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
2022年6月上 第11期 总第383期
1.我国抗疫管理思路
1.1扎根文化背景 传承生存智慧
中国悠久的历史,承载了深厚的文化背景,同样也历经了多次瘟疫。据不完全统计,从周代开始,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大型瘟疫就近300次,其中以清朝最多,几乎占据了1/5。历史上最早有记载的瘟疫发生在周代,鲁庄公20年“齐大灾”,“大灾”就是指泛滥的瘟疫。公元1232
年,金国首都汴京也曾发生了中国历史上一场罕见的惨烈
瘟疫,在短短的2个月时间里,“诸门出死者90余万人,贫不能葬者不在其数。”为了延续生命,中国的古人们不断探索对瘟疫的认识和防治,经历了一个从懵懂无知到科学防治的过程,积累了丰富的防治经验。
因此,面对汹涌而来的疫情,从国家到民众对疫情的
看法和态度是高度统一的,就是要慎重对待、加强防控,宁可牺牲部分自由和社会经济利益,也要限制疫
情扩散。比如,疫情之初,武汉封闭,有的地区的农民为了防止外来人员开车路过村子,自发地设置路障甚至把路挖断。又比如,用中药预防和,都是生存智慧的体现。
1.2古代瘟疫疾控手段
中国古人主要采取下面的4种方法控制和瘟疫。
1.2.1主动隔离
古人在和瘟疫的斗争中,逐渐认识到隔离是对付瘟疫
的最好办法。最早记载隔离方法的是《汉书》:“元始二年,旱蝗,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意思是说,在瘟疫流行的地区空出一些住宅,作为患者的隔离病房,集中,以防扩散,切断传染源。晋朝时规定:“朝臣家
有时疾染易3人以上者,身虽无疾,百日不得入宫。”汉
代还出现了一些隔离机构,如“疠人坊”等。
1.2.2整治环境卫生
古人特别重视对水源和居住环境的消毒防疫,孙思邈在
《千金要方》中记载了这类防疫方法。官员们也对百姓的用水卫生较为重视,“疫之所兴,或沟渠不泄,蓄其秽恶,熏蒸而成者。”官府采取的办法,除了“差淘渠人通渠”外,
还“疏浚河道,勿使积污,广凿井泉,勿使饮浊”,后期甚至意识到蚊虫是传染源,而采用了“驱蝇祛疫”的方法。
1.2.3中医药
中医药致力于从共性原理上瘟疫。除了著名的莲
花清瘟,在《疫诊一得》中,还记载过一剂名叫“清瘟败毒散”的方药,直到现在依然在使用。古人还用焚烧苍
术、木香、降香等芳香药物,以达到避秽、健脾化湿的功
效。《金匮要略》中还记载了一剂名叫泽泻汤的药,也对瘟疫有抑制的作用。1.2.4官府施以救助
汉平帝刘衎时期,瘟疫流行,导致国家动荡,民不聊
生。于是他在元始二年下诏,凡是在瘟疫里一家死掉6 人的,赐给葬钱五千;一家死掉4人以上的,赐给葬钱3千;
2人以上的赐2千。这些钱名义上是丧葬钱,其实就是对亲属们的一种经济救助。南宋嘉定元年,江淮一带瘟疫肆掠,导致尸积如山。官府出面招募志愿者,凡安葬200具
尸首者奖励度牒一道。1.3新冠疫情采取的疾控手段
中国政府为应对新冠疫情,尝试了很多方法,因为传
统文化的积淀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快速到了一套方
法,并且还在不断优化完善,力争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
收稿日期:2022-05-16
作者简介:冯宇彦(1970―),男,四川成都人,硕士研究生,工程师,研究方向:智慧城市、应急管理信息化、云计算、数字化治理。
科技智能与文化智慧
―从中国抗疫看世界巨灾应急
冯宇彦
(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广东深圳 518057)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反复肆虐的情况下,凸显出中国抗疫的有效性和持久性。本文从中国的抗疫实践出发,总结科技和文化两
方面的综合经验,希望提出体系化思路和方法,为尚在世界各国肆虐的新冠疫情防治提供参考,亦可适用于构建巨灾下的应急管理体系。
关键词:疫情防控;数字化;健康码;网格化管理;生存智慧;科技创新;通信网络中图分类号:R18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22)11-0138-04
降低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1.3.1首要隔离阻断传播链
最有效的手段还是隔离,目的是阻断传播链。根据疫情的程度不同,隔离形式和范围也不同,分为居家隔离、集中隔离、小区封控、社区防控、全城封控等几种不同等级。对于防控政策,过去2年来,从突发疫情的应急围堵阶段,到常态化防控的探索阶段,再到目前的“科学精准 动态清零”,实现了每个国家在2年前曾经寻求的目标:低死亡率和尽可能少的经济混乱。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全国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5243例,累计死亡2人,病死率为0.013%。
1.3.2数字化个人身份健康码
“科学精准 动态清零”的基础,是利用二维码构建的数字化个人身份及健康状况关联的信息采集验证体系。将二维码用于个人身份和核酸检查及疫苗接种标书,是国内疫情防控的创新实践,这也得益于2012年后火热的移动互联网创业热潮。互联网公司如腾讯和阿里在2020年1月武汉封城后不到一个星期,就纷纷推出健康码这一数字化人员管理工具,并迅速扩展到全国,每个省和城市都有自己的健康码。后来在国务院电子政务办的协调下,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发码及相互认证体系,并逐步与核酸监测、疫苗接种信息关联,方便人员正常流动,复产复工。这一措施极大提高了管理效率,减少了人力投入。
1.3.3社区基层网格化管理
我国政府利用近年建设的社区基层网格化管理机制,利用、小程序等入口,带动了全国基层治理能力的大幅提升。其中,第一个带火的就是武汉“微邻里”。武汉市自2018年年初便开始筹划推进社区治理网格化“提档升级”工作,2018年7月起,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和普及“武汉·微邻里”平台。“武汉·微邻里”的主要功能包括处理社情民意、提供居民服务、引领社区治理,当地居民可通过扫描二维码进入自己所在的网格,网格员和职能部门通过一个一体化的社区服务平台为居民解决实际问题。疫情发生后,“武汉·微邻里”便成了武汉官方提供的疫情防控社区管理和疫情上报的重要入口。通过“武汉·微邻里”小程序,使用者可以使用“我要报事”“肺炎自查上报”“预约心理辅导”等功能。统计数据显示,自1月23日至2月5日,“我要上报”总共接收并处置事件18267件,“肺炎自查上报”共计25509例,同时为广大众提供客服咨询20余万次,使用这款小程序的用户达到了2761959,小时访问量最高达到260万。随后,各个地方的相关小程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形成一股风潮。
1.3.4紧急状态下的物资供应
封控隔离政策执行起来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紧急状态下的物资供应。生活物资配送、求医问药和垃圾清运就是两项最基本的需求,管理不好会造成不必要的社会矛盾和众批评。
2022年春节后的奥密克戎BA2开始流行,各地纷纷封控,深圳市就探索出一套较好的方法。首先是物资供应相关的物流人员、超市工作人员经批准后无需封控,保障了生活物资的不间断供应。其次,为保障
好封控管控区众的生活,罗湖区、龙岗区推出多项服务措施,各封控区均对外公布电话,及时解决众困难。
在此基础上,针对老弱病残孕幼等特殊体,布吉、坂田街道通过、小区公告、电话通知等多种方式及时掌握需求,给予重点关怀,专人专组提供“一对一”包保服务,及时解决众诉求。
通过多管齐下,深圳市较好地解决了紧急状态下的物资供应保障问题,也为其他城市梳理了榜样。
1.3.5减免企业税收和社保金
虽然中国做到了“科学精准 动态清零”,但还是不可避免地对经济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如何降低对企业和个人的影响,各地政府也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如广东省推出了经济稳增长并帮助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一系列举措。紧接着,深圳一整套助企纾困政策就与公众见面,共有8个领域30项政策,涉及减负金额750亿元。
一方面是针对不同行业具体施策,除了普惠性举措外,还分别针对工业、批发零售、餐饮、文体旅游、交通、民办幼儿园等领域和行业,出台具体管用的举措。另一方面,可以“减税降费”的领域很多,有大头也有小头。深圳此次专门对企业影响大、负担较重的领域出手,比如在企业负担中占比较大的是社会保险费用,特别是涉及养老、医疗比重较大的板块。尽管社会保险费用是国家事权,深圳还是争取到了
3个月缓缴期,免收滞纳金。同时,深圳还免征了企业地方补充医疗保险费6个月。还有“12个月内缓缴或降低住房公积金”,这个对小微企业意义很大,因为小微企业的人工成本约占总成本的25%,而公积金就占约5%。
2.科技创新助力抗疫
近年来,中国逐渐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源源不绝的动力,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核心技术的运用,甚至对精准防控起到了决定性
139
2022年6月上 第11期 总第383期
作用。
2.1强大的通讯及物联网络
经历了2G/3G/4G/5G4代移动通讯网络的建设,中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覆盖面最广、速度最快、能力最强的移动通信网络,网络速率从2G时代的每秒10Kbit,发展到5G时代的每秒20Gbit,足足增长了200万倍,3大运营商在网用户数也达到2021年16.55亿的高峰。特别是已经产业化的5G网络,可以为用户提
供8K以上高清视频传输能力,千亿设备的物联网连接能力,“零”时延的使用体验,真正实现了“信息随心至,万物触手及”。
利用如此强大的通信网络,绝大部分中国人都能收到政府发布的短信及公告信息,可以对地方防疫政策及政府防疫要求有清晰的认知,进行电话、邮件、等各种渠道的问题反馈、投诉、咨询,使得在疫情防控期间的民情民意有了畅通的沟通渠道,以免产生恐慌和盲目无序的行动。
而基于NBIoT的居家隔离电子智能门禁,则可以在房门被打开时自动感应并传递信息,管控系统就会在后台预警,迅速通过电话、和短信形式通知相关责任人,在不封锁整个小区的情况下,实现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隔离措施管控,将对社会活动和经济的影响降到最低。
2.2运营商信令大数据和互联网位置大数据
移动运营商的信令大数据则可以用于更加精准的朔源和同行通知,“通信大数据行程卡”是由中国信通院联合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家基础电信企业手机“信令数据”,通过用户手机所处的位置获取,为全国16亿手机用户免费提供的查询服务,代替早期通过短信查询行程的更加便捷的功能。
“通信大数据行程卡”分析的是 “手机信令数据”,通过用户手机所处的位置获取,信令数据的采集、传输和处理过程自动化,有严格的安全隐私保障机制,查询结果实时可得、方便快捷。“通信大数据行程
卡”的数据可以全国通用,真正做到全国一张网全面覆盖,还可以查询到本人国内手机号的国际行程。这些在确保用户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将会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道路通行、出入境等方面提供科学精准的技术支撑。
同时,互联网企业提供的基于手机APP使用时产生的GPS定位大数据,也可以用于对重点区域范围体性迁徙活动规律的分析和呈现,补充三大运营商数据单一、时效性查、定位偏差较大的问题。
上述2项技术虽然有中国国情的政策和法律环境支持,但确实是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法,并且在隐私和社会组织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平衡。
2.3即时通讯工具和轻应用
通过2年多的抗疫实践,用户巨大、使用便利、强烈个人标签的、支付宝等即时通讯工具已经成为疫情防控应用的绝对入口,而配套的小程序、等轻应用则成为日常生活必备工具。
使用手机终端,通过和支付宝与个人信息绑定,可以进行核酸监测申请、疫苗接种申请、核酸结果查询、通信行程卡查询、健康码查询、出入场所登记,覆盖所有防疫场景,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
特别是基于小程序打造的各类轻应用,2021年日活用户数突破4.5亿,核酸检测和疫苗预约类小程序累计服务7亿用户;文档填表等工具类小程序累计服务7.5亿用户;平均每天有超过1亿用户在小程序
上使用政府的政务服务办理各种业务,在疫情封控状态下,极大的方便了广大众居家隔离期间的工作和生活,成为超级入口。
2.4 AI人工智能算法和智能设备
在抗疫过程中,各种人工智能科技也发挥了重大作用。如各类场所门口最常见的人体温度监测摄像头,集身份识别、记录和温度监测于一身,一专多能,极大地节约了成本,提高了监测效率。
疫情防控还离不开很多可爱的智能机器人,可以具备千变万化的功能,集测温、身份证核验、健康码核验、送餐、快递、公告、咨询为一身,支持语音交互流调,无须现场人员值守指导,降低人员接触机会,提高工作效率,解决老人儿童不擅用智能手机问题等等,好处多多。上述这些科技的创新运用也带动了国内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产业的发展,为后疫情时代经济复苏和社会高质量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3.对各国防疫工作的参考和建议
新冠病毒还在不停地变异和传播,可以预计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会与国际社会并存,选择视而不见的“躺平”不是积极态度,适应环境才是生命进化的本能。中国的防疫思路虽然有传统文化特点,有社会动员优势,有相对发达的科技支撑,无法放之四海而皆准,但也有共性规律可以作为其他国家的参考,以下提出3点建议。
3.1因地制宜地提升公民防疫意识
中国有句古话“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在可能
1402022年6月上 第11期 总第383期
带来危害的灾难消息面前,中国人先是这样的态度:先正视它,再去查证他是否属实。相比西方,有些人到现在还坚定地认为新冠病毒是谣言,这是文化和政府宣传导向决定的,没办法照搬照抄。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可以根据当地的经济状况、民族文化、地域政治,做适当变通。但是防疫观念的正确与否是前提,如何让公民重视防疫,建立新的生活习惯,是地区政府要着重考虑的。
3.2重视移动通信及卫星定位网络建设
如何办理健康码资源直接下沉到社会末端,统一思想和行动。基层社区网格化管理体系和有组织的社会动员机制结合就是共性通用的最佳实践。而仅仅依靠人力来建立这样的体系和机制成本较高,不适合发达国家和人口稀疏的不发达地区。中国采用的移动通信网络和NBIoT物联网络、信令大数据、互联网位置大数据、健康码、即时通讯工具、智能机器人等新鲜的科技手段和工具的实际应用,再次让人意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名言。这些新技术的传播和应用
较于高应变法,静载试验的载荷结果更直观,相较于静载试验,高应变法还能进一步判别桩基的完整性。实际工程中,可根据检测要求合理选用测试方法,对比分析结果,水泥,2021(7):141-142.
[5] 曾理彬,廖小根,章柱勇,等.低应变法和高应变法在桩基检测中的结合运用及实例分析[J].江西建材,2017(19):273-274.
141
2022年6月上 第11期 总第383期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