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批判——中国高等教育有病
薛涌
1、上大学是一种经济行为,算是投入产出的行为,从投入产出的角度看,不合算就不应该上大学;
2、大学也的成立是共同体的自给,自己制定并遵从规则,在共同体里面,人人有责任,学生当然也有责任;
3、学生们有自治的意识,不要等着别人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大家聚在一起读书、讨论、组织活动,这就成了不错的大学了。大学生对自己在大学生中的人生使命有高度的自觉,他们至少能够自己教育自己;
4、大学培养你对生活的敏感,帮助你体会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分享别人的感情,理解我们文明的源流或者教育你更有效地建立人际细节,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等。这些未必能直接帮助你到工作,但可以使你的生活更加充实。大学经验奠定了一生的生活质量的基础;
5、许多在大学的学习“无用”的东西的人,日后往往成为特别有用的人才,如文学、历史、艺术、中世纪研究等“无用”专业的企业家、政治家、领袖;
6、什么是大学生活的核心?我看来,最重要的是论辩。这种“论辩”并一定是公开的口头辩论,而更多的是心灵中漠然进行的是非辨析,是一种永无止境的精神努力;
7、人的心理需求由低到高,生存、归属、自尊、自我实现,更高层次的需求更具有精神性。大学是为学生打造未来的人生框架,而不仅仅是职业框架;
8、大学与生俱来的几个特点:第一,是一个求知者的共同体;第二,师生的关系,从心灵中、空间上都是非常紧密的,可以随时坐而论道;第三,真理是辩出来的,而不是背出来的,大学要训练学生发展自己的论断,并能够应付不同观点的挑战,在思想的交锋中说服别人;
9、大学课堂教学的核心之一就是讨论班,训练学生批判性思维是最重要的教育目标之一;
10、我不属于任何专业,因为专业象征着权力对于个人的统治,把一个完整的人根据权力的需要进行切割成某一专业,而不是一个完整人;
11、大学就是这么一个地方,你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东西,看看你干自己最喜欢的东西能够干的多么出,这才是考验你能力的一把尺子,也是最好的训练,从这种训练中所获得的素质将来干什么都有用;
12、大学教育的根本,在于心灵的自由,在培养一个能主宰你生命的心灵;
13、专业不能决定你是否能到好的工作,关键在于你在学校的表现是否突出,是你的综合素质而不是能力;关键问题是挑一个适合你的大学;
14、工商管理是学什么的 出来能干什么中国教育培养的是专业工具,而不是人,种种“热门专业”的神话,严重扭曲了大学的精神;
15、在美国,大部分学校没有工商管理类的学位。美国好的商学院一般也避免本科学管理的学生,因觉得这样的人视野太窄,缺乏领袖素质,而希望招募学人文的那种具有领袖素质的人才;
16、人关怀什么就决定他成为什么样的人;比如,一个人只关心下个月的工资,也许一辈子都会为是否能拿到下一月的工资而操心;如果你关心的是人类命运、社会公正,你就更可能
成为领袖;
17、美国商学院一般喜欢接受广泛的、多面的、有挑战性的课程的学生,其次,良好的学作能力被认为是在商学院和企业界成功的关键;大学成就、标准化考试成绩比具体学什么专业更重要,越是精英的商学院,对学生广泛的人文背景越看重;
18、批判性的阅读,是历史的基本训练;特别注重谁在叙述、目的是什么,然后发现“斜里特权”掩盖了什么事实或是否压抑了其他人的叙述,即分析“叙述者的声音”高超的小说破解其中的叙述模式时需要更精微的敏感力和洞察力,因其往往存在多重叙述者;
19、感情移入素质:即一种能够进入他人的内心去感受世界的能力,而且这种感受能力甚至可以在不和有关的他人进行沟通的情况下获得;
20、批判性的阅读破解既有的叙述解构叙述特权,发现被压抑的叙述者的声音,通过感情移入理解他人等是认识人和社会最基本的,有永无止境的技巧。学生以后不管从事什么事业,首先要懂得如何解读生活的文本。如果一个CEO要懂得如何解读员工和消费者的情感;再如从残缺的资料中发现某种事实和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
21、法学院想要的学生是那些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有良好写作技能、对塑造人类经验的各种能力,有相当理解能力的人。他们推荐的头四大专业分别是:英语、历史、哲学、政治学;
22、大学应该是一精神的故乡,你应该在这里到精神的灵魂;你应该把精力放在你最想干的事情上。精英首先意味着对些大问题的关注和承担。人生的意义和使命是什么?我们的价值观念是什么?人类的境况是什么力量塑造的?人类该向何处去塑造?
23、心灵的功能是思考,凡思考必有所得,不思则无;
24、语文的训练在于读与写上,二者相互影响且是任何专业都需要的两种基本技能。这要求有大量的阅读并不断与同学分享和讨论,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并请写作高手修改,写作多是一生成功的基础;在司法领域,没有清晰的写作很难成功。根据对于120位美大企业人事部负责人的调查,写作水平一直是高工资、高技术的标签,是成功者的基本特征;美国企业一年投入31亿美元来训练职工的写作能力,现代社会是通过文献组织起来的,有效的阅读才能胜任高层工作;
25、你不是世界的中心,所以你要围着世界转,把别人当作中心;
26、大学训练的是你如何和一个陌生世界建立关系。你要赢得别人的尊重和注意力,就必须非常正式,至少表达你对对方的尊重;其次,你要让他们觉得你和他们的生活或工作是相关的、不能忽视的的;
27、大学是你人生的最重要的转型期之一,是你通过在和世界建立崭新关系的过程中认识自己的时期。写作是完成这一过程的基本工具,也是你日后对付这个世界的基本技能,比如,写一份有分量的求职信;
28、阅读的实质:吸收信息的速度和准确度,在吸收信息的基础,如何有效的表述自己,通过写作与世界建立创造性的关系。这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素质之一;
29、在美国教育中,从小就被告知:不管你干什么,写作是成功的基石;
30、在我们的文学教学里:大家的感受全像是一个车床制造的标准化配件,你按照着既定格式去“体会”。感情的标准化,实际上比思想的标准化更可怕;
31、我们的教育从小就把这种人的自我塑造过程给打断,想方设法地摧毁人类的能动精神。中国的孩子能得到的最大赞誉是“听话”。而大学教育把20上下的成年当孩子看,让他们乖坐
在那里几年,乖乖地听讲,这样的学生毕业后又能干什么呢?怎么能指望社会雇佣他们呢?
32、我们的感受、思想从下就被标准化了,都是别人在替我们感受和思想。这种教育对我们的灵魂渗透得如此彻底,乃至受教育者都没有知觉。“听话”不是塑造真正的人,而是僵化的人;
33、学徒制中所确立的干中学、学中干原则,是一种以解决真实问题为核心的学习过程,大学应该围绕着需要解决的问题类似开设课程;
34、懂与不懂,看你能不能用简单扼要的话把所读的内容讲出来,能否回答相关的问题;
35、不能上讲台的博士不能是称职的博士,这反映了教育中讨论班教育的缺失;
36、你要是个君子,你在那里读书哪里就不是垃圾,是人改变环境,而不是境遇限制人;要保持自己的志向,自我教育自己;
37、君子是一种人生的品格:有独立的道德评判和意志,有自己对于生活和世界的理解并知道怎么应付挑战,怎么自我发展,怎么创造自己的生命价值;
38、大学只是培养技能而不培养君子,那不是教育,而是训练。大学毕业时,应该是一个君子,不管处在什么环境,都坚持自己的原则和理想,有改变社会的能力,从追求自己理想所付出的最大努力和奉献中获得人格的训练。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克服一切外在障碍,在恶劣的环境中享受心灵的成长;
39、“陋”室而心不“陋”,自己教育自己;
40、人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基层乃是年轻人事业起步之正道,20年后没有人会在意你年轻时在那里读书,而是看你做了什么;
41、英语程度不佳和使用技能缺乏成了中国学生竞争不过印度学生的主要原因;
42、在大学讨论班,你不仅要理解书本,还要汇通其他学科的知识,挖掘自己的生活经验,把所有本事都使出来,创造一些别人没有的思想;因为大家看的是,你和其他人读了一样的东西,你能拿出什么新东西来?你有没有批判性的思考能力,能不能指出作者的缺陷?你能否在作者研究的基础上再往前进一步,指出深化研究的路径?在讨论班上,同学争先激辩,个人进取精神非常强,不在乎你知道什么但刺激你一刻不停的进取和创造,无论讲起什么都
能闹出一番动静来。这是现代大学的精神从讨论班出来的学生,到了社会,马上就知道自己能干什么,能够贡献什么别人没有的东西,因为他们每天上课就是演习这些技能;
43、中国缺乏称职的高级白领来管理外资和推动中国企业的升级。中国雇员缺乏创意、冒险精神和管理才能,同时对自己估价太高。中国教育太强调死记硬背,许多人才覆历很好,英语不错,但没有敢为天下先的闯劲,一旦需要跨部门协调,主动和其他人合作,就无所适从。大学年年扩招,守着世界最大的人力资源不能供应几个位置的称职人才。由此可见,我们的教育体制已经与经济发展严重脱节;
44、我们应该为讲不出别人没有讲过的话而羞愧,我们的社会文化,崇拜的根本不是创造力,而是重复前人的能力;
第二章
1、当人意识到死的时候,才感到真正的活着;
2、我们培养工具或“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的理工教育,有时培养出来的人竟是精神残疾;
3、教育就是要使人成为自己,本科教育的第一使命是人格的完成,而非具体技能的培养,是成为人而不是成为工具;
4、美国大学除讨论班之外的两大件:课堂报告、学期读书报告或论文;
5、我们要以中国的眼光看世界,更要以世界的眼光看中国。大中华的意识形态塑造了这种井底之蛙的历史意识,最终导致我们心灵的锁闭,以这样的视野,中国是无法在全球化时代中成功;
第三章
1、精英就是社会各个领袖人物,在于你是否了解百姓的心声,能否打动别人的心,能否打动别人的心,能否提出一套方案,付出独特的努力解决他们生活中面临的问题。也正是如此,美国各高校都强调社会服务,强调学生与底层建立联系;
2、没有人在乎你20岁在哪所学校读书,人们在乎的是你成就了什么,你改变了什么;
3、寄宿学校制:学业生活共同体,一个社会,一个学术共同体;
4、过度的专业化使大学迷失了其培养“完整的人”目标,大学规模的庞大使师生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学生得不到有效的指导和监督;
5、衡量世界一流大学,主要是看其本科教育;
6、寄宿学院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小型的学术共同体,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整合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使求学成为全天候的活动,学生自我管理和承担社区的责任;
7、中国每年毕业的工程类本科毕业生比美国多四倍,但绝大多数质量低劣。这些人中,只有十分之一能胜任跨国公司“外包”到中国的工作;
8、通过讨论把所知道的和能贡献于世界的东西表达出来,在毕业后工作,别人雇佣你的原因是因为你提出的看法对雇主有用,大学应培养这种能力。通过实际探究,让学生知道自己真正懂什么,不懂什么,能为社会提供什么,还有什么欠缺,体会到创造知识的艰辛,不断增加他们的创意,也刺激他们更有目标地学习新的东西,能够更好地适应现实社会;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