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香港地区产业结构转型问题与发展路径
中国香港地区产业结构转型问题与发展路径
刘泽昊'张浩然'朱珥瞳'
(1.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广东珠海519087;2.山西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3.广西大学,广西南宁530004)
摘要:本文研究中国香港■地区产业结构转型的必然性和趋势,中国香港地区与内地产业结构的差异,以及剖析预测在5G、人工智能和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香港地区行业的前景展望。通过透视中国香港■地区的百年经济史,每一次转型升级都蕴含了历史因素的暗流涌动以及来自未来通途的前景召唤,从来路、到去处,中国香港地区经济与内地经济并驾齐驱、相互依托,成为中国发展的双引擎,向着新一轮科技引导的转型升级加速迈进。因*匕,我们应当洞察、抓住全球产业结构转型方向,提高科技竞争力,保持中国香港地区作为中国“离岸金融中心”和世界“国际金融中心”的定位。
关键词:产业转型;中国香港■地区经济;战略规划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2096-3157(2020)27-0109-06
湾区指的是哪些地区
随着中国制造企业产业的不断升级,港资企业正逐渐远离技术流,原有的产业链优势逐渐瓦解。公司在中
国香港地区雇用高管,经理和销售人员是相对简单的,但是研发例外。在这种情况下,人力资源不相匹配,甚至高级管理人员,经理甚至销售人员都在失去能力和收入。以高科技闻名的中国香港地区技术人员正在逐渐减少。由于研发的下降,已经不稳定的工业基础,距回归23年已经变得非常不乐观。同样,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香港地区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趋势。首先,工业制造业正在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变为具有高附加值的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其次是金融和保险业、商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在中国香港地区经济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并逐渐发展成为主要产业,这显示着中国香港地区的产业结构正在不断发展。
一、中国香港地区产业转型的历史驱动与时代召唤
1.历史背景
东方之珠中国香港地区历经百年岁月洗礼,无论战火、侵略抑或是经济腾飞,从捕鱼业的闭塞穷困,到转口港的风雨交加,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轻工业的小试牛刀,再至今天以服务业为支柱的它,每次变迁都具有历史的内在逻辑。它的转型必然受到全球政治经济碰撞、融合、重组的影响以及时代背景下的如2008年、2012年经济危机和2020年美股四次熔断等经济大事件的推动。
2.发展阶段
(1)开端
在1842即开埠之前,中国香港地区由于殖民统治渐渐摒弃了“亚洲塞拉利昂”之名的贫瘠荒芜,穷山僻水的小渔村不能支持统治者的战略需求和对于此地的定位,于是百业待兴的中国香港地区开始发展“转口型贸易”。
开埠之初的中国香港地区主要依据的是廉价的劳动力及生产要素,积累的航运优势,位于太平洋东北侧海空交通要冲及临海的自然便利条件,以及后来的“自由港”政策来承担转口运输的功能。由于缺乏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和经济基础,转口型贸易被迫转型。
(2)发展
“二战”时期,以及战争潜伏期和收尾期,即20世纪50年代左右,中国香港地区受到战争与战后波动,导致阶级结构、财富结构、社会结构发生较大变动。
在战争开始之前,由于战争的破坏性难以预料及国共两党的对峙局势,部分大城市商界政界显赫人物以寻求稳定和资产保值为目的,从内地“十里洋场”上海滩和交通便利的大城市涌入中国香港地区,进而导致:第一,民间资本陡增,大量的民间财富构成中国香港地区金融业一片繁华的景象,比如保险业、外汇业等盛极一时;第二,英国侵略者在中国香港地区财产上的比重受到了华人资产威胁,如远东会以及后来金银会、九龙会、中国香港地区立法限制成立交易所的成立不仅打破了英国人对企业融资和股票投资的垄断,中国香港地区交易所也涌入了新鲜血液。这些潜在因素不仅给港人和他们的后代培养金融的
意识、共识,培育金融领域的人才基因,还为之后长江实业、新鸿基地产的井喷发展提供沃土,共同导致后来到今天依然存在并成为长久趋势的“英资式微,港资逢源,华资强势”的局面。
(3)成长
“二战”之后,由于战争因素、美国的“禁运政策”以及部分资本主义国家的敌视、衰退的行业现状致使中国香港地区
全国流通经济109
发展制造业,以轻纺工业为主,原因如下:第一,工业化、区域化进程加速,信息传播速度呈现指数级增长,而转口贸易过于单纯,与中国香港地区的“贸易、制造、航运中心”定位差距不匹配,故而不再被时代青睐,难以成为主流。第二,在三大经济结构的构成选择中,由于先天地理条件不能支持中国香港地区发展农业,进而转向工业,向日后的服务业迈进成为其首选,因此中国香港地区以轻工业、制造业为主开始转型。
1955年〜1965年的制造业、消费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现代服务业的增加值结构为24:22:10:15,1967年〜1975年的前列数据为27:21:7:17,1976年〜1985年的前列数据为22.0:22.8:8.1:16.1[1]。从数据分析我们可以推断出,随着内地政策的支持,一流人才的推动以及国外先进的科技和经验,服务业逐渐反超。
表1
就业人数1952年〜1966年1967年〜1975年1975年〜1985年
制港业(人)85322413356678857 346990678857847618
就业变化量(人)261668265501168761
年均变化率10.5  6.4  2.2
批发零售进出口(人)340737酒店餐饮业(人)588678
就业变化量(人)247941
年均变化率%  5.6
运输业、仓储(人)43959通讯业(人)93612就业交化量(人〉49653
年均变化率%7.9金融保险地产(人)65980商业服务(人)171631
就业变化量(人)105651
年均变化率%10
擞:据来源: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经济贸易统计汇编。
(4)定型
除如上所述的原因,加上外在的世界局势不稳定并存在经济危机威胁,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兴起,“亚洲四小龙”及发达国家制造业纷纷抢占市场和先机;内在的中国香港地区制造业存在空心化问题,共同威胁制造业的继续发展,制造业的附加值和潜在市场受到前所未有的削弱,故而制造业需要利用内地的丰富资源、廉价劳动力与广阔市场,政府“接受外资、繁荣中国香港地区”与1973年中国香港地区政府解除外汇管制的政策,自己前期打造的航运业基础来进行产业转移,发展使经济效益更显著的、更能发挥中国“桥头堡”角的服务业。
1986年中国香港地区联合交易所成立,市场化、透明化的运作方式与前进的步伐十分契合,虽然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但是中国政府通过增加出口退税、重组出口商品种类等措施使外贸变动幅度基本平稳,中国香港地区经济并未受到剧烈震荡,中国香港地区服务业依旧是大势所趋。
2001年中国加入WTO致使区域一体化效应凸显,2000年左右中国香港地区的单纯消费服务业的比重约占40%,虽然在后续经历了21世纪美国科技股泡沫、地缘冲突,笔者认为并非坏事,因为通过美国资本
市场暴露的科技市场的脆弱性、产业战略和结构矛盾的冲突旳,以及政治不稳定性,中国香港地区可以作出更谨慎的战略决策和逢源的金融选择,以虚拟经济为特征,发展金融服务业作为支柱产业。
(5)跃升
哪些服务业可以成为中国香港地区的最佳选择?金融保险业和批发零售、酒店餐饮业大有可为之处,并且值得肯定的是,这些服务业的细分领域与中国香港地区的金融角定位也是精准吻合。
不难得出,城市竞争力不仅受到产业核心能力、战略性基础设施和风险管控能力的影响,也受到政府经济政策、经济投入要素以及地理区位等因素影响。
其一,金融保险业受到政治不确定性导致的经济不稳定性因素最为明显,但是在中国香港地区高度城市化和几十年的金融基础之上其他因素并不会大幅度削弱这些服务业的细支,而经济不确定的大环境,必然威胁了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进而影响到企业上市决策、离岸结构设计、金融交易迟缓等,在原有预判与假设削弱时,可视风险、交易成本会增加,最后甚至有中国香港地区的市场效率降低、经济活力减少,世界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降低甚至逆全球化的可能,我们不排除上述情况的推论,但是,即使这些因素共同发生、相互影响,中国香港地区的城市竞争力不会被质疑或被颠覆,21世纪以降的中国香港地区依旧是全球金融中心之一,它的金融体系依旧是令世界交口称赞的标杆佳作。因为与上述内容相关的国际贸易与中国香港地区经济总量相比只是冰山一角。在基层经济、精英经济、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之
中影响的只是精英经济中的金融,受到的波动对其影响不是很显著并且为间接关系,它依然作为一个金融和资产交易种类丰富的、成熟透明的、全球化的平台撮合中国资产与外汇资金。
其二,中国香港地区即使短期受到政治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其旅游业潜力并未受到任何改变,由后文论述得知,中国香港地区的基础设施、医疗、绿化水平仍处于世界前列。
(6)总结
综上所述,每一次产业转型都有其历史必然性,每一个历史因素也或从宏观、或从微观影响着在时代变化之中的中国香港地区。因此,内在因素中,中国香港地区服务业产业规模带动就业人数之多,对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进程贡献率之大,《国安法》等法制规范之稳;外在因素中,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之推动,港珠澳一体化日新月异之变化,中国香港地区与内地的耦合之和谐,都共同增强了中国香港地区应对风险的能力,肯定了中国香港地区做好金融中心的使命。
110全国流通经济
中国香港地区产业转型历经开端、发展、成长、定型、跃 升五个阶段为2016年以后的中国香港地区行业结构性发展变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产业结构升级在今天依旧被中国香港地区的发展现况所需要。
二、2016年以来中国香港地区行业的结构性特征
在粤港澳大湾区整个区域中,中国香港地区的产业结构在促进对外发展和加强内部一体化方面都发挥着作用。此外,中国香港地区是世界金融中心之一,也是对外开放的渠道、贸易中心和集散地。
图1中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产业结构对比中国香港地区是世界上相对自由的经济体,同时在全球服务业中拥有一定的主导地位。中国香港地区政府积极推动经济发展,以维持中国香港地区的竞争优势。中国香港地区的四个传统主要行业,包括金融服务、旅游、贸易及物流和专业及工商业支援服务,这些行业可以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并创造就业机会,因此是中国香港地区经济的动力。
专业及工商业支援服务四大支贸易及物柱行业流旅游
图2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四大支柱行业图3显示:2016年金融服务行业增加价值为4291亿港元;旅游行业增加价值为1124亿港元;贸易及物流行业增加价值为5231亿港元;专业服务及其他工商业支援服务行业增加价值为3029亿港元。2016年,上述四个主要行业累计增加价值达13675亿港元。
图4显示:中国香港地区四大主要行业蓬勃发展,贸易
图3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四大主要主要行业
增加价值占本地生产总值情况
图42016年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四大主要行业就业人数情况
及物流业就业人口占就业人数比重超40%。2016年,上述四大主要行业就业人数为177.53万人。
但是,近年来,四大传统产业对中国香港地区经济的贡献呈现明显衰退,因此,中国香港地区目前的产业结构格局到了必须改变的地步,同时这样的结构性特征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三、中国香港地区现经济行业结构引发的问题
1.过度依赖于传统经济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香港地区一直在寻求新的经济转型,但缺乏清晰,长期的规划和可行的政策⑶。加上国际经济气候变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潜在的经济结构性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于1998年提出了建立具有亚太创新和技术中心的技术密集型经济体系的想法;2002年,提出了发展四个“高附加值”支柱产业的建议;2009年,中国香港地区政府又调整为发展六大优势产业。由于产业政策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一直将经济发展重心放在传统产业上,例如金融服务、贸易物流和房地产。由于中国香港地区大部分工业企业已迁往内地,因此中国香港地区剩余的生产者服务业没有真正的经济基础,也没有多元化的动机,因此难以发展高科技及增值服务业⑷。此外,由于内陆公司带来了巨额回报和社会资本,而同时缺乏工业和高科技行业的投资机会,其中很大一部分投入了房地产和证券市场页,虚拟经济蓬勃发展,房地产和股票价格急速上涨。由于缺乏新技术、新市场和新产品,中国香港地区很难摆脱原有经济的束缚,难以实现产业结构的快速转变。
2.脆弱的经济体系
由于高度依赖进出口贸易、金融和房地产,一方面,使中
全国流通经济
111
国香港地区对外部经济波动非常敏感;另一方面,形成了房地产和金融泡沫。由于“小而开放的经济”体系脆弱,在外部经济冲击或国际热钱冲击下,泡沬会破裂并很有可能发生经济动荡。由于外部冲击而导致的全球经济衰退,例如: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1年的互联网技术泡沫破裂,911事件,2003年的“SARS”疫情,2008年、2011年的金融危机引发的“欧洲债务危机”,这一切都触发了中国香港地区在进出口贸易、金融、房地产方面以及中国香港地区整体经济的下滑。此外,由于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经济下滑,金融市场动荡,资本外流增加,内地经济调整和放缓,中国香港地区经济在第三季度开始放缓,服务出口持续下降,入境旅游持续疲软,股市经历了巨大的波动和调整,住房和办公楼价格以及租金指数均下降。
3.由于房地产价格过高而导致的的一系列经济、民生问题
1997年,中国中国香港地区启动了“八万五计划”,这是一项针对创新技术产业和房价控制的发展计划。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中国香港地区不得不放弃其技术发展计划,并通过支持房地产等传统产业来恢复经济。2003年,中国香港地区房地产业开始复苏。但是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随后中国香港地区政府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以防止房价飙升,但并没有改变住房的总体趋势。2011年2月,房价超过了1997年的高点。2015年10月的房屋价格指数和办公室价格指数分别比1997年10月的房地产泡沫高峰
高出77%和116.4%。中国香港地区的办公楼租金在亚太地区排名第一,远高于包括纽约市中心在内的全球其他热点地区,它是仅次于伦敦西区的世界第二大城市何。房地产价格和租金的迅速上涨加快了中国香港地区的商业运作,较高的成本抵消了中国香港地区的税收优势,削弱了中国香港地区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中国香港地区的房地产价格中位数与家庭收入中位数的比率是全球最高的。由于高昂的房地产价格和租金,即使是一般公民中的高收入者也难以承受。同时,房地产价格飞涨,租金上涨,房地产行业的高利润以及房价上涨,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中国香港地区贫富分化。随着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拥有土地和房地产的“富人”的收入显着增加,但普通工人阶层的工资增长跟不上房地产价格和租金的增长,成本负担越来越重。房地产已经成为超出经济范畴的民生问题,受到了各行各业的广泛关注。
4.中国香港地区占地面积小以及经济发展不稳固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中国香港地区的体量太小,然而经济方面快速增长的基础还不稳定。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依靠的是历史机遇,而不是依靠内部产业的自然升级。世界领先的银行,金融和咨询服务公司是从东方来中国香港地区的,而不是依靠中国香港地区本土的五六百万人口。
目前,中国香港地区是整个中国内地出口到世界各地的再出口中心,其先行地位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尽管中国香港地区撤出了制造业,但它仍然在中国南部的制造业网络中占有重要地位。1996年,中国香港地区制造商在珠江地带雇用了超过500万名工人。工业链的研发,设计和营销等高端部门仍在中国香港地区。
但是在中国香港地区的制造业转移到中国内地之前,这个水平并不算高,因此很难自然地发展出世界一流的金融和专业服务。中国香港地区以金融服务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从表面上类似于纽约、伦敦和东京,但与支撑其背后的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的主要城市相距甚远。
因此,1997年,尽管中国香港地区正经历着极大的经济繁荣,但是这并非没有其隐忧。众所周知的是中国香港地区房地产泡沫,十年来房价上涨了十倍以上。席卷亚洲的1998年金融动荡使人们感到不乐观。到2003年,房价下跌了60%以上,其中许多居民资不抵债,甚至破产。例如,著名歌手钟振涛于1996年开始炒楼,但仅在六年后就申请破产。然而,房价此后缓慢恢复,甚至超过了历史峰值。金融动荡对中国香港地区的影响是,许多人的收入永远不会回到原来的状态。甚至到1998年,中国香港地区业务经理还没有收回成本。
此外,自中国香港地区回归以来,这并不是对寻新的工业发展道路的伟大探索,因为它是对遭受各种冲击的经济基础的考验。工业基础薄弱的中国香港地区面对这些挑战表现并不良好。其基础薄弱,取得的较少突破也限制了中国香港地区寻新的发展方向。
2003年,中央政府与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签署了《内地与中国香港关于建立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以支持中国香港地区经济,为中国香港地区的服务业和其他行业打开了广阔的内地市场。最明显的是“自由旅行”。每年访港的内地游客人数迅速增加。2013年,内地游客占游客总数的75%,超过4000
万人,是2013年的4.8倍。在内地的大力支持下,回归中国香港地区后,旅游业取得了显著突破。2003年至2013年,中国香港地区旅客的消费猛增51倍,达到1527亿港元,使旅游业成为中国香港地区的支柱产业之一。但是,由于2014年9月的“占领中心”事件的影响,旅游业略显疲软,近几年才有所好转。
5.总结
中国香港地区产业结构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与内地截然不同,与中国香港地区相比,内地实体经济发展强劲,经济体制相对完善,这很大程度上是其背后的法律因素和历史因素所导致的。
四、中国香港地区行业不同于内地的主要原因
1.法律因素
法律可以保护投资者的权益,使投资者增强对金融市场的信心,增加投资;法律可以保证合约的执行,降低交易成本;法律可以约束企业家的行为,减少代理成本。
112全国流通经济
法律与金融方面的研究起源于LLSV,其依据法律起源不同来解释各国金融业发展方面的差异,法律起源决定着金融发展。并从投资权益保护、企业的融资能力和政府干预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这三方
面均与各个国家的法律制度起源密切相关。相对而言,英美法系更有利于金融的发展。对于LLSV的研究方法与研究结果在学术界评价不一,但其开创意义不容置疑。
中国香港地区拥有完备的法制环境,以普通法系为基础,并且实施符合自由和开放的经济政策,具有中国香港地区特,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公平竞争,自由经济的制度,公平竞争的自由经济体制,政府采取“积极不干预”的政策,实行全面对外开放的政策。相对而言,自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内地的金融体系经历了从单一到多元的演变,金融部门也经历了从国家财政出纳到成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变化。内地金融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然而,其金融体系还不够完备,效率相对不高。需要我国规范并完善相应制度,开拓一条新的道路。由此可见,规范完善的法律制度是我国金融发展的必由之路。
2.历史因素
从1842年,中国香港地区全境(港岛、九龙、新界)三个部分被英国租借,开始了百年的英殖民地时期。中国香港地区是远东地区的枢纽,外加其独特优势:四季不冻,港阔水深的维多利亚港,成为发展其远东贸易的最佳选择。在1845年,英国在中国香港地区开设了第一家银行(金宝银行);1853年,英国渣打银行取得中国香港地区的货币发行权,随即在1859年开设了分行其代行了部分央行的职责权力。1865年,英、美、德等国家在中国香港地区合创了汇丰银行。与此同时,贸易洋行也逐渐在中国香港地区生根发芽。
1891年,中国香港地区历史上第一个证券交易所(香港股票经纪协会)成立。而在同时,上海经历了洋务运动,并且处于长江三角洲腹地的天然优势,到19世纪中后期已经辐射全国的金融市场。一直到1949年之前,中国香港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都远远低于上海,但这一切改变于1937年上海沦陷,大批银行家和商人纷纷去往中国香港地区。大量人才与财富的流入也改变了中国香港地区的社会结构,进入冷战年代,由于国门的关闭,上海顿时沉寂。中国香港地区的繁荣也就此开始。上世纪60年代中国香港地区的混乱社会秩序,使得港英政府下决定调整政策,零容忍地打击腐败,“廉政风暴”过后,中国香港地区政府逐渐转轨为现代化透明化的高效政府典范。法治社会雏形渐现,为后来进一步的金融贸易自由化打下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每个城市都会有不同的经历去书写自己的历史,也是这些经历造就了中国香港地区与内地的不同,中国香港地区历史的卷轴已经翻过,留下了影响中国香港地区未来行业转变的基因。
五、对中国香港地区行业构成转变趋势的思考
经济转型关系到中国香港地区在全球价值链的位置和国际竞争力,这是影响中国香港地区目前和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中国香港地区应根据国际和地区经济结构,中国香港地区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和制约因素,明确行业结构转型的方向,并为经济注入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
从以传统服务业为主向高知识经济、文化产业和高增值服务经济型转型,以下是中国香港地区蓬勃发展
的优势产业,从某种程度来说,这些产业可以是中国香港地区未来十年重心转移的重点。
1.文化及创意产业
由于中国香港地区是亚洲地区的重要商业都会,大量跨国公司和中小企业云集,助长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中国香港地区政府当局重视扶持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也成立了专责机构“创意香港”办公室,推出各项支持措施。艺术、文化与设计诸如西九文化区、大馆、元创坊及设计营商周等机构及活动,致力提升艺术文化至更高水平。中国香港地区拥有完善的供应链网络,加上与大湾区内城市互联互通,其优势成功令中国香港地区成为全球最大的设计出口市场。同时中国香港地区也是亚太区的媒体业中心,众多新闻媒体、电视广播、收费电视及OTT平台、以及内容创作者均在港设点。
2.医疗产业
医疗产业涵盖私家医院、诊所、医疗服务、护理和院舍服务,以及医疗相关活动(包括零售医疗用品和医疗保险)。一方面,医疗水平高一中国香港地区中文大学是当今全球唯一提供一站式电脑辅助肿瘤手术培训的骨肿瘤中心。此外,它还是世界上第一个辨别出人类肝癌肿瘤中的癌干细胞的机构。中国香港地区的医疗水平仅次于美国,在某些地区也远优于欧美,比西方国家高13%。中国香港地区治愈肺癌率是世界第一,高于美国6%。另一方面,信息公开透明一中国香港地区各医疗机构、医生的个人情况(学业,进修资历,执业时间,诊所地址等)皆可在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医管局网站上接受公开查询。除了
监管机构对各类医疗事件的调查和跟进以外,中国香港地区媒体亦密切留意本地各类医疗事件,让事件处于公众的监督之下,以求客观公正的处理结果。
3.教育产业
教育产业涵盖幼稚园、私营小学及中学(牟利及非牟利)、补习学校、自资专上及其他大学课程(包括提供予非本地学生的大学课程),以及其他教育相关服务。2020年QS 世界大学世界排名公布,中国香港地区有5所大学进入ToplOO,其中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大学排名第22,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科技大学排名第27。
4.创新科技活动
创新科技活动涵盖研究及发展(研发)活动,以及将研发成果商业化的经济活动。这些经济活动能帮助有关机构
全国流通经济113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