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处理
35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I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N O .25
C hi na Educa t i on I nnov at i on H er al d
科教论坛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高校学生突发事件也就是指高校学生发生的相应事件,它不但影响了高校的正常教学秩序,还极可能造成学生的伤亡。从保护学生的角度出发,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必须及时预防并处理得当。
1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种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事件可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按此规定,高校突发事件也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类自然灾害对高校的破坏,包含地震、洪水、台风等,如2008年初的雪灾冻灾、2008年5月12日四川大地震等;第二类在高校里发生的卫生性灾害事件,包含传染病流行、食物中毒、其他中毒等,如2003年3、4月我国爆发SAR S 疫;第三类高校里的人为灾害事件,包含火灾、漏电事故、建筑事故、校园交通事故等;第四类高校学生的体性聚集事件,包含游行、非法集会、集体骚乱、罢餐等;第五类校园伤害事件,包含学生自伤、校园暴力伤害事故、师生冲突互伤、恐吓、劫持、体斗殴事故,如云南大学的马加爵事件等。
2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成因2.1不可抗力事件的发生
全球经济迅猛发展,给全人类带来了巨
大的财富,然而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损害
了自然环境。近几年,自然灾害的发生比较频
繁,而且危害力极大,比如2003年的SARS
事件、2008年初的雪灾冻灾、2008年的汶川
大地震等。这些灾害属于不可抗力事件,它的
发生直接危害人们包括学生的生命安全。
2.2大学生承压能力不强
当代大学生有个性,懂维权,有热情,但有时会缺乏理性。大学生普遍都在17~23
岁之间,他们几乎都是独生子女,是我们常说
的“温室花朵”,他们几乎没有受挫折的经历,很少独自面对社会或接受社会的考验,心理
承受能力及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在这种情况
下,当今社会给年青人施加的压力却一点也
不亚于以往的任何时代,甚至有过之而无不
及。学生的抗压能力及抵诱能力与他们可能要面对的压力或诱惑有一定的差距,这有可
能导致他们走向极端。
3伴随高校发展出现的问题与学生的需求矛
盾冲突
我国从1999年开始扩招至今已将近十年,全国各地高校的招生规模已趋饱和状态。扩招后,高校的教学投入并没有与学生人数增长成正比,导致教学资源紧张。学生有可能因为争享有限的资源而发生冲突。另外,高校为解决校园空间的限制,适应扩招的形势,开始向城市的郊区或邻近的地市发展,甚至在省外建设新校区,于是一校多区的管理模式又产生了。一校多区的管理模式确实缓解了教学资源紧张的局面,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比如管理人员的不足、校园文化建设不统一等。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不少,学生如果不理性看待,也很可能对学校产生抱怨,采取过激的行为,容易引发突发事件。2.4信息社会给高校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
信息社会给人们带来了不可计量的信息资源,但也隐藏了不易查觉的危机,尤其是对高校学生。信息社会的信息不分好坏,通过媒体、网络向全社会流通,里面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生活、文化等的方面,学生接受信息量增多,受到的冲击必然大,他们因此容易产生困惑,很可能出现心理问题。同时,因为信息社会网络盛行,不法份子很容易通过网络向高校这有思想、有热情但心智尚未真正成熟的学生进行渗透。
3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预防
3.1制定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成立
应急工作小组
各高校应按有关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制定本校学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高校的应急预案是操作性文件,它应该尽可能地罗列相应事件并设定好解决措施,以便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有序地按相关程序迅速处理。同时,应该根据学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成立学校应急工作小组,成员以学生政工干部、保卫处、医疗部门等为主,相关部门参与。3.2建立学生信息员队伍
学生信息员队伍可以由班干部、二级学院学生会分团委学生干部、校学生会分团委学生干部、校风校纪队、学生党员及入党积
极分子组成。学生干部人数按比例最少占全体学生人数的25%,这部分同学深入普通同学,跟普通同学一样分布在课室、饭堂、宿舍,他们能发现的信息综合起来不亚于一个“情报局”
。对这部分学生信息员有意识地进行培训:分班、分级、分部门培训,让他们承担学生干部工作的同时多留心眼,将发现的信息及时汇报给学校应急工作小组。33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演练
针对高校学生的特点,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引导和安全教育,提高他们应对突发事件的心理素质及对事情的识别能力。同时高校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专题演练,比如火灾、地震、聚会时
发生骚乱等的人员疏散,通过这些演练,增强学生求生能力,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3.4创建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
学校要对校园的安全卫生做定期的检查和维护,给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和谐的校园。后勤部门定期对校园的防火、建筑设施进行安全排查,确保消防通道畅通无阻;对校园内的卫生死角进行定期清理,减少细菌的滋生;加强对学校饭堂等饮食机构的管理,强调饮食安全等,尽量杜绝因管理不善而发生突发事件的现象。
4突发事件的处理
对于高校的学生突发事件,我们虽做好了预防工作,但有时还是会发生。在开展及时有效的处理时,有三个共通点是要坚持的:一是学生人身安全至上;二是应急工作小组与所有的政工干部须立即到位;三是各相关部门如保卫处、后勤处、校医院等,须齐心参与,尽可能地将伤害减少到最小。除此之外,本文还将按上述五类学生突发事件分别提出处理办法。
马加爵事件经过4.1自然灾害对高校的破坏的处理,包含地震、洪水、台风等
首先是按平时演练尽可能迅速地疏散学生到安全的地方,应急工作小组立即对来不及疏散学生进行解救,同时通知相关医疗部门对受伤的学生进行救治,安排一部分政工干部协助开展救治工作,其他政工
干部进入班级清点人数,对安全转移的学生进行安抚。4.2在高校发生的卫生性灾害事件,包含传染病流行、食物中毒、其他中毒等
应急工作小组立即安排相关政工干部将发病学生送往医院并留守医院跟进情况,掌握确切情况后积极配合学校相关部门或医疗、防疫等机构做好现场消毒、取样分析工作。另外,按医疗部门的意见,协助安排疑似病例进行隔离;安排其余政工干部进入班级、宿舍,做核查、安抚、预防等工作。有必要时,应急工作小组需安排政工干部向未感染的学生派发预防药物。
4.3高校的人为灾害事件为灾害事件:包含火灾、漏电事故、建筑事故等
应急工作小组立即赶赴现场,通知消防部门进行抢险,通知医疗机构对受伤人员进
浅谈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处理
钟淑源
(广东药学院广州
510006)
摘要:近年高校学生突发事件频频发生,这些突发事件的发生直接损害到学生的人身安全,处理好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对维护高校和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成因,依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分类分别提出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处理的意见。
关键词: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种类预防处理中图分类号:X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08)09(a)-0035-02C hi na Ed ucat i on n novat i on Her al d 2..
36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I 2008N O .25
C hi na Educa t i on I nnov at i on H er al d
科教论坛
行抢救,做好物品的转移,疏散人员,隔离电源和控制危险品的扩散等工作。全体政工干部除清点确认学生的安全外,尤其要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4.4高校学生的体性聚集事件,包含游行、非法集会、集体骚乱、罢餐等
应急工作小组立即赶到现场,全体学生政工干部待命。应急工作小组掌握确切情况后安排相关学生政工干部深入学生当中,从参与其中的学生干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开始做劝阻、疏导和说服教育工作,并疏散人。学生散开后,全体学生政工干部必须进入班级、宿舍,继续做相关的教育安抚工作。4.5校园伤害事件,包含学生自伤、校园暴力伤害事故、师生冲突互伤、恐吓、劫持、体斗殴事故等
如果事件准备发生或正在发生,应急工作小组安排相关人员进行阻止,设法稳定局势,防止事态恶化;如事情已发生并有伤亡,立即通知医院进行救治,要求现场工作人员注意保护好现场。安排相关政工干部在短期内陪伴邻近学生,做好安抚稳定工作;其他政工干部进班级、宿舍,做好针对性的安抚稳定工作。
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发生严峻地考验着高校。对学生突发事件,我们强调以预防为主的发展战略,通过预防工作,及时有效地处理,保护好学生,维护高校乃至社会的稳定。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年
月日起施行[2]邱正祥.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策略研究[J].南
京林业大学学报,2003,4.
[3]秦启文.突发事件的管理和应对[M ].新华
出版社,2004.
[4]凌常荣.大学生突发事件有关问题探析[J].
广西社会科学,1997:3.
[5]陈于东.论高校体性突发事件的控制[J].
岳阳大学学报,1999:2.
1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人类进行交际、沟通的最主要工
具,是文化的载体和媒介,文化又影响和制
约着语言的发展和交际。文化是指人类社会
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精神财
富和相应的创造才能的总和。各民族的语言
都有其文化的印记,也因此显现出不同的风
格。要掌握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他所产生的
特定社会背景,所具有的特定文化内涵。
“只注意形式,而不注意语言的内涵是学不
好外语的。”了解一种文化,反过来有助于
对语言的正确理解和合理运用。因此在英语
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将语言技能和文化知识相
结合,通过展现英语国家的独特文化,使学
生理解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风俗
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培养其社会文化意识,增强其综合文化素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达
到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
2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
教育现状和引导的意义
2.1目前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文化教育现
(1)目前各高等院校的非英语专业只在第
一、二学年开设大学英语课程,时间比较短,且课程单一。除了课本上的语言点,学生很少
有时间、途经来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
(2)受4、6级考试及此证书在升学、就业
中重要性的影响,为了通过考试,非英语专业
大学英语教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把主要精力
集中在语言知识的教授上,形成了知识教育
模式和片面的应试教育风气,忽视了语言和
文化的相互作用,结果是大多数学生考试能
获得高分,但缺乏实际语言应用能力。
(3)据调查,大多数非英语专业学生对西
方社会、西方文化有浓厚的兴趣,希望能了解到相关知识,但却苦于没有相关课程,没有途经。(4)很多教师由于本身文化素质不高,加之受陈旧教学设备限制,无法满足现代文化教学的需要。2.2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引导的意义鉴于文化与语言的关系及目前我国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我觉得做好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引导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意义:2.2.1构建文化图式,增加信息储备所谓“图式”指的是每个人过去获得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储存的方式,这种储存不是事实、
经验简单的罗列和堆砌,而是围绕不同的事物和情景而形成的有序的知识系统。根据刘明东的定义,文化图式指“人脑中关于‘文化’的‘知识结构块’,是人脑通过先前的经验已经存在的一种关于‘文化’的知识组织模式,可以调用来感知和理解人类社会中的各种文化现象”。由于受不同社会结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历史传统等影响,中西方对同一个事物的理解、构筑的知识图式有的相同,有的不同,有的甚至有
冲突。如绿
(gr een)在汉语中象征春天、新生的希望,但英美人却会由此想到嫉妒(gr een eyed)与缺乏经验(gr een hand)。再如表示身体强健或辛勤劳作中国人用牛,有“气壮如牛”、“像老黄牛一样工作”的表达,而英国人表达同样的意思时则说“as st r ong as a hor se ”,“wor k l i ke a hor se ”。文化背景知识引导,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目的语言产生和使用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全面、准确的把握语言的符号意义和深层内涵;提高两种语言和文化共享、
补充及转换的可能性和能力;增强信息接受、输出的快捷性和准确性,提高阅读、对话的理解能力。这些知识还有助于他们对本专业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
2.2.2培养跨文化意识,提高社交语用能力
社交语用能力指根据一定的社会文化规则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即在一定语境条件下正确地使用语言形式实施某一交际功能的能力,涉及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因素和语用差异。受不同文化影响,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社交礼仪等方面有很大差异,如西方人崇拜个人主义,强调个人荣誉感,有很强的时间观念、隐私观念,家庭教育观念为“目标教育”;而中国人信奉集体主义,崇尚谦虚谨慎,时间观念和个人隐私观念相对模糊,家庭教育观念为“理想教育”。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俗使语言形成了不同的表达方式,如中国人喜欢用“老人家”、“老者”、“您老”等敬称老人,西方人却极力避免“老”字。对这些
知识的缺乏常会给跨文化交际带来障碍甚至是冲突,大大降低社交的和谐性、成功性。通过对目标语言文化知识的课内外引导及同本文化进行异同对比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超越本土文化,从异质文化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教导学生在交际中学会考虑社会和文化语境因素,避免语用失误;提高个人的语言表达、应用能力,培养文化差异意识;增强个人优势,有助于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2.2.3文化的内容包罗万象,涉及了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引导之我见
王改莉常海鸽
(陕西省西安市西安外事学院西安
710077)
摘要:文化在语言教学中能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分析目前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现状提出几点建议,希望有助于文化知识的引导,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达到大学英语培养的目标,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关键词: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文化引导语言应用能力中图分类号:H 31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08)09(a )-0036-02Chi na Educa t i on nnov at i
on H er al d
12007111.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