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树下的小学》
1.《大青树下的小学》导学案
                               
一、新课导入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出示资料袋中的图片)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多民族聚居在一起,有汉族、傣族、景颇族、阿昌族等,人们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1.大青树下的小学
3.齐读课题
二、目标引领
知识与能力
1.会认“坝、傣、昌、昂、跤”5个生字,会写“坪坝、戴、招、蝴蝶、孔雀、舞、铜、粗、尾”12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敬礼、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三、字词运用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出示:
坪坝(bà)  绒(róng)球花  傣(dǎi)族  景颇(pō)族    阿昌(chāng)族
德昂(áng)族  绚丽多彩      蝴蝶      孔雀舞          摔跤(jiāo) 
山狸          凤尾竹        摇晃(huàng)
2.多音字:
好hǎo(好人)  hào(好奇)        奇qí(奇怪)  jī(奇数)
  当dāng(应当) dàng(上当)        教jiāo(教书) jiào(教室)
3.近义词: 
穿戴——打扮   好奇——惊奇 
飘扬——飘动   绚丽多彩——五彩缤纷
4.反义词: 
洁白——乌黑   粗壮——纤弱  安静——喧闹   古老——年青
5.介绍文中出现的少数民族
傣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耿马、孟连、新平、元江等地的河谷平坝地区,小部分分散居在景谷、景东、金平等地和金沙江流域一带。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有文字。
景颇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德宏地区。语言属汉藏语系汉缅语族景颇语支。有文字。解放前已进入阶级社会,1898年曾取得反对英帝国主义侵略军侵入陇川的胜利。解放后,与傣族联合建立了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阿昌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陇川、梁河等县。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德昂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潞西、镇康等地。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瓦德昂语族支。擅长种茶。
四、示范朗读
五、初读感知
1.问题引领:
(1)请同学们边读边思考,自己所在的小学与大青树下的小学有哪些不同之处?
(2)自由朗读课文,请想一想课文是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的?
2.学习提示:
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大青树下的小学不同之处划出来。
3.梳理小结:
课文先写(上学的路上,来到学校);再写(上课,下课);最后写(大青树下的小学的景)。第1自然段写了同学们在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的情景形态各异的近义词是什么呢;第2、3自然段写了上课、下课的情景;第4自然段赞美了大青树下的小学
六、精读领悟
学习要点1:品悟大青树下小学的美丽
1.问题引领:
(1)你认为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怎样的小学?
(2)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美丽的小学?你是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2.学习提示
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画出描写景物的词语,想一想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绚丽多彩是什么意思?它的近义词是什么?除了第一自然段写了它的美丽,还有哪一自然段写出了学校的美丽。
3.梳理小结:
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体现在:a. “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服装美)b.“
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行为美) c. “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环境美)
学习要点2:品悟大青树下小学的团结
1.问题引领:
(1)课文仅仅写了大青树下小学的美丽吗?你认为“大青树下的小学”还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呢?
2.学习提示
再次自由朗读课文第一和第二自然段,想想学校除了美丽,还有什么特点。
3.梳理小结:
这是一所团结的学校,体现在:“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团结之美)
学习要点3:品悟大青树下小学的欢乐
1.问题引领:
课文不仅写了大青树下小学的美丽、团结,你认为“大青树下的小学”还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呢?
2.学习提示
用学习第一、二自然段的学习方法来学习。
3.梳理小结:
这是一所欢乐的学校,是从以下句子中看出来的:“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欢乐、和谐之美)
学习要点4:品悟大青树下小学的祥和
1.问题引领:
(1)课文写了大青树下小学的美丽、团结、欢乐,你认为“大青树下的小学”还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呢?
(2)为什么不直接写孩子们学习认真,而要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2.学习提示
请快速阅读第3自然段,想想这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想想作者写“树枝、鸟儿、蝴蝶、猴子”的目的是什么。
3.梳理小结:
    (1)这是一所祥和的学校,我是从以下句子看出来的:“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安静、祥和之美)
(2)这段话是围绕“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句话来写的。树枝不动了,是因为同学们的读书声音很好听。鸟儿不叫了,是因为被声音吸引了,鸟儿也停止了叫声。蝴蝶停在花朵上不动了,好像静静地欣赏着同学们读课文的声音。而猴子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作者通过写“树枝、鸟儿、蝴蝶、猴子”是想要告诉我们 “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像作者这样想表达声音好听,却不直接写,而是通过树枝、鸟儿、猴子、蝴蝶等身边的实物来体现,这种方法在写作上就叫做侧面描写。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