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医患沟通学”课程教学体系
2022年12月第51期
Dec. 2022
No.51教育教学论坛
EDUCATION AND TEACHING FORUM
医学生“医患沟通学”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研究
——以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为例
吴子怡a,谢 晖b
(南京医科大学 a.医政学院;b.第一附属医院,江苏 南京 211166)
[摘 要] 在我国当前某些地方医患关系紧张的背景下,加强医学生的医患沟通教育具有重大意义,医患沟通相关课程对于医学生来讲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如何使医学生更好地掌握并运用医患沟通学知识,进而提升医患沟通能力,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选取南京医科大学作为样本院校,从“医患沟通学”在临床医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入手,剖析该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课程改革建议,以期提升“医患沟通学”课程教学质量、完善课程体系。
[关键词] 医患沟通;课程改革;临床医学专业
[基金项目] 2021年度南京医科大学教育研究课题“多学科交叉融合背景下专业学位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以MPA(公共管理硕士)为例”(2021YJS-LX006)
[作者简介] 吴子怡(1999—),女,江苏徐州人,南京医科大学医政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卫生事业管理;谢 晖(1977—),女,江苏南京人,临床医学乳腺外科专业博士,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副教授(通信作者),主
要从事临床医学乳腺外科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51-0053-04    [收稿日期] 2022-04-08
引言
近年来,医患关系逐渐成为热点话题进入大众视野。《2021医师调查报告》中显示,高达50.7%的医师表示总体上的医患关系紧张,而当他们设想自己遇到医患矛盾时,57.9%的医师表示会感到非常害怕或者产生恐惧,仅有9.6%的医师能够冷静地应对。医患沟通障碍是导致我国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出现了一些医患矛盾,医务人员、患者迫切需要进行良好沟通。
良好的医患沟通有利于增进医患互信,进而缓解医患矛盾,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21世纪以来,高等医学院校逐渐开始重视对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北京大学率先开设了“医患沟通学”相关课程,随后,越来越多的医学院校相继针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开设相关课程。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高等医学院校的医患沟通教育起步较晚,在传统教育培养模式的影响下,重视医疗技术的教育,却轻视人文素质教育[1]。同时,各大院校对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不一,所开设的课程类型也不一,在课时安排、考核方式、师资力量等诸多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医患沟通的培养质量也参差不齐。
南京医科大学作为国内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之一,顺应社会现实需要,高度重视医患沟通教育,率先将“医患沟通学”列入临床医学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近年来,“医患沟通学”逐步作为该校全体医学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近5000学生从该课程中受益,医学生和临床教师均予以该课程高度评价,教材《医患沟通学》也受到许多医学院校和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的广泛好评。其中,临床医学专业是学校的重点专业,“医患沟通学”课程的建设更是重中之重。
基于此,本文选取南京医科大学作为样本院校,首先分析样本院校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再分析样本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医患沟通学”课程教学现状,最后提出“医患沟通学”课程改革的建议和策略,以期提升“医患沟通学”课程教学质量,完善课程体系。
教育教学论坛2022年12月
一、样本院校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样本院校临床医学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素养、科学精神、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发展潜质的初级临床医师。在教学安排上,该专业学生需要学习一年的公共基础课程及三年的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同时,学校会安排至少一年的临床实习时间;在课程安排上,该专业主干学科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主要学科为细胞生物学、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医学统计学、流行病学、诊断学、外科学基础、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临床技能训练等。不难看出,以上课程主要还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医学基本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基本临床操作技能。
然而,该专业所培养的人才不仅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在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方面,临床医学专业要求学生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善于理解、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具有较高的人际交流、沟通和信息反馈能力;在技能要求方面,要求学生具有与患者、家属或同事进行有效沟通和合作的技能。由此可见,如何使医学生掌握医患沟通技巧,提升沟通合作与交流能力,将作为临床医学专业进行课程的设置时的重要参考之条件一。
综上所述,将“医患沟通学”课程作为临床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是培养优秀医生的必要条件,也是适应
国家卫生服务体系和个性发展的需要。
二、样本院校“医患沟通学”课程教学现状
第二轮双一流大学正式名单2022
“医患沟通学”主要从医学、多门社会学科及与之相关的边缘学科的基本理论出发,对现代医患关系的客观实际及其演变规律进行了探讨。其教学内容包含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医患沟通学的理论基础;二是医患沟通学的基本原理;三是医患沟通学的分类原则、方法及经验等。
由于“医患沟通学”课程内容较多,在实际的教学中难免出现问题和困难,现归纳如下。
(一)课时安排较少
“医患沟通学”课程的内容充实且繁杂,很难在一学期内用较少的课时对课程内容进行透彻的讲解。课时少,内容多,往往会导致学生对每个章节只有浅显的认知却不能够深入理解,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从而进一步导致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停留在理论层次,缺乏深层次的理解,难以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产生不尽如人意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法单一
在教学方法方面,课堂大多以教师为中心,由教师根据课程的教学内容来讲解知识点,学生是倾听者而
非主导者。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其授课内容、方法、步骤,甚至学生实践操作的内容都由教师提前设计决定,学生处于被灌输的状态[2]。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较低,课堂效率低下,长此以往必然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动力,对教学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三)考核方式单一
在考核方面,考核方式单一,绝大部分依靠卷面考核,期末考试成绩占了极大比例。一方面,此种考核方式既不能综合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也不能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存在明显缺陷;另一方面,在此种考核方式下,学生可以通过死记硬背教材来获得好成绩,不利于引导学生真正内化并掌握知识,也不利于学生以后进行深入研究或走上工作岗位。考核方式、考核评价指标的缺乏,使学生的沟通能力很难界定,教学效果也很难得到客观评价。
(四)缺乏人文关怀
医患沟通课程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医学人文能力的培养、情感的唤起和价值观的启迪。在现阶段各大医学院校的医患沟通教育管理中,人文关怀的意识缺失是普遍存在的突出性问题[3]。目前,学校的医患沟通课程还停留在被动学习的层面,没有人文精神的注入与融合,会造成学生医学人文认知能力及医疗人文服务能力的缺乏,无疑很难提升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也无法达成课程开设的目标。
三、“医患沟通学”课程的改革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建议来进行“医患沟通学”课程教学体系改革。
(一)增加课程课时
鉴于提升医患沟通能力对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重要性,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师资力量等尽可能地给予“医患沟通学”课程较多课时,以保
第51期
证教材的内容能被透彻讲解,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彻底消化,进而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完善课程内容
“医患沟通学”课程知识琐碎且冗杂,基本知识涉及多门学科和理论,因此需要对不同学科知识内容、相关知识点进行有机整合,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进行准确定位。这要求我们重视教材知识内容的更新,并不断提高课程知识内容的质量,使学生通过对医患沟通知识的学习,转变沟通思维,从而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另外,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不可照本宣科,进行纯理论的知识讲解。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
合,注重对学生实践技能的考核,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使学生在掌握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将知识以不同的方式加以灵活应用,能够实际解决问题。
(三)强化对教学方法的革新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任课老师不应拘泥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中,而要采用各式各样的先进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目前较为流行的教学方法包括:第一,“问题式”教学方法。在授课中可以采取“问题式”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在实践中主动地去探求和思考问题。通过主动搜集资料、查阅文献、小组讨论、演示汇报等环节,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探索转变,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精神,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获得启发。第二,视频案例教学法。视频案例教学法就是对以视频形式表达出来的教学案例,在教师的引导下,就所提供的材料和问题展开分析和研究,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4]。该方法将声音和图像相结合,能够使学生掌握更多的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同时,通过真实的案例,有利于学生不断思考和接触现实生活中会遇到的有关医患冲突的问题,加强对各种复杂医患冲突问题的深刻认识和把握,并能学会运用理论知识去解释和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医患矛盾,提升沟通能力。第三,教学中尝试采用标准化病人。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简称SP),是指那些经过标准化、系统化地培训后,能够准确反映患者的实际临床问题的正常人或患者[5]。让标准化病
人以患者身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有利于锻炼医学生的临床技能、语言能力及沟通技巧,患者也不会受到打扰,契合了医患沟通的内涵。此外,可以尝试由富有经验的教师担任标准化病人,不仅能够真实表现出病人的表现(如表情、声音、体态等),还能对学生的表现按照统一的标准做出指导及回馈,从而强化教学与评估效果[6]。
(四)改革考核方式
在课程考核上,根据本课程人文性、实践性及技能性较强的特征,应摆脱医学课程闭卷考试的模式,采用课外作业、课程论文、实践活动等形式综合考核。除了传统的书面形式的期中、期末考试之外,还应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要侧重关注学生的出勤率,把课堂互动情况、标准化病人考核情况、案例讨论情况等平时成绩有效融入成绩考核中,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这样不仅能够反映学生的综合实力,还能保证考核方式更加公平公正。
(五)树立人文关怀理念,完善医学人文课程
人文知识的扩充,是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良好的人文精神有利于医学生树立优良的医德医风,在诊疗过程中自觉地增强人文关怀,从而避免医患双方冲突,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7]。在进行医患沟通课程的教学当中,在培养学生医患沟通技巧的基础上,应引导学生树立人文观念,传授给学生医学人文知识,构建以医学人文精神为导向的课程内容,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医学人文精神,全
面提高医学生的医学人文能力。
结语
总而言之,不断推进“医患沟通学”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索,进一步加强对医学生医患沟通教育的改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研究选取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作为样本,在分析该校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现状的基础上,对其“医患沟通学”课程教学现状进行了探讨,剖析了“医患沟通学”课程目前在课时安排、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改进的相关策略和建议,包括增加课程课时、完善课程内容、强化对教学方法的革新、改革考核方式等等,为提升“医患沟通学”课程教学质量、完善课程体系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吴子怡,等 医学生“医患沟通学”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研究
教育教学论坛2022年12月
然而,任何改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医患沟通学”课程的改革之路还任重而道远。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教学技术与工具也在不断革新,教育理念也在不断发展。南京医科大学应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重视对临床医学专业等医学相关专业学生的医患沟通教育,在落实各项改革建议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教学资源的投入,不断尝试教学方法的创新,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与考核评价体系,平稳地推动“医患沟通学”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所做研究对其他兄弟院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胡子旺,陈国栋,齐硕,等.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促进医患沟通教学模式改革的价值探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8,35(4):296-297.[2]王馥婕,王瑾,蔡金鑫,等.优化教学方式:充分发挥教学对象的主观能动性[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20,31(4):528-530.
[3]孙诗杰.基于人文关怀视域下的高校教育管理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20,498(52):21-22.
[4]汪文新.视频案例在卫生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
教育现代化,2017,4(48):203-205.
[5]李岩,娄宪芝,李岩,等.标准化病人联合PBL教学模式在传染病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8,17(1):63-66.
[6]李东霞,要洁,韩凌,等.提高医患沟通教学的质量:浅谈讲授医患沟通课程体会[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1):904-904,F0003.
[7]王洁.临床专硕生《临床思维与人际沟通》课程不同教学方式效果评价[D].南京:南京医科大学,2020.
Study on the Teaching System Reform of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Course for Clinical Medical Students: A Case Study of the Clinical Medicine Specialty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WU Zi-yi a, XIE Hui b
(a. School of Health Policy and Management, b.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1166, China)
Abstract:In some cases, tens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can bring about a lot of problem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rengthen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education for medical students, and the courses related to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play an role for medical students. How to make medical students better understand and apply the knowledge of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and then improve the ability of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is a question worthy of in-depth study. In this paper,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is taken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current teaching status and problems of the course based on the setting of the course. Finall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
stions for the course reform,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the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course and improve the curriculum system.
Key words: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clinical medicine specialty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