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主题要素阅读(方法点拨+例题分析)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主题阅读——感受自然之美
阅读要素——感受自然之美
《观潮》描写了钱塘大潮的壮美。重点是感受钱塘江大潮汹涌而来的壮观气势;《走月亮》描写了阿妈牵着“我”的小手在月光下散步的美好情景,重点是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现代诗二首》描述了晚秋的美和小花牛的可爱,我们可以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感情;《繁星》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我们可以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观赏景物时的感受。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者用自己的文字给我们带来了大自然中那么多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我们需要聚焦重点段,通过充分的朗读和想象,由阅读的内容想开去,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油然而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考查题型
爱上一匹野马 可我的家里没有草原作者是如何把这壮观的景象描绘出来的?
  如:《观潮》一文中,作者在第一自然段点明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第二、三、四、五自然段,按照时间顺序,具体描绘了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景象。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体会按照游览顺序进行叙述
Q1读文章,体会按照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好处?
A:图像化想象,就是在脑海里“画一画”,以点穿线,展开回忆和想象,厘清文段所描述的画面
(1)写景为小学阶段最容易写作的文体。方法得当,写作水到渠成,因此方法引领极为重要,如何在写景文章中学习经验和利用这些经验读通、读透阅读理解,需要我们注意以下三点:
a.大景确定细化小景;
b.移步换景重视过渡;
c.训练语言精研文体。
Q2请仿照短文中运用联想的写作手法描写……的句子,写一写你…….
    你还能想到什么?请你仿照文段再写几句话。
A:写话。注意仿写的要求“同修辞、同句式、内容意义相关”。
根据文本内容由此及彼的联想
Q:读到“……”,你想到了什么(人/物/类似的经历/积累的相关知识等),把想到的具体内容写下来。
如:《观潮》记叙的一次观潮的盛况,作者通过直接描写和间接烘托将钱塘秋潮这一天下奇观,生动形象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走月亮》用优美的文字,领我们走过小溪、村道、果园、田埂,走过很多很多地方,欣赏了月光下诗情画意般的美景,同时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亲情。这种表达方法叫做是借景抒情。
《秋晚的江上》采用了小诗体,小幅的描写,简洁的勾勒,散文的句式,即兴的抒发,勾勒了一幅江边秋天黄昏时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繁星》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抒写了作者由此产生热爱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感受,带给丰富的联想和美的享受……
例题分析
(一)五月的田野
麦子熟的时候,豆也长大了。麦子是黄黄的,豆荚是青青的。黄黄的麦子和青青的豆荚在五月的和风中,娴(xián)静地微笑。于是,空旷的田野里,洋溢着熟了的麦子和熟了的豆荚那无与伦比的清香。
那时候,麦子和豆英诱惑着我们,我们忙碌起来湿湿的、长长的田埂上,通常会出现我们握着镰刀、挎着竹篮的身影。
五月的风暖暖的,赤足走到油光光的泥土里,软软的,冷不丁地,泥土会从我们的脚趾缝里
冒出来,真是舒服。折一根柔韧的柳条,削一节直直的竹管,柳条做鞭子,竹管做笛子。竹笛吹一声,鞭子挥一挥。鸭子蹒跚(pán shān)地迈着步子前进了,羊儿撒着欢儿向前走了……
我们把鸭子赶到刚翻过的地里,把羊儿牵到河边去,我们也不闲着,家里的兔子等着我们鲜嫩的青草呢!我们小心翼翼地从麦田的田埂上,豆地里,扯一小嫩青草,放进竹篮里。累了,我们便往地上一躺,让五月的阳光在我们圆滚滚的肚子上画出漂亮的图案。当我们一觉醒来,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麦子和豆荚,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英……
1.根据下面的意思,从文中出相应的四字词语。
①没有能够比得上的。(__________)
②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__________)
2.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再仿写一句。
★ 拟人句的表达效果: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
该事物的强烈感情。运用拟人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自然;表现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丑态毕露,给人以强烈的厌恶感。
3.作者主要回忆了乡村五月        和孩子们        的田园生活;全文洋溢着作者对麦子和豆荚的                之情及                的心情。
4.大自然就是一顿香味俱全的丰盛午餐,文中描写的“”有_________;描写的“香”有__________________。
5.在麦子熟了、豆荚长大的时候,“我们”做的有趣的事有(    )(多选)
A.握着镰刀、挎着篮子收麦子、豆荚。
B.赤着脚在软软的泥土上走,很舒服。
C.柳条做鞭子,竹管做笛子。
D.赶着鸭子,放着羊儿,扯嫩青草喂兔子
E. 在田野里睡觉。
(二)游黄山
人们都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我竟也有机会来到黄山,观赏黄山壮丽的景。
我看见过冰雪覆盖的长白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这“云奇山异”的黄山。黄山可真奇啊,一座座山玲珑俊秀,有的像雕纹精美的香炉,有的像层层叠叠的彩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说不尽的千姿百态、奇魂艳美,使人疑心它不是天然生成,而是能工巧匠精心制作的盆景;黄山可真高啊,一座座山连绵起伏、耸入云端,从山顶向下一看,云在脚下飘拂,人在山上好像仙人那样能腾云驾雾,悠然而去似的;黄山可真险啊,我平生以来还从没有看见过这样陡峭的山,一座座山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崖壁陡似削,山石横如断,几乎是九十度垂直的石梯,隔老远也让人心惊肉跳,似乎一失脚就会从崖上跌下去,摔得粉身碎骨。
我看见过马尾似的卷云,高山似的积云,更常看见飘在天空中的浮云,却从没有看见过这滔滔流水似的人间银河——黄山云海。黄山的云可真白啊,白得就像一匹白纱缎,又犹如刚下的白雪,那么洁净,那么润泽,别有一番神采;黄山的云可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飘
动,看上去会使你陶醉;黄山的云可真长啊,长得无法用眼睛望到边际,只让你感觉到它是那样浩瀚,像一张大幕布把天地都罩起来了,伏在岩石上侧耳倾听,耳朵里仿佛有一种不可捉摸的声音,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小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草原上驰骋,像山泉在流动,像大海在澎湃;黄山的云可真妙啊,妙在它缥缈,妙在它恍惚,妙在它给人留以想象的余地,妙在它是如此引人入胜。难怪从黄山回来的人都说:“黄山云海是个奇观,的确是名不虚传啊!”
这样的云环锁着这样的山,这样的山衬托着这样的云,再加上空中五彩缤纷的云霞,山顶郁郁葱葱的松林,山间红得像火的枫树,山下淙淙作响的清泉,让你感觉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云海舞山间。奇山异树云中裹,天下美景归黄山”。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观赏(_______)    奇观(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词语。
①含苞欲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能工巧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般来说,要理解词语的含义,我们需要联系上下文反复研读,方法有三:
方法1:顾名思义,扩充关键字的意思,然后连接成一句话。
方法2:近义词的方法,注意要能替代到文中,仍保持通顺。
方法3:结合这个词所描述的对象具体描述。
3.短文中,黄山的山有哪些特点?黄山的云海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发挥想象,将结尾段的诗句描写的景象用自己的话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对于短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短文通过对黄山美景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B.短文中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黄山景的赞美。
C.短文只描绘了黄山的云海十分壮观。
检测阅读
(一)海啸
一个有九十多户人家的小村子,坐落在海滨。前面的海滩是孩子们戏耍的地方。
有位老爷爷和他的小孙子,住在山上,从那里可以俯视村子、庙 宇和大海。一天,天气闷热,大地微颤,房屋轻摇,发生地震了。海 水刹那间变成墨,迅速从岸边退去。村民们未加注意,都跑到海滩 上去了。老爷爷知道,一场灾难即将来临,必须立即向村民报警。他 急忙叫孙子拿来火把,亲自点燃了自家即将收获的稻子。一片熊熊大 火把天空映红了。孙子急得大声哭喊: “爷爷,你怎么能把自家的稻 子给烧了呢?” 可是,老爷爷没有时间解释,只想到拯救四百多村民 的生命。庙里的和尚看见了山上的大火,忙把警钟敲响,海滩上的人 们发现山上起火了,都蜂拥上山来灭火。第一批上山的青年要灭火, 可是老爷爷制止了他们,说: “让它烧吧!全村人都应到这儿来,山 下危险。” 人们疑惑不解,不知发生了什么
事情。孙子哭着说: “我爷 爷发疯了,是他自己点燃了稻子。” 老爷爷此时向四周望了望,问: ℼ 全村人都来了吧?”他指着大海说:“你们看!”人们朝大海望去,只见海水像一座高耸的峭壁,正向村子扑来。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