态提升,义乌形成了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并演进为国际性商贸城市。据义乌市工商局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2013年义乌集贸市场总成交额达879.49亿元,其中中国小商品城683.02亿元,连续23年位居全国各大专业市场榜首。
“义乌指数”是依据统计指数与统计评价理论,采用多层双向加权合成指数编制方法,选择一系列反映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运行状况的指标,进行综合处理,用以全面反映义乌小商品价格和市场景气活跃程度的综合指数,主要由小商品价格指数和小商品市场景气指数及若干单独检测指标指数构成。因此“义乌指数”不仅只关注市场价格态势,而且更关注市场整体的景气状态。义乌小商品市场景气指数基点为1000,它由规模(销售额)指数、景气(客流量)指数、效益指数、市场信心指数等构成。通过图1可以看出:义乌小商品产业状况在2013年1月到2014年7月的效益指数稳步提高,景气指数、规模指数、市场信心指数也在平稳发展,除规模指数外,其余均高于基期点数,总体表现比较景气。
图1 义乌小商品产业指数图
二、义乌小商品产业集的形成要素与竞争优势
1、投入要素——小商品产业集形成的基础
投入要素是任何一个产业最上游的竞争条件。指一个国家在特定产业竞争中有关生产方面的情况。可分为初级要素(国土面积、地理位置、人口数量等)和高级要素(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知识资源等)。义乌小商品的生产在初级市场要素中占有明显优势。工贸结合战略的
实施使小商品具备了规模生产优势、低成本优势。义乌人有经商的传统和天赋,拥有大量的商业人才。人均存款余额居浙江首位,具有资本优势。在基础设施方面,拥有便利的交通,可以直接将货物运达港口。义乌外来人口超过当地人口,为义乌商业提供了大量低成本的劳动力,为劳动密集型的小商品产业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经过30 多年的发展,义乌小商品市场在不断的创新中为义乌各个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完善的配套服务系统和更为广阔的市场平台。义乌小商品市场通过与巴拿马的科隆、阿联酋的迪拜以及巴西等地同类市场的对接,更加巩固了义乌小商品市场作为国际小商品集散中心的地位。目前义乌已经成为浙江中西部地区最大的物流中心。义乌已被确定为浙江省物流业的三个“大通关”之一。义乌物流网络遍布全国乃至全世界,为义乌各个产业集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2、需求条件——农业产业集发展的动力
需求条件指本国市场对该产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如何。需求条件如何影响产业集发展,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分析:国内市场的性质,如客户的需求形态;国内市场的成长速度与大小;从国内市场需求转化为国际市场需求的能力。国内对小商品预期需求催生出了义乌小商品产业集的竞争力,而国内市场规模和市场模式的变化则使集的竞争力
不断强化。义乌小商品产业集的发展,紧紧抓住了国内与国际市场的发展变化。国际化是义乌小商品市场的重要特点,始自1995年的义乌中国小商品国际博览会不仅吸引了大量的外国客商采购,而且也成为外商展销小商品的重要平台。义乌市场已是国际性小商品市场,2013年,义乌市进出口总额166.81亿美元,其中,出口163.22亿美元,同比增长111%,进口3.59亿美元,同比增长15.8%。义乌市场商品已经出口到212个国家和地区,市场外向度达60%以上。列于该市出口前十位的国家和地区分别是美国、阿联酋、俄罗斯、乌克兰、西班牙、德国、韩国、日本、巴西、巴拿马。义乌小商品是靠品种丰富、价格低廉的特点而迎合国际需求,其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仍是影响其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由国家商务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的每年一度的义乌中国国际小商品博览会已成为影响力仅次于广交会、华交会的国内知名商业展会,已成功举办了19届,搭建了义乌走向世界的平台,进一步打响了义乌国际小商品整体品牌,扩大了义乌的对外交流与合作。
3、相关及其支撑产业——休戚与共的优势网络
相关及其支撑产业指的是该行业的上游、下游行业或相关行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上下游行业及相关行业的优势将构成有利的外部环境和信息环境,通过发挥体优势及拉动互
补产品的需求,从而对某一产业起到相互促进、扩大优势的作用。产业集的竞争优势来自于集内部成员之间的密切合作与协同效应,成员产业之间的产业联系又是合作与协同效应的基础。义乌小商品的竞争优势来自于产业集,不仅商品交易在市场集中,而且制造商、供应商、分销商和中介组织也密切合作,协调经营,构筑了产业集(如图2所示),形成了一个完整而强势的义乌商圈,圈内任一环节都必不可少。义乌市全力建构现代物流网络,将众多的传统托运机构整合到现代物流配送中心之内,从而实现物流资源的集约化利用,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整个物流过程效率。
黄牌照图2 义乌小商品产业集相关产业图
黄水谣
4、产业战略、结构和竞争——核心力量与依托
产业战略、结构和竞争,是指企业建立、组织和管理的环境,及集竞争的环境、国内竞争的性质。只有产业采取的管理方式和措施,既能适应集环境又适于培植产业竞争优势的源泉时,集才能获得竞争优势。历史上义乌素有“鸡毛换糖”的传统,改革开放以后,义乌经济的崛起也是从个体小商贩起步的。从最初仅有的700多个摊位的第一代小商品市场到如今拥有近6万个商店、摊位的中国小商品城,不论是“兴商建市”,还是“以商促工”、“贸工联动”,义乌小商品产业的战略选择和政策导向,始终把市场作为带动整个义乌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义乌从以前的“买全国货、卖全国货”到如今“买全球货、卖全球货”,而且形成了自己的支柱产业,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产业转移和集聚的过程,其中也包含了技术进步和产业提升的内在趋势,而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市场竞争的结果。
5、政府推动
在义乌经济的发展史中,可以清晰地发现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义乌当地政府对推动小商品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从建立市场、推动工贸结合、制定发展战略及支持政策,到投资公共设施,维护市场秩序都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国际化发展中,组织各种“商品博览会”,
树立国际影响。积极支持产业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支持有实力的产业赴开展实业投资和资本投资,积极拓展国外发展空间,提高利用外部资源的能力和水平。为深入实施人才强市发展战略,大力吸引和集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义创业创新,打造高层次人才集聚高地,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助推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政府实施“义乌英才”等计划。义乌政府通过为产业集提供公共服务,完善基础设施、改造投资环境,努力营造产业集发展的良好氛围;通过营造产业载体,抓好产业园区、工业园区的建设,从而吸引产业集聚;通过重点产业建立技术开发中心,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研究等措施不断培育地方名牌和龙头产业。
6、赢得机会
机遇指企业能否借助偶发事件,如世界或区域需求的剧烈波动、政府的突发政策变化等,形成和提升产业的竞争优势。义乌小商品的规模优势及国际影响使其奠定了国内小商品的龙头地位,其自身具备的竞争优势赢得了国内、国际市场机会。人民币升值、世界金融危机、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增长都为外向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国际机遇。人民币升值使得本币购买力提高,对外投资能力增强;世界金融危机可以使产业以相对小的代价并购国外产业;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增长改善了当地投资条件,扩大了义乌产业走出去的空间。
三、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历程人的三观指的是哪三观
30年前,义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农业穷县。义乌市场的从零到有,到全球第一,演绎的正是改革开放所铺就的具有中国特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义乌已成为被世人所熟知的世界小商品采购基地,它不但带动了自身和周边经济的全面发展,还造就了无数的富豪。但要问起义乌人的致富经,却是从鸡毛换糖开始的。鸡毛换糖,相当于北方的货郎担行业,特指义乌农民利用每年的农闲季节,肩挑糖担,手摇拔浪鼓,用本地盛产的红糖熬制成糖粒或生姜糖粒,去外地走村串巷,换取禽毛兽骨(主要用作种田肥料),博取微利,聊以养家糊口的一种行业。作为一种独特的生存方式,义乌的鸡毛换糖有着几百年的历史。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商品贸易在一些地方逐步解禁,手工制品、农产品等摆上了集市。然而长途贩卖、摆地摊做小生意则仍被当做投机倒把行为加以打击。而此时,一些义乌人开始不满足仅靠鸡毛换糖的方式解决生计问题,提心吊胆地做起了日用小商品的买卖。义乌县委、县政府经过讨论后,毅然作出一个大胆的决策:允许农民经商、允许从事长途贩运,允许开放城乡市场、允许多渠道竞争。就这样,简陋的义乌第一代小商品市场诞生了整个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以下阶段:
1、市场培育阶段九鳍是什么动物
1982年,义乌县政府建立第一代小商品市场。1984年,义乌县提出了“兴商建县”的方针,指出要以贸易为导向,贸、工、农相结合城乡一体化,打开小商品市场起步发展的局面,为以后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二代市场是“新马路棚架市场。1984年.湖清门的摊位已满足不了进场经营的需求,义乌县政府于是投入57万元建成占地35万平方米、固定摊位1800个,拥有钢架玻璃瓦棚顶的第二代小商品市场。1986年,第三代市场——“城中路棚架市场”建成,这一阶段也是义乌小商品市场的高速发展期。第四代是大型室内柜台式市场阶段。时间在1992年至2002年,这一阶段为篁园市场、宾王市场共同组合的规模化发展期。第四代义乌小商品城市场于1991年动工兴建。1994年6月4日,中国小商品城第四代市场二期工程通过交工验收,至此,义乌市场经营面积增加了46万平方米,经营商位达到3.2万个。进入21世纪,为顺应发展需求,义乌规划建设了第五代专业市场——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
市场培育阶段也是产业集的自然衍生阶段义乌市在小商品市场培育阶段,就形成了小商品制造业聚集的情况,形成了生产某种商品的专业村,使生产规模迅速提升,为不断扩大的小商品市场提供了充足的货源。这个阶段的产业聚集基本上处在“原生态”状态,集聚集效应使生产和销售更加顺畅,产销衔接更加紧密。
吃什么可以养胃
    2、市场化运营阶段
2001年,义乌市成立国有资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实施管办分离、市场企业化经营管理,使市场的运作更加专业化、市场化,更加贴近市场的需求,扩大了资金来源,为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在这个阶段,市场发展步人成熟,政府的作用则由对市场的直接管理转变为强化服务、发展相关支撑产业的隐性支持,诸如与各院校合作,加强人才的培训;建立区域性金融基地,引进外资银行;为厂商提供土地建立工厂等。
市场化运营阶段也是产业集快速聚集的阶段。通过实行市场化运营,小商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带动了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产业集聚集效应进一步显现。地方政府把产业集培育纳入了区域发展规划,随着对专业市场和产业集发展规律认识的提升,产业集建设进入了有组织的创建和培育阶段。专业市场和产业集的相互促进关系更加紧密,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两翼。在小商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产业集内的分工更加明晰,专业化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协作水平;随着小商品市场经营的商品种类不断扩大,其产生的产业辐射作用更加突出,在义乌市周围区域内新兴产业迅速崛起,产业集集聚形成了以义乌小商品市场为核心区的产业带;产业集发展向产业链两端延伸,产业集的共生效应和协同效应得到进一步体现。
山东中考时间2022年具体时间
    3、市场国际化阶段
政府实施“外贸带动”策略,推进外贸经营主体、贸易方式、出口市场、出口商品多元化,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发展外贸、发展小商品会展业、构建全球性市场体系,奠定了义乌中国小商品集散地的真正地位。 
市场国际化阶段也是产业集提升的阶段。随着义乌小商品市场国际化战略的推进,奠定了义乌世界小商品交易中心的基础。其创造的“双向服务”模式,使小商品市场不仅成为国内和出口商品的集散地,也成为国外商品的集散地,成为中外商品云集的市场和采集各种商品信息的高地,成为消费热点的风向标;市场所提供的以及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使客商采购更加高效快捷。国际化发展战略的实施,也大大提升了产业集的发展理念。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