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授权公告号 CN 202718777 U
(45)授权公告日 2013.02.06C N 202718777 U
*CN202718777U*
(21)申请号 201220314353.5
(22)申请日 2012.06.30
F02M 31/20(2006.01)
(73)专利权人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
公司
地址116022 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中长街
51号
(72)发明人陆洋 陶红杰 董志忠
(74)专利代理机构大连万友专利事务所 21219
代理人
潘世华
(54)实用新型名称
内燃机车燃油系统
(57)摘要
内燃机车燃油系统,在机车燃油系统的回油
管路上,柴油机通过前油管与燃油散热器进油口
相连接,燃油散热器出油口通过后油管与燃油箱
相连接。燃油散热器进油口和出油口通过前耐油
胶管和后耐油胶管分别与前油管、后油管相连接。
在散热器的进出口使用胶管用来减轻机车震动对
管路产生的影响。根据使用需要,燃油散热器的数
量为个或者多个。管夹对前油管和后油管进行固
定,防止油管抖动。内燃机车燃油系统有效的降低
了燃油温度,提高柴油机的性能,有效的保护了柴
油机电喷泵,提高了柴油机电喷泵的使用寿命。
(51)Int.Cl.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1页 附图1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1 页 附图 1 页
1/1页
1.内燃机车燃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柴油机(1)通过前油管(2)与燃油散热器(5)的进油口(51)相连接,燃油散热器(5)的出油口(52)通过后油管(6)与燃油箱(7)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车燃油系统,其特征在于:燃油散热器(5)的进油口
(51)通过前耐油胶管(41)与前油管(2)相连接,燃油散热器(5)的出油口(52)通过后耐油胶管(42)与后油管(6)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车燃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油管(2)和后油管
(6)上均固定有管卡(3)。权 利 要 求 书CN 202718777 U
内燃机车燃油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燃机车燃油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由于机车外部空间局限,需要将燃油箱放置于车体内部,从而导致燃油温度过高。根据美国CAT公司柴油机的电喷泵对燃油温度提出的具体要求(燃油喷射温度不得高于64℃),现有内燃机车燃油系统对燃油的冷却已经不能满足内燃机车的使用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燃油温度过高对柴油机电喷泵产生的不利影响,提供一种操作简单,维护方便,安全可靠的新型燃油系统来降低燃油温度,达到保护柴油机电喷泵的目的。
[0004]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内燃机车燃油系统,柴油机通过前油管与燃油散热器的进油口相连接,燃油散热器的出油口通过后油管与燃油箱相连接。
[0005] 燃油散热器的进油口通过前耐油胶管与前油管相连接。燃油散热器的出油口通过后耐油胶管与后油管相连接,用来减轻机车震动对管路产生的影响。
[0006] 所述前油管和后油管上均固定有管卡,用以防止油管抖动。
[0007]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内燃机车燃油系统有效的降低了燃油温度,提高柴油机的性能,有效的保护了柴油机电喷泵,提高了柴油机电喷泵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摩托车百公里几个油[0008]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内燃机车燃油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0] 如图1所示的内燃机车燃油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内燃机车燃油系统,在机车燃油系统的回油管路上,柴油机1通过前油管2与燃油散热器5的进油口51相连接,燃油散热器5出油口52通过后油管6与燃油箱7相连接。
[0011] 燃油散热器5的进油口51通过前耐油胶管41与前油管2相连接。燃油散热器5的出油口52通过后耐油胶管42与后油管6相连接。在散热器的进出口使用胶管用来减轻机车震动对管路产生的影响。
[0012] 燃油散热器5的数量为1个或者多个。
[0013] 利用管夹3对前油管2和后油管6进行固定,防止油管抖动。
[0014] 内燃机车燃油系统有效的降低了燃油温度,提高柴油机的性能,有效的保护了柴油机电喷泵,提高了柴油机电喷泵的使用寿命。
图1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