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萝学方言】老北京方言土语-二(8--11)
【蔓萝学⽅⾔】⽼北京⽅⾔⼟语-⼆(8--11)⽼北京⽅⾔⼟语(08)
图⽚说明:⽼北京的夏天,⼈们的解暑冷⾷⼀般都是吃些西⽠,凉粉,杏仁⾖腐还有刨
冰或者喝点酸梅汤···,穷⼈家的孩⼦也只能跟随为⼤户⼈家送冰的马车后⾯捡些碎冰含在
嘴⾥谓之“冰核⼉(发⾳:冰胡⼉)”。后来随着洋务运动的进⼊渐渐北京也有了冰激凌这
⼀西洋的冷⾷品种,北京热闹的⼤街也竞相开办了⼏家纯西洋味道的冷饮店,夏天卖各种
冷⾷,冬天经营⽜奶咖啡⼩点⼼。
虽然有了这⼀冷⾷品种,但是制作⽅法却没有普及开来,⼀些⼩本经营的商贩看准这⼀
赚钱的新鲜⾏业就⽤⼟办法学做冰激凌,他们⽤奶油,淀粉,⽩糖,⾹精···各种原料合在
⼀起,没想到作出的冰激凌和冷饮店⾥的味道⼀模⼀样,⽽且由于设备简陋,冰激凌的价
钱便宜也就被⼴⼤众所认可。
⼟办法制作冰激凌很简单,⼀个带提梁的⼤⽊盆四周放进冰块,中间⼀个铜制⼩桶,⽤
⼀根通轴上穿⽊桶提梁,下有轴头卧在⽊桶底部的坑洼⾥,铜制⼩桶⾥放进加了⽔的冰激
凌原料,再有⼀条⽪带绕过中间轴,两只⼿⼀左⼀右拉转中间轴带动铜制⼩桶在冰块中间
来回飞速旋转,由于离⼼作⽤冰激凌原料被离⼼到铜制⼩桶壁上快速凝结成冰霜,待冰霜
越积越厚,就⽤⽊产⼦刮出来装进⼩碗供顾客⾷⽤,由于⼟制冰激凌味道纯美,这种⽣意
很是红⽕⼀时。
⼟法冰激凌制作需要⼒⽓拉动⽪带转轴,后来有了聪明的⼩贩开动脑筋利⽤废旧⾃⾏车
的⼤,链条和飞轮结合起来制成了半机械化⼿摇冰激凌机⼤⼤减轻了劳动强度。
这种⼟法冰激凌直到五⼗年代北京各⼤庙会还可见到,随着商业公私合营,⼟法冰激凌
不见了,⼈们想吃只能到冷饮店⾥品尝。
⽂⾰以前,最为显著的冷饮店在王府井⼤街,百货⼤楼对⾯,⾳乐书店邻旁的⼀家。这
家冷饮店采⽤欧洲风格全部是“⽕车座”,经营的品种有冰棍,汽⽔,冰激凌,···。当
时⼀客冰激凌⼈民币两⽑钱,⼀个四⽑钱····,都是顾客点认由营业员亲临座位服务到
桌。⽂⾰开始了,这家冷饮店做为西⽅资产阶级的代表被砸烂了······!
***** ⽼北京⽅⾔⼟语(08)*****
【⼀】溜哒!(发⾳:liū dà)
(“溜哒”的本意是指散步(北京话是:遛弯⼉)或慢慢⾏⾛。后来⼈们把这个意思转⽤在
语⾔上,⽐如:形容某⼈说话不加思考脱⼝⽽出,⼤家就会嘲笑道:“看他,⼜顺嘴溜哒
出来了!”  博友《⼀帆风顺》提供)
【⼆】说话没边⼉!
(形容有的⼈说话不假思索信⼝⽽出,云⼭雾罩不着边际。博友《⼀帆风顺》提供)
【三】云⼭雾罩!
(“云⼭雾罩”本意是歌颂⼤好河⼭风光迤逦,⽤在⽇常⽣活中是形容有的⼈说话没有头绪,东⼀句西⼀句让⼈摸不着头脑!博友《⼀帆风顺》提供)
【四】瞅不冷⼦!(chǒu bǖ lěng zī)
(“瞅不冷⼦”也同于“冷不丁⼦”,形容很突然,或吓⼈⼀跳,或突然⽽⾄,使⼈没有任
何思想准备。博友《⼀帆风顺》提供)
【五】天上⼀脚,地下⼀脚!
(很形象的形容做事没有规范,也可以说是“东⼀榔头,西⼀棒⼦!”,都是形容办事没
有准谱。博友《⼀帆风顺》提供)
【六】袢!(pàn)
(“袢”是把两边的布带⼦系在⼀起。很有可能古代的服装没有扣⼦,都是⽤布带⼦才能把⾐襟系在⼀起,所以产⽣了“袢”。现在虽然⾐服有了钮扣,但是“袢”字却留在⼈们的
语⾔中⼀代⼜⼀代传到今天。⽐如:“外边很冷,把⾐裳袢上再出去!”就是说把⾐服扣
⼦扣好,以免着凉!博友《⼀帆风顺》提供)
【七】关饷,扣饷!(饷,xiǎng)
(“饷”字的本意指古代军队的薪给(读⾳:新⼏),流传到现代的今天仍是代表“⼯资”
“薪⽔”。在很多⽼年⼈的⼝中仍然把发⼯资叫“关饷”;在单位因为犯错误被扣⼯资就叫“扣饷”。博友《⼀帆风顺》《⼩碗⼲炸》提供)
【⼋】您,怹!(发⾳:niń tán)
(你,我,他,是⼈们互相之间的称谓,古⽂⾥谓之“三阵”。北京⽅⾔对⽼年⼈“你”必
须发⾳“您”;“他”或“她”必须发⾳“怹(读:贪)”表⽰衷⼼的尊重!如果对⽼年
⼈说“你”“他”就会被⼈嘲笑指责是野调⽆腔不懂礼貌!)
【九】汗褟⼉!(发⾳:hàn tār)
(在北京⽅⾔中“汗褟⼉”是对内⾐,衬⾐和夏天薄⾐的统称。)
【⼗】瞧瞧(qiáo qiáo)瞜瞜(lōu lōu)瞅瞅(chǒu chǒu)!
(这三个词汇都是形容“看”的意思!其中“瞧瞧”和“瞅瞅”是⼀般正式“看”的说法。
⽽“䁖䁖”是就带有朋友之间开玩笑的成分。)
【⼗⼀】淘!(发⾳:tóu)
(“淘”意思是“浣洗”。北京⽅⾔中“淘”发⾳为“投”。⽐如要把⼤⽶洗⼲净叫“淘
(投)⽶”;把⾐服漂洗⼲净叫“淘(投)⾐裳”)
【⼗⼆】瞎叽歪!(发⾳:xiā jī wāi)
(“叽歪”是形容⼩声嘀嘀咕咕。“瞎叽歪”就是⼀种贬义,形容不分时宜不分地点只顾
⾃⼰⼩声胡说⼋道说起来没完令⼈讨厌!博友《服⽼》提供)
【⼗三】过节⼉!(gùo jìr)
(这⾥的“过节⼉”不是节⽇,原意指⽵⼦的节。形容亲⼈朋友之间由于意见分歧产⽣了⽭
盾发⽣了误会和隔阂,造成两⼈互不往来,就是有了“过节⼉!”。博友《服⽼》提供)【⼗四】瘆得慌!(发⾳:shèn dè hàng)
(也可以写作“渗得慌”,“瘆”表⽰⼼中害怕;“慌”发轻⾳,北京⽅⾔发“沆”⾳。
“瘆得慌”形容遇到可怕的事情造成恐惧⼼中打颤。博友《华⼭化缘》提供)
【⼗五】估摸!(发⾳:gū mō)
(“估摸”有猜想,猜测,掂量,估计的意思。⽐如:“我估摸这捆⽩菜⼤概有五⽄!”
或者:“今天您过⽣⽇,我估摸家⾥得来⼆⼗个客⼈!”    博友《碧螺春》提供)
【⼗六】将将⼉!(发⾳:jiāng jiār)
(“将将⼉”有将够,正好,凑合的意思。⽐如:“今天公共汽车⾥⼈特别多。我将将⼉有个站脚的地⽅!”    博友《碧螺春》提供)
【⼗七】四正!(发⾳:sì zhì)
(发⾳“四只”,北京⼟话有⾳⽆字的⼀例。形容收拾打扮得平整规矩,穿戴的⾮常得体。也形容屋⼦⾥收拾的⼲⼲净净,家具摆放的很到位。博友《⼩夏慢⽣活》提供)
【⼗⼋】姥姥!
(这⾥的“姥姥”不是指外祖母,⽽是北京⼟语中⼀句感叹词。表⽰轻蔑,不服⽓。⽐如两个⼈吵嘴:“哼!你竟敢对我指⼿画脚,哼!姥姥!” ⾔外之意就是:“哼!我就没见
过你这么嚣张的⼈,我实在看不起你!”  博友《南⼭灯⽕》提供)
【⼗九】闪了!
(北京⼟话“闪了”是形容不⼩⼼扭伤了⾝体的某⼀部分。⽐如:⼯⼈在劳动当中扭伤了腰就是“闪了腰!” 另外“闪了”⼀词还有突然“躲起来了”或者“⾛开了”⼀层意思,
⽐如:⼏个⼈要在⼀起商量⼀件事情,由于看法不⼀其中某某⼈突然“闪了!”就是说某某⼈突然⾛开了。博友《熊猫⽼靓》提供)
【⼆⼗】五迷三道!
(“五迷三道”是形容有的⼈整天浑浑噩噩⽆所事事。博友《⽂军》《熊猫⽼靓》提供)⽼北京⽅⾔⼟语(09)
图⽚说明:⼀句⽼话,这句话出⾃【吕⽒春秋】,书上说到:“全则必缺,极则必反”。后⼈简化成“物极必反”
“物极必反”的意思是:事物发展到⼀定的极端,就会像相反的⽅向发展。
这是⼀句极具哲学道理的历史名⾔。中⼼思想是:好的东西不⼀定是好的;坏的东西不⼀定是坏的,“好”到了极限就要往“坏”的⽅向发展;“坏”到了尽头也就要往“好”的⽅向转化。⽐如天⽓变化亦是如此。
中国北⽅,夏季⽓温炎热酷暑难当!尤其农历六、七⽉份正是“暑伏”时节,北京⽓温在最炎热时候已经到过摄⽒39度的极限⾼温!许多⼈就把这样的炎热天⽓形容是“七⽉流⽕”!
“七⽉流⽕”真正的含义并不是形容炎热,恰恰相反是形容天⽓慢慢转凉的描写,这种描写是与中国的天象有极⼤关联。
中国古代科学家把天上的星宿分为⾦、⽊、⽔、⽕、⼟、五⼤星宿,
这⾥的“七⽉”当然是农历七⽉;“流”指“移动”;⽽“⽕”正是专指天上的“⽕星”(这⾥所说的“⽕星”和天⽂学上所说的“⽕星”不是⼀回事)。
土字旁一个于怎么读
中国北⽅的“暑伏”⼀般是每⼗天为⼀伏,常⾔道:“冷在三九,热在中伏!”⽽且还有俗谚:“秋后有⼀伏!”也就是“中伏”完了以后马上就是“⽴秋”节⽓,此时虽然天⽓炎热,但实际上已经进⼊秋季,也就是热到极点开始转凉了!
每年春末夏初的夜晚,天空南边就会出现⼀颗⾮常明亮的星宿,那就是“⽕星”,它在天边闪烁发光,随着节⽓变化⼀天天向西移动,这种“流⽕”⼈们的眼睛很难察觉,只有⽇⼦久了才发觉它确实向西移动,直到严冬来临它才落尽天涯等待明年夏天再见。这就是“知暑渐退⽽秋将⾄”,古代的⼈们把这种天象叫做“七⽉流⽕”!
所以“七⽉流⽕”不是形容炎热,⽽是天⽓慢慢转凉的期待!
***** ⽼北京⽅⾔⼟语(09)*****
【⼀】念秧⼉!(发⾳:niàn yār)
(“念秧⼉”是形容有的⼈为达到⾃⼰的要求⼜怕别⼈不知道,他就反反复复强调说词嘟嘟
囔囔说起来没完没了!)
【⼆】塔⼉哄!(发⾳:tǎr hòng)
(“塔⼉哄”是形容有的⼈在旁边煽风点⽕,使得⽭盾双⽅加剧深化分歧。)
【三】偏了您哪?(发⾳:paān lè nín naā)
(这是⼀句⽼北京的打招呼语,相当于:您吃饭啦?“偏”很有可能是⼀句⾮常客⽓的满族
语⾔,流传到今天已经很少有⼈使⽤,过去⽼⼈们在街上见⾯就会招呼:“您偏啦?”对
⽅也回答道:“我偏过啦,您也偏啦?”)
【四】冷不丁⼦!
(表⽰⾮常突然吓⼈⼀跳或形容措⼿不及,等同于上⼀集的“抽不冷⼦”!)
【五】不吝秧⼦!(发⾳:bú lìn yāng zī)
(表⽰什么都不怕,满不在乎;也形容有的⼈很鲁莽任何事也不放在眼⾥!)
【六】压根⼉!(发⾳:yà gēr)
(从字⾯上看就可以理解“压根⼉”是从“根本”上说起。是“根源”“源头”“⼀开始”
的意思。⽣活中假如有⼈问别⼈⼀件事情,这个⼈就可以爽快的回答:“这事我压根⼉就
不知道!”    博友《碧螺春》提供)
【七】⼀⼤下⼦!
(“⼀⼤下⼦”表⽰很多的意思。“⼀”形容很⼤;“下⼦”表⽰“⾜”,合起来就是很多
很多的意思。⽐如家⾥的⽔缸装满了⽔就可以说道:“存了⼀⼤下⼦⽔呢!”以此来表⽰
已经很⾜够,很多了!博友《碧螺春》提供)
五脊六兽!
【⼋】五脊六兽!
【⼋】
(这本是⼀句中国古代建筑⽤语,古代建筑房屋不论皇宫殿堂或者是寺庙民居,不论是恢弘的“歇⼭顶”还是普通的“硬⼭搁檩”,每⼀间房屋都有五条房脊,(中间⼀条,四边各
⼀条)这就是“五脊”;每⼀条房脊上都装饰有龙,公鸡,兽类,等雕刻配件(中间房脊
两头,其余四条房脊,共六处)这就是“六兽”,合在⼀起就是“五脊六兽”。⽇常⽣活
中形容有的⼈很瘦,往往就会说他:“看他,瘦得五脊六兽的!”来表⽰这个⼈瘦⾻嶙峋
的样⼦!后来时光推移,慢慢这句话有些意思转变了,有的⽼年⼈对于那些整天调⽪捣蛋的孩⼦就会嘲笑谩骂道:“我看你整天不⼲正经事,⼀天到晚闲得五脊六兽的”表⽰⽆所
事事,⽆聊打趣!博友《碧螺春》《好兵帅克87474》《阳光杰⽂》提供)
【九】得⼉唔!
(特别⾼兴的⼀种形容语句。形容⾼兴起来⼿舞⾜蹈不能⾃⼰,别⼈就会说道:“哈哈!看看他,美得得⼉唔得⼉唔的!”    博友《⽂军》提供)
【⼗】巴渣!(发⾳:bà zhà)
(⼀个既是形容词⼜是动词的⼀个北京⼟语。形容双脚在泥⽔⾥踩,就叫“巴渣!”,
“巴渣”也可以说“巴叽(bà ji)”。⽐如下⾬天⽓⼩孩踩⼀脚泥回家,⽗母就会呵斥
道:“你⾛道怎么不挑好地⽅,在哪⼉巴渣两脚泥?”      博友《居家⼤笑》提供)
【⼗⼀】⿎捣(发⾳:gǔ dào),捣⿎!(发⾳:dǎo guū)
(两个词的意思⼤体相同但内容稍有差别。“⿎捣”是反复摆弄研究制作的意思。⽐如:
“我刚才新买了⼀部⼿机,我仔细⿎捣⿎捣,看看都都有什么使⽤功能。”;⽽“捣⿎”
是很零散琐碎,没有整体意识的意思,⽐如:“我⼀天到晚瞎忙,整天在家⾥捣⿎得头晕脑胀忙得不可开交!”。另外“捣⿎”⼀词还有形容有的⼈⼿脚不时闲⼉,也可以理解成
折腾,整理、修理。博友《凡鸽》提供)
【⼗⼆】过话!
过话!
【⼗⼆】
(“过话”是形容两个⼈之间的交谈。如果朋友之间发⽣了摩擦产⽣了⽭盾互相谁也不理谁就是“不过话”。博友《凡鸽》提供)
【⼗三】⽿刮⼦!
(北京⼟语“⽿刮⼦”就是普通话所说的“打⽿光”。实际上“⽿刮⼦”并不是打⽿朵,⽽
是狠狠地扇嘴巴,更俗的说法就叫“抽嘴巴!”。后来⼜演变成了凡是打孩⼦的脑袋都叫
“⽿刮⼦!”  博友《凡鸽》提供)
【⼗四】苶!(发⾳:nié)
(“苶”也可以写作“乜”。表⽰⼈或动物的神⾊呆滞,精神懒散,眉低眼慢,不说不笑,
⼀副萎靡不振的样⼦。⽐如家长说:“今天早晨我就发现这孩⼦发苶,赶快到医院⼀检查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