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倍子中药材详细说明书
五倍子
药材名称:
    五倍子
拼音名称:
    WuBeiZi
别名:
    盐肤木、五倍子树、五倍柴、山梧桐、木五倍子、乌桃叶、乌盐泡、乌烟桃、乌酸桃、红叶桃、盐树根、土椿树、酸酱头、红盐果、倍子柴、角倍、肤杨树、盐肤子、盐酸白。
科属:
    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青麸杨或红麸杨叶上的虫瘿,主要由五倍子蚜寄生而形成。
草药学1-600攻略
产地:
    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而以四川为主。
性味:
    [性味、归经]酸、涩,寒。归肺、大肠、肾经。
功效:
    敛肺降火、止咳止汗,涩肠止泻,固精止遗,收敛止血,收湿敛疮。
中成药:
    共有82种中成药使用五倍子:复方五倍子水杨酸搽剂庆余辟瘟丹京万红小儿健脾贴膏珍元清咽散日舒安湿巾日舒安洗液七味解毒活血膏冰矾清毒生肌散暖胃舒乐片等。
应用:
    1、咳嗽,咯血。本品酸涩收敛,性寒清降,入于肺经,既能敛肺止咳,又能清肺降火,适用于久咳及肺热咳嗽。因本品又能止血,故尤宜用于咳嗽咯血者。治肺虚久咳,常与五味子、等药同用;治肺热痰嗽,可与瓜篓、黄芩、贝母等药同用。治热灼肺络咳嗽咯血,常与藕节、白及等药同用。
    2、自汗,盗汗。本品功能敛肺止汗。治自汗、盗汗,可单用研末,与荞面等分作饼,煨熟食之;或研末水调敷肚脐处。
    3、久泻,久痢。本品酸涩入大肠,有涩肠止泻之功。用治久泻久痢,可与诃子、五味子同用,以增强涩肠之功。
    4、遗精,滑精。本品入肾,又能涩精止遗。治肾虚精关不固之遗精、滑精者。常与龙骨、茯苓等同用,如玉锁丹(《和剂局方》)。
    5、崩漏,便血痔血。本品有收敛止血作用。治崩漏,可单用,或与棕榈炭、血余炭等同用;治便血、痔血,可与槐花、地榆等同用,或煎汤熏洗患处。
    6、湿疮,肿毒。本品外用能收湿敛疮,且有解毒消肿之功。治湿疮流水、溃疡不敛、疮疖肿毒、肛脱不收、子宫下垂等,可单味或配合枯矾研末外敷或煎汤熏洗。
配伍效用:
    1、五倍子配伍茯苓、龙骨:五倍子固精止遗;茯苓宁心安神,健脾利湿;龙骨涩精止遗、镇心安神。三者伍用,有涩精止遗、安神定志之功效,用于虚劳、遗精滑泻、心神不安诸症。
    2、五倍子配伍牡蛎、五味子:五倍子收敛止汗;牡蛎收敛潜阳;五味子生津敛汗。三者伍用,有收敛止汗、潜阳生津之功效,用于阴虚盗汗、多汗、阳气浮越者。3、五倍子配伍五味子:五倍子敛肺降火、敛汗止汗、固精涩肠;五味子敛肺益肾、敛汗止汗、生津止渴。二药伍用,共奏敛肺止咳、止泻固脱之功效,用于肺肾两虚之久咳、气喘、自汗、盗汗;脾肾两虚之久泻久痢;肾虚不摄之遗精滑泄、带下、崩漏等症。
用法用量:
    煎服,3~9g;入丸、散服,每次1~1.5g。外用适量。研末外敷或煎汤熏洗。
注意事项:
    湿热泻痢者忌用。外感风寒或肺有实热之咳嗽及积滞未清之泻痢忌服。
鉴别用药:
    五倍子与五味子,二药味酸收敛,均具有敛肺止咳、敛汗止汗、涩精止遗、涩肠止泻的作用。均可用于肺虚久咳、自汗盗汗、遗精滑精、久泻不止等病证。然五倍子于敛肺之中又有清肺降火及收敛止血作用,故又可用于肺热痰嗽及咳嗽咯血者;而五味子则又能滋肾,多用于肺肾二虚之虚喘及肾虚精关不固之遗精滑精等。
采收加工:
    五倍子的采收时间在夏末秋初,以五倍子已长成而里面的蚜虫尚未穿过瘿壁时为最佳。此时的五倍子形似饱满的橄榄,外表呈棕或黄,带有少量灰白的丝状毛茸,皮壁厚约1cm,内藏有翅或有翅芽的灰蚜虫。采下的鲜倍要及时用沸水浸烫。在火大、水多、水沸腾时投倍和快速浸烫,待五倍子表面由黄褐转为灰时,立即捞出晒干或微火烘干。成品含水量不超过14%,倍壳质硬声脆,手压能破成碎片,即可出售。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五倍子含五倍子鞣质,即五倍子鞣酸达50%~78%,另含没食子酸、树脂、蜡质、淀粉、脂肪等。
    2、药理作用:
    (1)收敛作用:五倍子含有鞣酸,有沉淀蛋白质的作用,皮肤溃疡面、黏膜与其接触后,组织蛋白质即被凝固,形成一层保护膜,起收敛作用,同时小血管也被压迫收缩,血液凝结而呈止血作用。腺细胞的蛋白质被凝固引起分泌抑制,使黏膜干燥,神经末梢蛋白质的沉淀,可呈微弱的局部麻醉现象。五倍子中所含鞣酸对正常小肠运动无甚影响,但由于其收敛作用而减轻肠道炎症,故可制止腹泻。
    (2)抗菌作用:体外试验表明:五倍子煎剂对金黄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杆菌、白喉杆菌、大肠杆菌、伤寒和副伤寒杆菌等均有明显的抑菌和杀菌作用。经用乙醚提出其鞣酸后的五倍子液仍有抑菌作用。但五倍子心部的煎剂无抗菌作用。
    (3)其他作用:五倍子煎剂对接种于鸡胚的流感甲型PR8株病毒有抑制作用,此作用可能与其中所含的鞣酸有关。体外杀精试验表明:10%五倍子甘油溶液(1:1)有杀精子作用。鞣酸可与若干金属、生物碱或甙类形成不溶解化合物,因而可用作解毒剂。
    3、毒副作用:豚鼠口服煎剂20g/kg,未见异常,皮下注射后,局部发生腐烂、坏死,并表现不安、行动迟钝、萎靡、食欲差、呼吸急促,24小时后死亡。小鼠腹腔注射100%五倍子煎剂0.25ml,均于12小时内死亡,减少为1/10量时则未见异常。五倍子含有鞣酸,其有干扰食物吸收之作用(沉淀蛋白质),但在小肠之碱性环境中,蛋白质可重新被释出,因此食物和饮料中含少量鞣酸是无害的,但大量时如过度饮茶,可延缓食物之吸收。更大量甚至可引起刺激、腐蚀,特别在空腹时可导致疼痛、呕吐、下泻或便秘。一般情况下,停药后上述症状可自行消失,若症状严重者可给予对症处理。
临床应用:
    1、白喉:五倍子10份,冰片3份,研细,喷咽部,每日3~4次,用于白喉急性期有效。〔《赤脚医生杂志》1977;(1):27〕
    2、盗汗:五倍子5份,辰砂1份,研细水调糊状,睡前敷脐,次晨揭去,连用2夜,盗汗18例,药后汗止。〔《中医杂志》1965;(4):7〕
    3、肿瘤病盗汗:五倍子2~3g,研末敷脐中,外贴伤湿止痛膏固定,24小时换药1次,连用2次,肿瘤盗汗596人次,无效19人次,有效率为96.81%。〔《辽宁中医杂志》1988;(4):33〕
    4、上消化道出血:
    a.五倍子16g,水煎后过滤,浓缩后加甘油3ml,在内窥镜直视下,将塑管通过活检钳孔插入消化道内,对准出血灶喷洒2ml,92例,1次止血成功率为100%。〔《福建中医药》1988;19(3):33〕
    b.五倍子30g,诃子10g,明矾10g,甘油6ml,制成复方五倍子液(制法:五倍子、诃子,加水200ml煎取100ml,倾出药液,再加水160ml煎煮,过滤后将2次药液混合,再煎至60ml,复加明矾10g,加热溶解后再加入甘油6ml,过滤取上清液备用),在内镜观察下喷洒病灶紧急止血74例,其中胃肠黏膜组织活检止血32例,食管曲张静脉内注射硬化剂后出
血18例,胃肠道息肉电切后出血11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6例,上消化道炎性出血5例,支气管炎扩张出血及支气管癌出血各1例。结果1次喷洒立即完全止血者68例,其余6例,未立即完全止血,经第二、第三次喷洒全部达到止血目的,成功率100%。〔《河南中医》1987;(4):27〕
    c.五倍子6g,水煎成100ml,为1日量,分3次服完,33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6.97%。〔《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7;11(6):2〕
    5、糖尿病:五倍子500g,龙骨62g,茯苓124g,研细,水或蜜丸。每次3~6g,日服3次,期为3个月。31例,有效率为87%。〔《新医学》1979;(2):63〕
    6、早泄:五倍子煎汤熏蒸浸泡阴茎龟头,每晚1次,15~20天为1疗程,5例,单用本方而愈者2例,另外伴有阳痿、遗精的3例配合辨证内服中药而愈。〔《江西中医药》1982;(1):53〕
    7、单纯性甲状腺肿:五倍子放入砂锅内炒黄,冷却研末,睡前用米醋调成糊状,敷于患处,次晨洗去,7次为1疗程,23例,无效3例。〔《四川中医》1989;(3):25〕
    8、灼伤:五倍子9g,生炉甘石9g,蜂蜜18~24g,制成膏剂,外涂局部,1~2天换药1次,灼伤6例,硫酸灼伤12例,盐酸灼伤3例,敌敌畏灼伤4例,氟硅酸钠灼伤2例,双手Ⅱ度电烧伤2例,油烫伤1例,效果良好。〔《新医药学杂志》1974;(7):37〕
    9、冻疮:五倍子9g,荆芥15g,煎汁洗浸患部,用于冻疮未破者,效果满意。〔《赤脚医生杂志》1974;(1):39〕
    10、外伤:五倍子500g(用量视敷药范围大小而定),放铁锅内炒至深黄,再研成极细末,放入有盖的药罐内,加适量的醋和蜜(各等量),调成糊状备用。敷时面积要大于伤痛面积,敷药厚度要均匀,不必用纱布包扎,一般5天左右换药1次。外伤620例,其中单用五倍子膏外敷1~2次治愈者357例,敷药2~3次治愈者198例,敷药4~5次治愈者65例。〔《新医药学杂志》1974;(7):39〕
    11、化脓性疾病:五倍子250g,研末,另外取蜂蜜250g,文火煎,将五倍子末倒入蜂蜜中,搅匀,以不焦糊为度,取出晾干,研面。用时加适量米醋调成膏,涂敷患处,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化脓性疾病有效。〔《辽宁中医杂志》1980;(4):32〕
    12、带状疱疹:
    a.五倍子、生黄柏、伸筋草、生半夏、面粉各等份,食醋调成糊,敷于患处,外贴白麻纸,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22例,全部治愈。〔《陕西中医》1981;(1):21〕
    b.雄黄64g,五倍子70g,枯矾50g,共研粉末,加香油适量调匀外涂,23例,全部治愈。〔《广西中医药》1984;7(1):22〕
    13、传染性软疣:五倍子5份,乌梅、枯矾、大黄各1份,雄黄2份,研细末,用适量醋调成软膏敷患处,93例,全部治愈。治愈时间平均为7.5天。〔《广西中医药》1988;11(6):21〕
    14、脂溢性皮炎:五倍子、杏仁等份,白酒浸3天,外涂,每日3~5次。4例,痊愈3例,复发1例。〔《浙江中医杂志》1980;(4):188〕
    15、脓疱疮:细辛100g,五倍子200g,冰片2.5g,前二药共研细末加入后者研匀备用。先用苦参熬汁洗净患处,将药末敷满疮面即可,每日换药1次,脓疱疮效果良好。〔《吉林中医药》1984;(4):26〕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