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历史演进
*
何中华**摘 要:马克思和恩格斯立足于哲学与文化的相互诠释,既给
出了哲学观的文化视野,又深刻地阐释了文化的形而上学基础,从而为研究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提供了奠基性的工作㊂列宁面临的历史使命,主要是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具体地运用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去,并在这种实践运用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理论本身㊂不仅把理论同实践相结合,还从东方大国这一特殊国情出发,实际地解决文化的时代性与民族性及其矛盾这一错综复杂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他把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㊂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文化理论 哲学 实践
马克思主义究竟有没有自己的文化理论?这是一个首先需要澄清的前提性的问题㊂马克思主义诚然没有独立形态的文化理论,但在马克思主义的整个学说中,无疑是包含着关于文化的大量论述和丰富思想的㊂我们通过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本,通过马克思主义者的探索所取得的成果,通过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历史实践本身,进行深入地挖掘㊁概括和阐释,并在此基础上加以一定程度上的系统化,就有可能总结和归纳出马克思主
*
***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研究 (项目编号:11JZD003)的阶段性成果㊂
**何中华(1962 ),男,山东莒南人,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㊁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社会发展理论㊂
㊃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论丛2021年第1期总第5期
义的文化理论㊂从某个角度说,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亦即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㊁观点和方法去观照文化现象的理论表征㊂
在一定意义上,马克思主义不过是广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反过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不过是狭义的马克思主义罢了㊂这种理解突破了过去那种把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整体与部分关系的机械式的看法,从而深入到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总体所内在地具有的有机性质㊂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人的存在的现象学,不过是对人的存在本身的历史展现及其完成的反思性的把握罢了㊂而人的存在本身就本然地蕴含着文化维度和文化层面,因为人是文化的动物,从而是文化的存在㊂如果撇开了这个维度或层面,就不可能真正地回到人的存在上来㊂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有一个一以贯之的发展脉络和发展谱系,形成了自身的理论史传统,虽然不能机械地划分几个发展阶段,但它的里程碑式的标志同样清晰而突出㊂首先,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在马克思和恩格斯那里,奠定了学理基础,并开辟了经典马克思主义时期㊂从经典的马克思主义,到列宁主义阶段的马克思主义,再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无论在逻辑上还是在认识史上,都有一个逐步的展开㊂在文化理论方面,同样也不例外,具体地说,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三期发展,经历了由理论到实践的过渡;经历了由文化的总体哲学审视到文化的不同维度的实践探索和反思把握的过渡;也经历了由纯西方语境中的文化意识到东西方文明交融语境中的文化意识的过渡㊂文化自觉的最高形式是文化的自我反思,而文化理论又是这种反思的总结和概括㊂在此意义上,梳理并总结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发展史及其脉络,乃是今天的中国达成文化自觉的一个需要㊂限于篇幅,本文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叙述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及其历史发展的详尽内容,只是就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演变史中的几个在笔者看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关节点,作出一种大致的刻画,以便凸显一条基本的脉络和粗疏的轮廓㊂这种鸟瞰式的描述,或许有助于人们大体上了解并把握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主要内涵及脉络㊂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历史演进◀◀
一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创立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建构中,哲学与文化是互为中介㊁建设
性互动的,也可以说是互诠互释的解释学循环关系㊂从这一角度审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实际运思,对于全面而深刻地领会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谛,领会和把握马克思和恩格斯文化思想的实质,无疑具有重要的学理
价值和启示意义㊂
1.人类掌握世界的多维方式为哲学提供了广义文化背景
马克思在‘ 政治经济学批判⓪导言“中指出: 整体,当它在头脑中作为思想整体而出现时,是思维着的头脑的产物,这个头脑用它所专有的方式掌握世界,而这种方式是不同于对于世界的艺术精神的,宗教精神的,实践精神的掌握的㊂ ①据朱光潜先生考证,所谓 实践精神的掌握 并不是同其他掌握方式相并列的一种独立的方式,而只是对艺术的和宗教的掌握方式的限定㊂②显然,马克思在这里明确地提出了人类 掌握 世界的方式问题,认为人同世界打交道有思维的㊁宗教的和艺术的等不同的方式㊂这意味着人类是沿着真善美不同维度能动地㊁创造性地建构属人世界的,它涵盖了人类文化的所有可能的维度㊂
众所周知,马克思在人类思想史上实现了一次伟大的变革,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㊂但对这种变革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尚有不同的解读㊂其实,马克思在哲学上的变革,除了根本改变了哲学的原初基础之外,更深刻的在于重建了哲学观本身,亦即确立了人们看待哲学的全新方式㊂马克思对 哲学 概念所做的革命性拓展是多方面的,它至少包括:第一,哲学不再是哲学家书房里或大脑中的思辨游戏,而是变
成了人的存在方式的历史展现及其完成本身㊂例如马克思曾说过: 哲学的实现同时也就是它的丧失㊂ ③这意味着哲学的真正解放㊂第二,哲学的使命不再是 解释世
①②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第701页㊂
参见‘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4期载朱光潜先生的译文及其说明㊂‘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76页㊂
㊃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论丛2021年第1期总第5期
何中华演过的电视剧界 ,而是 改变世界 ㊂青年马克思就立志自觉地追求 世界的哲学化 和 哲学的世界化 ①㊂这就使哲学从根本上突破了狭隘知识论的限制,由 说 回到 做 ,通过实践把属人的世界 在 出来㊂第三,哲学被置
于广义的文化亦即真善美多维背景下加以定位和领会,哲学与文化在马克思语境中达成相互建构的解释学关系㊂
马克思对真善美的深刻洞察,为哲学确立了一个广义的文化背景,为恰当地理解哲学,从而建立健全的哲学观提供了可能㊂他是以广义文化为视角,在真善美的三维结构中建构自己的哲学的㊂这种取向的真正意义在于,突破了过去那种仅仅把哲学置于科学背景下,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作为唯一坐标来看待哲学的狭隘视野㊂这就为摆脱过去把哲学理解为 科学的科学 之偏见提供了契机㊂如此一来,哲学便不再
是所谓 科学的科学 ,亦即不再被放置在单纯的科学背景下予以定位和诠释,而是变成了真善美的反思形式㊂由于从哲学上奠定了实践这一人的存在的原初基础,马克思在自己的思想建构中对哲学所作的这种广义化的理解,就成为哲学本身具有必然性的内在诉求了㊂马克思所处的时代不仅是思辨哲学流行的时代,也是实证主义盛行的时代㊂在实证主义看来,哲学不过是科学的幼稚状态㊂被称作社会学之父的孔德就把人类文明划分为神学的㊁形而上学的和科学的三个阶段,在他看来,哲学不过是前科学形态罢了㊂这就极大地缩减了哲学的文化蕴涵,使其沦为一种褊狭的知识论辩护方案㊂如此一来,人的存在论向度就被遮蔽掉了㊂而这却是为马克思所不能接受的㊂在他的思想中,除了真的视野之外,还有善的和美的视野㊂这正是马克思在人类思想史上所完成的伟大变革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标志㊂马克思的哲学建构当然包含着真的维度,但不仅仅局限于实证方法和视野㊂马克思对人的存在及其时间性的展现所作的考察,内在地体现着实证与思辨㊁理性与价值等多维视野的统一;对资本主义及其启蒙现代性所作的批判性解构,充分体现着历史与道德的统一,既历史地肯定其必要性和必然性,又以超然的眼光指出其历史暂时性和消亡的不可避免性㊂马克思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76页㊂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历史演进◀◀
把美同人的历史解放内在地联系起来领会,使其变成人 诗意地栖居于世 的历史表征㊂马克思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不仅揭示了美的历史内涵,而且给出获得这一内涵的历史条件㊂因此可以说,马克思的哲学本身及其所蕴含的哲学观,都体现了真善美的高度统一㊂
在马克思那里,共产主义意味着至真㊁至善㊁至美的内在融合和最后实现㊂首先,人的实存与本质达到统一之后,就不再以扭曲的方式,而是以其本真的方式表征人的本质,这也就是人的历史存在本身的祛蔽,即马克思存在论意义上的真理的发生㊂其次,当相对的善同相对的恶之对立被历史地扬弃之后,绝对的善便在历史中现身,这与其说是实现了道德,倒不如说是超越了道德更恰当㊂最后,马克思语境中的审美被理解为人的历史解放,它不再局限于少数人的职业行为,而是变成了整个人类的存在方式本身,可谓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这个 大美 就是绝对之美㊂显然,真善美在极致之处也就彼此相通了㊂它们的这种统一,构成共产主义亦即马克思在‘资本论“第3卷中所说的 自由王国 的基本内涵㊂按照马克思的说法,整个前共产主义阶段的历史,其实不过是人类的 史前期 ;只有当共产主义来临之后,人类才开始真正地进入 人的历史 ㊂因此,从历史的演变看,真善美有一个由相对走向绝对的过程㊂在相对性的意义上,它们三者是多元并存的关系;但在绝对性的意义上,它们则在极致之处彼此相通㊁合而为一㊂就具体的历史维度而言,在前共产主义社会,真善美还是相互分离的,其中一个不能被归结和还原为另一个;到了共产主义社会,它们则必将超越这种狭隘性,不再彼此隔膜,而是走向内在的统一,至真也就是至善,至善也就是至美㊂它们统一于人的存在的历史展现的完成,统一于人的实存向人的本质的复归,统一于人的历史解放,统一于人的自由的真正实现㊂
2.从哲学视野审视并揭示人类文化的本质和历史演变轨迹
马克思不仅从广义的文化视野去审视哲学,而且反过来从哲学视野去审视人类文化㊂从最一般意义上说,
所谓文化也就是人化㊂但文化不是靠一句空洞的断言就可以打发掉的,它必须蕴含其特定内容㊂马克思哲学作为实践的唯物主义,从逻辑上为阐释人类的文化创造奠定了原初基础㊂因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