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期2018年4月阅江学刊YuejiangAcademicJournalNo.2Apr.2018㊃高等教育评论㊃
高水平行业特大学人才培养的转型 现实困境与发展路径
许蔚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210044)
摘要:高水平行业特大学具有行业一致性㊁时代适应性和服务集中性等基
本特征,在面向行业和面向地方两个层面,存有人才培养高端性不够㊁服务性不强以及创新性不足等现实困境㊂新形势下,高水平行业特大学应以建设 一流学科 为契机,抢占高等教育内涵建设的关键点,通过实施人才培养的分层分类模式㊁国际协同模式以及社会共建模式等,深化 顶天 和 立地 发展战略,实现人才培养的转型㊂
关键词:高水平行业特大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 双一流 建设;校地
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分类号:1674⁃7089(2018)02⁃0093⁃06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 行业高校人才培养的协同创
新机制研究 (14YJA880031);江苏省高等教育科学研究 十三五
课题 高校气象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协同创新的视角
(16YB133)
作者简介:许蔚萍,硕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社会科学处助理研究员㊂
㊀㊀一㊁引㊀言
高水平行业特大学特指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前仅以与行业紧密结合的学科为基础的隶属于国务院某部委的单科性高校,经过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改革与发展形成具有显著行业办学特点及学科特突出㊁适度综合的高校㊂①这类高校 学科相近且集中,与行业紧密联系,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具有冲击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实力 ,②并且入选教育部㊁财政部㊁国家发改委联合公布的 双一流 建设高校和学科名单㊂
39①
②王焰新:‘高水平行业特大学争创世界一流学科的思考和行动“,2015年11月5日,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2082/zl_2015n/2015_zl53/201511/t20151104_217642.html,2017年12月20日㊂陈治亚㊁郝跃:‘行业特型高校建设 双一流 的思考“,‘中国教育报“,2015年12月7日㊂
阅江学刊:2018年第2期
新形势下,高水平行业特大学抢抓机遇,适时把握高等教育内涵建设的关键机遇,朝着新要求㊁新思路和新征程启航㊂发展目标是建成世界一流学科,一流学科需要培养一流人才㊂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关系紧密,学科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行业服务国家战略驱动的实力,因此,认真思考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㊁目前存在的现实困境以及发展路径,对于推动高水平行业特大学在一流学科建设过程中向一流人才培养转型,意义重大㊂
㊀㊀二、高水平行业特大学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
大多数划转地方管理的行业特大学,经历了发展瓶颈之后已经寻求到了合适的共建之路:不仅恢复并
深化了自身与行业主管部门的关系,保持了鲜明的特,同时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并在 双一流 高等教育工程中充分展现了各自的实力与水平㊂高水平行业特大学的人才培养始终与行业需求保持一致,改革与时俱进,并能够做到服务聚焦㊂
(一)行业一致性
无论是百年老校还是新中国创办的特型大学,其课程设置都与所属行业高度相关,具有很强的针对性㊂①高水平行业特大学不管在哪个阶段,其行业性都十分鲜明,这与这些大学的生命起点有着必然的关系 从行业中来,自然回归到行业中去㊂即便是在划转地方后,从体制上看与行业主管部门脱离关系,但在实际上,这些大学培养的人才仍然服务于相应的行业,人才输出主要面向行业,每个毕业生的身上都有行业的烙印㊂只是在不同时期,烙印的深浅程度不一而已㊂高水平行业特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㊁要求以及模式等,都紧密围绕行业发展需求,与行业需求始终保持一致㊂行业一致性是高水平行业特大学有效服务行业的基本前提㊂
(二)时代适应性
从制度变迁的视角来看,行业特型高校的发展经历了行业化 去行业化 再行业化的变迁历程㊂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也经历了三次大的变革㊂②高水平行业特大学也不例外㊂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为适应国家走工业化发展道路的需求,经过院校调整,一批行业特型高校应运而生并快速发展;
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国家经济㊁教育和科技体制的改革,大批工业部委被撤并,部委直属高校中的绝大部分划归地方政府管辖,或直属于教育部,逐步形成了中央和省两级管理㊁以省级政府统筹管理为主的新体制㊂③行业烙印淡化,特无法显现㊂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行业特高校与行业脱离,面临着重重困境,同时,为有效适应㊁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行业特高校纷纷寻求多样化合作共建路径,实施人才培养的协同战略,由此产生了一批高水平行业特大学㊂
(三)服务集中性
面向行业㊁面向地方是当前绝大多数高水平行业特大学的发展思路,这类高校培养49①②
③尤丁力:‘行业特型大学人才培养特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第15页㊂吴立保㊁管兆勇㊁郑有飞:‘制度变迁视角下的行业特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透析 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为例“,‘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年第6期,第5页㊂‘综合院校逐步涉及行业领域行业院校特被弱化“,2010年12月14日,http://www.edu.cn/zhong_guo_jiao_yu/gao_deng/gao_jiao_news/201012/t20101214_553934.shtml,2018年1月21日㊂
许蔚萍:高水平行业特大学人才培养的转型
的人才主要输向行业㊁产业和高校所在区域,服务范围相对集中㊂高水平行业特大学的人才培养既紧密贴近行业需求,为行业集中定向培养㊁输送人才,在划转地方以后,积极探索如何服务地方的问题㊂目前,绝大多数高水平行业特大学都已通过共建框架,与对口行业㊁相关行业㊁产业以及地方共同实施多样化协同育人模式,培养的人才集中输送到共建框架内的各个单位㊂
㊀㊀三、高水平行业特大学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
高水平行业特大学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㊂人才培养既要满足国家战略驱动需求,培养 高㊁尖㊁专 的高层次人才;又要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培养能够满足一般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㊂但目前的情况是:高水平行业特大学在划转地方的过程中,行业特淡化;在 再行业化 的过程中,与 本土院校 相比又显得地方优势不足㊂因此,如何充分把握面向行业和面向地方,即 两个面向 之间的平衡,是目前绝大多数高水平行业特大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解决的
现实问题㊂
(一)面向行业层面:人才培养的 高端性 不够
高水平行业特大学,顾名思义,首先要具有高水平,特指在实施大学功能㊁履行大学职责的过程中凸
显出与一般高校不一样的水平,并且差异明显㊂但是目前,在人才培养层面,高水平行业特大学与普通高校相比并无明显优势,尤其是在划转地方管理后,归属性质发生变化,直接经费来源少,地方财政资助不足,办学权限相对变小,且行业话语权被削弱㊂多数高水平行业特大学为了继续保持与行业的关联,一味迎合行业拓展业务和解决技术问题的需要,降低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一大批满足行业产业发展需求的业务型人才(或应用型人才)为主,而忽略了这类高校一个更重要的人才培养任务 为行业输送一批能够站在全球学科前沿的高端人才㊂
在面向行业层面,高水平行业特大学的人才培养 高端性 不足还有另一个原因:从人才培养的周期上看,高端人才以研究型人才为主,培养周期长㊁产生效果慢,并且不能与行业实现快速对接,需要一定的酝酿和培养过程才能厚积薄发,获得前瞻性成果㊂而且,高端性人才的培养存有一定的风险,投入和产出不可能成正比,知识生产和重大技术攻克方案并不一定能够迅速获得认可㊂高端人才能否像业务型人才那样快速有效地服务行业,这是大学和行业都必须关注的问题㊂
(二)面向地方层面:人才培养的 服务性 不强
高水平行业特大学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为地方输送合适的高水平人才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当帮助培养对象树立主动贡献地方的服务意识,使学生通过知识学习和实践训练具备良好的为地方服务的基本素质和能力㊂然而,由于这类高校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
期才划转地方的,此前的人才培养模式相对简单,专业结构单一,服务面过于集中,多数学科专业是在划转地方后为了适应地方需求才开设的㊂与从一开始就扎根地方的 本土院校 相比,行业特大学起步晚㊁发展慢㊁建设周期短,因此,地方对这类专业模式培养的人才认可度不高,各单位在挑选人才的时候,会有倾向地优先考虑地方 本土院校 以及在地方办学的部属院校毕业生,这就导
59
阅江学刊:2018年第2期
致高水平行业特大学培养的毕业生缺少足够的服务地方的机会㊂
另外,有一些高水平行业特大学在探索发展之路的过程中,人才培养的质量已经得到了地方的充分肯定,但是,由于过于追求与地方 本土院校 同样的服务面,办学资源全面铺开,导致泛而不精的局面,服务的 精准度 大打折扣㊂
(三)面向两个层面:人才培养的创新性不足
令人费解和热议的 钱学森之问 提出: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武汉大学前校长刘道玉先生说: 一流大学的灵魂在于创造 ,前后问答有序,并且刘道玉先生的 创造 二字一针见血地指出高校的本质在于原创性㊂人才培养也不例外,要使我们的人才与众不同,出类拔萃,关键是要有创新性,在
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创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已经是知识经济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每个人都应具有创新的能力㊂①高水平行业特大学拥有普通高校所不具备的行业优势,同时,开辟了校地融合的新渠道,人才培养应当更具有创新性㊂
但是,人才培养创新性不足确是众多高水平行业特大学面临的共性问题之一㊂首先,教育教学目标缺乏创新性㊂各界普遍认为,行业高校培养的人才以应用型为主,主要目标是使学生获得理论知识和技术原理,不需要培养创新意识㊂其次,教师教研分离,不能有效地将原创性的科研成果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使教学内容缺乏创新性,千篇一律㊂最后,除传统优势学科专业以外,行业高校增设的其他多科专业,设置及教学体系与 本土院校 高度相同,不能预见性地想地方所想,满足地方需求,因此,在这个方面,创新力也是十分欠缺的㊂
㊀㊀四、高水平行业特大学人才培养路径
创建世界一流学科,站在行业进步㊁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最前沿,是国家对行业特研究型大学的使命要求㊂ ② 一流学科 建设对高水平行业特大学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㊂面对人才培养个性化缺失㊁服务性不够以及创新力不足等现实困境,高水平行业特大学应以 一流学科 建设为契机,以追求 一流 为目标,面向行业和地方,确立并深化 顶天 立地 的人才培养战略,既做到让行业学科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领先地位,同时又坚持一流的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求㊂
(一)确立清晰的人才培养目标,实施分层分类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水平行业特大学瞄准 一流 人才培养目标,要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大力推进个性化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㊁国际视野㊁科学精神和创业意识㊁创造能力㊂ ③遵循教育对象的发展规律,充分尊重教育对象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同时,结合国家战略驱动发展对行业的要求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等,从精英教育和大众化教育两个层次,按照领军人才㊁领导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三个类型,实施人才培养的分层分类模式㊂69①
②③丰硕㊁于长志等:‘我国行业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高等农业教育“,2012年第4期,第28页㊂徐月红,岳贤平:‘ 钱学森之问 的理论研究综述“,‘阅江学刊“,2015年第2期,第87-95页㊂徐辉:‘创建世界一流学科打造行业创新人才培养高地“,‘中国高等教育“,2017年第Z3期,第49页㊂
‘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2015年10月24日,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11/05/content_10269.htm,2018年1月5日㊂
许蔚萍:高水平行业特大学人才培养的转型
第一,培养符合国家战略驱动需求的领军型人才㊂高水平行业特大学是基于国家战略发展需求的特殊产物,人才培养导向亦跟随国家战略布局调整而逐步调整㊂应以建成一流学科为目标,建设一流学科,制定面向行业的精英教育方案,采用国内和国际㊁行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等多维协同育人方式,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使其具有攻关全球重大科研难题的能力,达到引领全球前沿学科发展的水平,为实现行业领域的重大理论突破和技术创新储备人力资源㊂
第二,培养引领行业发展的领导型人才㊂领导型人才不仅具备一定的行业知识和技术,还具有引导行业发展所需的管理水平,能够适时对外发声,提升行业话语权,他们是能够扩大行业影响力的复合型人才㊂首先,这类人才要接受与行业有关的一流本科专业教育,因为 一流本科是一流大学的重要基础和基本特征 ,在大学基础阶段形成对行业的普遍性认识,全面了解行业发展的关键知识点和技术问题,充分把握行业发展的基本脉络和走向㊂其次,在研究生阶段,接受管理学专业教育,并选择行业管理作为研究方向深化研究,将行业专业知识与管理学专业知识进行有效交叉融合,形成交叉型研究成果㊂只有经过 纵贯连横 的多学科教育之后,这类人才才能兼备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成为有力的行业领导型人才后备军㊂行业领导型人才是助推该行业学科冲击世界一流水平的必要保障㊂
第二轮双一流大学正式名单2022第三,培养适应地方产业需求的应用创新型人才㊂高水平行业特大学的 高水平 还体现为有足够的能力服务地方㊂面向地方,是高水平行业特大学在适度综合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是服务社会职能的中微观层面,服务内容要相对实用㊁具体,解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性问题,主要包括:向地方提
供有用的决策咨询,向地方企业输送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一定数量的创新创业型人才等㊂行业高校需要根据地方需求,开设相关专业,与地方产业企业建立人才培养联盟等㊂
(二)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国际协同育人机制
国际化水平是衡量高水平行业特大学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一流大学需要培养一流的国际化人才㊂在新时代,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㊁国际交往能力,特别是跨文化交往能力的熟悉国际标准㊁国际动态的人才,这是 双一流 国际化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㊂①
第一,切实加强国际交流,不断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㊂在本科教育阶段,实施 2+2 或者 3+1 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一定的考核挑选拔尖学生,鼓励他们 走出去 ,到世界一流大学进行1 2年的交流学习,使其了解一流大学所在国家的地理文化,体验一流大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机制,等等㊂
第二,大力开展与高水平大学或机构的实质性合作,有效融合国际化教学资源㊂高水平行业特大学的世界 一流性 主要体现在要与当前引领该行业发展的高水平大学或科研机构建立稳定的㊁长期的合作关系,搭建国际合作平台,签订国际合作框架协议㊂由高水平大学或科研机构定期派出一流师资到行业特型高校任教,联合育人,联合进行科学研究攻关,同时,完善高校青年教师出国访问交流机制㊂
79①王稼琼:‘建设国际化 双一流 高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2017年12月16日,http:/
/edu.people.com.cn/n1/2017/1216/c415829-29711070.html,2017年12月18日㊂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