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
第27卷 第5期 牡丹江大学学报 Vol.27 No.52018年5月 Journal of Mudanjiang University May. 2018
文章编号:1008-8717(2018)05-0066-04
早期美中贸易对美国的影响
苗军梅 葛救恩
(安徽大学,安徽 合肥 230039)
摘 要: 独立不久的美国面临着世界强国的经济封锁。为了打开一条生路,这个年轻的国家主动将目光投向了中国。1784年,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来华打开了美中交往的大门,暴利而归引发了美国对华贸易的热潮。从1784年“中国皇后”号来华至1844年中美签订《望厦条约》的60年间,是两国交往的早期阶段。此间,积极主动的美国和消极被动的中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对美国产生了重大影响,既加深了美国对中国的了解,促进了美国的发展,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冲突和社会问题,并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很大破坏。
关键词:“中国皇后”号;美中贸易;影响中图分类号:K151 文献标识码:A
The Influence of Early U.S.-China Trade on
the United States
MIAO Jun -mei ,GE Jiu-en
(Anhui University ,Hefei,Anhui 230039)
Abstract: The United States was facing an economic blockade of world power.In order to open a way out,the renascent country paid more attention to China actively.In 1784,American merchant ship "Empress of China" came to China,opened the gate to the exchange of United States and China.Huge profits led to an upsurge of trade with China.From 1784 to 1844,the United States signed the "Treaty of Wangxia",which is the early stage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During this period,bilateral trade between the active US and the passive China has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United States.It not only deepened the understanding of China from America and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but also caused multiple conflicts and a series of social problems,resulted in great damage for natural environment.
Key words: "Empress of China";trade between China and United states; influence 收稿日期:作者简介:2017-12-22
苗军梅(1991-),女,山西临县人,安徽大学历史系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外关系史。
葛救恩(1991-),男,安徽砀山人,安徽大学历史系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外关系史。
一、中国皇后号来华1、中国皇后号来华背景
1783年9月3日,英美签署《巴黎条约》,美国正式脱离英国获得独立。但历时八年的独立斗争耗尽了美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战争期间,美国为了支付巨额战费而大举借债,到战争结束时外债总额已高达800万美元,内债总额亦将近3000余
万美元。[1]
独立后的美国生存艰难。首先,英国提高了对美国货物的关税,并严禁美国船只驶入其殖民地加拿大和西印度岛。其次,西班牙也封锁了密西西比河,严禁美国船只通行。法国虽开放了少许海港,但也仅允许载重60吨以下的美国船只驶入。经济封锁和贸易限制使美国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劣。新生
的美国“没有资源,没有资本,没有商业,没有朋友”[2],只能另寻他路以图生计。
然而,美国拥有发达的造船业。独立战争为美国培养了大批富有冒险精神和航海经验的人员,与地中海和西印度地区的通商贸易为美国培养了具有丰富贸易经验的商业巨头,英国与荷兰的航海贸易
让美国了解到了中国。于是,美国商人决定前往富庶的中国。
2、首次美中贸易
亲历广州暴利贸易的雷雅德回到美国后,大力宣传投资中国贸易。他与莫里斯、威廉·杜尔、丹尼尔·帕克、约翰·霍克尔等人共同集资,在波士顿购买了中国皇后号商船。
中国皇后号商船长100英尺,宽28英尺,可载重360吨。1784年2月22日,中国皇后号从纽约起航,接连穿越大西洋、好望角和印度洋,于8月23日抵达澳门,8月28日抵达广州黄埔港。
中国皇后号在广州进行了约3个月的贸易活动,商人们顺利出售了货物,并获得了丰厚的利润。据载,中国皇后号载有“32吨铅、50吨木材、500码羽纱、12桶酒、一箱毛皮,大约2万西班牙银币,还有近30吨西洋参等。船只和货物总共达12万美元。”[3]
1784年12月28日,中国皇后号启程返美,装载了“红茶2460担,绿茶562担,土布24担,瓷器962担,丝绸490匹,肉桂21担,总计99676美元”[4],于次年5月11日到达纽约港,完成了它的历史性远航。“中国皇后号总投资约12万美元,获纯利30727美元,约为投资的25%。”[5]中国皇后号打开了美中交往的大门,此后,随美船来华贸易者络绎不绝。
二、美国早期对华贸易往来
中国皇后号首次驶华所获得的巨额利润轰动了整个美国,船长山茂召呼吁政府,要求去中国进行贸易航行,美国的社会媒体也大肆宣扬对华贸易,越来越多的美国商人蠢蠢欲动,企图在对华贸易中名利双收。中国皇后号首航成功掀起了美国对华贸易的热潮。
于是,美国商船满载各种货物,纷纷从纽约、波士顿、费城等港口前往中国。一位美国史学家曾说:“在美国每一条小河上的每一个小村庄,即使是一只仅可承载5人的帆船都在准备出发到中国装茶。”[6]此话虽然有点夸张,但足以说明广州航线上美国木制帆船之多。
自1784年中国皇后号来华后,1785年的“试验”号、“大突厥”号,1786年的塞勒姆船,1787
年份船只数占比%吨位数占比%
18054140.61279222.1
18073037.1828017.1
18184446.31541023.9
18214242.41478222.9
18233531.31363522.5
18254240.81615322.9
18294031.01600020.1
18314127.71640019.3
18326235.82500026.3
18335931.224000 24.6
年份输入
占总输
入比重%
输出
占总输
出比重% 1780-1784136454 6.571767 1.4 1785-1789123164 2.7325988 3.9 1790-1794181096 3.1
440978 6.0 1795-1799374124 6.3139068017.6 1800-180********.5203644819.6 1805-1806767775 6.2339156030.4 1817-1819118455113.1571046941.5 1820-1824142728717.9486218633.1 1825-1829153471116.7411618228.6 1830-1833176669219.2332129624.7(注:许晓冬:《早期中美贸易关系与政策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69页。)
(注: 许晓冬:《早期中美贸易关系与政策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68页。)
美国对华贸易热不仅反映在美国来华船只的数量和吨位上,也表现在贸易额的变化上。到1792年,美国对华贸易额已跃居第二位。下表列举的是美国对华贸易输入与输出的总值与比重(每年平均数),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美国对华贸易额的变化情况。
总的来说,中国皇后号开启了美国对华贸易后,年的“同盟”号、“哥伦比亚”号、“华盛顿”号等相继绕行中国。仅1789年,就有15艘美国商船来华。下表列举的是19世纪前期个别年份的美国来华商船数及吨位,以此说明美商船只来华的积极性之高。
67
美国对华贸易飞速发展。1822年3月,美国众议院商业委员会提出报告时曾特别指出:美国贸易除大不列巅外,中国“不亚于任何国家”,美中贸易对美国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三、早期美中贸易对美国的影响
从1784年“中国皇后”号来华至1844年中美签订《望厦条约》的60年间,是中美往来的早期阶段。早期的美中贸易对美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改变了美国人对中国的认识
中国皇后号来华前,美国人对中国的认识,或来自书籍,或来自传入的茶叶、瓷器、丝绸等物。虽然他们并不真正了解中国,但却深为中国所吸引,很多家庭甚至以摆设中国物品为豪。美国人对中国的无限向往使得他们热切地期望探索中国。
中国皇后号使美国人开始真正走进这个神秘的国度。通过亲身与中国打交道,他们对中国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很多美商称赞中国“行商在所有交易中,是笃守信用、忠实可靠的,他们遵守合约,慷慨大方。”[7]很多美国人对中国文化也推崇备至。例如,卫三畏认为孔子开创的儒家学说可以和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相提并论;裨治文对中国的古代文学大为推崇;亨特也说:“世界上再没有别的国家产生过孔孟这样两个人,他们的学说被从不间断地传授这样久远的时代,受到这样广泛的崇敬。”[8]他还认为,中国是世界上对宗教信仰最宽容的国家,而西方教会却充满了杀戮和暴行。
但在一些传教士中却有不同的声音。有些传教士认为,中国的儒学是一种虚无主义,道学是宗教迷信,
佛教则是一种引进的衰落变种的异教,中国人是一正在走向毁灭的异教徒。中国社会对妇女的种种禁令让他们大惑不解,中国政府严格的经济管理体制给外商带来诸多不便,等等。
总而言之,随着交往的深入,亲身的经历使美国人对中国的认识也更加深刻和全面,在很多美国人心中,中国已经不再是一个完美无瑕的国度。
2、促进了美国的发展
早期美中贸易造就了美国的富商人,他们经营国内企业,投资本国商业,促进了美国的发展。例如,在对华贸易中积累了大量财富的吉拉德以100万美元买下了合众国银行费城分行的一切,将其变成了吉拉德银行,该行曾贷给美国政府1000万美元的巨款。[9]“对华贸易王子”阿斯特用获利得来的钱财在国内购置地产,经营银行业,死后遗产高达800-3000万美元。[10]1812年,美英战争爆发后,吉拉德和阿斯特购买了大量美国债券并向美国政府出借了数百万美元。对华贸易商约翰·福士返回美国后积极投资美国国内建设,先后修筑了多条铁路,加速了美国西进的步伐。也有一些富商创办了美国早期的商行,为美国的对外贸易提供了经济保障。另外,早期美中贸易还促进了美国沿海城市的兴起和美国造船业等行业的发展,保护了美国的海上权益。
以上种种,不仅帮助美国站稳了脚跟,还增强了美国的实力,促进了美国国内经济的发展,加速了美国工业革命时代的到来。
3、美英矛盾进一步加深
美国独立后,英国为压制美国而对其进行经济封锁。美国对华贸易展开后,英国更是对其进行商业角逐,两国甚至再陷战争危机。
英国1783年的新航海条例规定,只允许英国船只进入西印度岛的各港口,并对在英国其他港口的美国船只征收重税。1787年,英国又规定“禁止美国货物通过外国岛屿运入英国”。[11]为了对抗英国的排挤,鼓励对华贸易,美国联邦会议于1789年通过了第一个关税法,给予美国船只运入的货物以10%的关税折扣,并且对从中国进口茶叶的美国船只征收比从其他欧洲国家进口茶叶的美国船只低一半的关税。[12]同时,美国对英国东印度公司从欧洲购买的茶叶,即使用美国船只运入,也要课以重税。1791年,联邦会议又通过了第二个关税法,进一步加强对美国对华贸易商、进口商和美国商船的贸易和关税保护。1795年,英美签订商业条约,英国被迫允许美国船只从美国港口直接前往中国。
美国对华贸易的兴盛使英国十分嫉妒,因此,英国经常伺机给美国制造麻烦。英国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对美国船只进行拦截,并强行美国公民。双方甚至重开战火。1807年6月,英国“皇家海军”号首先向美国船只开火,1812年6月,双方爆发火力冲突,美国损失颇大。为报复英国,1816年,美国再次颁布关税保护条例,对棉花、羊毛、生铁等实行适当的保护税率。而英国东印度公司则垄断对华贸易,以此抵制美国竞争。
美国对华贸易的开展打破了英国对美国的经济封锁,也使英国越来越排挤美国。英美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深了。
4、加深了与土著居民的矛盾
美国人一方面在对华贸易中获得高额利润,而另一方面却与土著居民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1790年,“埃莉诺拉”号在夏威夷的檀香山停留时,因当地村民偷走了船上的一只小艇进行瓜分,双方发生纠纷。船长命令向土著人开炮,造成多人
68
伤亡。1794年,“杰斐逊”号上的船员对温哥华岛西岸的一个土著村庄进行武力突袭,也仅仅是为了报复偷船人。1811年,“东加”号船长在向当地人购买毛皮时,因对当地首领的开价不满而打了该首领一耳光,印第安人十分愤怒,几乎杀光了所有船员,最后一名船员在重伤之下爬进船舱,点燃了火药,将船上的印第安人全部炸死。拉姆齐回忆说:“手臂、大腿、头颅四处飞,这个部落几乎失去200人。”[13]
在发展对华贸易的同时,美国人与土著居民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加深,主要因为:一方面,土著居民对美国商船的偷窃使商人们受到了很大损失,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对华贸易;另一方面,对华贸易获得的巨大利润与对土著人做生意时的无利可图,加深了美国商人对土著居民的不满。可见,美国早期对华贸易也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国人与当地土著居民的关系。
5、加剧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来华贸易的美国商人们发现,毛皮、檀香木等物品在广州有很大的市场。在商业暴利的驱使下,大量美国商船在全球各地航行,以寻这些资源。
首先是对海貂的大规模猎杀。1819年,“艾西莉亚”号商船驶进南设德兰岛,两年内,该岛就有32万只海貂被杀死。[14]其次,加利福尼亚的阿拉斯加人也对海獭进行血腥屠杀。据统计,1805-1834年,从南太平洋输入广州的海貂皮多达180万张,价值约350万元,从北美太平洋沿岸输入广州的海獭皮也高达16万张,价值约400万元。[15]残酷的商业猎杀使许多珍贵的动物濒临灭绝。到19世纪30年代中期,毛皮贸易基本终止。
再者是对檀香木的大量砍伐。夏威夷岛的檀香木被很快伐尽后,美国商人旋即又对斐济岛的檀香木进行砍伐,到1812年,斐济的檀香木也已所剩无几。而玛克萨斯岛的大片檀香木也在仅仅3年的时间内就被砍光。[16]到1816年,所有的檀香木几乎都被砍伐殆尽。
毛皮、檀香木等物品的贸易导致了自然界的悲剧。广州市场的无限需求和丰厚利润的驱使,使得美国商人对海貂、海獭大肆残杀,对檀香树大肆砍伐。自然资源遭到了毁灭性的掠夺,生态环境受到了巨大破坏。
四、小结
“中国皇后”号打开了美中早期贸易的大门,引发了美国对华贸易的热潮。美中早期贸易往来对美国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既促进了美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强了美国的国力,为美国跻身西方列强之列积累了雄厚的原始资本,同时也引发了多种矛盾冲突以及一系列的生态和社会问题。
参考文献:
[1] 中美关系史丛书编辑委员会主编.中美关系史论
文集[C].重庆:重庆出版社,1985:65.
[2] Agnes.D.Hewes.Two Oceans to Canton:The Story
of the Old China Trade.New York,1944:10-11. [3]〔美〕埃里克·杰·多林.美国和中国最初的相
遇[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15. [4] 许晓冬.早期中美贸易关系与政策研究[M].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26.
[5] 梁碧颖.龙与鹰:中美交往的历史考察[M].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13.
[6] Agnes.D. Hewes.Two Oceans to Canton, The Story
of the Old China Trade,New York , 1944:27.
[7]〔美〕威廉·C·亨特.广州“番鬼”录[M].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72.
[8] 亨特著.旧中国杂记[M]. 沈正邦,译,章文钦,
校.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2:149.
[9]〔美〕本·巴鲁克·塞利格曼著.美国企业史[M].
复旦大学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研究所,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99.
[10]〔美〕本·巴鲁克·塞利格曼著.美国企业史[M].
复旦大学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研究所,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107-110.
[11]〔美〕复克纳.美国经济史:上册[M].北京:商
务印书馆,1964:183.
[12]〔美〕复克纳.美国经济史:上册[M].北京:商
务印书馆,1964:289.
[13]〔美〕约翰·海达德著.初闯中国—美国对华贸
易、条约、和救赎的故事[M]. 河道宽,译.广州:花城出版社,2015:97.
[14]〔美〕埃里克·杰·多林.美国和中国最初的相
遇[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148. [15] [美]泰勒·丹涅特.美国人在东亚[M].北京:
商务印书馆,1962:37.
[16] [美]埃里克·杰·多林.美国和中国最初的相
荷兰vs美国比分分析遇[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149.
69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