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一流学科视阈下的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研究
作者:潘昌伟
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20年第20期
作者:潘昌伟
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20年第20期
摘 要 基层教学组织是高校进行教学管理的最基本组织形式,一流学科建设需要一流的基层教学组织,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基层教学组织在划分标准、层级结构、基本职能和运行管理方面存在问题,进而对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在思想统领、统一标准、优化职能、融合发展和赋予权能方面进行了思考和研究。
关键词 一流学科 基层教学组织 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众所周知,高校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和运行状况决定着教学质量,在一流学科建设的大背景下,更加重视本科教学,因此,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所高校的一流学科建设水平。
1基层教学组织的源流
1.1基层教学组织的界定
在教育管理理论中,基层教学组织的界定存在着争议,狭义的观点认为,基层教学组织是以基础教学、教学研究为核心的基层正式组织形式,就是人们熟知的教研室;广义的观点认为,基层教学组织是以基础教学、教学研究、科学研究为核心的兼具部分行政管理职能的基层组织或者团体,不一定是正式的组织,可以包括教学(实验)中心、教学基地、团队等非正式组织。在实践中,这种非正式的基层基层组织越来越多,并在高校改革和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在一流学科建设中,这种广义的基层教学组织的界定,能更好地为一流学科建设服务,故此处采用广义的基层教学组织的观点。
1.2基层教学组织的历史变革
学界认为,基层教学组织的出现是学术自由的起始。在我国近代,早在洋务运动时期的学堂中就出现了基层教学组织的雏形,只是由于制度和规模的原因,基层教学组织没有建设起来。民国时期,由于受到三民主义的影响,基层教学组织基本采用以学科为划分标准,高校内部的组织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有的借鉴德日的“讲座制”,有的效仿英美的“学系”,基层教学组织具有较大的学术管理权限,体现了高校的学术自治。新中国成立后,高校的建设仿
照苏联模式,出现了教研室,教研室的主要功能是人才培养、教学研究和师资力量储备,极大地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为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然而,到了六七十年代,由于国家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又赋予了高校教研室以科研使命,在精英教育的模式下,教研室一方面履行教学职能,另一方面也行驶科研职能,促进了科研的繁荣和发展。但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高等教育模式的转变,以及《高等教育法》的出台,高校的社会职能演化成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和服务社会,因此,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成为高校的重要任务,这种转变严重地冲击了教研室的地位。尤其是在国家提出“双一流”建设的目标以来,高校瞄准身定位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不断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逐渐涌现出一系列非正式基层教学组织,例如:教学团队、课程组等。可以说,一流学科建设推动了高校基层教学组织的多元化改革。
通过对基层教学组织的源流考证,可以发现,无论高校基层教学组织任何变革,其都是高校行驶教学职能的基本单元,是进行教学活动的最基本大内,并且其职能在不断扩张,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高校职能的发挥。因此,在一流本科建设中,建设一批一流的基层教学组织显得尤为重要。
2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现状
2.1划分标准不统一
通过调研发现,基层教学组织划分标准包括:一级学科、课程类别、科研方向、教研方向等。划分标准的多元体现了基层教学组织的设置多元化趋势,是适用不同需求的客观体现,但是,由于划分标准的不统一,导致基层教学组织间存在交叉和重复设置的情况,这种缺乏科学规划的设置,必然导致基层教学组织的组织形式各异,成为高校内部管理的障碍,甚至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秩序,不利于一流学科建设。
2.2层级结构不统一
规模较大的院系,属于校、院、系、基层教学组织四级层级机构;规模较小的院系,属于校、院(系)、基层教学组织三级层级结构;直属院所,属于校、基层教学组织二级层级机构。虽然每种模式都具有一定的适当性,但是,这种不统一的层级结构给高校的内部管理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基层教学组织的彼此孤立状态,导致学科间交流的不畅,这种缺乏融合的层级机构,势必会影响一流学科的建设。
2.3基本职能不统一
由于基层教学组织的多元趋势,不同组织形式的基层教学组织的基本职能也有所侧重,有的侧重于教學职能、有的侧重于教研职能、有的侧重于科研职能,甚至有的仅仅具有一项或部分职能。实践中,这种非正式的组织具有优势,但也具有劣势,教育团队的教学职能很强,但是科研职能却没有,科研方向一致的课题组具有较强的科研职能,但是教学职能却弱化。
2.4运行管理行政化
虽然高校进行了去行政化改革,但是,基层教学组织的学术权力与行政职能之间的张力一直存在。在教学方面,高校设有教务处;在科研方面,高校设有科研处。实践中,基层教学组织几乎沦为处理学校或者院系下达的事务性部门。此外,基层教学组织的内部管理也存在不顺畅的问题,基层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会议、交流、研讨成为形式,沟通交流机制有待革新。
3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困境成因分析
3.1设置依据不足
新颁布的高等教育文件没有对基础教学组织作出规定,也没有相关政策出台,导致高校对基础教学组织建设缺乏顶层设计,没有充分认识到高校基础教学组织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调研发现,高校将有限的教育资源都投入到学科建设、科研项目上,基础教学组织建设没有固定的经费预算,这种物质支撑的缺乏,导致基础教学组织工作积极性丧失,工作流于形式,甚至形同虚设。
3.2规章制度缺位
高校基础教学组织的权责规范杂乱无章、权责不清,绝大多数基础教学组织没有明晰的工作条例和规章制度,例会制度、听课制度等没有统一的规范,即使有相关规定,也没有被认真执行。有的基础教学组织成员就一两个,没有岗位职责和工作分工,加之高校和学院对工作没有硬性指标,工作的随机性很强。
3.3教学科研冲突
“双一流”高校建设,各种大学综合排名等,都以科研成果为硬性指标,同时,高校绩效考核、职称评聘都以科研成果为主要依据。科研质量成为了高校和教师追逐的目标,教学似
乎成为了敝履,这种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在各高校中大行其道。这使得以教学为基本职能的基础教学组织逐渐被置于边缘地位。虽然一些高校进行了改革,但比例和数量仍没有较大的突破,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教学和科研的冲突问题。
3.4内部管理无序
由于高校教学工作的特殊性,每位教师都忙于自身的科学研究,与其他教师的交流时间被无限挤压,同时,弹性坐班制度使得基础教学组织成员之间的交流出现障碍,加之,基础教学组织对教师的管理是一种软管理,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为了因对考核、评职称,基础教学组织成员之间的“各自为政”状态成为常态,有效交流成为“欲而不能”。
4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思考
4.1以一流学科建设为统领
一流学科建设是当前绝大部分高校的首要任务,并且是将来一段时间内的首要任务。围绕一流学科建设将开展一系列的改革,其中基层教学组织的改革尤为重要,因为其决定着一流学科建设成败。所以,在基层教学组织的改革中,必须始终贯彻一流学科建设的思想,紧
紧围绕一流学科建设的中心工作,使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始终朝着为一流学科建设的方向上前进,更好地服务于一流学科建设。
第二轮双一流大学正式名单2022 4.2统一划分标准
基层教学组织的设立统一以学科建设为主导,兼顾其他标准,避免交叉和重复建设,尤其是已经被纳入到一流学科建设的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积极构建和完善协同创新组织体系,在多元化发展的基础上,避免必然的一致和全然的无序发展怪圈,发挥高校在教学管理领域的顶层设计职能,使高等教育改革落脚于一流学科建设上来。同时,积极构建新的基层教学组织形式。
4.3促进融合发展
虽然基层教学组织的层级结构存在差异,但是,横向的基层教学组织之间必须具有良好的融合机制,当下,一流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多学科的融合发展,因此学科间的交融关系日趋紧密,这就要求基层教学组织之间必须保持良性交流和沟通机制,构建学科或者多学科综合发展。基层教学组织间的人员流动、成果共享、交叉融合是进行一流学科建设的必然要求。
4.4优化基本职能
基层教学组织的基本职能,也是传统职能,在一流本科建设中,基层教学组织不能仅仅限于这两項,必须同时具备科研和学术管理职能。这也是一流本科建设对基层教学组织提出的客观要求。特别强调的是,基层教学组织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也必须发挥作用,采用“引育结合”的方式,不断优化师资队伍年龄、学历和职能结构,进行梯队建设,促进教学和科研的均衡发展。
4.5赋予相应权能
一流学科建设的应有之意就是重视本科教育,培养一流人才。但在实践中,基层教学组织的学术权能缺位,尤为明显的就是职称评定问题,限于各高校对于职称评定的科研任务要求,这种功利性的导向迫使教师将精力更多地投入到科研中,忽视了本科教学,出现的不合理现象就是,谁的科研成果多谁就能优先评上职称。基层教学组织对于教师的教学成果是最有发言权的组织,然而,基层教学组织在权能上存在“欲而不能”的窘境。因此,赋予基层教学组织以权能,参与对教师教学的评价。
5结论
一流学科建设作为高校新的发展目标,对高等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作为高校的基层教学组织而言,既是一种革新的机遇也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和挑战。基层教学组织对于一流学科建设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其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弊端也深深影响着一流学科建设的进程,所以,必须对基层教学组织进行解构,使其适应一流学科建设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王若兰.高校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内涵[J].教育教学论坛,2019(08):74-75.
[2] 韩超,查君君,张明艳,周鹏.高等学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01):70-71.
[3] 邱琳.高校基层教学组织改革与教学团队建设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05):130-131.
[4] 刘三民,杨丹,刘涛,修宇.基层教学组织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10):14-15.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