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手册》——档案学界的牧者
兰台世界2012·2
月中旬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和梦吉
《档案的整理与编目手册》
又称《荷兰手册》,被誉为现代档案学的“圣经”。这本手册先后被翻译成九种文字流传,可谓是现代档案学的开山之作。本文分三部分阐明了《荷兰手册》在学界独特的地位,与时俱进地提出了它所面临的挑战。
荷兰手册学界地位挑战
摘要关键词《荷兰手册》(以下简称《手册》)的核心思想渗透着来源原则和全
宗原则,被誉为现代档案学的“圣经”。百余年来,档案学的理论研究以及档案事业的发展已经步入了相当成熟的阶段。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来看,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变”才是历史永恒的话题。同样,《手册》也逃脱不了历史选择的命运,但至今它仍然很有活力地存活在档案界,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被历史鉴定为“经典”。前辈们对《荷兰手册》相关方面的研究和评述已几近饱和状态,在此,笔者从另一个角度来重新瞻仰一次我们伟大的档案学界的“圣经”——
—《手册》。一、《荷兰手册》的哲学理论基础
1.方法论的整体主义。卢瑟福把整体主义方法论纲领归结为三方面:一是社会整体大于其部分之和;二是社会整体显著地影响和制约其部分的行为和功能;三是个人的行为应该从自成一体并适用于
作为整体的社会系统的宏观或社会的法律、目的或力量演绎而来。《手册》最典型的一个全宗原则处处渗透着方法论的整体主义,比如,第二条就开宗明义地点出,一个档案全宗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一个活的有机体,这个全宗按照已定的规则形成着、成长着;第十条“如果一个档案全宗是完整的,那就不应该把他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档案馆”;第十一条“没有特殊困难,最好把已经拆开的档案全宗重新集合起来,档案全宗是一个有机整体是不能分散开的”;第十三条“有些档案由于特殊情况而一开始就存放在别处的档案馆之中,可以把这些档案全宗恢复成整体”等。这样的例子很多,笔者不一一列举。作者始终
把社会看成一个有机整体,并把此方法论应用于档案学的实践中,使档案学的理论有了哲学上的基础,为档案学的学术研究和实践操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但是《手册》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由于坚持方法论的整体主义,就排斥了方法论的个体主义。比如第三条把家庭和私人档案列为一类,认为档案全宗规则不适用于家庭档案,“这些文件常常以一种最古怪的方式收集在一起,并且缺乏《手册》所说的一个档案所应有的随机联系”,这些观点充分显现了方法论整体主义和方法论个体主义的不可通约性。
2.方法论的演化主义。方法论的演化主义讲的是承认社会有机体是动态和演化的,是随时变化的。《手册》来源法则就体现了方法论的演化主义或者叫做方法论的历史主义,比如《手册》第二条承认档案全宗随时在变化,以及第五条档案应该跟着职能并进的规则,就体现出档案全宗随时可以发生变化,呈现出社会有机体是演化和动态的思想,而不是随意构建的,例如《手册》第二条“支配一个档案全宗的组成,整理与形成的那些规则是不能由档案的工作者预先决定的”。总而言之,档案全宗有自己的特性,档案工作者必须事先熟悉其相关特性后再进行整理操作。
以上探讨了《荷兰手册》的哲学基础,《手册》在19世纪后半叶完
成,笔者认为本书作者深受黑格尔辩证法哲学的影响。黑格尔有一句名言:部分失去了整体也就失去了部分的含义,手离开人的躯体也不能称之为手了。其思想充溢着整体主义的思想,同时马克思主义辩证
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为《手册》的付梓问世提供了启示。
二、《荷兰手册》———经验中的杰作
《手册》全书分为六章,从第一章的档案馆档案的来源到最后一章的某些术语和符号的习惯用法都是作者在档案工作中的经验累积,作者通过工作中的经验点滴,获得第一手感性资料,然后加工整理成为理性知识,可谓是实践中的杰作。这些经验积累尤其重要,能接受实践的检验,不愧为现代档案学的开山之作。经验之所以重要,笔者类比于其他史实说明实践的重要性,比如珍妮纺纱机的发明并运用以及瓦特蒸汽机的改良,引起了工业革命,这些机器的发明运用都是工人们实践的结果;爱迪生发明电灯泡以及诺贝尔发明火药,都
是来自于无数次试验以及相应的经验总结,这些经验的总结是难能可贵的,
也说明了发明家不挠的斗志和毅力。西方社会之所以能够发生科学革命,中国没有发生科学革命(我们通常所说的李约瑟之谜),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西方社会对自然世界的基础性实践。斯缪勒通过自己档案工作的多年经验,完成了《手册》,笔者以为第五章、第六章最能体现作者的智慧,例如《手册》第74条,如何给档案全宗认证过的文件编制一览表以及在一览表上如何登录条款,作者都给出了明确的编制方法,这些是作者智慧的结晶,他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现在中国学术的现状,都是从文献中寻问题,为了学术研究而研究,不去关注现实世界,久而久之,无疑成了契诃夫笔下的“套中人”。尤其是档案学,实践是档案学的灵魂与根本所在,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接受实践的检验,在实践中寻求档案编制的点点滴滴,才能
为档案的编制以及档案学的学术研究作出重要贡献。
三、《荷兰手册》对我国档案学的启示
档案学界在这一领域也作出了林林总总的研究,比如曾凡斌(2009
)讨论了《手册》的局限性,主要在于《手册》的普及性以及国情的差异;陈勇、韦敏(2003)从中国档案管理的历史出发,阐述了《手册》对改革开放后中国档案管理的作用,以上研究是有启发性的。《荷兰手册》对中国的档案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首先,《荷兰手册》确立了全宗的概念。邓绍兴、和宝荣主编的《档案管理学》(1989年版)对全宗定义所作的表述颇具代表性:“全宗是一个独立的机关、组织或人物在社会活动中的档案有机体。”这一定义也是根据《荷兰手册》而来的。其次,《荷兰手册》给中国的档案工作提供了相应的技术指导。《荷兰手册》大部分讲的是实践经验,也就是说从第二章到第六章介绍了如何整理和编制档案,这些都为中国的档案编制细节还有技术上的困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最后,也就是像薛鹤婵(2007)所阐述的,《荷兰手册》有助于形成具有中国特的国家档案全宗概念及其
13
兰台世界2012·2月中旬
……………………………………………………………………………………………………………………………………………………
组成部分。《档案学概论》(1988年版)中指出:“国家档案全宗,指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统一管理的全部档案财富的总和。”目前来看中国诸多的档案学研究大部分都是以《手册》作为基本的理论框架,开展进一步的研究。总体上说《手册》为档案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也是档案学的学术研究的理论基石。
四、结论以及信息时代下档案工作的挑战
1.《荷兰手册》是档案学的百科全书,为档案工作提供了可操作性的方法与步骤。《荷兰手册》是档案学的字典,但它更像牧者,循循善诱指导着档案工作者如何整理和编制档案,尤其是这些方法和步骤是可控制和可操作的,减轻了档案工作人员编制档案的困难。
2.《荷兰手册》为档案学学术研究提供了理论框架,不少档案学界学者认为《荷兰手册》使档案学形成了独立学科,此话是合理的。比如陈兆祦、王德俊1995年主编的《档案学基础》指出:“直到荷兰档案学家缪勒、斐斯和福罗英合著的《档案的整理与编目手册》出版后,人们才真正认识和承认了档案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我们在进行档案学的研究中,这是一门必读的文献,所以说《荷兰手册》是档案学的开山之作,是档案学研究的理论基石。”
3.《荷兰手册》所提出的“全宗原则”是极其突出的。这一原则提出后,欧美的档案管理面目焕然一新,
各国在编制档案的过程中,一般都采用这种原则,这也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看出这种原则的优越性。信息化社会的来临以及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使来源原则受到严峻考验,诸如冯惠玲(1998)提出的电子计算机在档案管理中的广泛应用、电子文件的出现使来源原则遇到了自诞生以来最严峻的考验。针对如何面临这一考验,她又提出了新来源观,即指文件的形成过程及背景,即文件是由谁,在什么条件下,运用哪些数据,为了什么目的,采用何种结构形成的等方面情况。不管文件是独立产生于一个机构,还是由若干个数据源的数据组合而成,只要我们掌握其形成过程,并把这些信息随同文件保留下来,就可以寻根溯源,了解其始末原委。
如何应对挑战就作为突出问题提了出来:首先,我们要清楚认识档案的概念已经扩展,全宗理论把档案描述为“书写文件、图片、印刷品”。如今随着科技进步,档案的范围已不再局限于“文件、图片、印刷品”,还包括缩微胶片、电子文件等。其次,人们借助电子计算机,简化了档案编制工作,为此应该做好充分的保密工作,防止黑客或者其他网络袭击对档案工作造成损失。最后,档案活动应该飞入寻常百姓家,走上民族、科学、大众的道路。因为档案工作是对历史的保存与回忆,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对历史的回忆重塑民族自豪感。回忆过去,把握现在,发展未来,这是档案活动的社会价值效用真正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陈勇.荷兰手册对中国档案学研究的影响[J ].档案学通讯,2003(2).[2]冯惠玲.档案学理论的发展与繁
荣[J ].中国档案1999(10).[3]曾凡斌.浅析《荷兰手册》的得与失[J ].湖北档案,2009(3).[4]缪勒.档案的整理与编目手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史教研室译,
1959.
摘要关键词2000年9月24日,在西班牙塞维利亚举行的第十四届国际档
案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国际档案理事会主席王刚在开幕式致词中提到:人类正在进入信息社会。档案作为信息社会众多信息源中最基础的部分,在世界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的历史进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开发和利用。这就促使人们加深了对档案工作的了解和对档案珍贵价值的认识。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世界各国对档案的管理越来越重视,尤其是曾经管理上比较薄弱的私人档案。许多国家私人档案的管理已经逐渐形成了比较完善而科学的管理体系和管
理办法,这些成功的经验对我国的私人档案管理工作具有借鉴作用。一、国外私人档案管理方法
1.国外对私人档案的界定。不同的国家,对私人档案的界定有所不同,归纳起来大约有两种。其中一种
是使用公共档案和私人档案的定义。私人档案的范围既包括自然人个人或非国家机构组织形成的档案,也包括虽不是私人或非国家机构组织形成,但所有权为其所拥有的档案。《法兰西共和国档案法》中确定私人档案包括任何自然人或法人,或任何私人机构或部门,在自身活动中产生或收到的文件整体。与此相类似,1978年扎伊尔共和国在《档案法》中规定了私人档案是指凡是个人、自然人或法人所占有的档案;前苏联则在《苏联国家档案全宗条例》中规定私人文件和档案是构成国家档案全宗的一个组成部分,归国家所有。另一种是使用国家档案与个人档案的定义。仅以美国为例,他们在《国家档案与文件管理基本法与权限》中有明确规定,个人档案就是由某个机构所保存、收集、使用或传递的有关个人的各种条目、收藏品或信息组合,包括个人所受教育、财务、医疗史、犯罪或雇佣史等等以及其他与个人有关的信息。我国没有具体的概念,但从范围上讲,我国非国有档案与国外私人档案大致相同。档案可以放在自己手里么
2.国外收集私人档案的方法。私人档案的收集,世界各国所采用的方法也各不相同,但归纳起来有两大类。一类是强制性手段。也就是对私人档案的收集是通过国家立法的方式来得以实现。上个世纪
初期,《苏联国家档案全宗条例》中便规定:“苏联国家档案全宗的文件是全体苏联人民的共同财富,由国家负责保管。国家档案全宗还包括……绘画、日记、回忆录、来往书信及其他种类的文件。”同样,在上世纪60年代,意大利的档案管理法令中也强制性规定对私人档案国家档案管理机构有监控权。另一类是限制与激励相结合的方法。在美国,私人档案和私企档案室里存放的文件都是私人财产,《宪法》已经规定了私人财产属于私人所有,国家无权过问。这类国家便是采取限制与激励相结合的方法收集私人
档案的。比如法国,它采取的限制手段就是通过国家立法,规定任何人不得擅自将私人档案卖给外国,买卖档案需经国家档案馆同意。而在此基础上,又加上了一些激励手
□承德医学院姚大明弓春菊
世界各国对私人档案的管理越来越重视,有许多国家私人档案的管理已经逐渐形成了比较完善而科学的管理体系和
管理办法,这些成功的经验对我国的私人档案管理工作具有借鉴作用。
国外私人档案管理启示
14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