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农产品生产与销售模式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农产品生产与销售模式的影响*
◎徐晓燕1,2孙中叶1
  摘 要: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疫情是世界面临的一场重大疫情,随着疫情蔓延至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多国提高防疫等级,并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其中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等问题引发普遍关注。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和农产品生产消费大国,需要对疫情引发的农产品产生与销售变化,引起足够的重视,并积极吸取教训做好应对策略,进一步推动政商媒农合作、加大农业保险、加强国际农贸合作,实现农业的稳步发展与转型升级。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农产品生产;中国农产品销售模式;转型升级
一、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农产品生产的影响
现代农业生产方式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产品种类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需求的多样化变得日益丰富。多样化农产品生产和销售,保障了人们在整个疫情及其疫情结束后的生活需求。新冠病毒疫情对农产品生产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其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产品生产原材料有效供给不足
6月份彻底结束疫情
为防止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我国从1月底封城到4月底相继解禁期间,全国各地根据疫情严重程度都采取了一定的交通限制和聚会限制。从疫情防控而言,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防止了人的大面积交叉感染,有效降低了病毒传染率;对于农业生产而言弊大于利。
农业作为我国第一产业,“春耕夏长,秋收冬藏”,农产品从播种、育苗、插秧、施肥到收获,受季节性变化影响明显。在我国,湖北等南方地区水稻播种期一般集中在二月下旬至四月初,北方水稻种植三月下旬筹备,中国粮仓黑龙江等地的春小麦也集中在三四月种植。全国四月底才整体恢复交通和解禁,这对小麦、水稻以及玉米、大豆、瓜果蔬菜等农作物种植所需的种子、化肥、农药的有效充足供给带来了负面影响。2月中旬,尿素和农药价格较1月涨幅分别为0.5%和3%。此外,如果短期内国际疫情得不到有效控制,可能影响我国化肥原材料进口,农产品生产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三月正值南方甘蔗丰收和种植的时期,疫情导致冬春新植甘蔗计划难以实施。以广西为例,全区计划新种和翻蔸面积385万亩,目前完成种植132万亩,占比34.3%,比去年同期减少了8.49万亩,总体进度延迟半个月左右。同时因原料供应不能满足制糖企业需要,部分企业处于半停工状态,估计停产待料的企业约占20%。疫情的大面积爆发和长期发展,将对我国的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作物造成影响。
同时畜牧业养殖需要充足的饲料与定期出栏,由于封村封路、上游复产缓慢,使得畜牧业所需的苜蓿草、燕麦草等饲料供应不足。调查发现,“畜禽养殖场(户)总体受损大,受损品种覆盖面广、受损区域
众多,受损程度与养殖规模关系密切。其中,近70%的养殖场(户)出现畜禽产品滞销,82.19%的养殖场(户)现有饲料最多维持1个月,超过40%的养殖场(户)无法及时还贷,存在‘次生环境灾害’风险等问题。”[2]
(二)农产品生产经营的相关产业链和市场发展受阻
农产品生产涉及中上游等多个方面,上游农资原料的不及时供给,导致农业生产延迟甚至耽误,也会影响下游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等产业链断裂。对于畜禽养殖业,从上游饲料和原料生产、养殖、加工、物流运输到终端消费,涉及20多个部门。由于交通不畅和停工停产等对养殖环节造成严重影响,出现饲养原料“到不了”,产品“出不去”的现象。疫情暴发以来,全国多地相继采取关闭活禽市场,民众对活禽保持警惕心理,以及封城等措施,导致鸡、鸭等活禽出栏量下降,养殖环节损失惨重。与鸡相关的蛋鸡、鸡蛋、蛋糕等产业也受到波及。同时已经“雪上加霜”的生猪产业受疫情影响,春节后多数规模以上定点屠宰企业普遍复工延迟,猪肉的生产和消费下滑,与猪肉相关的火腿肠等猪肉加工企业业绩下滑,猪肉市场可谓损失连连。我国家禽业已受到疫情影响,如不采取行动,情况可能会进一步恶化。同时与此相关的食品加工企业如果不能尽快恢复和加快生产,农业食物系统供应链的正常运行将受到相当的负面影响。
(三)加大畜牧活禽疫病传播风险
畜牧和活禽作为农产品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受疫情影响出栏时间变长,动物成活率下降,使得牧场牲畜养殖数量和密度变大,对于需要淘汰的生病的牲畜、死畜不能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由于饲料不能够及时充足提供,部分牲畜出现营养不良现象,导致动物发病率变高。畜牧场的兽药、防疫物资储备有限,员工不能按时复工,兽医不能及时进驻检疫防止,导致了整个畜牧业和活禽养殖业没有足够的人手对养殖场设备及时维护和保养,对粪污进行及时恰当的处理,不能正常实施防疫计划,大大增加了动物发生口蹄疫、乳腺
※项目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绿食品全产业链增值的创新机制及路径研究》(编号:2020-ZZJH-497)
-  128  -
炎等代谢疾病和传染病发病的风险,增加了畜牧场、活禽养殖场内动物疫病传播的风险。如果活禽等动物的防疫没有做到位,则相应的食品加工和奶制品也将同样存在风险。
二、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农产品销售模式的影响
伴随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农产品和“菜篮子”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疫情让更多人选择在网上购买蔬菜水果等农副产品;面对农产品区域性、阶段性滞销,全国人民发起一场场为爱下单的购买行动。一
时间,新冠肺炎疫情下农产品的生产状况与销售模式引起大家的讨论。通过疫情也发现了农产品在销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弊端。
(一)农产品区域性、阶段性滞销,传统销售模式弊端重重
伴随疫情封城、交通管制和居家隔离等措施,使得人们往年春节时“出门拜访,走亲访友”的现象大大减少、学生企业延期开学复工、员工无法及时配送、餐饮娱乐业暂停等现象,出现了农产品消费不振、存储时间变长、库存和资金周转压力变大、农产品售卖路径变窄,出现农副产品大量滞销状况。据统计,春节期间乳制品总销量同比大致下滑50%左右。还有很多养殖场、奶牛场因交通不畅和人手不足,导致保鲜期极短的乳制品无法送达相关加工企业,有的养殖场存在被拒收、限收的现象,有的牧场场生鲜乳只好进行折价销售,还有部分养殖场因鲜奶无法处理只能倒掉,带来了经济损失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同样受全球疫情影响,带来收购商数量明显减少、农产品消费企业和餐馆关门歇业、运销人员不足和交通不便等问题,导致包括海南ź果、湖北小龙虾、四川柑橘、大棚蔬菜、外销畜禽、水产等全国多省市出现蔬菜烂在地里、水果白白从树上掉落却无法出售等情况。一方面主产区农村产品过剩,出现供大于求,产品价格过低的现象;另一方面,包括城市居民在内的很多居家消费者对农产品需求大幅增加,农产品却不能够及时、价格适中的获得,甚至出现了“天价蔬菜”,与大量农产品滞销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疫情发生以来,各地农产品、水果蔬菜和生鲜等产品销售价格超常上涨,今年1-2月份CPI同比增速
逾8年来首次破5%,食品价格上升的助推作用十分显著,农产品的阶段性滞销导致供小于求,从而导致食品价格的上升,供给方与需求方的经济利益都遭受了损失。虽然部分地区的部分品种积极开展电商带货销售,但总体还存在阶段性滞销,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再生产投入的积极性。可以看出,传统的农产品销售依靠层层中间批发商、流通环节太多,“农业生产的分散性和无组织性”[3]、传统农业技术水平普遍落后、特农产品加工程度低、物流和冷冻链的不完善等销售模式,促使此次疫情中农产品出现大量滞销。
(二)农产品出口受影响,订单销售模式遇挑战
随着全国疫情的基本遏制,人们的生活生产开始逐渐恢复。但是韩国、日本、意大利、伊朗、美国、法国等国的疫情,导致很多国家不同程度进入封闭和限制大范围聚集,同时这些国家也是我国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国。出行的限制和餐饮娱乐业的减少,使得各国对农副产品和农资需求减弱,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下跌,同时对我国相关进口需求量减少。
虽然世贸组织建议各个国家不要因为疫情而对其他国家的游客和贸易加以限制,仍有部分国家处于本国安全考虑,对我国特定类别商品出口加以临时性管制,其中主要为农产品。据海关总署统计,2020年1-2月,我国农产品出口额95.7亿美元,同比下降11.6%。与出口相关的农产品生产、运输、市场份额等方面同样受到影响,大量农业出口订单取消,农业外贸出口总量和利润空间降低,以订单为主的农产品销售模式遭遇挑战。
(三)线下实体销售受影响,线上销售方式有漏洞
疫情期间,受物流交通和居家隔离等限制,居民的消费行为和方式等发生了一些变化。居民对于线下实体店如超市、菜市场等渠道的农产品采购行为大幅减少,并通过网上消费购物,满足日常生活需求。由于网上农产品销售网店良莠不齐,相比较传统的线下一手交钱一首验货的模式,线上农产品销售的好坏、质量、售后服务无法保证。大量居民通过线上购买农产品时,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和售后风险。面对疫情期间的物流速度普遍偏慢,使得生鲜类产品的损耗率较高,瓜果蔬菜的新鲜程度受到一定的影响,降低了人们的线上购物体验。消费者对于农产品消费的更高期待,倒逼农产品需要有更高质量的产品、更快的物流和更积极有效有保障的售后服务。
三、经验教训与应对建议
2020年对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脱贫致富具有重要意义,新冠疫情这个时候对我国农产品生产的冲击是巨大的,我们应充分吸收此次疫情中的经验教训,加大政策扶持和应对策略,尽可能减少和弥补已产生的损失;政商媒农更高质量合作,加大农业保险,共同开创更好的农业发展形势与收成。
(一)进一步加大政商媒农合作,实现全产业链畅通发展“电商作为新兴业态是大有可为的。”2020年4月20日,习近平在陕西考察金米村时点赞“柞水木耳”,认为看似小小的木耳中蕴含着潜力巨大的木耳市场,其讲话引起“柞水木耳”在互联网上的刷屏和热烈相应。随后各大电商、人民日报直播间等对“柞水木
耳”进行直播销售,直播间累计2200万网友一起下单一夜卖光库存,相比较传统的销售模式所带来的销售额,这一销售业绩非常显眼。此外,各级地方书记、省长、县长,以及主播、明星等,纷纷走进直播间,为受疫情滞销的农产品代言。为缓解湖北农产品滞销情况,截至4月17日各大电商累计销售湖北农产品79.6万吨,促成线上交易达1820万次,随后举办的“谢谢你为湖北下单”直播销售活动更是影响广泛,收益巨大。更大范围而言,根据第三方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农村电商实现逆势增长,网络零售额达565.6亿元,同比增长5.0%,高出全国农村平均增速1.9个百分点。其中,农产品网络零售额83.2亿元,同比增长49.7%,高出全国农村平均增速11.5个百分点。
-  129  -
从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支持推进网络扶贫项目的通知》,通过基础网络设施建设和政策、资金支持,扎实推进农村电商,实现优质优价,助推脱贫攻坚;到阿里、淘宝、拼多多、苏宁、京东等电商企业下沉农村市场,开拓农村网店,实现电商与农产品的快速结合;媒体通过大范围宣传和引导,间接沟通买家和卖家信息,有效链接消费者和生产者两大体。政商媒农四方各个阶段的高效配合,能够很好地贯彻落实国家三农政策,实现农民脱贫致富;能够让企业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实现企业盈利和带动第一产业发展;能够发挥媒体以人民为主体,发出时代最强音,关注百姓民生的责任与目的;能够发挥农民生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夯实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从疫情期间政商媒农的精准合作可以看出,这是实现未来农业高效、高产、面向未来,打通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提升农业保险作用,分摊产业风险
农业风险主要发生于农业生产和销售环节,由像此次疫情等各种不可控的因素引起。在农业走向智能化、数字化发展过程中,保险业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虽然我国在12年前就已经成为全世界第二大农业保险市场,相比较欧美等农业大国保险业的发展状况,我国农业保险尚处于初步阶段。我国目前农业保险不仅规模小、试点区域少、财政资金不足、巨灾分摊机制不完善、判定标准存在多种变通、农民对与农业保险的认知度不够,使得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缓慢,实际作用有限。
我们要以疫情风险防控为契机,提升保险在农业生产与收益中的作用,积极落实银保监会《关于加强银行业保险业金融服务 配合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的政策,短期实现对受疫情影响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等企业的扶持和复苏,通过国家补贴提高农业保险额;重点对农业主产区加以实验和保险普惠性补贴制度;同时在基本成本保险基础上附加有更高保障水平的、由农民自愿选择购买的补充保险,让中国农业保险的更大范围普及和有效实施,实现农业风险的分摊和农业产业的更健康发展。
(三)加速农产品生产与销售的转型升级
如同2003年SARS的暴发带来一次深刻的全社会产业的转型和消费升级,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将进一步对中国人的消费模式和消费习惯产生影响,对农产品生产和销售市场进行一次大的洗牌和转型升级。
疫情的发生进一步改变了农产品的交易方式,让更多人适应和习惯了网上买而非亲临市场,为农业的进一步互联网化发展奠定了消费体基础。与之相伴随,农产品在网上更大销量的成交,将带动农产品电子商务、社区门店连锁、冷链配送等现代物流方式的推广和应用,建立田间地头的冷藏与蔬菜加工地,搭建智能交易和结算市场,实现农产品流通的智能化,建立城乡一体化农产品交易场所。通过新型传感器的研发使用、水肥一体化高效节能灌溉、5G网络的应用、无人机的大范围普及,将从根本上减弱蔬菜瓜果、肉质水产等农产品对季节性、保鲜性等的依赖,实现农业生产、销售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四)加强国际农贸市场的联系与合作
为了减少疫情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影响,长沙、兰州、山东等地区海关相继出台精准施策支持外贸企业复工复产,将危机转变为时机。“一季度甘肃省共计向欧洲的22个国家和地区出口苹果共3.18万吨,货值4095万美元;山东一季度对‘一带一路’沿线产品生产和出口企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农产品出口逆势增长,出口额达86.7亿元,增长24.3%。”[4]从以上省市出口状况的了解可以发现,只要遵守国际贸易规则,不断加强国际农贸市场的联系与合作,紧紧抓住和把握我国“一带一路”等外贸政策,才能更好地有效应对国际市场竞争,发挥中国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出口优势,化危机为转机,化被动为主动,掌握国际农产品交易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小 结
随着农产品市场的发展和完善,农产品生产与销售逐渐呈现出生产智能化、交易电商化、竞争高级化、市场国际化等趋势,我国历经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蔓延、预防和,虽然有众多生命因此而丧生,但留下的我们更要对疫情的影响做出自己的分析,防患于未然。无论是疫情导致的农产品原料有效供应不足、农产品生产经营的相关产业链和市场发展受阻、加大畜牧活禽疫病传播风险,还是农产品区域性、阶段性滞销,出口受到影响,线下实体销售受影响,线上销售方式有漏洞,我们都可以通过进一步加大政商媒农合作实现全产业链畅通发展,提升农业保险作用分摊产业风险,加速农产品生产与销售的转型升级,加强国际农贸市场的联系与合作等方式,将疫情对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影响降到最低,并将疫情危机转化为农业转型升级的契机,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出农业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国家统计局,2020,(02):01-01.
[2]乔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对畜禽养殖业的影响及对策建议——基于全国786份畜禽养殖场(户)调查问卷分析[J].中国畜牧杂志,2020,(03):03-03.
[3]万丽亚,连先亮.对地区特农产品销售模式的探讨及实证[J].现代商学,2007(10):05-05.
[4]新华社.中国农产品出口企业谋求品质升级在疫情中化危为机[EB].2020(04):01-01.
●作者单位:
1.河南工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1
2.郑州科技学院财经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64
-  130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