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64唐宋词研究
07564唐宋词研究
的新体诗,是以音乐为本体的。“
曲子”是词最初的名称。 2.曲子是词的最初名称,以曲子称词,鲜明地体现出词与音乐的紧密关系。长短句之称标志着
词已经逐渐摆脱了音乐的附属地位,是以词的语言句式特点取代了音乐的特点。诗馀是就词和诗的
点。 2、唐诗中的七言诗往往被称为“长句”,五言诗被称为“短句”。所谓。
是相对后起的一个概念。曲子侧重强调其音乐性,长短句转 而以文学性为主,诗馀则是就是词与诗的关系而起的一个新名词。 2、俞彦认为是“诗亡然后词作,故曰馀也。” 3、况周颐说:“诗馀之‘馀’,作‘赢馀’之‘馀’解。词之情、文、节奏,并皆有馀于诗,故曰‘诗
脉解,视词为诗歌之剩义,不承认词体的独立地位。事实上,词的兴
起不是以诗歌之亡为前提的。 3.作丰富而有韵味解。4、词与诗相比,所“馀”者何?乃所谓和声、
泛声、虚声、散声也。(从音乐
作模式有关。 2、“倚声”一词大概在中唐时期就
为尊词
王灼、朱 以乐府为中心,认为
以词婉约浮艳的风格
认为词起源于隋代初唐
填词所倚的燕乐至隋代已初步成形。以七调和十二律而成八十四
系统,包含胡乐、俗乐和清乐三类。  中提出的一个概念。
词在语言风格上侧重浮艳。 宋人在唱词风格方面独重女音。 四字是王国维给词的体性下的定义,“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要眇宜修”四字的 意思大概是形容一种精巧细致富有于女性修饰之美的一种特质。 2、缪铖“细美幽约”。出自缪铖的《论词》,他把词的特质和词的起源结合起来,是具有启迪
《蕙心词话》。他的词心词境说相当
于创作中主客体之间的关系。词境相对客观,词心则相当于创作主体,是天资、学力、阅历等的综 合反映。词的创作就是词心与词境的有机结合,两者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3、中国自古以来由于地域的辽阔,在文化取向上就一直存在南北的不同。南方文学的典范, 词往往被称为“南词”。在唐宋词人中,从其籍贯来考察,重要的词人或者说是在所有的词人中,占 籍南方或在南方有仕履经历的,在总共800多人中,南方占了
82%,其中浙江最多,其次是江西、 张炎的
“清空”貌,质实的词写得典雅奥
博,但过于胶着于写作对象,所以显得板滞。在张炎的理解中,清空的词一定是蕴含着骚雅的意趣
的,质实的词则未必。所以清空的词澄净精纯,能传达出词人淡泊的胸襟,在风格上则是一种含蓄  王国维的境界说。王 "昨夜西风凋碧树。
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 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 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第一境界:晏殊《鹊踏枝》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笼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第二境界:柳永《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辛弃疾《青玉案》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峨儿
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王国维的意思是大诗人造境、写境,难以区分,最高的境界是能反映物景以及人生(感情)
的本质,而且,景情互相融合,达到浑为一体,这是最高的境界。 第一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西风凋碧树",是一种烦躁的心情, 诗人要观物,首先要摆脱现实的种种纷扰,破除一切我执,包括苦乐、毁誉、利害、得失,挣脱一
切个人的私念,达到胸中洞然无物,才能达到观物之微。"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时,便入定, 能去体会物之内在本质的美了。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对审美客体的审美把握,审美主体(作者) 有一种择一的、固执的、终身无悔的精神,在探索着事物的美。这种美必须将事物个别的、外在的、 偶然的东西跨越过去,得出普遍性的、内在的、必然的一种理念,用审美的把握塑造出美的意象, 诗人在此境界的心情是平静、纯净、自然的,寻求一种自然的乐趣。一方面,这种寻求是艰辛的, 使人憔悴和消瘦,同时,另一方面,这种寻求又是使作者的感情得到升华,达到完美的意境,虽然 "衣带渐宽",又是值得的,殉身无
悔的。
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里说的是顿悟。经过第一
阶段,第二阶段的苦苦寻求,作者能用最明快的语言,将事物玲珑剔透的表达出来,浑如天成。这 时作者的心情达到了无欲、无念、无喜、无忧的境界,获得了智慧。"
众里寻他千百度",表达了" 慧"的寻求的艰辛,"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表达了智慧的顿悟。诗人在艰苦的寻求中, 豁然开朗,灵感顿生,妙语连珠,境显现得光辉耀人,
情表达得沁人心脾,这是极不容易获得的一
种境界。在第三种境界,诗人也从自己创作的诗作中得到了精神上 列词体为寻常
大遍、成套者、杂
少分小令、中调、长调三种。 2、明代中叶,顾从敬刻分调本《类编草堂诗余》始分小令、中调、长分类。现存文献中,最早将令、引、近、慢四者并称的是王 灼。
2宋末张炎《词源》称引、近、慢
是题名。就《全宋词》的使用频率来说,使用最多的词调是 《浣溪沙》。
2、词在结构上一般分上、下两片(或称“阕”)。上片的最后一韵一般称为歇拍,下片开头的
一韵,多称为过片、过变,如果过片的句式与上片开头句式不同,则
谦和、宛转和简约。“豪放”最初也是用来描写人物个性的,
形容为人的自由自在,不拘成规。 2、以“豪放”论词,很可能源于苏轼。
3、宋末张炎虽粗分“豪放词”与举的是明代的张綖的《诗馀图谱?凡例》。
2、清初王士祯易张綖之“体”为“派”,依据词风的不同,百分婉约与豪放两大流派。
(宝髻偏宜宫样)为李隆基自度曲。主题是劝女及时嫁夫。表现女性之美的艺 术手法。
2.宝髻偏宜宫样,莲脸嫩,体红香。眉黛不须张敞画,天教入鬓长。 莫倚倾国貌,嫁取个,有情郎。彼此当年少,莫负好时光。 上阕描写女子的美艳过人。先写发髻,宝髻二字透露出来的是精致与讲究,偏宜宫样是侧写其
气质不凡。接下来写脸部,视觉上的脸嫩、眉长与嗅觉上的体香,衬 (平林漠漠烟如
织)、《忆秦娥》(萧声咽)两首最为著名,被宋代黄昇 誉为“百代词曲之祖”。
2、大约十里为一长亭,五里为一短亭。
3、《忆秦娥》(萧声咽) ①“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末二句痛极而返,是一种人生境界的升华,把秦
娥一人一时之所感,骤然扩展到千秋万世众人
之命运。王国维评此八字“遂关千
。  2、《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词中的渔父,实是遁迹江湖的作者自况。
3、张志和《渔父》词当时曾传入日本,遂开日本国填词风气之先。
描绘了一幅春江垂钓图,  江南》曲拍为句春去也,多谢洛城人)这是文学史上倚声 填词的最早记录,与诗友白居易酬唱之作。以拟人手法,说匆匆欲归的春天向爱春惜春之人殷勤致
A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B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C 忆江南,其次是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①白居易青年时曾漫游江南,其后又在苏、杭等地任职,故晚年对苏、杭风情别具情愫。此三 首词时作者闲居洛阳。《忆江南》三首是一组专咏江南的词,第一首
第一首以强 酒、观舞为描写对象,各有侧重地展现了富有地方特的画面, 并以感叹作结,表露其身在洛阳、
首尾各具,带有明显的
鼻祖。张惠言认为其词全祖《离骚》,深美闳约。
1、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①张惠言、谭献等将此词认为是“感士不遇”之作,张惠言更直言此词“照
花”四句有“《离骚》‘初
此词艺术上在温庭筠的作品中也有代表性,“小山”、“鬓
言富丽精致,极密,层次极清,中间暗寓转折。
于一体;动静结合,柳的安静与雁
的高飞形成对比;景象朦胧,以烟
心境,
“此 人,已成绝响。”
4、更漏子(玉炉香)宋代胡仔、近人李冰若均视此词为温词之冠。 5
其一认为此词描写困居华可以归入闺怨词一类;其二认 为此词是“思君”,是“托于弃妇,上下阕俱用6、梦江南(千万恨) 花。摇曳碧云斜。
”的写作特:既写“天涯”景,又以山月、水风的无知衬写游子的孤寂。末句情景相生,写碧云飘荡摇曳,适足 以形象地表现出游子飘泊无依的生存状态,低徊深婉。 7
截取倚楼颙望这一侧面,塑造了一个望夫盼归、
价;《采莲子》(菡萏香连)采莲过程的
细节描写理解其中采莲女子形象。  此词写对人生的感慨,
抒发盛筵难再的深层感喟和秉烛夜游、及时行乐的 消极思想。
2、梦江南(二首)(兰烬落,楼上 两词都以梦中的欢情反语言形象生动而饶有诗情画意,是梦境,也 是诗境画境。
3、采莲子(二首)(菡萏香连十顷陂,船动湖光滟滟秋) 塑造了怎样的女性形象?“举棹”、“年少”就是相和之声,作者选取采莲过程中的几个细节描写, 如贪戏弄水、脱裙裹鸭、贪看少年、融水抛莲等,塑造了一个活泼可
1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写江南景之好,下阕则以“垆边 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形容江南人物之美。末两句笔锋陡转,由江南而束归现实,不禁悲从中来, 盖江南虽好,终是异乡,而中原板荡,又无法还乡。故前面愈写江南风景、人物之美,愈能映衬出 作者思归而不能的痛苦心理。  通过对昔日羁旅不南可反衬了今日白头飘泊、境况堪嗟的悲哀。 3、荷叶杯
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拥。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
此隔音尘。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
①写一段萍水相逢的情感。
②分析此词的叙事特?此词叙事性较强,主要体现在结构谨严上,由“那年”而“从此”至“如今”
时间段落非常清晰。大凡初识谢娘的时间、地点,均有比较明确的记载,可见作者印象之深以及感 情投
入之真。语言一任白描,句句落实,鲜有隐约闪烁之词。 4、女冠子(二首)(四月十七,昨塑造了一个怎样女性形象?抒写了一位女子在婚姻生活上要求自由选择对象的强烈愿望,体现 了在当时社会条件下,女子对待爱情狂热而大胆、无所顾忌的精神。下接“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
, 乃是在一见钟情基础上作出的大胆决定,且妾、将、嫁都是舌齿音,须用力才能发出,故也显示出 这位女子的决心。末二句是转折,是在狂热之后的短暂冷静,然也不能改变初衷。可见这位女子执 意追求的是两情相悦的过程,而非
知作者名 一说认为是歌阮肇和仙女的宴舞和离别情景;一说 是唐庄宗自咏其情。
十、薛昭蕴,李冰若评论其风格特征是“清绮精艳”。
浣溪沙(倾国倾城恨有余)知作者名
这是一首咏古词,作者通过对西施离合经历的凭吊,抒发了对吴越兴
作者对边塞的荒寒景写,表现了边塞将士复杂的 心理状态。为北宋范仲淹等边塞词其《临江仙》
七首,  处处怜芳草”
景象,而景染情韵。下阕由景入情,
大都描写南方的风土人描写了船上游人和沙上少女互相 搭话并暗生情意的情景。
抚今追昔,对六朝古都金陵表现了莫名的悲凉情
和凝《江城子》词五首,这里选的是第二首。
描 相约时,从期待到担忧最后到抱怨
清代王士祯。作者 宕开前情,由对面写照,怨意加深一层,而且语言“有嘲有怨,放刁
与温庭筠、韦庄堪 通篇以写景为主,
缘景香,点明寒秋节候。接写
江边远望,先写纵目四望,楚天空阔;继凝神细望,片帆孤光。用笔收纵自如。
2
气骨健朗。法是欧阳修所称的“陡笔”。 词写相思之苦,而用笔跳荡。
这是一首描写西北征夫黯然生愁的边塞词。这首词用韵疏朗,
仅上下阕结句用韵。语言精警,气势雄阔,风格豪健,已开后世豪放
以楚王、神女之事为中抒发了一种思古之幽情,属 于怀古词的范围。 2、《南乡子》(归路近)
李珣《南乡子》词共有17首,所歌咏的都是粤东的风土人情。此首描写了采珍珠者在归途中
扣舷而歌的快乐景象和沿途所见的美丽夜景,生动入画。
一名延嗣,
字正中,
“冯正中词虽
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冯词在叙事中着力描写一种感情的意境。
冯词在叙事中寄托在若有若无之中,与屈赋的 某些特点相似,这首词是冯词风格的典型体现。词写一种难以挣脱的闲情,而笔法灵动。
这首词写韶光已逝、欢跃。上阕写景,下阕意象更
具跳跃,将时间和空间随着作者思绪的变化而变化,完全超越了地理位置和时序概念的时空限制, 或近或远,或外或内,真有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的意趣。
通阕以萧索的清秋夜景思量旧欢和孤寂难耐的心 理描写。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 全词写景角度变幻,
由由早晨到黄昏,由静景到动景,具见作者灵动
之思。情思绵邈深远而富有层次感,孤寂、苦闷、痛苦、绝望层层写出,让人心旌摇动。
词写思妇独居的困惑和景移情换。
写失却游春伴侣后的怅情感缠绵沉着。冯延巳很可能是借男女失意之
事以托意某一时期党争的失败。 7、清平乐(雨晴烟晚) 这是一首比较纯粹的写景词,它以暮春晚景为描写对象,从中折射出闺中女子的淡恨轻愁,娇 贵可思。
词写闺怨,不过 份有地位的贵族女子,因而在写景抒情上,
便有一种纤细委婉的特别
风致。“乍”是未曾料及的意思, 它喻示了女子情绪变化的突然性。春风吹绉池水,自然也搅乱了女子的心。“绉”字不仅写出了春风 吹掠水面后的形态特征,而且其微波细浪的描写,也十分符合贵族女子在情感萌生后又加以自我抑
与后主李蜀是填词创作中心。
(手卷真珠上玉钩)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词中流荡着的这种迟暮虚幻之感,或许融入了对 南唐风雨飘摇、国运式微的忧虑与感伤,词境也因而显得悠远阔大。 2、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王国维认为“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写荷花不写盛开的芙蕖,而写未开的菡萏,则更 显珍贵稚嫩。
宋词是一种然而秋天的摧残也就愈加让人惊心了。荷叶虽遭秋风掠杀,但翠如故。一种顽强的 美的生命力正是由此郁郁而出。故起句貌似叙写平淡,实蕴含着郁勃的生机。“西风”句交待菡萏、 翠叶香销凋残的环境和原因。既有对秋景零落的伤怀,也有对自身生 《摊破浣溪沙》,又。实为《浣溪沙》之别体,不过多三
字两结句,移其韵于结句而已,因有“添字”“摊破”之名。双调,四十八字,上片四句三平韵, 下片四句两平韵。此调五代和凝词称《山花子》,《山花子》本唐教坊曲名。近代在敦煌发现的《山 花子》调虽字数与和凝词相同,但为仄韵,所以不能认为是一个词体。
二十、李煜,字重光,自号钟隐,又号莲峰居士。
1、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感觉的复合和转换是此词的最大特。词写宫中夜晚歌舞宴乐
之盛况,而笔触多端,
自然表现出俊逸神飞之致。起两句写视觉所见,写出一女子的形象,三四 句写歌乐奏起,是写听觉,换头两句写嗅觉和味觉之美,末两句则是视、听等多种感觉的复合,全 词通过感觉的不停转换,突出了主人多方面的审美感受,详尽铺张而不吝笔墨。
这是一首描写男后而作。
3、捣练子(深院静) 这首词题咏本事,以寒砧捣练为核心,描写了思妇一夜无眠的苦闷和烦躁心理。
4、清平乐(别来春半)
起两句即拈出离定。且末句两个“更”字和
一个“还”字,更是形象地表现了愁肠百结、欲罢不能的心灵创伤。 5
此词描写了身处围城惆怅、惶恐、凄
表现出来。
这是李煜对当年降宋情上阕是对南唐全盛
时的回忆。下阕主题,转
折自然无痕。换头两句,借用“沈腰”、“潘鬓”两个典故,写出了自己归为臣虏后,精神和肉体上所 受到的巨大摧残。结拍三句是对临别南唐最后一刻的惨痛回忆。
起笔直入“恨”事,是比,以及梦里逍遥和现实冷峻 的残酷事实,所以“恨”由梦生,是梦事的虚幻带来了作者内心的隐痛。
8、乌夜啼(无言独上西楼)
名句“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上阕极写孤独之感,离别之愁黯然而生。 下阕直抒胸臆而意思层深。
“剪不断”者,乃自求解脱而不能也;“理还乱”则是“剪不断”后的退一步行
为,欲理清思绪,平定自己,然也是徒然而已。着一“乱”字,其愁绪纷繁可知。结句由剪、理之无 功而慨叹“别是一番滋味”,则味外之味,岂可明言?
实,动人心魄。
10、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词写亡国被俘后的悲苦之情,以梦境的“一晌贪欢”与冷酷的现实形成强烈的反差,从鲜明的今
昔对比中凸显隐埋心底的深哀巨痛。起笔用倒叙手法,先写梦醒后的感受,后情景之悲渲染尽致。 “梦里”两句,忆梦中情事,贪欢历历,语似轻闲,实痛苦莫名。“独自莫凭栏”,乃自我告诫之语。“流 水”两句紧承此意,说出人生将尽的悲哀。王国维《人间词话》曾评说李煜词“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11、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如何通过三层对比来表达主
题的?全词到此为止的六句,都是两两对照,都是永恒与无常的巨 大反差,李煜对宇宙与人生关系的思索,确实是具有相当的思想深度。但李煜柔弱的性格特点使他 不可能由此而激发出新的生命活
力,而是将自己完全抛却,沉溺在这种无边的生命悲歌中,静静等 候人生终曲的奏起。
下阕继续回忆观潮,而笔锋由观潮
2、名句“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3
或描写静的环境、静的氛围、静
的动作,都以静为核心,从中折射 ,其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之句,被后人称为咏梅绝调。《疏影》、《暗香》更因此成为后人填写咏梅词之调名。
1、点绛唇(金谷年年)知作者 林逋此作既出,引起了梅尧臣、欧阳修的竞胜心理,他们各自填了一首
相同题材的《苏幕遮》 (梅尧臣)和《少年游》(欧阳修),以此夸能。近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这三首咏春草的
①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②分析此词的铺叙?慢词在笔法在讲究铺叙,柳永此词的铺叙特点值得重视。上阕写别时情景, 都门
无语凝噎到念去去、千里烟波,逐层描写,视点由近到远,而离 别之情则日显其深。大凡离别的时间、地点、氛围、离别的表情、动作和心理,都备足无遗。
2、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①名句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王国维《人间词话》曾以这两句所表现的执着精
神,而把它喻为成就大事业、大学 这首以思念情人为主之不去、难以自拔的相思 之情。
这首词是以柳永叙写思妇心境,没有丝
毫的藏藏匿匿,躲躲闪闪,而是想什么说什么,反复说明,多维展示。 4、《迷仙引》(才过笄年)
柳永的这首词,就以
倾诉讼了欲结知音、脱离魔窟的强烈愿望,
从中也浸润着柳永的同情和怜悯
词的上阕通过
委婉地表示落籍从良是歌
妓珍重人生的惟一出路。下阕即由此宕出困惑,转出希望。
5、戚氏(晚秋天)知作者,这首
前后三叠,
212
《离
此词或作于柳永外放荆
至此基本
折断。而当此困于驿馆、
前路迷离之际,反思自己一生的行
历,勾画出自己深陷于懊悔与自责
之中的孤独身影。可视作柳永
一生的缩影。
中片写舟
中的见闻,下片抒发对绣阁
女子的思念以及归期阻隔的痛苦。
接下写游踪,从江渚历万壑千岩、
越溪深处,最后到南浦。
这是一首伤秋念
8、望海潮(东南形胜)
如何描写表现杭州的城市风?写
杭州,能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
展示其无可替代的风物景观,
融入了自己深厚的赏爱心情。起三
句用远景概括展示杭州的地理优
势与悠久古城风貌,时空跨越之
大。“形胜”、“繁华”四字,为通
篇之主旨,以下锦绣文字均由此生
发。“自古”二字贯串古今。“烟柳”
三句,写市区景观,由外到内。“云
树”三句,又由市内走笔郊外,描
写钱塘江雄武壮观的自然风貌。
上阕由古到今,由景及物,由物及
人,笔法弛张有度,视点动宕得奇。
下阕起句即点出西湖清景,
从湖山全景、四时风光、昼夜笙歌、
湖中人物四个方面,点面结合,勾
画出西湖的如画美景。全词
意象鲜明夺目,诗情画意,目不暇
接。层次井然,近景与远景、自然
与人文交替,以开朗广阔的大
自然和深长悠远的历史作背景,将
优美壮观的自然景观和生气蓬勃
的市民活动场面统摄笔端,笔墨
铺张扬厉、淋漓尽致。
9、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名句
‘霜风凄紧,关河冷
此语于诗句不减唐
人高处。
”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
归。
名句“碧云天,黄叶地。秋连波,
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
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西
厢记》中《长亭送别》即由此词点
染而成。词写羁旅思乡之感,但写
法别致。
2、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名句“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
归无计”下阕“家万里”遥接“塞
上”,状边境之辽远,写思乡之情。
“归无计”则表现了燕然未勒的客
观现状和杀敌报国、建立功勋的强
烈愿望。末两句极言将军、征夫
夜长不寐的痛苦心情。
3、剔争灯(昨夜因看《蜀志》
(曹
功名难
少年、中年、老年。
老年悴,力
不从心。只有中年,精力
充沛,得意尽欢,但也只有匆匆数
年,岂能为浮名牵绊,失去人生自
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堕风絮
无影”,自称“张三影”。
此词借托女子口吻,表
“无物
似情浓”,句式上是回答了
起句的提问,而其情浓既无物可
拟,实际上是否定了提问的意义,
喻示了伤高怀远的难以穷尽。
2、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名句“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
花弄影”。下阕换头为排解愁绪,
移步沙岸,但见暮之下鸳
鸯双栖,风吹云动,月溶溶,月
光下花儿轻摇,婆娑起影,似是顾
影自怜,故意摆弄。这一句是
一篇之警策,盖不独写出月夜花影
之摇曳神韵,而且写出了云破、
来与花弄影这三个层层递进的
逻辑发展过程。以及从祈盼明月朗
照到观赏花儿弄影的心情变化,包
容的画面既阔大,内涵的情致
也丰富细腻。
3、木兰花(龙头舴艋吴儿竞)
名句无数杨花
这两句写景
系上来说则互为因果,盖正因月
清明,方使杨花飘忽无影;反过来
说,从杨花轻飘无影,也可见
月之清明。这两句话的形容毕肖
以及它与清幽夜景的诗意配合,摹
写景物之工,确实让人叹服。
从中表现了知音难遇、相思
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
燕归来”。刘熙载评此联为“触著”,
“极炼如不炼”。这两句是为
世传育的名句,情致缠绵,音调谐
婉,是词中超一流的佳对。多用虚
字组句,但工稳异常。以花之
一开一落与燕之春来秋去象征人
事,并以花落之“无可奈何”与燕
来之“似曾相识”
形成无情与有情
对比,从凸现出人生与自然界有常
与无常的恒久规律,其内涵之博大
是昭然在目的。从语言上说,
也是妙语天成,不见修饰,是词人
即兴顿悟而成。
咏叹离情,没有一味的
而是将它放在有限的时
光和生命中去细加参悟,
从而宕出离情,抒发出旷达高远之
情。
3鹊踏枝(槛菊愁烟兰泣露)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尽天涯路”,王国维曾借用词中“昨
夜”三句来喻示成就大事业
大学问的第一种深情专注的境界。
这首词写闺思离恨。
4、踏莎行(小径红稀)
①名句“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
作者
抒发
一种时节流逝之感和人生苦
短之愁闷。上阕写暮春之景,极具
诗情画意。下阕过片两句承上启
下。
上阕以写景为主,笔调
梨花、飞絮之白,
碧苔之青,黄鹂之黄,
共同组成了一个动静相间、雅淡冲
和的境界。
6、山亭柳(家住西秦)
全词上阕以回忆为主,下阕则写现
时实境。通过昔盛今衰的强烈对
比,折射出歌女命运的坎坷
名句红杏枝头
这首词上阕
人生苦短、欢娱恨少的感慨。“绿
杨”两句皆由船上望见之景,此为
“风光好”
之第二义。绿杨与红杏,
彩搭配鲜艳夺目,写足东城风光
之“好”。“绿杨”句专写视觉。“红
杏”句是为世传育的名句。宋祁本
字永叔,号醉翁,晚
吉州庐陵人。
词集初
名《平山集》。
1、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西
湖指颍州西湖。
写的是春中的西湖,风景与心
情,动感与静态,视觉与听觉,两
两对应而结合,形成了一道
流动中的风景。
选取芳调谢后的暮春
表现了自己闲对残
红的悠然心态。
1056年,欧阳修
维扬是八年
前欧阳修曾任知府的地方,
且有亲自修建平山堂及亲手种下
的柳树存留于此。因而当此饯别之
际,欧阳修心中涌动,不能自已,
述作此词,既赠别故友,又兼写旧
怀。
4、踏莎行(候馆梅残)
名句
离愁”
征辔之义绾合。而以“春水”喻愁,
暗承李煜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
一江春水向东流”之意,并与“溪
桥”一语相应。但与李煜的愁情汹
涌不同,这里所表现的主要是一种
不断加深又持续相生的离愁形
成过程。
外。
尽处的绵绵春山,而行人早已在春
山之外了。煞拍两句语淡而情深。
通过去年与今年不同心
表现了主人公由幸福到
失落的心理过程,其中隐
含了对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满情绪。
上片写越女
三句点明人物身份、活动环
境和服饰特点。接下转入采莲之
事。
7、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名句“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
风与月”第二句情感就发生了转
折。这种转折终于使词人认识
到,情到深处的感受终究是理性难
以替代的,这种离恨与一时一地之
风月无关,而是与生俱来不可
抑制的。
8、南歌子(凤髻金泥带)
明代沈际飞《草堂诗余别集》卷二
曾用“前段态,后段情”来概括其
结构特征。上阕以描写女子
的装束和体态为主,下阕则叙写夫
妇亲密的生活情趣,以此凸显出一
个娇俏、温柔的新婚少妇形象。
这首词以惜春惜花的方
上片叙
写现时情景,深情涌现。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