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空中乘务专业人才“工匠精神”
 2022年6月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Jun.2022
 第39卷 第2期(总第120期)     JournalofLvliangEducationInstituteVol.39 No.2(Sum.No.120)
【教育研究】
收稿日期:2022-02-26
报高铁乘务条件
作者简介:陈品品(1985-),女,河南许昌人,山西艺术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旅游管理及会展旅游。
高职空中乘务专业人才“工匠精神”培养研究
陈品品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山西太原030001)
摘 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工匠精神”的提出,接着指出高职空中乘务专业引入“工匠精神”的必要性,最后从营造文化氛围、改革课程设置、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和提高教师素质的角度阐述了高职空中乘务专业人才“工匠精神”培育对策。
关键词:高职;空中乘务专业;工匠精神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086(2022)02-0056-03
  在进行研究时,笔者首先通过“中国知网”这个全球性的数据平台进行相关文献的检索,截止2019年2月24日23:00,以“工匠精神高职”进行检索,得到1929条结果,以“工匠精神旅游”进行检索,得到359条结果,以“工匠精神酒店”进行检索,得到41条结果,以“工匠精神空中乘务”进行检索,得到1条结果。目前在高职教育中对工匠精神的研究很多,但主要集中在思政教育和理工科教育方面,对空中乘务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研究还是凤毛麟角,还有很多研究空间。本文希望通过对高职空中乘务专业“工匠精神”培养的探究,既可以拓展目前的研究空间,也能为空中乘务专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全新的思路。
一、“工匠精神”的提出
关于工匠,可以追溯到离现在七八千年前的原始社会末期,人类出现了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出现了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的工匠,随着社会的发展,工匠的种类越来越多。
在传统的观念中,“工匠”指的是具有纯熟的技艺,能打造出精美的产品,凭借精准的掌控能力把握劳动
的整个过程的人。此时的“工匠精神”指的就是精益求精、精雕细琢、一丝不苟。也正是这精神孕育出了无数影响深远的发明创造和灿烂的时代文明,比如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畅销世界各地并成为中国标签的丝绸、茶叶、瓷器以及虽然风格迥异,但都美轮美奂的古建筑,时至今日依然吸引着无数人。
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产力大幅提升,经济飞速发展,社会的各行各业也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社会物质材料日益丰富,社会生活日益丰富多彩,也推动着社会观念的改变,速度开始成为社会的主旋律。很多行业都把速度放在了发展的第一位,也影响了一批想“一夜暴富”的人。随之,复制和“山寨”商品逐渐充斥着市场,各中良莠不齐服务行业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凭借低廉的价格,“山寨”产品一时“大放异彩”,各大大小小的服务行业也都吃到了时代红利。但发展的巨轮从不会停止,经济全球化迎来了巨大的机遇,也是巨大的挑战,品牌与品质成为竞争中取胜之道。曾经的“山寨”之都深圳华强陨落之快,令人咋舌;同在深圳的华为,精心耕耘多年,现在5G技术世界领先;“海底捞”凭借超一流的服务质量执行业之牛耳。数百年前,我们的民族惨遭欺凌,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立志崛起,历经数代、无数工匠拼搏、奋斗,“大飞机之梦”“高铁之梦”“航母之梦”终于一一实现,事实证明:新时代依然需要“工匠精神”。我们还有大大的“中国梦”要去实现,时代也在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6年3月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这是“工匠精神”第一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出现在治国安邦的文件中,也是将“培育工匠精神”诉求上升到国家意志的层面上,的确让人耳目一新,也跻身“十大新词”。
新时代“工匠精神”具有更加丰富的含义,其核心在于不仅把工作当作谋生的手段,而且树立对工作的敬畏、对事业的专注、对责任的担当、对质量的执着、对完美的追求,并
将这些品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1]
二、“工匠精神”融入高职空中乘务专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具有深厚的文化知识、扎实的专业知识、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它是国民教育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技能型专业人才,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2019年1月24日公开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
随着加入WTO,我国民航运输市场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市场之一,中国已经成为一个民航大国,未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2]。行业的快速发展急需大量的高素质服务人才。高职空中乘务专业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还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亟待解决。
(一)教师队伍不合理,影响“工匠精神”的培育
要想培养“工匠人才”,首先就必须要有好的师资队伍。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现状却令人堪忧,虽然提倡“双师型”教师并按这个标准来建设,但实际上很多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在企业磨练过,即使有的教师具有教师资格证和专业资格证书,但并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能型”教师。这样的老师只能从事理论课程的教学,但对于高职这种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院校来说,需要的是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都很强的真正的“双师型”教师。
目前,由于空中乘务专业的特点,很多空中乘务专业教学理论脱离实践,缺乏足够的技能实训。很多学校只能够开展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很多实践课程因聘不到好的老师而停开或随便个老师凑合开,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弱,毕业后难以快速适应发展变化。
(二)空中乘务学生认识不到位,阻碍“工匠精神”的培育
一方面,一提到“工匠精神”,很多学生首先想到的就是日本、德国以及西方发达国家,国人对于这些国
家的商品的认可度也是异常之高,认为我们国家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工匠精神”。其实我国是“工匠精神”的鼻祖,否则,怎么会有五千年灿烂的文明?由于盲目追求速度和利益,发展目光不长远,意识认识落后,导致了很多企业及个人缺乏对“工匠精神”的认识及认同。另一方面,很多学生还认为“工匠精神”是制造业和手艺人这些行业需要具备的精神,工匠只能打造物品,不能打造精神,所以空中乘务专业并不需要“工匠精神”,其实并不然,空中乘务专业是一个与人打交道的职业,所有的工作都是围绕客户展开的,客户的体验和满意度是衡量其业务水平的重要标准。熟练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服务技能可以使空中乘务人员能够从容地应对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恰当地处理乘客的各种需求。正因如此,高职空中乘务专业加强工匠精神的培育,对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全社会工艺技术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还有一些同学认为,作为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并不需要培养职业精神,只有毕业之后进入工作岗位才有必要培养职业精神。“预则立,不预则废”,提前建立高度的职业观念,有助于快速适应社会与职场,这样才有可能有一个好的职业生涯。
三、高职空中乘务专业人才“工匠精神”培育对策
(一)要营造“工匠精神”文化氛围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个谚语充分说明了环境对人的重要影响,学校的环境也即学习氛围对学生也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学校首先要利用校园这个重要渠道来发扬和传播“工匠精神”。在思政教育方面,使
学生具有爱国情怀,坚决拥护党和国家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同时融入专业特和职业精神,营造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现在高职空中乘务专业学生多为00后,他们中也有很多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被宠,动手能力差,不喜欢吃苦,读高职也就是为了混毕业证,并没有什么职业规划和职业期待,更谈不上职业敬畏和热爱,所以必须通过学校教育使学生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职业观;同时也要让学生正确全面了解并认识自己的专业,可以采用以下手段:一是做好“新生第一课”,可以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天就进行专业介绍,摆脱对空中乘务专业的认识误区,有些家长或学生就认为空中乘务专业将来就是做空、空少的,要干的是“钱多活少”的好工作;要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认知,空中乘务人员是服务人员,核心的工作就是通过自身的技能为乘客提供优质的服务工作,帮助学生了解空中乘务专业从业人员应具备的基本职业素养要求,帮学生树立把优质的服务做到极致就是空中乘务专业的工匠精神;二是可以在教学楼的走廊和教室里粘贴空中乘务专业和“工匠精神”的宣传资料、海报,既可以方便大家随时了解信息,又让大家时刻感受到“工匠精神”;三是可以举办学习成果展示、职业技能大赛以及体现“工匠精神”的辩论赛等活动,从而在学生中营造“重服务重技能”的校园氛围。
(二)改革课程设置
“工匠精神”要求空乘人员首先必须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在服务过程中能够做到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旅客,如果没有设身处地为旅客着想的服务理念,就无法在看似简单而枯燥的
重复劳动中获得快乐和幸福,没有正确的职业素养,无法在长期的对客服务中寻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点,只有真正拥有“助人为乐”精神的工作人员,才能热爱服务工作,才能在服务中不断钻研如何提高服务品质,才能在服务性工作中为宾客提供“工匠”级的服务产品[3]。因此,高职空中乘务专业应该增加素质教育课程,注重“工匠精神”的培育。一是可以增设《大国工匠》《中国工匠故事》等思政课程,将生活中的工匠文化和各行业内的能工巧匠故事引进课程,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工匠精神在国家和行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促使学生思考自己应怎样才能向榜样靠拢。二是可以增设一些相关的专业课程,比如开设“民航服务人员化妆技巧”让学生认识到精致得体的妆容是对旅客最基本的尊重;开设“民航服务礼仪”可以培养学生的站姿、走姿、蹲姿及对客服务时的礼仪礼节,以彬彬有礼的言谈举止向宾客提供服务;还可以开设“民航服务心
理”,在了解旅客心理的基础上为他们提供所需要的服务,可以使毫无感情的标准化服务变成更有人情味的个性化服务。这些专业素质课程的开设能够从不同角度让学生了解空中乘务人员应当具备的职业素养和服务精神。
由于专业的特殊性,空中乘务专业教学实践需要模拟客舱、模拟候机厅及模拟安检室等专业实训室,这
些设施设备价格昂贵,很多高职院校并不具备这些条件,所以目前很多高职空中乘务专业的课程依然是以理论课为主,实践课程较少。学生对理论课没兴趣,也没有机会进行专业实践,更谈不上专业技能的熟练掌握了。因此,高职院校要想方设法地进行课程改革,减少理论课比重,提高实践课的比例。
(三)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工匠精神”的培养不能只停留在理论阶段,要与实践相结合,学校可以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业观摩实习,实践出真知,在实际工作中领悟“工匠精神”的真谛[4]。高职院校在生源、师资及课程设置等方面具有优势,而企业在资本、技术、知识、设备和管理等方面存在优势,所以职业院校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及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比如可以与航空公司进行“订单式培养”,学生前两年在学校学习理论课,第三年可以去航空公司实习,实习期间通过面试就可以试飞,拿到毕业证就转正上岗,这样既解决了学生就业问题,也很好的解决了航空公司人员需求。
(四)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高质量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要想培养出工匠型人才,就必须加强高职空中乘务专业教师的素质,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开拓高职空中乘务专业教师的视野,使他们能够准确了解并把握“工匠精神”,成为“工匠精神”落地的实施者和监督者。要改变教师教学观念固化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比如采用“翻转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比如可以生动地向学生讲述新津春子这个机场保洁员是怎样成长为“国宝级匠人”,并让学生讨论要成为空中乘务行业内的匠人应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及打算如何做。
二是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要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策略,一方面本专业应该有计划地引进具有行业企业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员,增加“双师型”教师比例;另一方面要鼓励和支持专职教师到校外实训基地挂职锻炼,参加一些技能培训等,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使教师成为真正的“双师”,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为工匠人才的培养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工匠精神”已经成为国家和企业稳固发展的基石,高职空中乘务专业虽然目前在人才培养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只要我们正视问题,落实好各项具体措施,就能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工匠精神的从业者,能培养出优秀的“工匠”。
参考文献:
[1]刘宝民.职业教育尤须注重培育工匠精神[N].工人日报,2016-07-12(007).
[2]李义东.打造民航人才优势积极参与国际竞争[J].中国民用航空,2007,81(09).
[3]王文慧.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养体系设计———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为例[J].科教文汇,2018(05).
[4]朱晓洁.试论如何培养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工匠精神”
[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11).
85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