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素养训练序列设计
教 材 | 第 2 册 | 所属年级 | 一 | 单元 | 第 一单元 | |||||||||||||||
本单元 素养培养 目标 | 1、认识20个新偏旁,学会本单元39个生字,能按笔顺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 2、绿线里的字只识不写。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中的词串、儿歌,初步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积累有关春天景物、体育用品和体育运动项目的词语。 4、通过看图和转转盘,初步了解象形字的来历以及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引导学生根据规律识字,从中体验到识字的乐趣。 5、能借助插图,用课文中的词语说、写一句或几句完整、通顺的话。 | |||||||||||||||||||
对应的 课标年段 目标 | 1、结合课文学习、认识并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 2、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力求把字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 3、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适当指导摸索汉字构字规律,根据规律识字。 4、能根据要求说或写一句正确、通顺、完整的话(建立句子概念);借助图片、情境、生活等说话写话;模仿课文规范的句式说话、写话等。 5、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不指读,不漏字改字加字,不一字一顿读,能按词语、短语为单位朗读,形成较为顺畅的语流。 6、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大致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结合课文认识、积累不同形式的词语。 | |||||||||||||||||||
学情分析 | 本单元的识字课文采用以下三种形式:(1)词串识字。词串配有相关的情境图,用以帮助儿童理解词语的意思,并感受词串描绘的意境。从而使学生借助韵文形式和情境图认字;通过诵读进行识字训练;帮助学生认识事物,并受到美的熏陶。(2)看图会意识字。主要是用形象化的图来揭示字理,并附有为识字提供语言环境的相关短文。使儿童初步认识到绝大部分的象形字、指事字是由图画演变而来。(3)转转盘识字。先通过转转盘显示一组同声旁的字,再将这些字编进短文,为识字提供语言环境。安排此类课文的意图是:揭示汉字的造字规律;集中识一批字;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 |||||||||||||||||||
课 题 | 识字1 | |||||||||||||||||||
教材分析 | 内容 简析 | 本课采用“词串”的形式,围绕“春天”将12个词语分为四组,排成四行,隔行押韵,便于诵读记忆。每组词表示同类事物,从不同的方面揭示了春天的特征。课文配有相应的图画,形象地再现了词串所表现的事物,使识字、识词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还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 | ||||||||||||||||||
语言 特 | 1、本课采用“词串”的形式,围绕“春天”将12个词语分为四组,排成四行,隔行押韵,便于诵读记忆。 2、教材把12个词语进行有机地结合,从不同的方面揭示了春天的特征,展示了一幅春天的美景图。 | |||||||||||||||||||
素养培养目标 | 基本 目标 | ★1、认识4个偏旁——日艹巾木,掌握其名称与写法,了解“日艹巾木”所表示的含义,并能说出学过的带有这些偏旁的字并组词。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去寻并记录带有这些偏旁的字,自主识字。 2、 绿线内的生字能正确认读,初步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的意思。 3、 学会按照笔顺正确书写田字格内9个生字,在正确识记生字的基础上能区分同音字和形近字。 ★4、结合插图,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表示春天景物的词语,并积累下来。 | ||||||||||||||||||
发展 目标 | 1、能将生字组成多个词语,增加词汇量。 2、 拓展课文,阅读与春天有关的诗文,如《绝句》《春晓》《春天在哪里》等。 3、 感受春天,观察春天的变化,初步了解春天的景物特点,积累更多具有春天特的景物的词语,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 4、 结合课文插图,联系生活实际,会用上课文中的词语说、写几句话。 | |||||||||||||||||||
教学设计 举隅 | 1.借助文本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话: 你看到春天哪些景物?用上词串中的词语说说。 (引导学生用“有 有 还有 ”“什么怎么样,什么也怎么样”“ ﹑ 和 ”等句式表达) 2.生字教学:“梨 杏 桃” 分析三个“木”的不同位置、书写不同点,还可以引出“林”,加深印象。 3. 新词:“嫩芽” 出示图片或引导学生回忆生活所见,了解“嫩芽”就是指刚冒出的细小、浅黄或嫩绿的芽。结合词意记住“芽”的字形。 | |||||||||||||||||||
作业设计 | 一、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并组词。 日( )( ) 木( )( ) 艹( )( ) 巾( )( ) 二、照样子写一写春天的景物。 梨花 杏花 布谷 燕子 三、比一比,组词。 芽( ) 不( ) 谷( ) 牙( ) 布( ) 杏( ) 四、写句子。 1、春天来了,公园里有( ),有( ),还有( )。 2、春天来了,( )醒来了,( )也醒来了。 五、读读背背。 绝句 春晓 唐 杜甫 唐 孟浩然 两个黄鹂鸣翠柳, 春眠不觉晓, 一行白鹭上青天。 处处闻啼鸟。 窗含西岭千秋雪, 夜来风雨声, 门泊东吴万里船。 花落知多少。 | |||||||||||||||||||
课 题 | 识字2 | |||||||||||||||||||
教材分析 | 内容 简析 | 课文围绕体育运动,把12个词语按一定的逻辑关系排成四行。课文配有介绍各项体育运动的12幅插图及一幅运动员获奖后手举鲜花向人们致意的图画。图文对照,既有利于学生理解词语,了解一些体育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热爱体育运动、为国争光的感情。 | ||||||||||||||||||
语言 特 | 课文采用“词串”的形式识字,把12个词语按一定的逻辑关系排成四行,隔行押韵。第一、三行的6个词语是体育名称,第二、四行的6个词语是体育运动项目。 在富有节奏的词串朗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 |||||||||||||||||||
素养培养目标 | 基本 目标 | ★1、认识6个偏旁——立足亠辶氵凵,掌握其名称与写法,了解“立足辶氵”所表示的含义,并能说出学过的带有这些偏旁的字并组词。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去寻并记录带有这些偏旁的字,自主识字。 2、绿线内的生字能正确认读,初步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的意思。 3、学会按照笔顺正确书写田字格内10个生字,在正确识记生字的基础上能区分同音字和形近字。 ★4、借助插图,联系生活经验了解一些运动项目的名称和相关知识,并把相关的词语积累下来。 | ||||||||||||||||||
发展 目标 | 1、能将生字组成多个词语,增加词汇量。 2、 初步了解体育运动项目和体育用品之间的区别,并且试着给事物加上动作,比如“掷铁饼”“投标”,初步学会正确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 3、 鼓励学生用课文中的词语说、写几句话。 4、 激发学生热爱体育运动,为国争光的情感。 | |||||||||||||||||||
教学设计 举隅 | 1.借助文本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话: 哪些体育运动项目?哪些体育用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说知道的体育运动项目和体育用品还有哪些?练习用“我知道的体育用品(项目)有 ,有 ,还有 ”等句式说话 。 (引导学生分清表示动作的词语和表示物品名称的词语。) 2.偏旁教学:“辶氵” 分析两个偏旁的不同含义以及书写的注意点,同时可以引出已学过的生字,温故知新。 3、通过做动作、出示图片等方法理解投、掷、扔和跑、跳、走等表示的不同动作。 | |||||||||||||||||||
作业设计 | 一、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并组词。 立 ( )( ) 亠 ( )( ) 辶 ( )( ) 氵 ( )( ) 凵 ( )( ) 足 ( )( ) 二、填上合适的表示动作的词。 ( )排球 ( )篮球 ( )足球 ( )铅球 ( )标 ( )铁饼 ( )乒乓球 ( )自行车 三、选词填空。 投 扔 掷 跑 走 跳 ( )篮 ( )下 一( )千金 小步( ) 快步( ) 单脚( ) 四、比一比,组词。 跳( ) 足( ) 击( ) 桃( ) 走( ) 出( ) 五、填空。 1、 奥林匹克运动会每 年举行一次。2008年第 届奥运会在 举行。 2、我知道的体育运动项目有 、 、 和 。 3、我知道的体育用品有 ,有 ,还有 。 | |||||||||||||||||||
课 题 | 识字 3 | |||||||||||||||||||
教材分析 | 内容 简析 | 课文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舟”等6个现代字的“演变表”和这些字组成的词语。演变表通过演示一些现代字是由实物——古文字——今文字这样演变而来的过程使学生初步了解象形字的来历。二是一首儿歌,为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词语提供了语言环境。 | ||||||||||||||||||
语言 特 | “演变表”从图到字到词形象而清晰地展示了一些现代字是由实物——古文字——今文字这样演变而来的过程,初步了解象形字的特点。课文中的儿歌押韵上口,简洁明白,贴近儿童生活。 | |||||||||||||||||||
素养培养目标 | 基本 目标 | ★1、认识4个新偏旁——灬竹门亻,掌握其名称和写法,了解“竹门亻”所表示的含义,并能说出带有这些偏旁的字并组词。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去寻并记录带有四点底、竹字头、门字框、单人旁这些偏旁的字,自主识字。 2、绿线内的生字能正确认读,初步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的意思。 3、学会按照笔顺正确书写田字格内的10个生字,在正确识记生字的基础上能区分形近字和同音字。 ★4、能将演变表中的图画与汉字对应起来,通过看图认字初步了解象形字,知道一些现代字是由实物——古文字——今文字这样演变来的。 | ||||||||||||||||||
发展 目标 | 1、能将生字组成多个词语,增加词汇量。 2、收集并尝试揣摩、认识其它象形字,加深对象形字的了解。 3、结合课文中的山水画,能用儿歌中的词语说、写几句通顺、连贯的话。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儿歌。通过看图联系所学的词语,理解儿歌意思,感受祖国的山河美。 | |||||||||||||||||||
教学设计 举隅 | 我用( ),画( )。这个发散学生思维的题目,可以先让孩子们读一读课文前面几句话,然后引导孩子们想一想:如果用红颜,可以画哪些同样颜的东西,比如我用红蜡笔画什么?然后让孩子们自由发挥想象,结果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地驰骋在想象的王国里,孩子们鲜活的话语喷涌而出。 先摘录学生的话语如下: 生1:红蜡笔画太阳,青蜡笔画小草,绿蜡笔画柳树,蓝蜡笔画飞机。 生2:我用黄蜡笔画小鸟,我用蓝蜡笔画飞机,我用绿蜡笔画大树,我用红蜡笔画太阳。 生3:我用黑蜡笔画黑板,我用绿蜡笔画青蛙,我用红蜡笔画火焰,我用青蜡笔画石头。 生4:我用红蜡笔画红红的苹果,我用红蜡笔画鲜艳的红领巾,我用绿蜡笔画嫩嫩的小草,我用绿蜡笔画柔柔的柳树。 【我们在教学过程要不断开发、充分挖掘语文教育资源,特别是那些鲜活的、密切联系现实、密切联系学生经验世界的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描述自己的理解和认识,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使语文学习不再局限于教科书,成为不断充实、不断更新、源远流长的一泓活水。遇到这样的发散点,我们要利用好这个点,对孩子们进行发散思维的语言训练。】 | |||||||||||||||||||
作业设计 | 一、 偏旁归类,并组词。 灬 ( ) 亻 ( ) 凵 ( ) ( ) ( ) ( ) 二、 比一比,再组词。 笔( ) 黑( ) 问( ) 什( ) 毛( ) 里( ) 间( ) 十( ) 三、 选字填空。 1、画 花 我用彩笔( )了几朵美丽的鲜( )。 2、足 竹 我们在( )林边的场地上踢( )球。 四、看图,写出相对应的字并组词。 五、用下面的字先组词,再写一句话。 1、笔( ) 2、画( ) | |||||||||||||||||||
课 题 | 识字 4 | |||||||||||||||||||
教材分析 | 内容 简析 | 本课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转盘图和生字词。转盘图显示了基本字“也”和不同的偏旁所组成的字——“驰”、“地”、“他”、“池”;转盘下面是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第二部分是一首字谜歌和4幅插图。图文结合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特点和规律。 | ||||||||||||||||||
语言 特 | 文中的字谜歌就是一首诗,每一句不仅都扣住了谜底“也“,又分别引出了新字——“驰”、“地”、“他”、“池”,在诵读中明白这些字“形旁”的意义,理解词语的意思,提高解词能力。 | |||||||||||||||||||
素养培养目标 | 基本 目标 | ★1、认识6个偏旁——马大土彳广虫,掌握其名称与写法,了解“马大土彳广虫”的含义,并能说出学过的带有这些偏旁的字并组词。 2、绿线内的生字能正确认读,初步了解字词的意思。 3、学会按照笔顺正确书写田字格内9个生字,在正确识记生字的基础上能区分同音字和形近字。 4、初步了解文中基本字“也”加上不同的偏旁便可以组成新字的规律,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并积累下来。 ★5、正确诵读谜语,结合插图并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谜语(字谜),并背诵。体验猜字谜的乐趣。 | ||||||||||||||||||
发展 目标 | 1、能将生字组成多个词语,增加词汇量。 2、根据汉字基本字加上不同偏旁可以组成新字的规律,鼓励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到更多这样的例子,从而掌握学字的好方法。 3、鼓励学生搜集字谜,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体验学习汉字的乐趣。仿照课文,尝试自编字谜。 | |||||||||||||||||||
教学设计 举隅 | 1、仿照文中的字谜,给“青”“丁”等字加上不同的偏旁,再编字谜,如有(水 )能(洗干净 )。让孩子们自由发挥想象,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描述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对孩子们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和汉字词汇的积累。 2、借助文本插图,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特点和规律。(弄清哪里是形旁,哪里是声旁) | |||||||||||||||||||
作业设计 | 一、汉字加减法。(照样子,加一加,减一减,再组成词语。) 地 — 土 + 女 = ( 她 ) 对 — ( )+ ( )= 村 跳 — ( )+ ( )=( ) 二、课文直通车。 有( )能行( ), 有( )能种( ), 有( )不是( ), 有( )能养( )。 三、我会补充句子。 1、妈妈养的花 。 2、 有一小虾。 四、 照样子,写新字。 吹 包 欠 五、字谜园地。 1、 猜猜看。 人在云上走。( ) 门中开窗口。( ) 2、你喜欢这些有趣的字谜吗?你也来搜集一些和小朋友交流一下吧! | |||||||||||||||||||
教 材 | 第 2 册 | 所属年级 | 一 | 单元 | 第 二单元 | |||||||||||||||
本单元 素养培养 目标 | 1、 认识19个新偏旁,学会本单元44个生字,能按笔顺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 2、 绿线里的字只识不写,能准确认读、识记。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初步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的意思。 4、指导学生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课文的插图,借助图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5、初步感知拟人和比喻的写法,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悟文中的意境美和语言美,培养学生的语感。 6、能用上课文相关词语或句式练习说、写一、两句话。 | |||||||||||||||||||
对应的 课标年段 目标 | 1、结合课文学习认识并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 2、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力求把字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 3、能根据要求说或写一句正确、通顺、完整的话(建立句子概念);借助图片、情境、生活等说话写话;模仿课文规范的句式说话、写话等。 4、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不指读,不漏字改字加字,不一字一顿读,能按词语、短语为单位朗读,形成较为顺畅的语流。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大致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结合课文认识、积累不同形式的词语。 | |||||||||||||||||||
学情分析 | 本单元以写物、景为主,向学生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好。课文插图精美,注重创设课文内容所展示的情境,富有儿童情趣。插图与课文有机结合,构成一个整体,使观察插图、理解内容、语言训练相得益彰。图文的协调配置,还具有引起想象,启发思维的作用。课文语言生动、活泼,情趣盎然,语言简洁、明快、节奏感强,文中有许多词语、句式很具有典型性,这些都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训练。同时要继续重视识字写字的训练。 | |||||||||||||||||||
课 题 | 1春笋 | |||||||||||||||||||
教材 分析 | 内容 简析 | 这篇课文写的是春笋在美好的春天到来之际,破土而出,旺盛生长的情景,热情赞美春笋不怕困难,顽强向上的生命力。全文共两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春笋被春雷唤醒后,纷纷出土的情景。第二自然段写春笋出土以后,顽强向上生长的情景。 | ||||||||||||||||||
语言 特 | 课文语言生动、活泼,情趣盎然,语言简洁、明快,节奏感强。可以让学生在朗读中培养语感,感受句式的完整性。比如: 文中几个动词很准确:“唤醒 冲破 掀翻”——准确写出春笋破土而出的过程。 文中几个叠词有特:“一个一个”——写出春笋的多。 “一节一节又一节”——写出春笋长得快,不断拔节。 “向上向上再向上”——写出春笋不断向上长。 | |||||||||||||||||||
素养 培养 目标 | 基本 目标 | ★1、认识4个偏旁——士石夕冫,掌握其名称与写法,并能说出学过的带有这些偏旁的字并组词。 2、正确认读绿线内的生字,初步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的意思,掌握“长”的两种读音并能正确组词。 3、学会按照笔顺正确书写田字格内9个生字,在正确识记生字的基础上能区分同音字和形近字。 ★4、学会用……(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式说话写话。 5、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并从中了解春笋能冲破重重阻碍,不断向上生长,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 ||||||||||||||||||
发展 目标 | 1、能将生字组成多个词语,增加词汇量。在理解的基础上,区分“在”“再”的不同用法。 2、结合插图,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春笋的生长过程和外形特点 3、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变换角,把自己当成春笋来有感情地读一读、演一演课文。 4、用“一声春雷,唤醒了……(谁)……(怎么样)”练习说话。 | |||||||||||||||||||
教学设计 举隅 | 1.结合第一自然段教学,用多种形式帮助了解新词意思: 想象春雷会对春笋说什么?学生说的基础上,明白“唤醒”就是叫醒的意思; 引导学生做动作,帮助了解“掀翻”“冲破”的大致意思。与“一个”作比较,指知道“一个一个”就是指春笋很多。 2.在第二自然段学习的过程中,借助图片或生活资源了解“浅褐”“嫩生生”;设问:春笋真的会“笑”吗?结合生活经验,想象春笋在春风春雨中生长的样子,心情,帮助理解“笑”就是指春笋长得很开心,大致明白作者把春笋当作娃娃写,把春笋写得惹人可爱;用比较的方法,将文句与“一节”“一节一节”“向上”“向上向上”比较,初步感知文中“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的特点,了解春笋长得快,还可以创设语境,迁移:春天,竹林中冒出许多春笋,一个 。 花园里开出许多桃花,一朵 。 小鸟向着天空飞,向上 。 小蚂蚁背着食物往家走,向前 。 | |||||||||||||||||||
作业设计 | 一、 一、选字填空。 在 再 1、小红每天出门都跟爷爷说( )见。 2、我正( )教室里写作业。 3、请你把刚才的话( )说一遍。 二、组词。 生( ) 冲( ) 长 zhǎng( ) 声( ) 中( ) cháng( ) 三、照样子写词语。 一个一个( ) ( ) ( ) 一个个( ) ( ) ( ) 向上向上再向上( )( ) 四、写笔顺。 破:部首( ),第7笔是( )。 再:部首( ),第4笔是( )。 迎:部首( ),第3笔是( )。 五、填空。 1、 (谁)在 (哪里) (干什么)。 2、一声春雷,唤醒了 , (怎么样)。 | |||||||||||||||||||
课 题 | 2雨点 | |||||||||||||||||||
教材 分析 | 内容 简析 | 本课是一首诗歌,写雨点落进池塘、小溪、江河、海洋里的不同状态。 | ||||||||||||||||||
语言 特 | 全诗8行、4句,句式整齐,韵律感强。课文中反复出现“在……在……在……”,形象地描绘出雨点“在池塘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跃”的情景。 | |||||||||||||||||||
素养 培养 目标 | 基础 目标 | ★1. 认识3个偏旁——见止攵,掌握其名称与写法,并能说出学过的带有“攵”的字并组词。 2. 绿线内的生字能正确认读,初步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的意思。 3、学会按照笔顺正确书写田字格内9个生字,在正确识记生字的基础上能区分同音字和形近字。 | ||||||||||||||||||
发展 目标 | 1.能将生字组成多个词语,增加词汇量。 2.结合插图和生活经验,根据“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等词了解水在池塘、小溪等的不同状态和特点。 3.借助教师范读和体态语的演示,让学生把自己也融进池塘、小溪、江河、海洋,并通过朗读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4.细心观察大自然,了解春天的雨点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会用下面的句式表达:雨点……(动作)在……(地点),……(怎么样了)。引导学生在同学和老师的想象说话的基础上自创儿歌《小雨点》,从感受美,上升到创造美! | |||||||||||||||||||
教学设计 举隅 | 师:小朋友,你们注意观察过吗?春天的雨点还会落在哪些地方呢? 生:雨伞、玻璃、花朵…… 师:它们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跳舞、打鼓、开放…… 师:小朋友,能把你看到的情景也作成一首小诗吗? 生:略 师:把你们创作的诗朗诵给大家听。(评点。) 小雨点,嘀嘀嗒, 落在水中开朵花。 小雨点,嘀嘀嗒, 落在屋顶唱首歌。 小雨点,嘀嘀嗒, 树叶淋湿乐开花。 【“说话”是我们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事情。而语文教学中,说话训练尤为重要。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说和写并不是同步的,为了缩短说和写间的差距,创设了一个让学生当小诗人来作诗的情境,这样不但让学生产生了新奇感,而且运用了所学语言,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 | |||||||||||||||||||
作业设计 | 一、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并组词。 攵( )( ) 辶( )( ) 氵( )( ) 足( )( ) 二、组词。 不( ) 进( ) 散( ) 跑( ) 步( ) 近( ) 放( ) 包( ) 三、多音字组词。 觉 ( ) 散 ( ) ( ) ( ) 四、照样子写句子。 1、雨点( )在(池塘里),在(池塘里睡觉 ), 雨点在( )( ),雨点在( )( ),雨点在( )( )。 2、雨点( )在( ),( )。 五、我也来当小诗人——仿照课文写一首有关雨点的小诗。 | |||||||||||||||||||
课 题 | 3小池塘 | |||||||||||||||||||
教材分析 | 内容 简析 | 课文写的是春天到来时小池塘的明丽景象。全文共3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醒来的小池塘像明亮的大眼睛。第二自然段写白云、太阳、月牙、星星倒映在小池塘里的景象。第三自然段概括写小池塘的美。 | ||||||||||||||||||
语言 特 | 本课是一篇形象生动、内容新颖、想象丰富、词句优美的散文。课文多处出现了数量词——一口气、一白鹅、一只小船……引导学生灵活运用量词。同时,模仿文中的比喻句,练习用:“……像……”说一句比喻句。 | |||||||||||||||||||
素养培养目标 | 基本 目标 | ★1. 认识4个偏旁——口女阝纟,掌握其名称与写法,并能说出学过的带有“口女阝纟”的字并组词。 2. 绿线内的生字能正确认读,初步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的意思。 3、学会按照笔顺正确书写田字格内9个生字,在正确识记生字的基础上能区分同音字和形近字。 ★4. 结合插图,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春天的小池塘景的变化,感受春天到来时小池塘的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5、指导学生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课文的插图,借助图片,紧扣词句,想象文中所描述的生动画面。 | ||||||||||||||||||
发展 目标 | 1.能将生字组成多个词语,增加词汇量。 2.能看懂文中插图的意思,并能有顺序地连贯地说几句话。 3、引导学生留心观察事物间的联系,练习用比喻的方法描述事物。能模仿文中句式“ 倒映在池塘里,像 。”展开想象写一句。 4、初步感知拟人和比喻的写法,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了解白云、太阳、月牙、星星倒映在池塘里的美丽画面。 5、在充分感受春天的小池塘明丽、美丽的基础上,能画一幅小池塘的画。 | |||||||||||||||||||
教学设计 举隅 | 语文教学要注意在读中感悟,低年级语文要注意动手能力的培养。如——学生诵读第二自然段之后,老师启发:“小池塘的大眼睛里就倒映了这四样东西吗?”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用水彩笔也来画一个小池塘,并给它倒映更多美丽的东西。注意必须是同一时间出现的。当学生绘出了一幅幅多彩的倒影图后,老师让学生模仿课文中句式,用“()倒映在池塘里,像()”来练习说话。在学生充分描绘的基础上,老师声情并茂地诵读课文最后一段:“明亮的小池塘,美丽的大眼睛,映出一个五彩的世界。”再启发学生:“五彩就是五种颜吗?”(是泛指有很多种颜)“小池塘里的倒影仅仅是彩多吗?”(事物的姿态也很多)“谁能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多姿多彩)指导朗读最后一段,注意读出赞美的语气。 | |||||||||||||||||||
作业设计 | 一、 组词。 吹( ) 波( ) 红( ) 阳( ) 欢( ) 破( ) 江( ) 阴( ) 二、 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并组词。 口( )( ) 女( )( ) 阝( )( ) 纟( )( ) 三、 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水波(bō pō) 珍珠(zhēn zhēng) 芦苇(lǘ nǘ) 倒映(yìn yìng) 明亮(liàng liàn) (jiě jie) 四、 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池塘 ( )的世界 ( )的气球 ( )的珍珠 ( )的小船 ( )的春天 五、 开动脑筋写句子。 ( )倒映在池塘里,像( )。 ( )倒映在( ),像( )。 ( ),像( )。 | |||||||||||||||||||
课 题 | 4春到梅花山 | |||||||||||||||||||
教材 分析 | 内容 简析 | 课文记叙了早春时节梅花山梅花盛开时的动人景象和人们游览梅花山、观赏梅花的情景。全文共两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早春梅花盛开时的动人景象。第二自然段写休息日人们到梅花山观赏梅花的情景。 | ||||||||||||||||||
语言 特 | 本课是一篇形象生动、内容新颖、想象丰富、一篇优美的散文。课文多处出现了ABAB形式的词语——一朵一朵,引导学生模仿文中的词语自己练习说、写ABAB形式的词语,以增加词汇量。同时,模仿文中的“梅花山成了欢乐的海洋”一句,练习用:“……成了……”说一句话。 | |||||||||||||||||||
素养 培养 目标 | 基本 目标 | ★1. 认识4个偏旁——宀扌自又,掌握其名称与写法,并能说出学过的带有“宀扌自又”的字并组词。 2. 绿线内的生字能正确认读,初步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的意思。 3. 学会按照笔顺正确书写田字格内9个生字,在正确识记生字的基础上能区分同音字和形近字。 ★4、结合插图,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梅花盛开的美丽景象,激发学生热爱生机勃勃的大自然的情感。 | ||||||||||||||||||
发展 目标 | 1.能将生字组成多个词语,增加词汇量。 2. 摘录用“……成了……”带有比喻成分的句子并积累下来。 3、仔细观察一种植物,仿照课文的写法练习描写。 4、继续学习比喻和拟人的写法,把观察想象和朗读结合起来,感悟意境美和语言美,培养学生的语感。 | |||||||||||||||||||
教学设计 举隅 | 师:请小朋友们轻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读懂了什么? (生自由朗读) 生1:我读懂了人们喜爱报春的梅花,经常去看梅花。 师:你是从哪儿读懂的呢? 生1:我从第二句话中“一到……便……”读懂这层意思的。 (师红笔圈划,指导朗读) 生2:我从中体会到了梅花山看花的人很多,好像河流一样。 师:你真会读书!“人流”这词儿的意思都读懂了。 (相机圈划,指导朗读) 生3:老师,我从“涌动”这个词中体会到前往梅花山看花的人也是“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很挤很挤的。 (边说边做了个“挨着”的动作。) 师:你能用刚学过的句子来理解“涌动”,真好! (相机圈划,指导朗读) 生4:老师,我感觉满山的梅花给人们带来了美,也带来了很多欢乐! 师:是吗?你怎么体会到的? 生4:“梅花山成了欢乐的海洋。海洋是广阔无边的,那不是说,人们很欢乐很欢乐吗? 生5:老师,我觉得这句话还有一点意思是说来看花的人很多,他们都很快乐! 师:你俩的理解都很独特!那么,假如你也在这看花的人中,眼望着这美丽的梅花,尽情享受着阵阵清香,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代表交流) 生6:我会站在梅花树旁,闻着那阵阵清香,发出赞叹:“梅花啊梅花,你不但很美,还很香,我真喜欢你啊!” 生7:我会望着远处的梅花说:“你看,满山的梅花都开放了,他们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多么象蓝天下的片片彩云啊!” 生8:如果我是看花的人,我希望自己也变成一朵晶莹透亮的梅花,努力散发出清香,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 …… 【 以上这部分旨在引导学生从课文本身,从语句中中理解词句的含义,感受梅花山的美,领悟游人的兴奋,从而产生共鸣。“课标”指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就让学生边读边思,没有问一个繁琐的问题,而是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的空间,引导他们谈出自己独特的理解,发展了学生的语言。理解“涌动、人流”等词语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利用课文的语言环境来理解,就能将教学难点化繁为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
作业设计 | 一、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并组词。 宀( )( ) 扌( )( ) 自( )( ) 又( )( ) 二、多音字组词。 还 ( ) 挨 ( ) ( ) ( ) 三、照样子,填上合适的词语。 (一只一只)蜜蜂 ( )彩云 ( )梅花 ( )树叶 ( )羊 ( )人流 ( )山 (淡 淡)的清香 ( )的泉水 ( )的书本 ( )的手指 ( )的马路 ( )的电线 ( )的声音 四、写句子。 ( )像( ). 节日那天,( )成了( )。 下雨了,( )成了( )。 五、仔细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仿照课文的写法,写几句话。 | |||||||||||||||||||
课 题 | 5 草原的早晨 | |||||||||||||||||||
教材分析 | 内容 简析 | 本课围绕“草原的早晨”,写了早晨,草原从睡梦中醒来,牧民们赶着羊去放牧的情景,展现了草原一片繁荣兴旺的新气象。 | ||||||||||||||||||
语言 特 | 全文共有三个自然段,紧紧围绕“草原的早晨”写出了羊儿、牧民的活动,语言简练、生动,运用富有动感的词语写出了草原的特点,给人以欢快、喜悦、富有朝气之感。特别是第一自然段运用拟人手法点出课文描写的地点、时间,很有特,宜引导学生好好体会,“一只只”类似的短语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积累和拓展,同时要进一步体会比喻句的相似点。 | |||||||||||||||||||
素养培养目标 | 基本 目标 | ★1、认识4个新偏旁——厂牛斤力,掌握其名称和写法,能说出带有“厂牛斤力”的字并组词。 2、绿线内的生字能正确认读,初步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的意思。 3、学会按照笔顺正确书写田字格内的10个生字,在正确识记生字的基础上能区分形近字和同音字。 4、凭借课文插图和关键词语,展开想象,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 ||||||||||||||||||
发展 目标 | 1、能将生字组成多个词语,增加词汇量。 2、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文中插图,借助图画反复诵读,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从而领会课文内容,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蓬勃生机。 3、结合插图想象课文中远处的羊与天相接的景象,出示图片和生活实际仿照课文用“ 像 。”的句式说写一句话。 4、阅读课外有关写草原的文章。学生尝试诵读古诗《草》、《敕勒歌》。 | |||||||||||||||||||
教学设计 举隅 | 引导学生认识第一自然段是运用“……打破了……,……醒来了。”句式和拟人手法写出了草原的早晨,初步体会作者别具一格写作方法。 课文第二、三自然段,围绕“铺满新绿的草原醒来了”从近距离和远距离描写了羊儿、牧民的活动。在教学中可以抓住羊儿的“涌”“蹦跳”“奔”;牧民的“跨上”“追赶”等词语引导学生感受草原早晨是欢快的、是充满生机。教学第三自然段时,通过观看录像或图片等手法引导学生认识草原,并尝试运用 “一只只、一……的 像 在 。”练习说话。以此了解草原以及大自然中更多美好的事物。 | |||||||||||||||||||
作业设计 | 一、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并组词。 门( )( ) 扌( )( ) 攵( )( ) 二、 比一比,组词。 羊( ) 门( ) 牧( ) 外( ) 洋( ) 们( ) 放( ) 处( ) 三、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一( ) 一支支( ) 一个个( ) 一匹匹( ) 一朵朵( ) 一阵阵( ) ( ) ( ) ( ) 的草原 欢乐的 动听的 ( ) ( ) ( ) 四、照样子,仿写句子。 例:一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 1、盛开的梅花像 。 2、明亮的小池塘像 。 3、 像 。 五、诵读诗歌,完成练习。 草原 春姑娘编织了一幅绿的大地毯, 上面还织着许多美丽的花。 牛羊,在地毯上打滚, 马儿,踩着花奔向远方。 在这神话般的世界里, 我向明亮的天边走去。 那空中的云雀, 仿佛也在吹着牧笛, 把羊似的白云, 赶到我的身旁。 1、诗歌向我们描述了 (季节)草原的景象。 2、读一读,想一想: (1)“绿的大地毯”指的是什么? (2)“神话般的世界” 指的是什么? | |||||||||||||||||||
教 材 | 第 2 册 | 所属年级 | 一 | 单元 | 第 三 单元 | |||||||||||||||
本单元 素养培养 目标 | 1、学会本单元29个生字,认识6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两条绿线内的22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多音字。初步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的意思。能借助图片,联系生活经验,在语境中理解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朗读对话。 4、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敢于和强手竞争,才是最出的。懂得高超的技术是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得来的 ,只有不怕吃苦,经得起摔打,才能学到真本领。明白做人要谦虚,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5、理解并积累课文中有关词语。能仿照课文句式用“练习”、“参加”“特别”“比”造句。 | |||||||||||||||||||
对应的 课标年段 目标 | 1.结合课文学习认识并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 2.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力求把字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 3.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适当指导摸索汉字构字规律,根据规律识字。 4.学习倾听,能听懂别人说话的大致内容。养成静心听的习惯。 5.能根据要求说或写一句正确、通顺、完整的话(建立句子概念);借助图片、情境、生活等说话写话;模仿课文规范的句式说话、写话等。 6.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不指读,不漏字改字加字,不一字一顿读,能按词语、短语为单位朗读,形成较为顺畅地语流。 7.借助读物中的图画、拼音阅读,有阅读兴趣。 8.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大致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结合课文认识、积累不同形式的词语,如“ABB”“AABB”等。 9.阅读、背诵、积累一些浅近的古诗、童谣和儿歌;在阅读、生活情境中积累词语。 | |||||||||||||||||||
学情分析 | 本单元是一上的第三单元,课文以童话寓言为主,比较浅显易懂又富有哲理,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该年龄段学生还处在低年段的前期,因此,目前还是要把识字、写字、朗读、背诵作为重点。 课标要求,低年段的学生借助读物中的图画、拼音阅读,有阅读兴趣。因此,本单元的素养培养目标结合文本,较多的鼓励学生借助拼音阅读。虽然部分课文篇幅较长,但只要老师注意方式方法,就能让学生有兴趣地阅读。 |
课 题 | 6蘑菇该奖给谁 |
教材分析 | 内容 简析 | 《蘑菇该奖给谁》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黑兔和小白兔参加跑步比赛的故事,它告诉学生要有勇气,敢于和强手竞争,虽败犹荣。全文以对话的形式叙述,适合学生分角朗读。课文配有插图,通过观察插图,对学生理解兔妈妈的“好好练习跑步”“出”有很大的帮助。 | |
语言 特 | 全文以对话的形式叙述,适合学生分角朗读。课文配有插图,通过观察插图,初步认识提示语位置的不同,体会人物的心情和说话时的语气。认识疑问句和感叹句。抓住“练习”、“参加”等典型词语句式练习造句。 | ||
素养培养目标 | 基础 目标 | ★1、认识2个新偏旁--厶、冖,掌握其名称和写法,能说出带有这些偏旁的字并组词。 2、绿线内的生字能正确认读,初步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的意思。 3、学会按照笔顺正确书写田字格内的10个生字,在正确识记生字的基础上能区分形近字和同音字。 4、认识多音字“得”、“地”,会在具体的语句中正确认读。 5、在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习分角朗读课文。 | |
发展 目标 | 1、能将生字组成多个词语,增加词汇量。 2、认识多音字“参”,能根据它不同的读音组词。 ★3、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会仿照课文,用“练习”、“参加”练习说、写一句话。 ★4、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结合观察插图,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和说话时的语气。 ★5、抓住关键词语边读边想,领悟兔妈妈说话的含义,懂得敢于和高手竞争才是最出的。 6、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戴上头饰表演课本剧。 | ||
教学设计举隅 | 学习第八、九、十自然段。 师:听了小黑兔和小白兔的话,兔妈妈会把蘑菇奖给谁呢?(生:小白兔。) 对了,兔妈妈和你们的想法也是一样的,她把蘑菇奖给了小白兔。(课件出示插图三。)听听兔妈妈是怎么说的?(听老师范读第8自然段。) 小黑兔得了冠军,奖品却给了小白兔,如果你是小黑兔,你会怎么想?(指名说。) 谁来当小黑兔,不服气地问问妈妈。(指名读第9自然段。) 小朋友,如果你们都是兔妈妈,你们有什么好的理由来说服小黑兔呢?(4人1小组开展讨论。) 交流: 生:小黑兔,因为你不敢和高手比呀。 生:小黑兔,你虽然得了第一名,但是你一直和乌龟赛跑,是不会有进步的。 生:小白兔虽然落在后面,但他一直和骏马赛跑,一定会跑得越来越快。 …… 【以四人一小组展开讨论,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个个都参与学习,人人奉献思维结果。】 师:兔妈妈的话谁来读?(指名读第10自然段。) 小结:骏马是跑步高手,还有谁也称得上是高手?(引导学生说说我们班学习上的高手。)是的,小白兔敢和高手比,高手已经很了不起了,敢和高手比的人就更了不起了,我们平时就要和这些高手比,才能学到真正的本领。 【此处设计,是为突破教学难点,即理解兔妈妈说的“敢于和高手比”,让学生进入情境,来说服小黑兔,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之中,明白敢于和高手比,才能学到真正的本领。学生们各抒己见,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既丰富了课文内容,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创新精神。】 | ||
作业设计 | 一、比一比,组词。 乌( ) 过( ) 提( ) 北( ) 鸟( ) 对( ) 是( ) 比( ) 二、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并组词。 ㄙ ( )冖 ( ) 纟 ( ) 辶 ( ) 三、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临走(lín nín ) 蘑菇(gū gu ) 得意(de dé ) 嘱咐(zhǔ zǔ) 参加(cān chān) 奖品(pǐng pǐn)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小黑兔和 比赛,得了 。小白兔和 比赛,得了 。兔妈妈把奖品给了 ,因为 。 五、读句子,并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1、 兔妈妈嘱咐两个孩子要好好练习跑步。 2、 今天,我参加跑步比赛,得了第一名。 | ||
课 题 | 7骑牛比赛 | ||
教材分析 | 内容 简析 | 这篇课文是讲一位技术高超的骑手在骑牛比赛中的精彩表演给与人们的启示:高超的技术是靠长期刻苦训练得来的。 | |
语言 特 | 本课语言生动,贴切地描述了当时骑牛比赛的精彩场面。以“挤满”“兴致勃勃”“技艺高超”“野性大发”“热烈的掌声”为关键词,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对场面描写有初步的了解,体会从面到点的写法。骑手的话发自肺腑,意味深长,启发人们去认真思考。可以抓住“特别”等典型词语句式练习造句。尝试用“因为……所以……”说说骑手为什么没有从牛背上摔下来。 | ||
素养培养目标 | 基础 目标 | ★1、认识1个偏旁--八,掌握其名称与写法,并能说出学过的带有这个偏旁的生字并组词。 2、绿线内的生字能正确认读,初步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的意思。 3、学会按照笔顺正确书写田字格内10个生字,在正确识记生字的基础上能区分同音字和形近字。 4、认识1个多音字“只”,掌握它的两种读音,在正确认读的基础上分别组词。 | |
发展 目标 | 1、尝试用关联词“尽管……还……”填空、造句。 2、搜集资料,了解南美洲人骑牛比赛的风俗习惯,同学间相互交流。 ★3、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领会课文内容。体会到高超的技术是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得来的,只有不怕吃苦,经得起摔打,才能学到真本领的道理。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理解并积累有关词语:“挤满”“兴致勃勃”“技艺高超”“野性大发”“热烈的掌声”。能仿照课文句式用“特别”造句。 5、积累名言警句,激励学生从小培养不怕困难,经得起摔打的精神。。 | ||
教学设计举隅 | 感悟对话 1、一个小姑娘跑过去,给这位骑手献上了一束鲜花,她是怎么问的? (你怎么没从牛背上摔下来呢?) 2、同学们一定也很好奇,骑手是怎么回答的? (你不知道,我曾经从牛背上摔下来上千次!) 3、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骑手成功的背后是上千次从野性大发的牛背上摔下来的经历,他的成功是多么来之不易啊!没有上千次的艰苦训练,没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就没有高超精湛的驾驭公牛的技艺。(出示:骑手一次次失败的经历) 4、此时此刻,如果你是这位小姑娘,你想对这位成功的骑手说什么?有一些骑手从牛背上摔下来了,你又想对他们说什么呢? (点评:想起冰心的一句话:“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谁知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和牺牲的血雨。”文本在骑手的话语间戛然而止,我想,如果要令学生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骑手成功的不易,可以尝试还原他那曾经无数次的“训练图景”,出示一幅幅骑手失败时的画面,可让学生将所想的“失败”情景与“成功”的情景相联系,从而理解文中的重点句子含义,从中获得有益的启发) | ||
作业设计 | 一、读一读,连一连。 曾 掌 热 次 超 致 洲 束 只 我的翘舌音朋友 我的平舌 音朋友 二、辨音室。 zhǐ zhī 1、只( )要我能做出这道难题,妈妈就奖我一只( )红苹果。 2、这只( )皮球是你的吗?不是的话我只( )好交给老师了。 3、草地上只( )有一只( )小兔子。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最爱骑牛比赛。这位骑手没有从牛背上摔下来,是因为 。从中我明白了 的道理。 四、名言记心上: 失败是成功之母。 要学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五、用句中加点的词语造句。 南美洲人特别爱看骑牛比赛。 | ||
课 题 | 8小松树和大松树 | ||
教材分析 | 内容 简析 | 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风伯伯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小松树和大松树》一课篇幅短小,寓深刻的道理于简单的故事中,颇有点儿深入浅出的味道,蕴涵着深厚的哲学考量。 | |
语言 特 | 本文融情于理,充满童真童趣。用“多高哇”“喂”“你呢”“摸”“惭愧”“低下了头”等词语形象的表现人物的神态,语气。巩固对话形式的表述。本文可以抓住“有……有……”典型词语句式练习造句,积累“很远很远”类似的词语。 | ||
素养培养目标 | 基础 目标 | ★1、认识3个偏旁--囗、子、父,掌握其名称与写法,了解“子、父”的含义,并能说出学过的带有这些偏旁的生字并组词。 2、绿线内的生字能正确认读,初步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的意思。 3、学会按照笔顺正确书写田字格内9个生字,在正确识记生字的基础上能区分同音字和形近字。 | |
发展 目标 | 1、能将生字组成多个词语,增加词汇量。 2、仿照“很远很远”写出“很( )很( )”的词语。 ★3、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领会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理解并积累有关词语:积累“很远很远”类似的词语,抓住“有……有……”典型句式练习造句, 5、续编故事《小松树明白了》 | ||
教学设计举隅 | (学生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指生读风伯伯的话。) 师:风伯伯的话你们听懂了吗? 生:风伯伯批评了小松树,不让它骄傲。 生:风伯伯说小松树能看得远是大山爷爷把它托起来的,并不是小松树长得高。 师:怎样才能读好风伯伯的话呢?想想当你犯了错误时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他们是用什么样的语气批评教育你的。 (学生自读,指生读,师范读,生练读,指生读。) 师:小松树听懂风伯伯的话了吗?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生:小松树知道自己错了,低下了头。 生:老师,我不懂“惭愧”这个词。 师:同学们有懂“惭愧”这个词的意思的吗?(同学们摇头) 同学们,当我们做错了事,后来已经认识到自己错了,这时你的心情怎样的?(难受 不好意思 不安……)小朋友,这就是“惭愧”心情。(同学们点头)同学们低下头,做一下“惭愧”的样子。(学生做低头动作,体验小松树“惭愧”的心情。) 师:假如你是小松树,这时,你想对大松树说些什么? 生:大松树哥哥,我错了。 生:大松树,你比我长得高,我能看的远,是大山爷爷把我托起来的,我不应该瞧不起你。 师:看来,小松树已经改正了错误,变成了一个既懂事又谦虚的孩子。 (此环节设计重点指导学生理解“惭愧”的意思;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做动作,让学生联系语境理解风伯伯话的意思;并通过“你想对大松树说些什么?”后续想象说话,深化对词语的理解。) | ||
作业设计 | 一、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松( ) 爷( ) 伯( ) 孩( ) 公( ) 爸( ) 拍( ) 还( ) 二、照样子,写一写。 远—很远—很远很远 小—( )—( ) ( )—( )—( ) 三、写出带点字反义词。 1、小红家离学校很近。( ) 2、一节课要完成一张试卷,时间很紧。( ) 3、老师提出一个问题。( ) 4、山上的小松树长得矮。( ) 四、读课文,想一想,填一填。 ( )松树 ( )松树 的松树比 的松树长得高。 的松树比 的松树长得矮。 五、续编故事: 小松树明白了 听了风伯伯的话,小松树 | ||
教 材 | 第 2 册 | 所属年级 | 一 | 单元 | 第 四 单元 | ||||||
本单元 素养培养 目标 | 1、学会本单元46个生字,认识9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两条绿线内的32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初步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9、10、11三课。 4、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的崇敬之情,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了解爷爷从小认真练字的故事,懂得认真练字的重要性;认识到长辈为晚辈付出的精力、心血,懂得要尊重长辈,不要让长辈为我们操心。体会陈毅和母亲之间的浓浓亲情,懂得要像陈毅那样孝敬长辈;学习爸爸的好学精神。 5、理解并积累课文中有关词语。能仿照课文句式用“经常”“一边……一边……” “真是”造句。 | ||||||||||
对应的 课标年段 目标 | 1.结合课文学习认识并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 2.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力求把字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 3.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适当指导摸索汉字构字规律,根据规律识字。 4.学习倾听,能听懂别人说话的大致内容。养成静心听的习惯。 5.能根据要求说或写一句正确、通顺、完整的话(建立句子概念);借助图片、情境、生活等说话写话;模仿课文规范的句式说话、写话等。 6.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不指读,不漏字改字加字,不一字一顿读,能按词语、短语为单位朗读,形成较为顺畅地语流。 7.借助读物中的图画、拼音阅读,有阅读兴趣。 8.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大致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 9.阅读、背诵、积累一些浅近的古诗、童谣和儿歌;在阅读、生活情境中积累词语。 | ||||||||||
学情分析 | 本单元是一上的第四单元,课文以反映革命领袖品质、体现时代气息,以及尊老爱老为主,能联系到学生的生活,易于引发学生思考。在学习课文中了解伟大领袖,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了解爷爷从小认真练字的故事,懂得写好汉字的重要性。认识到长辈为晚辈付出的精力,心血,懂得要尊重长辈,不要让长辈为我们操心。体会陈毅和母亲之间的浓浓亲情,懂得要象陈毅那样孝敬长辈。 课标要求、;低年段的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大致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结合课文认识、积累不同形式的词语。因此,本单元的素养培养目标结合文本,较多地考虑了对文章词句的积累内化。虽然学生在这些方面刚刚起步,但因为有课文生动形象的“例子”,再加上老师清楚的讲解、指导,相信学生一定能有所领悟,并尝试主动运用。 | ||||||||||
课 题 | 9吃水不忘挖井人 | ||||||||||
教材分析 | 内容 简析 | 本课讲了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在江西领导革命时帮助乡亲们挖水井,解决了吃水困难。解放后,乡亲们在井边立碑,表达了对的感激和崇敬之情。 | |||||||||
语言 特 | 课文语言浅显易懂,适宜学生朗读背诵。理解并积累重点词语,区别“领导”“带领”。文中出现了“那儿”,引导学生理解“那儿”指哪儿。区分“这儿”和“那儿”指的是不同位置写一句话。 | ||||||||||
素养培养目标 | 基础 目标 | 1、绿线内的生字能正确认读,初步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的意思。 2、学会按照笔顺正确书写田字格内10个生字,在正确识记生字的基础上能区分同音字和形近字。 ★3、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领会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的崇敬之情,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 |||||||||
发展 目标 | 1、能仿照课文句式尝试用“带领”造句。 ★2、理解并积累有关词语,区分“领导”“带领”。理解“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的含义。 3、搜集资料,了解的故事,开个小小故事会。 4、积累名言警句,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 | ||||||||||
教学设计举隅 | 在生字教学中,针对低年级孩子的识字特点,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的汉字来帮助自己学习新的汉字,以此既简化了生字教学,又能将形近字、同音字、音近字区分开。 如:教生字——“士 井 金”时,可以从学过的“土 开 全”入手,先复习学过的汉字,再将学过的字在笔画上做一些变动(通过课件动画或黑板上的彩粉笔标注)引导学生掌握新学的汉字—— “土”的上下两横颠倒位置就变成了“士”。 “开”的撇和竖出头就变成了“井”。 “全”的下面多两个点就变成了“金”。 | ||||||||||
作业设计 | 一、比一比,再组词。 士( ) 井( ) 金( ) 主( ) 土( ) 开( ) 全( ) 住( ) 二、选一选,填一填。 座 束 块 口 棵 位 一( )石碑 一( )骑手 一( )村庄 一( )井 一( )鲜花 一( )松树 三、数一数,填一填。 1、以:共( )笔,第3笔是( ),组词为( )。 2、井:共( )笔,第3笔是( ),组词为( )。 3、乡:共( )笔,第2笔是( ),组词为( )。 四、用句中加点的词语造句。 1、就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 五、成语记心上: 饮水思源:喝水时想到水的来源。比喻不忘本。 知恩报德:知道了受人家的恩惠就报答人家的恩惠。 结草衔环: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 ||||||||||
课 题 | 10他得的红圈圈最多 | ||||||||||
教材分析 | 内容 简析 | 本文是一篇人物故事,讲述的是爷爷从小认真练字的故事。课文配有插图,生动形象地再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 |||||||||
语言 特 | 本文语句简练,有条理。句与句之间有内在联系。图文结合就能很好的体会人物感情。本文轻声音节比较多,在朗读时读好轻声音节。理解并积累有关词语:“一手好字”“经常”“夸奖”“蒙着”“用功”。能仿照课文句式用“经常”造句。尝试用关联词“先……再……”“每次……,……都……”造句。 | ||||||||||
素养培养目标 | 基础 目标 | ★1、认识4个偏旁--刂、小、工、讠,掌握其名称与写法,了解“讠”的含义,并能说出学过的带有这些偏旁的生字并组词。 2、绿线内的生字能正确认读,初步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的意思。 3、学会按照笔顺正确书写田字格内9个生字,在正确识记生字的基础上能区分同音字和形近字。 | |||||||||
发展 目标 | 1、能将生字组成多个词语,增加词汇量。 2、仿照课文句式,尝试用关联词“先……再……”“每次……,……都……”造句。 ★3、理解并积累有关词语:“一手好字”“经常”“夸奖”“蒙着”“用功”。能仿照课文句式用“经常”造句。 ★4、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了解爷爷从小认真练字的故事,懂得认真练字的重要性。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5、号召同学们向爷爷学习,开展一次讲故事比赛。 | ||||||||||
教学设计举隅 | 精读第2自然段。 (1) 自由轻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这一段一共有几句话?哪一句话写写小时候认真练字的?用“——”把这句话画下来。 回答后出示句子:每次写字,都能按先生的要求去做。 A、 指名读句子。思考:这里的“先生的要求”指的是什么?谁能联系课文中的话来回答?(先用纸蒙着帖描,等练熟了再照着字帖写。)先生要求有两个,课文用什么连接起来?(先……再……)这样,文章表达就有顺序了。 B、谁能想象一下,小时候会怎样练习?理解后再读这句话,读好“每次”“都”等字词。 C、 正由于他这样认真,结果怎样?请小朋友联系下面的几句话来思考。(老师给他打的红圈圈最多。他的母亲很高兴。他练出了一手好字。) 3、创设情境,练习说话。 情境一:当老师批到的作业本时,会是怎样的神态,怎样的动作,还会说些什么? 情境二:当妈妈看到都是红圈圈的作业本时,她又会想写什么?说些什么? 情境三:当同学们看到的作业本时,又会说些什么? 任选一个情境,进行说话练习。 (老师的奖赏,母亲的高兴,同学的羡慕,都说明小时侯确实是个勤奋学习的好孩子。) (评析:引导学生理解文中重点词句,通过朗读感悟爷爷小时候如何认真练字,懂得认真练字的重要性。创设情境,练习说话,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很好体会了邓爷爷勤奋学习的精神。引导学生关注“先……再……”感知说话的条理性,有序性。) | ||||||||||
作业设计 | 一、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工( ) 课( ) 求( ) 功( ) 棵( ) 球( ) 二、数一数,填一填。 1、邓:共( )笔,第3笔是( )。 2、当:共( )笔,第4笔是( )。 3、求:共( )笔,第6笔是( )。 三、选词填空。 主要 要求 1.老师( )我们上课认真听讲。 2.当时小学生( )功课是写毛笔字。 功课 用功 1.小时候学习很( )。 2.我们放学回家后要认真做( )。 四、补充句子。 1、小方经常 。 2、 心里很高兴。 五、照样子,把句子填完整。 例:早上起床后,我先刷牙,再洗脸。 1、客人来了,我先 ,再 。 2、考试时, 。 | ||||||||||
课 题 | 11奶奶的白发 | ||||||||||
教材分析 | 内容 简析 | 这一课主要写了奶奶和孙子之间的一段对话,表现了两代人之间的亲情。教育少年儿童要孝敬长辈,不要让长辈为我们操心。文本贴近小朋友们的生活,懂事的孩子们可能也有过这样的故事发生。孩子们读这样的故事无疑是应有亲切感的。 | |||||||||
语言 特 | 本文叙述简洁,富有情趣,适合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巩固对话的形式,巩固对疑问句的认识。理解并积累有关词语:“好奇”“雪白雪白”“没有吭声”“操心”“抚摸”。 能模仿写ABAB形式的词语。理解“‘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的含义。 | ||||||||||
素养培养目标 | 基础 目标 | ★1、认识3个偏旁—心、王、人,掌握其名称与写法,了解“心”的含义,并能说出学过的带有这些偏旁的生字并组词。 2、绿线内的生字能正确认读,初步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的意思。 3、学会按照笔顺正确书写田字格内9个生字,在正确识记生字的基础上能区分同音字和形近字。 4、认识1个多音字“发”,掌握它的三种读音,在正确认读的基础上分别组词。 | |||||||||
发展 目标 | 1、能将生字组成多个词语,增加词汇量。 2、仿照“雪白雪白”“黑黑的”,写一写有关颜的词语。 ★3、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领会课文内容。认识到长辈为晚辈付出的精力、心血,懂得要尊重长辈,不要让长辈为我们操心。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并积累有关词语:“好奇”“雪白雪白”“没有吭声”“操心”“抚摸”。 理解“‘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的含义。 5、请学生帮长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尝试写一篇短小的敬老日记。 | ||||||||||
教学设计举隅 | “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 这句话是文章的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在环节的设计中,如果让学生随心所欲地说,学生丝毫没有半点感性认识,一定会无所适从,不知所云。于是,课前准备就显得必不可少。“以前,奶奶为爸爸操过什么心?现在,奶奶又为什么心?”课前就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向爸爸了解奶奶为爸爸操心的生动事例,向奶奶了解她对孙子有什么殷切期望。既让每个学生在爸爸和奶奶动情的讲述中受到一次爱的教育,又能让学生心中装着文本进入课堂,学生一定会滔滔不绝地转述奶奶爸爸的话, “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让学生抓住感悟奶奶的白发是长期操劳的结果:一部分是为自己的儿子操心,一部分是为孙子操心。学生对奶奶的辛劳、操心感触更深,对奶奶的劳苦功高,一定会由衷地充满感恩之情。这句话说得风趣但没有责怪的意思,要根据奶奶的年龄特征,引导学生把这种语气读出来。 | ||||||||||
作业设计 | 一、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指( ) 上( ) 完( ) 抬( ) 让( ) 玩( ) 二、辨音室。 fā fà fa 1、小妹妹有一头乌黑发( )亮的长发( )。 2、爱迪生发( )明了电灯。 3、奶奶的头发( )雪白雪白的。 三、照样子,填一填。 例:奶奶的头发雪白雪白的。 1、公园里的小草 的。 2、晴朗的天空 的。 3、秋天的枫叶 的。 四、我为长辈做什么?(把句子写完整) 我替奶奶( )。 我给妈妈( )。 我给爸爸( )。 我为大家( )。 五、写话《我帮奶奶做家务》。 | ||||||||||
课 题 | 12陈毅探母 | ||||||||||
教材分析 | 内容 简析 | 本文讲的是陈毅元帅回乡看望生病的母亲的故事,表现了他和母亲之间的亲情。 | |||||||||
语言 特 | 本文语言真挚感人。细致的动作描写表现陈毅对母亲的一片孝心。母子的对话发自肺腑、情真意切。在理解词句意思的基础上关注“一边……一边……”、“一……就……” 的用法,建立多种句子概念。 | ||||||||||
素养培养目标 | 基础 目标 | 1、绿线内的生字能正确认读,初步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的意思。 2、学会按照笔顺正确书写田字格内的9个生字,在正确识记生字的基础上 能区分形近字和同音字。 ★3、通过反复的朗读,抓住文中重点词语来体会文中字里行间的母子亲情,感受陈毅元帅真诚的孝心和博大的情怀。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
发展 目标 | 1、能将生字组成多个词语,增加词汇量。 ★2、在熟读的基础上能模仿课文用“一边……一边……”“一……就……”说一句话。 3、练习分角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感情。 4、收集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孝敬老人的文章阅读,在班中开展讲故事比赛 | ||||||||||
教学设计举隅 | 品读析句,精读感悟,领会课文情感 1、通读全文,自主感悟: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是什么? 2、学生自主认读,小组内相互交流。 3、大组汇报,重点品读(结合学生汇报,相机出示下面句子) (1)一进家门,陈毅就来到母亲床前,拉着她的手,细心地询问病情。 ——体会陈毅对母亲的关切之情(可结合图1指导学生理解朗读) (2)他看见母亲换下的衣服还没洗,就打来一盘水一边洗衣服,一边跟母亲谈家长。 ——体会陈毅对母亲的孝顺之情(可结合图2帮助学生体会句子表达的感情) (出示带有“一……就……”、“一边……一边……”关联词的重点句,学生进行动作演示,体会“一……就……”其动作的连贯性,“一边……一边……”的动作同时进行,并和“一会儿……一会儿”进行区别,为说话练习做好铺垫。) | ||||||||||
作业设计 | 一、把汉字和拼音用线连起来。 jīn gù shǎo gāi yuán mǔ xiāng yīng 元 母 今 故 该 少 应 乡 二、比一比,组词。 少( ) 该( ) 元( ) 故( ) 小( ) 孩( ) 无( ) 古( ) 三、 多音字组词。 少 shǎo ( ) Shào ( ) 四、 填上合适的词。 细心地( ) 高兴地( ) 认真地 ( ) 崭新的( ) 美丽的( ) 高大的 ( ) 五、 读句子,照样子写一写。 例:陈毅一边洗衣服,一边跟母亲谈家常。 1、 妈妈一边 ,一边织毛衣。 2、 一边 ,一边 。 例:一进家门,陈毅就来到母亲床前。 1、红红一放学,就 。 2、 一 ,就 。 | ||||||||||
课 题 | 13好学的爸爸 | ||||||||||
教材分析 | 内容 简析 | 《 好学的爸爸 》是一片写人的文章,通过爸爸学习电脑,注重“充电”的具体描写,表现了爸爸勤奋好学,不断进取的可贵精神。 | |||||||||
语言 特 | 本文语言朴实,浅显易懂,富有童趣。理解 “好学”、“充电”“电脑高手”等词语,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体会爸爸勤奋好学,不断进取的可贵精神。会用“真是”说写一句话。巩固练习造句“一……就……”。 | ||||||||||
素养培养目标 | 基础 目标 | ★1、认识2个新偏旁--饣冂,掌握其名称和写法,了解这2个偏旁所表示的含义,并能说出带有这些偏旁的生字并组词。 2、知道“好”是多音字,会用它不同的读音组词。 3、绿线内的生字能正确认读,初步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的意思。 4、学会按照笔顺正确书写田字格内的9个生字,在正确识记生字的基础上 能区分形近字和同音字。 ★5、在理解了词语意思的基础上,会用“真是”“一……就……”说写一句话。 6、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
发展 目标 | 1、在熟读的基础上能模仿课文用“一……就……” “真是”说写一句话。 ★2、围绕课题引导学生质疑,带着问题反复诵读,从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爸爸勤奋好学的精神,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的欲望。 3、收集并阅读古今中外勤奋好学的故事,先读一读,再在班中讲一讲。 4、积累有关“勤学”的名言警句。 | ||||||||||
教学设计举隅 | 师:(做出疑惑不解的样子)小朋友们,课文第一自然段中有一个词语叫“充电”,老师不太懂,你们能帮帮我吗?请小朋友来说说。 生讨论交流。 生1:有时候爸爸的手机没电了,他就放在插座上,充好电后,就能用了。 生2:我们家里的手电筒也是这样的,我自己还给它充过电呢。 生3:我的电动玩具上用的电池也是充电电池。 (学生开心地哈哈大笑) 师:下面请大家认真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看看这篇课文里的“充电”是什么意思。 (生读书) 生:“充电”就是再学习的意思。 师:这个小朋友读书真仔细,他一边读一边想,很快答案就到了。我们要学习他认真读书的态度。 师:大家继续往下看,爸爸在学习什么呀? 生:爸爸上业余电脑培训班学习电脑。 师:爸爸不是早就会在电脑上打字了吗?为什么还要去学习,请小朋友再读读下一个自然段。 生:因为爸爸说:“光会打字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学习上网啦,制图啦……要学的东西可多啦。” 师:你还知道利用电脑可以学习什么呢? 生:我知道还可以在电脑上画画。 生:还可以听故事、看电影……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多!希望大家能利用电脑学习更多的知识,像课文中的爸爸一样,成为一个电脑高手。你课余还喜欢学些什么? 生:我在课余还学习画画、弹钢琴。 生:我还学习下围棋。 生:我还学习书法。 …… 师:说得真好!看来,小朋友都像“爸爸”那样是个好学的人。 【评析:“充电”,在小朋友的眼里是一个生活用语,如何让他们理解“充电”的比喻意义,进一步领悟文章的中心,即学习爸爸那种勤奋好学的精神呢?执教者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巧妙地引导迁移,让学生合作,讨论交流,将学生的课内外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在自然、平等的对话过程中不知不觉达到对文章内容的把握。】 | ||||||||||
作业设计 | 一、用“√”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好学(hǎo hào) 夹着包(jiā jiá) 资料(zī zhī) 简单(jiǎn jiān) 最近(jìn jìng) 现在(xiàn jiàn) 二、选自填空。 再 在 现( ) ( )见 正( ) ( )会 玩 完 ( )成 ( )具 ( )耍 ( )会 进 近 靠( ) 附( ) ( )步 前( )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1、爸爸不光会在电脑上( ),还会( )。 2、因为爸爸( ),所以他成为( )。 四、读句子并用带点的词语说话。 1、爸爸一吃完晚饭,就夹着包往外走。 一……就…… 2、爸爸现在可真是电脑高手了。 真是…… 五、 写出搜集到的两句名言警句。 1、 2、 | ||||||||||
教 材 | 第 2 册 | 所属年级 | 一 | 单元 | 第 五 单元 | ||||||
本单元 素养培养 目标 | 1、 学会本单元生字新词,认识6个偏旁,掌握其名称和写法。绿线内的生字能正确认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两首儿歌。 2、初步了解看图会意的学字方法,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进一步激起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树立学好汉字的信心。 3、观察图画,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夏季的特点。体会农村夏夜的情趣,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和大自然的美。积累词语,会用上课文中的相关词语说一两句正确、完整、通顺、连贯的话。 | ||||||||||
对应的 课标年段 目标 | 1、与识字、阅读教学结合,借助拼音识字、阅读,在识字阅读的过程中巩固对拼音的认读与识记。 2、结合课文的学习,认识并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 3、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力求把字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 4、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了解摸索汉字构字规律,根据规律识字。 5、能根据要求说或写一句正确、通顺、完整的话(建立句子概念);借助图片、情境、生活等说话写话;模仿课文规范的句式说话、写话等。 6、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不指读,不漏字改字加字,不一字一顿读,能按词语、短语为单位朗读,形成较为顺畅地语流。 7、阅读、背诵、积累一些浅近的古诗、童谣和儿歌;在阅读、生活情境中积累词语。 | ||||||||||
学情分析 | 本单元是一下的第五单元,与第一单元的教学形式相似,主要是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掌握多种识字方法。课文内容具有一定的归类性和概括性,学生头脑中的知识以生活经验和直观知识为主,所以要结合插图来理解课文内容,在书本提供的语言环境中认字学字,使教学化繁为简。 | ||||||||||
课 题 | 识字5 | ||||||||||
教材分析 | 内容 简析 | 这是一篇采用“词串”形式识字的课文。课文围绕夏天,将12个词语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排列成4行,隔行押韵,分别介绍了夏季特有的气象、瓜果、和小昆虫、花卉,易于诵读。课文配有插图,为学生了解夏季的特点和识字识词创设了情境,使识字识词和认识事物联系起来,呈现形式极富生活气息和童趣。 | |||||||||
语言 特 | 课文围绕夏天,将12个词语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排列成4行,隔行押韵,分别介绍了夏季所特有的气象、瓜果、小昆虫、花卉,易于诵读。 | ||||||||||
素养培养目标 | 基础 目标 | 1、认识1个偏旁——雨,掌握其名称与写法,了解它的含义,并能说出学过的带有这个偏旁的字并组词。认识1个多音字“了”,掌握这个多音字的两种读音。 2、绿线内的生字能正确认读,初步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的意思。 3、学会按照笔顺正确书写田字格内7个生字,在正确识记生字的基础上能区分同音字和形近字。 4、结合插图,联系生活实际,观察夏天的变化,了解夏天的景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夏天的喜爱。了解文中表示夏天景物的词语的意思,并积累下来。 | |||||||||
拓展 目标 | 1、启发学生观察“夏、瓜、雷”在田字格中的布局,说说注意点,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和审美情趣。 “夏、蛙、瓜”这几个生字要严格按笔顺书写。 2、会用上课文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说一两句正确、完整、通顺、连贯的话。 3、感受夏天,发现夏天,积累更多具有夏天特的景物的词语。 4、拓展课文,阅读与夏天有关的诗文,如《小池》。《四时田园杂兴二》等。 | ||||||||||
教学设计片段 | 在认读、识记本课的字词时,可以引导学生从汉字的偏旁部首来理解、记忆汉字,这也是一种学习方法的教授,学习习惯的培养。因为学生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帮助自己来识记、辨析生活中看到的汉字,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如“葵花 茉莉 荷花”这组词语中,全部是带有草字头的汉字组成的。引导学生了解——花花草草等枝条、茎叶比较柔软的植物,一般都会带有草字头。(例如——莲蓬 )而在“桃子 梅子”一组词语中,引导学生了解——高大的树木,枝干比较硬的,汉字中常带有木字旁。(例如——杏树 李树) | ||||||||||
作业设计 | 一、正确美观地书写下面的汉字。 梅 夏 瓜 二、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并组词。 雨 ( ) 虫 ( ) 厶 ( ) 三、多音字组词。 了 ( ) ( ) 四、比一比组词。 海( ) 河( ) 风( ) 子( ) 台( ) 梅( ) 荷( ) 丰( ) 了( ) 抬( ) 五、照样子写一写夏天的景物。 桃子 梅子 蝈蝈 青蛙 葵花 茉莉 六、读读背背。 sì shí tián yuán zá xīnɡ(qí èr) 四 时 田 园 杂 兴 (其 二) sònɡ fàn chénɡ dà 宋 范 成 大 méi zǐ jīn huánɡ xìnɡ zǐ féi, 梅 子 金 黄 杏 子 肥 , mài huā xuě bái cài huā xī。 麦 花 雪 白 菜 花 稀。 rì chánɡ lí luò wú rén ɡuò, 日 长 篱 落 无 人 过 , wéi yǒu qīnɡ tínɡ jiá dié fēi。 唯 有 蜻 蜓 蛱 蝶 飞 。 七、收集与夏天有关的图片、文章,进行欣赏。 | ||||||||||
课 题 | 识字6 | ||||||||||
教材分析 | 内容 简析 | 本课采用词串的形式识字。课文配有相应的插图,图文对照,既有利于帮助学生识字和理解词语,又能把学生带入夏天乡村夜晚的情境,引起学生的遐想。 | |||||||||
语言 特 | 课文围绕夏天乡村的夜晚,将12个词语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排列成4行,一二四行押韵,每行最后一个词为三个字,富有七言诗的韵味。除“亮晶晶”以外,都是人或事物的名称,加上所配的插图,使人读了不禁步入了如诗如画的境界。 | ||||||||||
素养培养目标 | 基础 目标 | 1、认识1个偏旁——户,掌握其名称与写法,了解它的含义,并能说出学过的带有这个偏旁的字并组词。 2、绿线内的生字能正确认读,初步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的意思。 3、学会按照笔顺正确书写田字格内8个生字,在正确识记生字的基础上能区分同音字和形近字。 4、结合插图,联系生活实际,观察夏天夜晚的变化,了解夏天夜晚的景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夏天夜晚的热爱。了解文中表示夏天夜晚景物的词语的意思,并积累下来。5、会用上课文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说一两句正确、完整、通顺、连贯的话。 | |||||||||
拓展 目标 | 1、鼓励学生自学生字,分析如何把字写好,按笔顺要求写好“奶”字。注意“扇、习”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结合课文插图,联系生活实际,尝试用上课文中的词语说、写几句话。 3、感受、发现夏天夜晚的美,积累更多的与夏天夜晚景物有关的词语。 3、拓展课文,阅读与夏夜有关的诗文。 | ||||||||||
教学设计片段 | 〖教学片段〗 1、在这篇识字课文中,小朋友自己最最喜欢的一行,然后多读几遍,也可以读给旁边的同桌好朋友听。 2、交流——谁来说说你最喜欢哪一行? (1)第一行:夜晚 繁星 亮晶晶 A先来读读看。——你为什么喜欢这一行呢? B喜欢这一行的小朋友也来读读。 (1)仔细看看图上,天上星星美吗?多吗?很多很多的星星,我们就叫它们——繁星。 2)这个词语里,哪个字是说星星多的?——繁 (3)谁能把这个词语读一下,要读出星星的多。 C、星星怎么样?——亮晶晶 亮晶晶就是很亮很亮,有光泽 有动感 (1)读好词语:亮晶晶 (指导读好这个词——评价:星星愿意和你交朋友)。 (2)繁星亮晶晶,你觉得像什么? D、满天的星星就像调皮的小精灵,一闪一闪地眨着小眼睛。小丁丁看到这么亮晶晶的星星,高兴得唱起了歌——播放歌曲《闪烁的小星》。小朋友们也跟着唱一唱,做一做动作。 E老师看到你很开心,你能说说你为什么这么开心吗? F那就美美地来读读这一行——练读 【创设和谐轻松的课堂教学气氛,把微笑带入课堂,把激励带入课堂,把情感带入课堂。如何理解“繁星”,教师就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明白星星很多,就可以称为“繁星”,繁星怎么样?亮晶晶,而后引导学生明白亮晶晶就是很亮很亮,有光泽 有动感。进而通过教学唱《闪烁的小星》这首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教学片段〗二 1、我们用《闪烁的小星》这首歌曲的旋律,把今天学的这篇韵文唱一唱,你们说好吗?伴奏音乐。 2、老师从你们的歌声中看到了夏夜的美丽,看谁能用上文中的一个或两个词语来说一句话或者几句话呢,用上词语越多越好。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 3、小朋友们真是能说会道,下面老师把你们说的写成了一段短文,谁能填上文中的词语。 创设情景:夜晚,天上( )亮晶晶,地上( )打着灯笼一闪一闪的,爷爷奶奶和( )坐在结满小葫芦的架子下乘凉。爷爷一边摇着( ),一边指着天上的星星,讲起了( )星和( )星的故事,奶奶乐呵呵地讲起北斗星的来历,坐在小( )上的丁丁聚精会神地听着。这是一个多么快乐的夜晚啊! 4、请跟着老师一起来轻轻读一读好吗? 5、生跟读,指名读,齐读。 [结合课文插图,联系生活实际,尝试用上课文中的词语说、写几句话。在课堂上应当鼓励学生多说多练,创设情景,让学生在补充词语过程中,积累词语,锻炼写话能力。] | ||||||||||
作业设计 | 一、按照正确笔顺书写下面汉字。 奶 牵 扇 二、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并组词。 女 ( ) 父 ( ) ( ) ( ) 三、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夜晚 ( )的星星 ( )的织女 ( )的牛郎 四、背诵儿歌。 xià yè 夏 夜 lù zhū zài hé yè shànɡ shuì jué, 露 珠 在 荷 叶 上 睡 觉 , xīnɡ xīnɡ zài tiān kōnɡ zhōnɡ shuì jué, 星 星 在 天 空 中 睡 觉 , bǎo bǎo zài xiǎo chuánɡ shànɡ shuì jué。 宝 宝 在 小 床 上 睡 觉 。 lù zhū de mènɡ shì lǜ de, 露 珠 的 梦 是 绿 的, xīnɡ xīnɡ de mènɡ shì liànɡ de, 星 星 的 梦 是 亮 的, bǎo bǎo de mènɡ shì tián de。 宝 宝 的 梦 是 甜 的。 | ||||||||||
课 题 | 识字7 | ||||||||||
教材分析 | 内容 简析 | 本课采用看图会意的形式识字,通过形象的图画显示汉字的组成与构造规律,揭示了字义。两幅图体现了儿歌的意境,图文结合,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儿歌。 | |||||||||
语言 特 | 图文结合显示了“从 众 林 森”等是由基本字“人”或“木”累加起来的,揭示了字义。字词下的两首儿歌先用第一句揭示上图中的会意字是怎样构成的,再通过第二句的谚语说明了团结力量大的道理,为识字识词提供了语境。 | ||||||||||
素养培养目标 | 基础 目标 | 1、认识2个新偏旁—羊、戈,掌握其名称和写法,了解偏旁——羊戈所表示的含义,并能说出带有这些偏旁的字并组词。 2、绿线内的生字能正确认读,初步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的意思。 3、学会按照笔顺正确书写田字格内的8个生字,在正确识记生字的基础上能区分形近字和同音字。 4、结合看图,初步了解会意字的造字特点,并能通过看图会意去识记生字。 5、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儿歌,理解儿歌的意思。理解“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的意思,懂得团结力量大的道理。 | |||||||||
拓展 目标 | 1、鼓励和启发学生回忆已有的分析字形的经验,用自己的方法去识记“、成”的字形。 2、阅读关于“团结”的故事,积累有关“团结”的词句。 3、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去寻会意字,利用会意字的造字特点主动识字。 | ||||||||||
教学设计片段 | 〖教学片段〗 (一) 学习会意字 1 出示图片:看,第一个新朋友来了,这是一个小“人”。读准这个字, 2看这个字和图片很象,撇、捺就好象人的两条腿,一前一后的走路呢!想起这个图片,你就能牢牢的记住这个字了。 3 第二个新朋友也来了哦,他是第一个小朋友的双胞胎哥哥,看,出示图片:两个人在一起。 4 现在有几个人了?两个人在一起,也有个字藏在其中哦。 5出示:从 读准音。 6 看到咱们班小朋友这么热情,他们的三胞胎哥也来了,出示图片:三个人在一起。 7这里也隐藏着一个新朋友,出示生字:众,这是个生字,借助拼音读准。 8 现在老师还要让大家来看一组图片(出示后三幅图,三个字:木 林 森)这三个字,谁会读? 9 仔细看看这六个字和六幅图,你发现了什么特点呢? 10小朋友特别会发现,这些字都是由相同的一个字组成的,相同的字合起来还能形成另外一个字,中国的文字真是奇妙! 11 特别要注意,相同的字在一起,有些小变化。两个人组成从的时候,第一个人的一个撇要收回去,变成了点, 这样是因为它很有礼貌,让出地方给后面的撇。你们写的时候也一定要这么有礼貌哦,千万不能写成捺。同样,在林和森这两个字里也是这样。(多媒体显示捺变成点) 【 在看图识字的同时,要由字及词,让学生领悟词意。用同样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其余的图,并结合学新的字,识新的字。图是用来帮助识字的,重要的是与识字识词紧密联系。】 | ||||||||||
作业设计 | 一、 照笔顺正确、美观地书写汉字。 成 丝 二、偏旁归类,并组词。 亻 ( ) 八 ( ) 又 ( ) ( ) ( ) ( ) 夂 ( ) ( ) 三、比一比,再组词。 众( ) 单( ) ( ) 从( ) 早( ) 洋( )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二人( ),三人( ),众人( ),( )变成( )。 2、二木( ),三木( ),( )不成线,独木( )。 五、读读背背。 1、人心齐,泰山移。 2、一根筷子容易断,一把筷子坚如铁。 3、一排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4、心心融合为大心,手手坚持成坚障。 | ||||||||||
课 题 | 识字8 | ||||||||||
教材分析 | 内容 简析 | 本课采用形声字归类的方法识字。第一部分利用转盘图,显示基本字“青”换上不同的偏旁可组成不同的字,揭示了这组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转盘图下面是这组字和它们组成的词语。第二部分是一首儿歌和插图。 | |||||||||
语言 特 | 文中的儿歌编入了新学的大部分形声字以及它们组成的词语,描述了夏日小荷塘的美景,为学生理解字词更好地掌握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提供了语言环境。 | ||||||||||
素养培养目标 | 基础 目标 | 1、认识2个偏旁——忄目,掌握其名称与写法,了解“忄”“目”的含义,并能说出学过的带有这些偏旁的字并组词。 2、绿线内的生字能正确认读,初步了解字词的意思。 3、学会按照笔顺正确书写田字格内8个生字,在正确识记生字的基础上能区分同音字和形近字。 4、了解文中基本字“青”加上不同的偏旁就可以组成新字的规律,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5、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儿歌,积累有关词语,感受夏日池塘美丽的景。 | |||||||||
拓展 目标 | 1、根据汉字基本字加上不同偏旁可以组成新字的规律,鼓励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到更多这样的例子,从而掌握学字的好方法。(如:在练习5中以“丁”为基本字,加上不同偏旁组合成:灯、盯、钉、叮。另外还有以“包”为基本字,加上不同偏旁组合成:炮、跑、抱。以“皮”为基本字,加上不同偏旁组合成:波、坡、破。) 2、搜集描写夏天的诗歌、童谣,同学间相互交流。 | ||||||||||
教学设计片段 | 〖教学片段〗 1、认偏旁 “青”字是个小调皮,它有许多好朋友。 (师出示六个偏旁“讠、忄、日、目、虫、氵”认一认,它们都是“青”字的好朋友 (通过复习偏旁,为下面的认字作好准备) 2、转。 “青”字要去朋友一起去春游,它要看看今天天气怎么样? (出示晴),读一读。 编儿歌:太阳出来是“晴”天。所以“晴”是“日”字旁 看到太阳暖暖地照着,今天是个大晴天,你的心情怎么样? (出示情),读一读 编儿歌:我的心“情”真愉快! 所以“情”是“忄”旁,表示心情的、情感的 “青”来到了小河边,哎呀,小河里有成的小蝌蚪游来游去,连水里的小鱼小虾都看得见,“青”字太开心了,它呀,竟然跳进了水里。 (出示清),读一读。 小河里的水真“清”。“清”和水有关,所以是“氵” “青”字后来又到了哪里呢?请小朋友们转,也来自己学一学字,编一编儿歌。 (小组讨论学习“蜻、睛”) 3、 总结规律。 同学们,识字大转盘可真有趣,从中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规律? 原来我们只要给一些基本字加上不同的偏旁就可以学会更多新字,而偏旁还能告诉我们这些字的不同含义呢! [ 通过创设情境,转盘演示,使学生充满情趣地领会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在理解字意的基础上,用自编儿歌的形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同时起到辨析字意的作用。] | ||||||||||
作业设计 | 一、写出下面字的 笔顺。 事 二、选字填空。 清 情 青 睛 心( ) ( )山 眼( ) 放( ) ( )白 事( ) ( )天 ( )草 ( )鱼 ( )空万里 火眼金( ) 山( )水秀 ( )不自禁 三、比一比,再组词。 洁( ) 捉( ) 眼( ) 晴( ) 节( ) 足( ) 很( ) 睛( ) 四、把下面排列错乱的词语整理成一句通顺的话。 1.好孩子 小红 关心人的 个 是 ( ) 2.公园 游玩 我们 星期天 到 ( ) 五、 按课文内容填空。 天气( ),( )。小蜻蜓,( )。 ( )捉蚊虫。 六、读一读,背一背。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首古诗你能试着背出来吗?请你的小伙伴来打分。( ) | ||||||||||
教 材 | 第 2 册 | 所属年级 | 一 | 单元 | 第 六 单元 | ||||||
本单元 素养培养 目标 | 1、学会本单元生字新词,认识7个偏旁,掌握其名称和写法。绿线内的生字能正确认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自己的感受加上表情和动作对课文进行表演朗诵 ,并能熟读成诵。背诵两篇课文。 2、引导学生借助课文插图,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体会儿童生活的情趣,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从小懂得爱护环境;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充分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和大自然的美,并从中懂得道理,得到收获。 3、积累课文中带有一定规律的描写颜的叠词,如“蓝湛湛、黄乎乎、碧澄澄”等。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仿照课文,学会用ABB式的词语描述事物,如“紫莹莹的葡萄、红通通的太阳、绿油油的田野”等。理解了词句意思的基础上,会用“……比……还……”说一句话。 | ||||||||||
对应的 课标年段 目标 | 1、与识字、阅读教学结合,借助拼音识字、阅读,在识字阅读的过程中巩固对拼音的认读与识记。 2、结合课文学习认识并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 3、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力求把字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 4、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不指读,不漏字改字加字,不一字一顿读,能按词语、短语为单位朗读,形成较为顺畅地语流。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大致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结合课文认识、积累不同形式的词语,如“ABB”“AABB”等。 6、能根据要求说或写一句正确、通顺、完整的话(建立句子概念);借助图片、情境、生活等说话写话;模仿课文规范的句式说话、写话等。 | ||||||||||
学情分析 | 本单元以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为主题框架选取课文设计练习。课文内容浅显易懂,具有童趣。该年龄段的学生头脑中的知识以生活经验和直观知识为主,所以结合插图来理解课文内容,在书本提供的语言环境中认字诵文,有利于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培养以及阅读能力的提高。 | ||||||||||
课 题 | 14 鲜花和星星 | ||||||||||
教材分析 | 内容 简析 | 本文是一首儿童诗。描述了地上的鲜花多和天上的星星多,体现了儿童生活的情趣以及孩子对身边事物和美好大自然的关爱与向往。课文配有插图,有助于学生观察和想象。 | |||||||||
语言 特 | 这首诗简短凝炼,节奏明快,选取了生活中最常见的事物一一花和星的巧妙联系,表达了广大儿童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纯真情感。这首短诗的语言特表现在: “满地的鲜花”,“这里一朵,那里一朵”,继而联想到“真比天上的星星还多”; “满天的星星”, “这里一颗,那里一颗”,继而又联想到“真比地上的花儿还多”。两条主线交相辉映,鲜花和星星互相比照,把人间天堂,巧妙地联在了一起,“这里一朵,那里一朵”“这里一颗,那里一颗”看似平白,却给人留下无限想象空间,构思、语言都独特巧妙。我们在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拓展思维,用“我最喜欢 ,这里 ,那里 ,真比 还多。”的句式练习说话。 | ||||||||||
素养培养目标 | 基础 目标 | 1、认识2个新偏旁——十页,掌握其名称和写法,能说出带有两个偏旁的字并组词。 2、绿线内的生字能正确认读,初步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的意思。 3、学会按照笔顺正确书写田字格内的8个生字,在正确识记生字的基础上能区分形近字和同音字。 4、引导学生借助课文插图,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充分感受置身于满地鲜花中的乐趣和夜空下数星星的童趣。 5、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6、在理解了词句意思的基础上,会用“……比……还……”说一句话。 | |||||||||
拓展 目标 | 1、在熟读的基础上能模仿课文中的句式,口头填空,如: 我最喜欢, 秋天满地的菊花: 这里 , 那里 , 真比 。 2、搜集并阅读关于描写儿童生活的诗歌,感受语言的优美。 3、在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发挥想象,画一画诗歌描述的情景。 | ||||||||||
教学设计片段 | 〖教学片段〗 师:这首诗歌多美呀!小朋友们想不想向小女孩这样也写出这么好的诗? 生:想!(异口同声,非常兴奋) 师:好吧!让老师来帮帮大家。 师:(点击课件,出示第一幅图)这是什么? 生1:这是羊。 生2:是羊。土字旁一个于怎么读 生3:许许多多的羊。 师:(点击课件,出示第二幅图),这个呢? 生1:一大片白云,下面是草原。 生2:是大草原。 生3:上面还有羊。 师:对!这是草原上满地的羊儿。(教师将学生的话进行归纳为学生后面的作诗埋下伏笔) 师:再看这儿(点击课件,出示第三幅图) 生1:哇!好美的菊花。 生2:许多菊花。 师:(微笑地点头,继续点击课件,出示第四幅图) 生3:这是秋天满地的菊花。 师:小朋友们说得好极了,下面我们来作诗,看能不能成为今天的小诗人。(点击课件,出示:练一练) 我最喜欢 秋天满地的菊花: 这里( ), 那里( ), 真比( )还多。 学生自由思考,不一会儿陆续举起了小手。 生1:我最喜欢秋天满地的菊花,这里一朵,那里一朵,真比地上的牛羊还多。 生2:我最喜欢秋天满地的菊花,这里一朵,那里一朵,真比草原上的牛羊还多。 生3:我最喜欢秋天满地的菊花,这里一朵,那里一朵,真比森林里的树木还多。 学生相互评议,认为他们说得好,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同意评选他们为“小诗人” 师:小朋友们说得真不错,这么快就学会了像课文那样作诗。但这还不能算得上是“小诗人”。(刚才学生还沾沾自喜,听到老师这样说,不由得露出惊讶的表情,问“为什么”,老师顺势提出高一层次的目标,如下) 师:(点击课件,出示:聪明题) 我最喜欢( ): 这里( ), 那里( ), 真比( )。 屏幕刚一显示,学生纷纷高高举起了小手。 生1:我最喜欢天空中飞翔的小鸟,这里一只,那里一只,真比水里的鱼儿还多。 师:真不错,你真注意观察,如果把“水里”改成“河里”是不是更好呢? 生1:还可以换成“大海”! 师:对! 生2:我最喜欢森林里绿绿的小树,这里一棵,那里一棵,真比天空中的白云还多。 生生交流,学生自选小伙伴,把自己作的诗读出来与他们分享,互相评一评。教师巡回聆听指导。 师:小朋友们真不简单,能作诗了,那么课后,大家还可以把自己作的诗跟同学、老师、爸爸妈妈交流一下,或把它写下来,下节课我们开个赛诗会,怎么样? 生齐说:好! 【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教师要善于活用教材,要由过去的“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教师只有在处理教材时进行一次再创造,才能成功的活用教材。训练学生运用教材句式自由表达的能力。用教材作为培养学生的工具,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而有所创新。】 | ||||||||||
作业设计 | 一、 按照笔顺正确地书写下面汉字。 朵 晚 最 数 满 颗 二、比一比,组词。 朵( ) 颗( ) 两( ) 真( ) 没( ) 棵( ) 满( ) 正( ) 三、 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早——( ) 假——( ) 天——( ) 阴——( ) 少——( ) 喜欢——( ) 四、填上合适的词语。 满天的( ) 满园的( ) 满池的( ) 满地的( ) 满树的( ) 满山的( ) 五、 选字填空。 生 升 1、我是一年级的小学( )。 2、五星红旗高高( )起。 颗 棵 1、夏天的晚上,天空中挂满了一( )( )的小星星。 2、一( )小草在春风里生长着。 六、仿照课文中的句式写一写。 (1) 我最喜欢, 秋天满地的菊花: 这里 , 那里 , 真比 。 (2)我最喜欢, 草原上遍地的牛羊: 这里 , 那里 , 真比 。 (3)我最喜欢, : 这里 , 那里 , 真比 。 七、读读背背。 春兰秋菊 柳暗花明 落英缤纷 花团锦簇 火树银花 百花争艳 | ||||||||||
课 题 | 15 放小鸟 | ||||||||||
教材分析 | 内容 简析 | 课文介绍了“我”放飞一只小鸟的事,告诉我们鸟类是人类的朋友,表现出少年儿童爱鸟的童心。课文配有插图,形象地再现了课文,有助于学生的观察想象,理解课文内容。 | |||||||||
语言 特 | 本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适合学生朗读。本文最大的语言特是第一自然段中“绿的羽毛,黄的嘴巴,两只眼睛一闪一闪的。”简短的几句生动地描写了小鸟美丽可爱的样子,激发起学生对小鸟的喜爱之情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描写动物外形的范本。鼓励学生结合生活,用生动的语句说说其他小动物的外形。 本文还出现了“着急”和“焦急”两个词语,前者表现了文中的“我”看到心爱的小鸟不吃不喝 “一动不动”时的着急的心情,而后者表现了鸟妈妈期盼自己的孩子归来的急切心情。结合语境,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和鸟妈妈当时的心情。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用这两个词语分别说一句话。 | ||||||||||
素养培养目标 | 基础 目标 | 1、学会按照笔顺正确书写田字格内8个生字,在正确识记生字的基础上能区分同音字和形近字。 2、正确认读绿线内的生字,初步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的意思,掌握“着”的两种读音并能正确组词。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通过反复诵读,从中了解小作者多么喜欢那只小鸟及放飞小鸟的原因。 4、引导学生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要从小建立爱鸟护鸟的意识。 | |||||||||
拓展 目标 | 1、在课文中出和“着急”意思相近的词,结合语境辨析词语意思,用这两个词分别说一句话。 2、抄写并积累课文中描写小鸟美丽可爱样子的词句。 3、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展开丰富想象,变换角,表演小鸟与妈妈重逢时的对话以及小鸟回归大自然时与小作者临别时的场面。 | ||||||||||
教学设计片段 | 〖教学片段〗 (通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体会到小鸟的可爱和小鸟不吃不喝时“我”的着急心情。) 师:就在“我”很着急的时候,突然看到了什么? 生:这时,“我”看到了窗外飞来一只鸟。 师:请小朋友们看图,请你做个翻译家,告诉我们:笼子里的小鸟在说什么? 生:笼子里的小鸟会说:“妈妈,你快跑!这个小孩要来抓你了!” 生:笼子里的小鸟可能在说:“妈妈,妈妈,你快来救救我呀!” 生:笼子里的小鸟在说:“妈妈,妈妈,你快来救救我呀!我以后再也不乱跑了。” 生:笼子里的小鸟会说:“妈妈,妈妈,我好想你啊。我还以为永远见不到你了。” …… 师:那么,窗外的那只鸟又会说些什么呢? 生:窗外的那只鸟会说:“孩子,你怎么会在这儿呢?” 生:窗外的那只鸟会说:“孩子,我了你好久好久了。你怎么在这儿呀?” 生:窗外的那只鸟还会说:“孩子,妈妈你了好多地方。原来,你被人抓住了。妈妈不是告诉你不要乱跑吗?你就是的听话!” 师:这一自然段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呢? 生:这一自然段应该用焦急的语气来读,要读出这两只鸟焦急的心情。 (学生练读,指名读,师生评议) 师:于是,“我”决定怎么做?请大家一起读第三自然段。 (学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师:请小朋友们看图,这时,小鸟离开了笼子,到了什么地方? 生:这时,小鸟离开了笼子,飞上了蓝天,飞向了它的妈妈。 师:那么,小鸟会对“我”说些什么话呢? 生:小鸟会对“我”说:“谢谢你!” 生:小鸟会对“我”说:“小朋友,谢谢你放了我。” 师:这时,小朋友高兴不高兴呢? 生:(齐答)高兴! 师:那么,“我”会对小鸟说些什么话呢? 生:“我”会说“小鸟,我不留你了,你要和妈妈好好地生活。” 生:“我”会说:“小鸟,你要多多保重啊!” 生:“我”会说:“小鸟,以后我不照顾你了,你要好好听妈妈的话。” 师:“我”放飞了小鸟,小鸟高兴,“我”也高兴,请大家用高兴的语气一起读第三自然段。 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师:小朋友们,课文中的“我”非常喜欢小鸟,为什么还把小鸟放了? 生:因为小朋友是一个好人,所以他把小鸟放了。 生:因为不放小鸟,小鸟会饿死的,所以小朋友把小鸟放了。 生:因为小鸟离不开妈妈,想和妈妈在一起,所以小朋友要把小鸟放了。 …… 师:小朋友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生:因为不放小鸟,“我”、小鸟和小鸟的妈妈都不会高兴的,所以小朋友做得对。 生:因为小鸟是我们的好朋友,所以小朋友做得对。 生:因为小鸟要吃害虫,我们要保护鸟类,所以小朋友做得对。 …… 师:是啊,鸟类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去保护它们,爱护它们,不应该把它们关起来。 【教学活动抓住文本的“空白”,让学生个性化地“补白”,是激活学生的经验和想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同时,也为学生的语言表达、句式练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在回答中,着重训练学生练习用“谁会说什么——小鸟会说……我会说……”“因为……所以……”等句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练习做到回答问题、说话时,要语句完整,表达上要条理清晰。】 | ||||||||||
作业设计 | 一、写出下面汉字的笔顺。 非 二、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并组词。 门 扌 冫 巾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 )的羽毛 ( )的嘴巴 ( )的眼睛 ( )的头发 ( )的小鸟 ( )的心情 四、从文中出与下面的词意思相近的词。 着急( ) 决定( ) 肯定( ) 忽然( ) 五、说一说,写一写。 1、我抬头朝窗外看去,原来窗外也有一只鸟在叫唤:“ 。” 1、 我打开笼子,小鸟对着我拍拍翅膀,像是在说:“ 。” | ||||||||||
课 题 | 16 这儿真好 | ||||||||||
教材分析 | 内容 简析 | 课文讲述了一只小熊朋友的故事,告诉我们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课文配有插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 |||||||||
语言 特 | 课文采用童话的叙事风格,语言简短、平实,却也饱含着丰富的情感世界。是一篇情境性很强的童话故事。文中通过对“荒岛”前后的变化让孩子感受这儿的好。抓住“漫山遍野,绿叶成阴”进行体会,同时引导学生结合练习6,积累有关大自然的成语。让学生通过想象,进行句式训练“( )来到这儿,说:“啊,这儿真好,我( )。”让学生模仿这个句式展开想象,其他小动物来到这里会说些什么,紧扣课文,以点及面地练习说话,可以调动学生自身的知识积累对教材进行了再创造,使得教学内容新鲜而充满浓厚的情趣,使文本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 ||||||||||
素养培养目标 | 基础 目标 | 1、学会按照笔顺正确书写田字格内9个生字,在正确识记生字的基础上能区分同音字和形近字。 2、认识2个偏旁——穴刀,掌握其名称与写法,并能说出学过的带有“刀”的字并组词。 3. 绿线内的生字能正确认读,初步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的意思。 4、通过朗读课文,了解小熊是怎样朋友的,知道“这儿”好在哪里,教育学生从小要懂得爱护环境,美化环境。 5、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疑问句和感叹句。 | |||||||||
拓展 目标 | 1、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原来这儿怎么样,现在这儿又是怎么样的,小熊是怎样到许多朋友的。 2、搜集一些关于环境保护的名言。进一步明确爱护自然环境、改善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3、理解并积累有关词语:“孤零零、漫山遍野,绿叶成阴”。初步感知:“种呀种、欢迎你们!欢迎你们!”等叠词在文中的作用。 | ||||||||||
教学设计片段 | 〖教学片段〗 课前教师先在黑板上方写好了课题,上课伊始,教师在黑板下方用几笔粗线条勾勒了一座小小的荒岛(只有几块石头,没有一丝一毫绿植物),然后指着画好的“荒岛”:“你喜欢这儿吗?为什么?”话音刚落,许多小手争先恐后地举了起来,有的说“我不喜欢这儿,因为这儿很荒凉,什么也没有”;有的说“这儿没有花草树木,没有可爱的小动物,我不喜欢”;也有的说“这儿光秃秃的,太单调了,真不好,我也不喜欢”…… 孩子们说了很多不喜欢的理由,看来,他们的兴趣已被唤起。 师:是呀,在这个荒芜人烟,毫无生气的小岛上,小熊(相机出示“小熊”画,贴在荒岛上。)感到孤零零的,每天睡觉都梦见和许多朋友在一起玩。这时,天空瓢来一朵云(师随手在小熊的上方画了一朵“云”),小熊怎么问的? 生感情朗读句子“云呀云,我怎样才能到朋友呢?” 师:云儿不说话,飘来飘去变成了一棵树(师用粉笔在云旁勾勒了一棵树),云儿为什么要变成一棵树呢? 看着教师几笔就成形的“云儿、绿树”,孩子们个个睁大了眼睛,兴趣被完全激发出来了,对于“云儿为什么要变成树?”轻轻松松就到了答案——云儿要小熊在荒岛上种树,只有改善了环境,才能到朋友。 师:于是,小熊明白了,他在岛上种呀种,种了许多小树苗。一年,两年过去了,这儿会变得怎样呢? 生学习句子“一年,两年,小树苗长大了,漫山遍野,绿叶成阴。”为了更好地理解句中的词语,教师大刀阔斧地在整座荒岛上勾勒了一大片树林,孩子们个个目不转睛,无需多讲,“漫山遍野,绿叶成阴”其义自现。 顺势,教师吸引学生逐步入境:“你们能帮小熊出出主意,使这儿变得更美丽吗?”顿时,小手如林,各种奇思妙想脱口而出:“我想帮小熊种上一些草”;“我想帮小熊栽上一些花”;“我想帮小熊盖一所学校”;“我想挖一条河”;“我想造几座房子”……孩子们兴致昂扬,已渐入佳境,此时此刻,孩子们最想做的就是融入其中,充分体验。 于是很自然进入下一环节——请几位同学上台为小熊打扮、美化小岛,其他同学欣赏或在自己课本上作画。不一会儿,“小岛”上已布满了鲜花、绿草、果树、白云,还有几座漂亮的房子,一条清澈的小溪,一个鲜红的太阳……真是山清水秀,花红柳绿,一片锦绣! 【在本案例中,从教学一开始就给学生创设了“荒岛”的情境,把学生带入“荒芜人烟”的小岛上,激起了学生的兴趣。随着“小熊、云朵、绿树、一大片树林”的逐步呈现,学生也逐渐进入所设之境,同小熊一起从“孤单”到“渴望”,从“渴望”到“寻”,直至“动手美化小岛”,学生自始至终都处于一种轻松、和谐、愉快的环境之中。正是这种开放的空间,使得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创造力得到充分地呈现,各种“奇思妙想”和“创造性地绘画”等都极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 ||||||||||
作业设计 | 一、按照笔顺正确、美观地书写下面的汉字。 年 极 象 连 二、在下面加点字正确的读音下画 “——”。 孤零零( linɡ línɡ ) 梦见( mònɡ mènɡ ) 不停( tín tínɡ ) 漫山遍野( piàn biàn ) 三、比一比,再组词。 向( ) 座( ) 连( ) 集( ) 象( ) 坐( ) 军( ) 极( ) 四、选词填空。 个 座 朵 棵 条 颗 一( )白云 一( )朋友 一( )小树 一( )星星 一( )荒岛 一( )小船 五、你喜欢怎样的生活环境?请你用手中的画笔画一画。 | ||||||||||
课 题 | 17 世界多美呀 | ||||||||||
教材分析 | 内容 简析 | 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通过写小鸡在孵化过程中对周围世界的认识,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课文配有插图,形象地再现了课文内容,有助于学生领悟课文。 | |||||||||
语言 特 | 本课以拟人的写法,写出了小鸡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可以从学生生活经验入手,让学生自己说说周围的世界是什么样的,然后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小鸡的内心活动,想像小鸡眼中的世界,从而明白世界美在哪里。文中较多地出现了描写颜的ABB式的叠词,如“蓝湛湛”、“绿茵茵”、“碧澄澄”等,生动地描绘了小鸡眼中世界的美景,学生读来朗朗上口,同时,鼓励学生积累运用更多此类的词语。本课诵读积累仍是重点,因此,指导学生朗读感悟,体会小鸡的心里活动要贯穿教学始终。 | ||||||||||
素养培养目标 | 基础 目标 | 1、学会按照笔顺正确书写田字格内9个生字,在正确识记生字的基础上能区分同音字和形近字。 2、认识2个新偏旁——田羊,掌握其名称与写法,并能说出学过的带有这两个偏旁的字并组词。 3、绿线内的生字能正确认读,初步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的意思。 4、结合插图,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了解小鸡眼中的世界有多么美丽,感受小鸡出壳时的兴奋,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通过朗读课文,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想象小鸡啄蛋壳的情景,体会小鸡啄蛋壳的不易,并了解小鸡的孵化过程。 5、积累课文中描写颜的叠词,如“蓝湛湛、黄乎乎、碧澄澄”等。 | |||||||||
发展 目标 | 1.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仿照课文,学会用ABB式的词语描述事物,如“紫莹莹的葡萄、红通通的太阳、绿油油的田野”等。 2.认识课文中省略号和破折号,初步了解它们表示的意思。 3.引导学生合理地进行想象,想象小鸡还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 | ||||||||||
教学设计片段 | 〖教学片段〗 (一)学习第二段 1、师:整个世界真的是黄的吗?(生齐:不是)哇,一个个说的信心十足,小鸡们,你们后来看见的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 生:天空是蓝湛湛的,树木是绿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师根据生述贴板书) 2、师:在文中到这句话了吗?自己读读,看看哪里美? 生:我觉得天空很美,蓝湛湛的。 课件出示——蓝 蓝湛湛 引导学生谈谈意思上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蓝湛湛”这个叠词把天空的透、美展示了出来。)和“蓝”区分,体会叠词的作用 师(点击课件):多美的天空呀,读吧。 生:我觉得树木绿茵茵的,很美。 课件出示——绿 绿茵茵 引导学生谈谈意思上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绿茵茵”这个叠词把青草的绿、柔、嫩、美展示了出来。) 师(鼠标指课件中的树木)瞧,美吗?(生齐:美)大家都认同你了,读吧。 生:我认为小河碧澄澄的,很美。 …… 3、师:多美呀,我们也来当当小作家,看图用“蓝湛湛、绿茵茵、碧澄澄”说话。(点击课件,出示画面) 生:大白鹅在碧澄澄的小河中游泳。 生:小猫在绿茵茵的柳树下玩耍。 生:蓝湛湛的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 …… 4、师:真棒,咱们班的小朋友将来肯定是个大作家。你们还见过哪些东西是蓝湛湛、绿茵茵、碧澄澄的呢? 生:大海是蓝湛湛的。 生:草地是绿茵茵的。 生:足球场是绿茵茵的。 …… 5、师:蓝湛湛、绿茵茵、碧澄澄,多美的一幅画呀!想读吗?(出示句子:它看见天空是蓝湛湛的,树木是绿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 指名读。 生朗读擂台赛。 【首先利用课件,把课文所描绘的景物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起诵读的欲望。结合文中语境体会“蓝湛湛、绿茵茵、碧澄澄”的彩美,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用上 “蓝湛湛、绿茵茵、碧澄澄”来练习说话,锻炼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 ||||||||||
作业设计 | 一、写出下面字的笔顺。 世 界 二、数一数,填一填。 “世”共有( )笔,第四笔是( )。 “美”共有( )笔,第八笔是( )。 “它”共有( )笔,第五笔是( )。 “久”共有( )笔,第二笔是( )。 三、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洞眼 ( )的世界 ( )地啄 ( )的翅膀 ( )的小鸡 ( )地站立 四、选择合适的词语,使句子更生动。(填序号) ①黄乎乎 ②碧澄澄 ③蓝湛湛 ④绿油油 ⑤绿茵茵 ⑥红通通 ⑦白茫茫 ⑧金灿灿 ⑨紫莹莹 1、( )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 )的太阳露出了笑脸。 2、小鸡一开始以为世界是( )的,后来,它看到树木是( )的,小河是( )的,麦苗是( )的,迎春花是( )的。 3、秋天到了,果园里挂满了( )的葡萄。 4、下雪了,大地一片( )。 | ||||||||||
课 题 | 18 月亮与云彩 | ||||||||||
教材分析 | 内容 简析 | 课文主要写的是一个晚上,几个小朋友看见月亮在云中穿行,争论究竟是月亮还是云彩跑得快的事。而李小文用在树杈里看月亮的办法,证明跑得快的是云彩不是月亮。 | |||||||||
语言 特 | 本文富有儿童的生活气息,蕴含天文及物理的一点粗浅的知识,是一篇比较容易引起学生争论的课文。正因为本文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内容,因此往往忽略了语言上的特。本文语言上的特集中在有关月亮动态描述的词语和句式中,注意帮助学生理解“穿行”“一会儿-----一会儿-----”模仿句式练习说话。 | ||||||||||
素养培养目标 | 基础 目标 | 1、学会按照笔顺正确书写田字格内7个生字,在正确识记生字的基础上能区分同音字和形近字。 2、认识1个新偏旁---禾,掌握其名称与写法,并能说出学过的带有这个偏旁的字并组词。 3、正确认读绿线内的7个生字,初步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的意思。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从李小文的做法中受到启发:留心观察,勤于动脑。 | |||||||||
拓展 目标 | 1、 积累有关描述月亮动态的词语和成语。 2、 模仿句式“一会儿-----一会儿-----”练习说话。 3、 针对相关的天文物理知识,举办小小讨论会。 | ||||||||||
教学设计片段 | 〖教学设计〗 图文结合,理解课文 1.教师导读:同学们,大勇和小文等几个小朋友发现了月亮和云彩的什么秘密呢?请你们自由读课文,想一想。 2.学生自由反馈. (1)月亮在云彩里穿行,一会儿暗,一会儿明。 (2)大勇发现月亮比云彩跑得快。 (3)小文发现云彩比月亮跑得快。 3、品读,理解。 (1)教师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像月亮在云彩里穿行是什么样的. (2)教师出示云彩和月亮的图片,请学生演示“一会儿暗,一会儿明”,帮助理解‘穿行”和“一会儿暗,一会儿明”。 (3)请学生试用“一会儿……,一会儿……”说句子。 (4)教师导读,看着月亮在云彩里穿行,大勇说:——(学生接读) (5)讨论,小朋友们相信大勇所说的话吗?说出你的理由。 (6)集体交流。(理解“相信”) (7)教师导读:可是小文却有不同的看法,他说:——(学生接读) (8)大伙一开始相信小文的话吗?(不相信) (9)不相信,会露出怎样的表情或是说什么?(指名上台表演,并说一说。) (10)小朋友们,如果小朋友们不相信你,你的心情会怎样,会怎么做呢? (11)小文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读课文4、5自然段。 4.了解判断云彩、月亮谁快的方法。. (1)小文是怎么做的?(指名读一读,教师出示图片:树杈。) (2)结果,大家发现了什么?(指名反馈) (3)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 (4)出示句子,大家一起读一读。 李小文是对的,‘云彩确实比月亮跑得快。“ (5)引导理解“确实”。 (6)如果你们是那几个小朋友,会怎么夸小文呢?(学生发挥想像自由地说一说)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火花。”在教学中首先提出质疑,激励学生自主发现,呈现3种不同的结论。用讨论和抓住关键词语的方式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同时注重课文学习贴近生活,联系生活。在上面的教学中,要重视句型“一会儿……一会儿……”的练习。注意让学生区分“一会儿”和“一会儿……一会儿……”的不同,前者表示时间过得快,后者表示变化快。在“一会儿……一会儿……”的说话、写话练习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来练习,有些不良的行为习惯要注意学生辨析,并在句子中表述出来。如——我一会儿写字,一会儿哼歌。(我一会儿写字,一会儿哼歌,这是不专心的表现。) | ||||||||||
作业设计 | 一、读拼音写汉字。 yǔ wén mínɡ liàng xiānɡ tónɡ ( ) ( ) ( ) pengyou hé pínɡ kuài lè ( ) ( ) ( ) 二、填空: 得:第五笔是( ),共( )笔,组词( )。 快:笔顺是( ),共( )画。 和:部首是( ),左边是( ),右边是( )。 三、 组词: 目( ) 禾( ) 亮( ) 去( ) 相( ) 和( ) 几( ) 法( ) 四、 用“一会儿﹍﹍一会儿﹍﹍”写一句话。 五、 按课文内容填空。 (1)他们看见( )在云彩里( ),一会儿( ),一会明。 (2)大家看了一会儿,只见( )云彩( )跑( )了,月亮却( )很慢。大家说:“( )是( )的,( )确实地( )跑的( )”。 | ||||||||||
教 材 | 第 2 册 | 所属年级 | 一 | 单元 | 第 七 单元 | ||||||
本单元 素养培养 目标 | 1、学会本单元25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米,掌握其名称和写法,了解偏旁所表示的含义,并能说出带有这个偏旁的字并组词。 2、绿线内的生字能正确认读,初步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有关词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 4、结合插图,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了解小动物各自的本领,体会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通过朗读古诗,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和诗人对农民的同情。 5、联系生活实际,积累“又……又……”的词语。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仿照课文,会用“有的……有的……个个……”的句式说话。 | ||||||||||
对应的 课标年段 目标 | 1.与识字、阅读教学结合,借助拼音识字、阅读,在识字阅读的过程中巩固对拼音的认读与识记。 2.结合课文学习,认识并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 3.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力求把字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养 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 4.学习倾听,能听懂别人说话的大致内容,养成静心听的习惯。 5.能根据要求说或写一句通顺、完整的话(建立句子概念);能模仿课文规范的句式说话写话;能借助图片、情境、生活等说话写话。 6.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不指读,不漏字改字加字,不一字一顿读,能按词语、短语为单位朗读,形成较为顺畅地语流。 7.阅读、背诵、积累一些浅近的古诗、童谣和儿歌;在阅读、生活情境中积累词语。 | ||||||||||
学情分析 | 本单元是一下的第七单元,课文多为童话故事,是学生喜爱的课文类型。课文与古诗内容都比较浅显易懂。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导学生结合插图、已有的生活经验,展开想象进入到课文的情境中去朗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根据低年级学生都很有表演的欲望,学习中可以引领学生在朗读与表演中体会课文中角的特点,人物的感情,从而明理。 | ||||||||||
课 题 | 19三个小伙伴 | ||||||||||
教材分析 | 内容 简析 | 本课是一篇童话,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三个小伙伴在栽树过程中,遇到了困难,但他们各自发挥长处,密切合作,最后终于圆满完成了栽树的任务。 | |||||||||
语言 特 | 课文第二、三、五自然段的结构基本相同,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没有……怎么办”和“不要紧,不要紧,我有……”这样的问答句来了解小动物各自的本领。同时学生能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学习积累“又……又……”的词语。 | ||||||||||
素养培养目标 | 基础 目标 | ★1. 学会按照笔顺正确书写田字格内9个生字,在正确识记生字的基础上能区分同音字和形近字。 2. 绿线内的生字能正确认读,初步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了解文中小动物各自的本领。 | |||||||||
发展 目标 | ★1、结合插图,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在遇到困难时自告奋勇,主动承担任务的精神,练习分角朗读课文。 2、联系生活实际,积累“又……又……”的词语。 3、引导学生合理地想象,设想秋天到来了,三个小伙伴上山采果子的情景。 | ||||||||||
重点教学 片断 | 这篇课文是童话故事,如何在导入新课时既能紧扣课文内容,又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出新意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难点。下面的这个教学片断就这一内容进行了尝试。 师[板书:伙伴]“伙伴”是什么意思? 生:亲朋好友。 生:好朋友。 生:同伴。 生:关系最亲密的朋友。 师:你能说出这样的句子,真了不起!你有好朋友吗? 生:[争先恐后地]有。 师:你们经常一起干什么? 生:我和我的伙伴一起做游戏。 生:我们一起玩。 生:我和好朋友一同上学。 生:一起写作业。 生:一起踢球。 生:一起上山。[学生可能读过了课文,受到课文中词句的影响,有了这样的思维,但表达不够准确。] 师:[纠正并追问]一起到山上干什么? 生:一起上山栽树。 生:一同合作。 生:一起做事情。 生:一起做事情时互相商量、想办法。 师小结:“伙伴”就是同伴、好朋友,共同做事情。 师:[板书:“三个小”]今天我们要学的新课是讲一个关于三个小伙伴的故事。 生:齐读课题。 师:故事里的三个小伙伴是谁呢?它们在一起要做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己读读课文。 点评:教师抓住“伙伴”一词,引导学生在理解了词意之后,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感受“伙伴”即好朋友。从引导学生回想平时自己和小伙伴经常在一起干什么,一步一步导出课题。这是学生对伙伴一词已有了深刻地理解和认识,从而对课文的学习充满了兴趣,同时也为接下来的课文学习打下了感情基础。 | ||||||||||
作业设计 | 一、比一比再组词。 么( ) 有( ) 巴( ) 拉( ) 云( ) 友( ) 把( ) 立( ) 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嘴巴 一( )树坑 ( )的鼻子 一( )小树苗 ( )的口袋 一( )肥料 ( )的朋友 一( )星 三、照样子填词语。 又跳又笑 又(冷 )又( ) 又( )又(瘦 ) 又( )又( ) 又( )又( ) 四、 你会排队吗? 三个小伙伴栽树时,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呢? ( )施肥料 ( )挖树坑 ( )培泥土 ( )浇上水 每个小动物都有自己的本领,你还知道( )会( );( )会( );( )会( )。 | ||||||||||
课 题 | 20蚂蚁和蝈蝈 | ||||||||||
教材分析 | 内容 简析 | 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故事告诉我们,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 | |||||||||
语言 特 | 本文篇幅较短,语言简洁朴实,却十分富有教育意义。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如文中反复出现“有的……有的……个个……”,去感悟语言,理解课文内容,并能通过学习,初步学会仿照这样的句式练习说话、写话。 | ||||||||||
素养培养目标 | 基础 目标 | ★1、学会按照笔顺正确书写田字格内7个生字,在正确识记生字的基础上,能区分同音字和形近字。 2、认识1个偏旁——米,掌握其名称与写法。 3、绿线内的生字能正确认读,初步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的意思。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体会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道理。 | |||||||||
发展 目标 | 1、结合插图,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练习分角演一演课文。 ★2、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仿照课文,会用“有的……有的……个个……”练习说话、写话。 3、引导学生合理地想象,设想第二年的夏天又来到了,蚂蚁和蝈蝈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 ||||||||||
重点教学 片断 | 以下是一位教师执教课文第一自然段的教学片断,该教师在教学中既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又结合课文中“有的……有的……个个……”的句式进行了语言训练,很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小蚂蚁在搬粮食。 生:我知道了小蚂蚁是在夏天搬粮食。 生:我知道夏天的天气很热。 生:我知道了小蚂蚁在搬粮食,有的背,有的拉。 生:我知道了小蚂蚁在搬粮食,而且天气很热,它们个个满头大汗。 师:在这么炎热的天气里,这可爱的小蚂蚁是怎样搬粮食的?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 生:它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 生:它们有的推,有的拖。 生:它们有的使劲拽,有的背,腰都压弯了,头上还流了许多汗。 师:你们观察的真细致。课文用了 “有的……有的……”句式把这些动作连接起来,这样表达多简洁啊,谁会用这样的句式说句话? 生:有的跳绳,有的蹦步。 师:你说的不错,如果再在句子前面加上时间、人物,这个句子就更完整了。比如:下课了,同学们有的跳方,有的丢沙包,大家玩得很开心。你再试试,相信你能说得更好。 生:下课了,同学们有的跳绳,有的蹦步,大家玩得真开心。 师:你说得真好!(教师竖起大拇指)还有哪些同学也来试试? (生跃跃欲试,争相举手) 生:下课了,有的同学在草坪上翻筋斗,有的在草坪上打滚,真是快乐极了! 生:课外活动,同学们有的唱歌,有的跳舞,大家玩得很开心。 生:大扫除时,同学们有的洒水,有的扫地,大家干得很起劲。 生:我们班同学,有的喜欢吃菜汤,有的喜欢喝豆浆。(生哈哈笑) 师:的确是口味不一呀,说得真好。小蚂蚁搬粮食累得满头大汗,你什么时候满头大汗过?(理解满头大汗) 生:我跑步时满头大汗。 生:我在草坪上打滚时,累得满头大汗。 生:我练完舞蹈后,也会满头大汗。 生:天热时,我走路就会满头大汗。(一胖男孩说,生哄堂大笑) 师:你能把小蚂蚁搬食时累得满头大汗的样子读出来吗?(指名读、示范读、赛读、抽读) 点评:教师在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时刻不忘对其进行语文基本功的训练。用“有的……有的……”练习说话,把随文学句与练习说话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很好的体现了语文教学中知识与能力的训练。同时在进行词语的教学时,教师请学生联系生活中的自身体验来理解“满头大汗”,使学生更能真实的感知理解课文,沟通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历,激发了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 ||||||||||
作业设计 | 一、比一比,再组词。 油( ) 洞( ) 良( ) 呼( ) 由( ) 同( ) 粮( ) 乎( ) 东( ) 汉( ) 冬( ) 汗( ) 二、判断下列句子,对的打“√”,错的打“×”。 1.蚂蚁是勤劳的。 ( ) 2.蝈蝈很辛苦,为过冬做准备。( ) 3.冬天到了,东南风呼呼地刮。( ) 三、仿照例句,练写句子。 例: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 1.大扫除的时候,同学们有的( ),有的( ),个个( )。 2.公园里的人真多,有的( ),有的( ),个个( )。 3.( ),有的( ),有的( ),个个( )。 四、发挥想象,续编故事,说给你的小伙伴听。 第二年的夏天很快又到来了,蝈蝈又看见一蚂蚁在搬粮食。…… | ||||||||||
课 题 | 21 古诗两首 | ||||||||||
教材分析 | 内容 简析 | 本课两首五言绝句都是唐代诗人李绅所作。《锄禾》前两句描写农民在烈日下挥汗锄禾的劳动场面,后两句通过反问告诉人们粮食来之不易。《悯农》前两句写农民“春种”、“秋收”,一年到头用辛勤劳动换来了丰收;后两句写农民虽然辛勤劳作,但仍免不了饿死的悲惨命运。表现了诗人对当时农民的深切同情。 | |||||||||
语言 特 | 诗句浅显易懂,感情真挚,课文配有插图,便于学生观察想象,学生可以将图与诗对照,借图悟诗,正确理解诗中古今意义不同的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歌的意境。 | ||||||||||
素养培养目标 | 基础 目标 | ★1. 学会按照笔顺正确书写田字格内9个生字,在正确识记生字的基础上能区分同音字和形近字。 2. 绿线内的生字能正确认读,初步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的意思。 3、认读2个多音字“种、子”。能正确读准字音,正确使用。 ★4.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 |||||||||
发展 目标 | ★1、通过比较古今意义的不同,能正确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结合插图,在反复诵读古诗中,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和诗人对农民的同情。 3、交流自己积累的古诗,开展古诗诵读会。 | ||||||||||
重点教学 片断 | 古诗《悯农》所表现的农民生活的悲惨是学生理解诗意上的一个难点,下面这个教学设计就这一难点进行了突破。 三、讲读诗句 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粟:小米。泛指谷类. 子:这里读第三声,也指谷粒. 2、体会“春——秋”、“种——收”、“一粒粟——万颗子”的对比,感受农民一年到头的辛劳和取得丰收的不易.(指导朗读) 3、联系词句,学会扩展成语,积累成语.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精耕细作、千仓万箱 4、可是面对一片丰收,农民为什么会出像诗句中的悲惨象呢? 5、学习“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海:普天下,全中国。无闲田:没有丢弃不种的田地。 犹饿死:还是饿死了。 6、指导朗读. 体会“无闲田”与‘犹饿死”的强烈对比,让学生感受遍地丰收景象与农民怕死荒野这两幅图,在心中激起“为什么”的疑问。 7、此时此刻,你们想说什么?想问什么? 8、小结:农民在黑暗的社会里受到剥削阶级的残酷剥削 设计说明:对于古诗的真正理解,必须从字面上去逐字把握。但是光理解了字面的意思,孩子们还是很难理解为什么“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教师这时可以结合插图通过引导学生体会“春——秋”、“种——收”、“一粒粟——万颗子”、“无闲田”与‘犹饿死”的强烈对比来帮助学生感受农民的悲惨命运。 | ||||||||||
作业设计 | 一. 填上合适的词语。 一( )粟 一( )田 一( )米 一( )球 一( )歌 一( )花 一( )种子 一( )星星 二.比一比,再组词。 有( ) 死( ) 乐( ) 上( ) 放( ) 外( ) 三、多音字组词。 种 zhǒnɡ ( ) 子 zi ( ) zhònɡ ( ) zǐ ( ) 四、选一选。 1.“粒粒皆辛苦”中的“皆”是( ) 1普遍 2都 3是 2.《悯农》的作者是( ) 1杜甫 2杜牧 3李绅 3.“农夫犹饿死”中“犹”是( ) 1还 2如,同 3好像 4.“四海”的意思是( ) 1四个海 2天下 3世界各地 | ||||||||||
教 材 | 第 2 册 | 所属年级 | 一 | 单元 | 第 八 单元 | ||||||
本单元 素养培养 目标 | 1、学会本单元42个生字,认识7个偏旁——雨、爪、犬、手、走、禾、山、母,掌握其名称和写法,了解偏旁所表示的含义,并能说出带有这些偏旁的字并组词。 2、绿线内的生字能正确认读,初步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有关词语。结合插图,抓住关键词语,通过反复诵读,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意思。 4、了解鲁班发明橹板的过程,从中体会鲁班爱观察、善联想、能创造的优秀品质。借助图画,依托观察、思考及想象,进行诗文对应,体会古诗的意思,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 5、了解花生果长在地下的特征,了解一些植物的生长环境以及它们的果实的生长位置。激发学生认识自然的兴趣。 6、积累不同形式的词语,如“ABB”“AABB”等叠词。积累句式,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练习说话,并写下来。 | ||||||||||
对应的 课标年段 目标 | 1.与识字、阅读教学结合,借助拼音识字、阅读,在识字阅读的过程中巩固对拼音的认读与识记。 2.结合课文学习认识并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 3.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力求把字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 4.学习倾听,能听懂别人说话的大致内容。养成静心听的习惯。 5.能根据要求说或写一句正确、通顺、完整的话(建立句子概念);借助图片、情境、生活等说话写话;模仿课文规范的句式说话、写话等。 6.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不指读,不漏字改字加字,不一字一顿读,能按词语、短语为单位朗读,形成较为顺畅地语流。 7、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大致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结合课文认识、积累不同形式的词语,如“ABB”“AABB”等。 | ||||||||||
学情分析 | 本单元是一下的第八单元,课文较多,有传说、科普童话、文包诗等不同体裁的文章。这些课文的内容大多是学生已经熟悉的,但通过课文所讲述的道理对学生来说却有一定的难度。学习时可以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理解词、句的意思,从而理解课文的内容,知晓文中所讲述的道理。结合课文的学习还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有关的词语,句子。 | ||||||||||
课 题 | 22 司马光 | ||||||||||
教材 分析 | 内容 简析 | 这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砸破水缸救出落水小朋友的事。课文形象地再现了一个小朋友掉入水缸,司马光与别的小朋友不同的举动。 | |||||||||
语言 特 | 课文的语言浅显易懂,可以引导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并积累文中的描写司马光砸缸动作的词语,如“搬起”、“使劲砸”等。同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积累句式“有的……,有的……,还有的……”能仿照该句式练习说话、写话。 | ||||||||||
素养 培养 目标 | 基础 目标 | 1、认识2个偏旁——爪、犬,掌握其名称与写法,并能说出学过的带有爪、犬等偏旁的生字并组词。 2、绿线内的生字能正确认读,初步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的意思。 ★3、学会按照笔顺正确书写田字格内9个生字,在正确识记生字的基础上能区分同音字和形近字。 ★4、结合插图,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勇敢的品质。 | |||||||||
发展 目标 | 1、结合课文内容的理解,积累文中描写司马光和小朋友们动作的词语。 ★2.、在反复诵读课文的基础上积累句式,会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练习说话、写话。 3.拓展思路,以《如果我是司马光》为题,说说解救落水孩子的新方法。 | ||||||||||
重点教学 片断 | 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写司马光砸破水缸救出落水的小朋友。这一内容是全文的中心内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这一段的意思,体会司马光的沉着机智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下面的这个教学片断就这个重点和难点进行了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师(出示句子:司马光搬起一块大石头,用力往缸上砸。生读句子。) 师:老师将“搬”字换成“拿”字,大家再读一读。(生再读句子。)换掉好吗?为什么?(通过朗读比较。) 生:因为是一块大石头,司马光“拿”不动,要用“搬”。 生:我有补充,用“搬”字,说明东西很重,用“拿”字说明东西很轻。 师:真不错!请同学们再想一想,在生活中,什么是需要我们“搬”的,什么是需要我们“拿”的呢? (课堂顿时活跃,学生踊跃发言。) 师:说得真好,相信你们也一定读得很好,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生有感情地读句子。) 生:老师,既然较重的东西用“搬”,那么司马光搬起来的那块石头一定很大,课文为什么还要说“搬起一块大石头呢”?这个“大”字应该去掉! 师:(一愣)这个同学的想法很有道理,大家同意他的看法吗? (生摇摇头,有可能没有理解那个同学的看法。) 师:请这个同学将你的看法再说一遍,好吗?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想,他说得有道理吗? (学生重述。) (大多数学生举手表示同意他的看法。) 师:看来同学们大多同意他的看法,你们看,他多会动脑筋啊,敢于向书本质疑问难。那我们写封信,让编书的老师去掉这个“大”字好吗?(好!——生齐答。)有没有谁不同意去掉“大”字呢?想想看,为什么你不同意呢? (生认真思考。)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就来举行“小小辩论赛”,同意去掉的站着发言,不同意的坐着发言,我们来听听,谁说得最有道理。 (一场小小的辩论赛紧张地进行着,小辩手们争得面红耳赤,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其中有一位学生这样说:“我觉得这个‘大’应该留着,从图上来看,公(花)园里的石头对于小小年纪的司马光来说都是很沉的,他都得‘搬’,司马光肯定是在这些石头中挑了块最大的,因为只有用最大的石头才能砸破缸,才能救出小孩。”) 评析:在教学中,教师紧紧抓住司马光砸缸救人的动作词,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去理解、感悟。如:为了理解“搬”字,教师没有越组代庖,把成人理性化的理解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换词来比较,通过朗读来比较。学生认识了“搬“与“拿”的区别,教师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搬”和“拿”。如果学生不经历从“感性—理性—感性”的过程,恐怕不会提出“大”字的去留问题。而当学生提出这个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一方面充分肯定这个学生,一方面又给了充足的时间让其他学生重视并思考这个问题,并相机引导学生反驳这个看法,而不是盲目跟从。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创新精神得到了培养。 | ||||||||||
作业设计 | 一. 数笔画,填到相应的括号中。 候 园 爬 别 哭 使 流 7画 8画 10画 ( ) ( ) ( ) 二.加偏旁成新字,再组词。 巴( )( ) 元( )( ) ( )( ) ( )( ) 木( )( ) 古( )( ) ( )( ) ( )( ) 三.照样子写句子。 例: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大人。 ( ),( )有的( ),有的( ),还有的( )。 四、以《如果我是司马光》为题,说说解救落水孩子的新方法。 | ||||||||||
课 题 | 23鲁班和橹板 | ||||||||||
教材 分析 | 内容 简析 | 这是一个传说故事,讲的是鲁班发明橹板的过程。全文围绕关键词“鲁班和橹板”,先写鲁班做橹板的原因;接着写鲁班受到一鸭子用脚蹼拨水的启发,按照鸭子脚蹼制成了一种摇船的工具。后来,人们便把这种工具叫做“橹板”,以表示对鲁班的尊敬。 | |||||||||
语言 特 | 课文叙事具体明白,围绕关键词“鲁班和橹板”,抓住了鲁班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让学生了解鲁班发明橹板的过程。初步感知文中运用的象声词“嘎嘎”、“扑通扑通”精当之处,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 ||||||||||
素养 培养 目标 | 基础 目标 | ★1、学会按照笔顺正确书写田字格内9个生字,在正确识记生字的基础上能区分同音字和形近字。 2、能正确认读绿线内的8个生字,初步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意思,了解鲁班发明橹板的过程。 | |||||||||
发展 目标 | ★1、结合插图,通过反复诵读,从中体会鲁班爱观察、善联想、能创造的优秀品质。懂得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想出办法解决问题的办法。 2、初步学习“嘎嘎”、“扑通扑通”等象声词,能照样子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 3、搜集并阅读关于鲁班的故事以及科学家有关创造发明的故事,并能将它讲给大家听 | ||||||||||
重点教学 片断 | 本课的第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下面的这一教学片断很好地抓住了这个教学重点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师:请大家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这一自然段说的是什么? 生:这个自然段说的是“鲁班造出了橹板”。 师:对!这段话里有个句子,出示: “鲁班出神地看着,忽然眼睛一亮。”这里的“眼睛一亮”是什么意思? 生:是因为鲁班看到了鸭子在游水,拨出了小小的波浪,阳光照在上面,鲁班就觉得眼睛一亮。 生:鲁班看到鸭子游水,想出办法来了。 师:这两位小朋友说得都有道理,你同意哪位小朋友的答案? 生:我认为第二个小朋友说得对。是鲁班想出了好办法,怎样来造橹板来了。 师:那是什么好办法呀? 师:他“马上来一根粗木棍,把上半截削成圆形,就像鸭子的腿,把下半截削成扁形,就像鸭子的脚蹼”。 师:你们能把它的样子画下来吗? 生(画) 师:你画得真不错!鲁班怎么想到橹板的样子呢? 生:它是从鸭子用脚蹼拨水的动作想到的。 师:文章是怎么说的? 生:(读)这时,一鸭子“嘎嘎”叫着,“扑通扑通”跳下水。只见它们用脚蹼往身后拨水,身子轻快地向前滑行。 师:谁见过鸭子的脚蹼?画给大家看一下。 生(画) 师:(引导学生比较橹板和鸭子的脚蹼,一下相似的地方)小朋友想一想,鲁班为什么能发明橹板呢? 生:他观察地仔细。 生:他肯动脑筋。 师:是呀!真是由于鲁班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周围的现象,又肯动脑筋,因此,他就有了不少发明创造。 点评:这一教学片断一方面紧紧扣住鲁班忽然眼睛一亮,引导学生上接鸭子用脚蹼划水动作的启示,下连鲁班如何造出橹板,重点突出;另一方面将阅读和美术结合,读读画画,学生可以把抽象的语言化为形象的图画,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 ||||||||||
作业设计 | 一、比一比,再组词。 力( ) 已 ( ) 往 ( ) 身( ) 刀( ) 己 ( ) 住 ( ) 生( ) 二、照样子,填上合适的词语。 1、(洗)衣服 ( )船 ( )水 ( )篮子 ( )书 ( )字 ( )比赛 2、( 大声 )地回答 ( )地想 ( )地看着 三、填上表示声音的词把句子补充完整。 1、小鸡一边( )地叫着,一边虫子吃。 2、树林里的小鸟站在枝头( )唱着歌。 3、小鸭子( )地跳下水,欢快地游了起来。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鲁班受到一鸭子用 的启发,根据 制成了一种摇船的工具,叫 。 | ||||||||||
课 题 | 24 乌鸦喝水 | ||||||||||
教材 分析 | 内容 简析 | 这篇课文讲的是乌鸦想办法喝到瓶子里的水的故事。全文共两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乌鸦想喝瓶子里的水,却喝不着。第二自然段讲乌鸦想办法喝到了瓶子里的水。 | |||||||||
语言 特 | 课文内容浅显易懂,语言简洁,可以引导学生读书时抓住关键词句展开想象,从而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在课文的学习中理解并积累描写乌鸦动作的词语,学会“到处”“终于”的用法,能仿照着练习说话、写话。 | ||||||||||
素养 培养 目标 | 基础 目标 | ★1、学会按照笔顺正确书写田字格内8个生字,在正确识记生字的基础上能区分同音字和形近字。 2、认识2个新偏旁——手、走,掌握其名称与写法,并能说出学过的带有这些偏旁的生字并组词。 3、正确认读绿线内的生字,初步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的意思,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乌鸦喝到水的方法,从中懂得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想出办法解决问题的办法。 | |||||||||
发展 目标 | ★1、通过反复诵读课文,展开想象,以“我帮乌鸦想办法”为题想一想,除了放石子还有哪些办法让乌鸦能喝到水? 2、了解文中词语“到处”、“终于”的用法,学会用它们“到处”、“终于”说、写一句通顺、连贯的话。 3、试着把《乌鸦喝水》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周围其他的人听。 | ||||||||||
重点教学 片断 | 课文中乌鸦是如何喝到水的是教学时的重点内容。下面的教学片断抓住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瓶子里的水为什么会渐渐升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渐渐”的理解,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师:(出示: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乌鸦就喝着水了。)小朋友们,请把句子读一读。 生:读。 师:这“渐渐”是什么意思呢? 生:是慢慢的意思。 生:是一点一点地。 师:那瓶子里的水为什么是慢慢的、一点一点地升高的呢? 生:因为乌鸦是一颗一颗地放进小石子的,放进一颗,水就升高一点,再放进一颗,水又会升高一点,所以不是一下子升高很多,而是渐渐地升高的。 师:你说的很棒!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水渐渐升高的过程吧! 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玻璃杯,倒上半杯水,拿出小石子。)下面请一位小朋友来演示一下。 生:演示。(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进杯子里) 师:注意观察,水是怎样升高的? 生:(齐说)水是渐渐升高的。 师:是呀!小朋友们,刚才我们观察了水渐渐升高的过程,想一想:在实际的生活中,你还看到过哪些“渐渐”发生变化的现象? 生:早晨,太阳渐渐地升起来了。 生:春天到了,天气渐渐地暖了。 生:(看了一下外面)现在,雨渐渐地大起来了。 师:真棒,能注意观察,灵活运用! 生:我们渐渐地长大了。 生:天渐渐地黑了。 …… 师:小朋友们,你们说的真棒,如果你们还想说,那课后就把你想说的句子写在本子上,给老师看,好吗? 生:好! 教学解读: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巧妙设置情境,借助直观演示,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把“渐渐”这一比较抽象的词语变得具体化,让他们真正地理解了“渐渐”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又抛出“在实际的生活中,你还看到过哪些渐渐发生变化的现象?”这一问,使学生记忆的仓库打开了,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激活了,学生凭借这些“背景知识”尽情地描绘各种“渐渐”的现象,不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欲罢而不能,真正体会到了阅读的乐趣。 | ||||||||||
作业设计 | 一、比一比,再组词。 鸟( ) 喝 ( ) 于( ) 办( ) 乌( ) 渴 ( ) 干( ) 力( ) 二、选词填空。 1、 中 终 ( )间 ( )点 有始有( ) 心( ) ( )于 正( ) 2、 渐渐 慢慢 (1)秋风起了,天气( )凉了。 (2)小方( )地向教室走去。 三、造句。 1、到处—— 2、终于——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乌鸦看见( )有许多( ),( )想出( )来了。它叼起( ),( )地放到( )。这真是一只( )的乌鸦。 五、以“我帮乌鸦想办法”为题想一想,除了放石子还有哪些办法让乌鸦能喝到水? | ||||||||||
课 题 | 25咏华山 | ||||||||||
教材 分析 | 内容 简析 | 本课是一种新的课型——文包诗。课文叙述了寇准跟先生登华山时咏诗赞华山的事,描绘了华山的雄伟壮丽,也赞扬了寇准的聪明、有才华。 | |||||||||
语言 特 | 课文以讲故事的形式,在文中巧妙地引出了古诗,并提供了与诗紧密相关的背景知识,创作本诗时的具体情境和作者情况。学习时应抓住文与诗中相对应的句子,借助文中的语言来理解诗的意思。同时通过反复诵读课文,帮助学生积累文中描写山顶景的词语,初步学习AABB形式的词语。 | ||||||||||
素养 培养 目标 | 基础 目标 | ★1、学会按照笔顺正确书写田字格内7个生字,在正确识记生字的基础上能区分同音字和形近字。 2、认识2个偏旁——山、禾,掌握其名称与写法,并能说出学过的带有禾木旁的生字并组词。 3、正确认读绿线内的生字,初步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的意思,掌握“华”的两种读音并能正确组词。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 | |||||||||
发展 目标 | ★1、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课文内容,借助图画,进行诗文对应,理解古诗的意思,初步了解新的课型——“文包诗”的学习方法。 2、积累文中描写山顶景的词语,再次学习AABB形式的词语。 3、搜集、诵读几首写山的古诗。 | ||||||||||
重点教学片断 | 在本课中,学生对于文中和诗中所描写的华山的高在理解和感受上有一定的困难。下面的这一教学片断很好地引领学生深刻地感受了华山之高。 学习第二段时,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感受华山的高,为学习古诗打好基础,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首先,整体感知。他们登上山顶,放眼一看,他们是多么惊讶呀,你们知道他们为什么惊讶吗?让学生初步感知华山的高,并且十分自然地引出了第二段的中心句:“啊!华山真高啊!” 此时指导学生初步读出“高”。然后精读品味。从哪几句可以看到华山真高呢?我们一起到山顶上去看一看。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你是从哪里感受到华山之高的呢?进行逐句的朗读理解和体会。引导学生从只有蓝天在头顶上、山都在脚下、太阳离得近,云在半山腰等以及登山的“艰难”再次体会华山的“高”。这样就将课文的语言文字还原成是具体的形象,将远在天边的华山美景一下子拉到了学生眼前,让“高”变得具体可感,这时再引导学生读出“高”的感觉。学生抒发的感情也就与课文表达的感情融为一体了。在学生对以上内容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古诗的学习也就水到渠成了。 这样课文的重点和难点都得到体现和突破。教学也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 ||||||||||
作业设计 | 一.注音。 华( )山 先生( ) 称( )赞 七岁( ) 古时候( ) 二.照样子写词语。 远远近近 ( ) ( ) ( ) ( ) 又冷又饿 ( ) ( ) ( ) ( ) 三.填上合适的词。 一( )孩子 ( )的华山 一( )白云 ( )地吟诵 一( )太阳 ( )地爬山 四.在括号里填上反义词。 1.我家离学校近,红红家离学校( )。 2.松树长得高,桃树长得( )。 3.排队时,小红站在前,我站在( )。 4.你知道古( )中外哪些科学家的名字 五、填一填,画一画。 华山这样美的景,寇准只用四句诗就说了出来:“( ),( )。( ),( )。” 请你试着用笔描绘美景吧! | ||||||||||
课 题 | 26小松鼠花生果 | ||||||||||
教材 分析 | 内容 简析 | 这是一篇科普童话,通过小松鼠花生果的故事,告诉小学生花生是在地下结果的。全文以小松鼠花生果为线索:花生开花了——小松鼠想摘花生果过冬——小松鼠始终没见一个花生果——小松鼠怀疑花生果被人摘走了——蚯蚓告诉小松鼠花生果全在泥土里。 | |||||||||
语言 特 | 课文通过小松鼠与蚯蚓的对话告诉学生花生是在地下结果的。学生通过进一步感知文中 “绿油油、金灿灿”等ABB式的叠词,更具体地了解花生的叶子和小花彩鲜艳的特点。同时在课文的学习中初步了解“每天……都……”、“直到……也……”这样的关联句式。 | ||||||||||
素养培养目标 | 基础 目标 | ★1. 学会按照笔顺正确书写田字格内9个生字,在正确识记生字的基础上能区分同音字和形近字。 2. 认识1个偏旁——母,掌握其名称与写法,并能说出学过的带有母字底的生字并组词。 3. 绿线内的生字能正确认读,初步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的意思。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疑问句和感叹句。 | |||||||||
发展 目标 | ★1、结合插图,在反复朗读中了解花生果长在地下的特征,激发学生认识自然的兴趣。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边读边配上动作、表情,把小松鼠花生果地情景表演出来。 3、继续学习ABB形式的词语,能说出一些表示颜ABB形式的词语,积累词语。 4、了解一些植物的生长环境以及它们的果实的生长位置。 | ||||||||||
小松鼠花生的过程在课文中写的并不具体,学生在理解上往往只泛于表面意思,很难真正感受和理解。下面的教学片断紧紧抓住“每天”一词帮助学生生动地理解和感受了小松鼠花生的过程。 二、朗读生趣,深入感知 1、 就让我们一起和小松鼠去花生吧。 师:松鼠看到这么多花生,想到自己一个冬天也吃不完,还可以招待亲戚朋友吃,可以炒着吃、煮着吃、做花生糖吃,做花生酱吃,做花生饼吃,心里越想越美,天黑了,都舍不得离开。晚上,小松鼠做了一个美美的梦。第二天早上,他一路小跑来到花生地里,他看到什么? 生1:小松鼠看到有几朵黄灿灿的小花落了。 师紧接着问:他想到了什么? 生1:他想到明天可能会结果吧。 师:小松鼠又高高兴兴地回家了。第三天早上,他又来到花生地里,看到了什么? 生2:小松鼠看到黄灿灿的小花又落了一点。 师:他想到了什么? 生2:他想再过一天会结果吧,明天再来看看。 师:小松鼠又带着美好的希望回家了。第四天早上,他又兴致勃勃地来到花生地里,他看到了什么? 生3:小松鼠看到黄灿灿的小花又落了一些,可没有到花生果。 生:他想黄灿灿的小花落了以后,要等几天才会结果吧,我明天再来看看。 师:像这样今天来,明天来,后天来,接连着来,就叫“每天”。“每天”就是什么意思? 生:“每天”就是天天的意思。 师:你每天干什么? 生:我每天都学习。 师:你每天都学习为了什么? 生:我每天都学习为了早点学到知识。 师:你是为了早点成为有用的人才,真是好样的,老师感受到你的着急! 师:引读——小松鼠每天都到花生地里去,看花生结果了没有。你读懂了什么? 生:小松鼠多么花生能早点结果啊! 师:谁来读好这句话。 生朗读。 师:小松鼠就这样每天到花生地里去,差不多有三十天,直到,引读—— 生:金的小花都落光了,也没看见一个花生果。这样的结果它想到了吗?哪个词告诉我们?从这个 词语中你体会到小松鼠的心情怎样? 生:可是,(奇怪、难过、伤心)。 谁来读好这一句? 生朗读。 点评: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小松鼠每天花生的过程,先引导学生一个镜头一个镜头的呈现,最后组接,让学生连起来说,形成一个动态的完整的场景。一幅幅动态的画面,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跟着小松鼠去花生,经历花生由喜悦到奇怪这一过程,由此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童话世界,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接着请学生拓展说,说说自己每天干什么,周围的同学和老师每天干什么。“每天”这个词在学生的头脑中不再是枯燥的字符,而是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整个过程由点到面,视野越来越阔,学生从文本中走了出来,回头带着感悟读文,走进了文本。 | |||||||||||
作业设计 | 一、照样子写词语。 绿油油 ( ) ( ) ( ) ( ) 二、加偏旁并组词。 由( )( ) 十( )( ) 母( )( ) 皮( )( ) 三、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叶子 ( )的花儿 ( )的花生 ( )的蜂蜜 ( )的云朵 ( )的话语 四、造句。 1、每天—— 2、旁边—— 五、猜一猜,填一填。 你能猜出答案吗? 一个小姑娘,坐在水中央。 身穿粉红袄,划船不用桨。 谜底:( ) 六、小朋友,你还知道哪些农作物是生长在泥土里的? ( ) ( ) ( ) ( ) |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