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金融战的理解
关于金融战的理解
黄志凌
摘要:“金融战”不仅指一个经济体对另一个经济体发动的金融制裁,还包括一个强大的国际金融资本突然对一个金融体系存在严重漏洞的主权国家或关税经济体发动的货币狙击。长
期的金融战会引发一个国家的金融危机,摧毁其经济体系,使其经济发展陷入长时间停滞。回
顾近几十年的历史,美国非常擅长通过金融战操纵全球经济,从而达成自己的战略目的,其常
用的武器是金融制裁。为了在关键时刻能够顺利发动金融制裁,美国还准备了一系列法律依据。
美国发动金融战的底气在于美元霸权、支付清算垄断与无可替代的发达金融市场(以美国曾经
发动的金融战为样本,对金融战进行一些前瞻性的分析与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全球经济金融战国际货币体系金融制裁
作者简介:黄志凌,中国建设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冷战结束之后,各国金融市场之间的壁垒逐渐消除,金融资本对经济的支配能力急剧增强,全球经济的金融化属性日渐显现。与此同时,如果一个国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甚至能够单边地切断其他国家的国际资金流动,就可以通过金融制裁手段强迫他国遵循自己的意志+回顾近几十年来的历史,美国擅长通过金融战操纵全球经济,达成自己的战略目的。为此,以美国曾经发动的金融战为样本,对金融战进行一些前瞻性的分析与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怎样理解金融战
20世纪80年代起,金融资本对经济的支配能力急剧增强,全球经济的金融化属性日
金融危机爆发时间全珠T匕2020年第3期
渐显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非金融的实体经济部门对于金融部门的依赖程度达到了空前的地步,金融体系不仅支撑着实体经济运行效率,而且金融危机成为经济危机的直接;①二是金融部门的规模和对国内生产总值(GDP)贡献率等数据显著上升,越来越多的非金融部门通过金融资产而不是工业生产来获取利润,而且依赖金融资产获得收入人的财富和影响力急剧膨胀;三是金融资产交易严重脱离实体经济,并成为决定国际货币流向的主要因素,金融交易中心高度集中,金融技术也呈现垄断化趋势。②不仅如此,经济金融化还改变了国家财富的表现形态,使其从传统的土地、资源、商品等实体资产,转向货币、债券、股票等金融资产。③
特别是冷战结束后,各国金融市场之间的壁垒逐渐消除,金融资产开始成为各经济体跨境资金流动和经济活动的主要媒介。同时,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使得金融资产的电子化交易成为可能。全球经济金融化和金融交易电子化进一步扩大了金融资产的规模,提升了金融体系对经济的影响力。正是因为如此,如果一个国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甚至能够单边地切断其他国家的国际资金流动,就可以透过金融制裁手段强迫他国遵循自己的意志。一个开放的国家,离不开全球贸易、清算、支付、投资、融资,一旦被切断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联系,其整体经济将遭受毁灭性的打击。我们注意到,经济金融化的发展打破了过去国家安全的地缘防线,国家安全的维护不能再局限于领空、领海和领土的空间安全,还要关注经济安全,尤其是预防敌对国家凭借金融战优势引发本国金融危机,破坏本国经济发展势头的可能性。
这里所说的“金融战”不仅是指一个经济体对另一个经济体发动的金融制裁,还包括一个强大的国际金融资本突然对一个金融体系存在严重漏洞的主权国家或关税经济体发动的货币狙击。在货币自由兑换的国际金融市场环境下,一个国家(尤其是金融体系还存在结构性缺陷的国家)一旦被强有力的国际资本盯住并展开货币狙击,自身的金融体系可能随之崩溃,经济也将迅速倒退。短时间内突发的金融交易事件、支付清算事件,以及融资渠道关闭事件都可以引发一国经济的“猝死”,长期的金融战会引发一个国家的金融危机,摧毁这个国家的经济体系,使其经济发展陷入长时间的停滞。这就是市场所理解的“金融战”及其严重后果+
当然,深刻理解金融战,人们往往借鉴军事战与贸易战的思维习惯。其实,军事战争、贸易战争与金融战争相比,他们之间既有共性,也有各自的特殊性。进行异同点分
①黄志凌:《金融危机扰动下的趋势思维》,人民出版社2017年5月第1版,第1〜7页。
②张成思、张步昙:《再论金融与实体经济:经济金融化视角》,《经济学动态》2015年第6期。
③王湘穗:《币缘政治:世界格局的变化与未来》,《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年第J期。
析,既要基于战争原理来分析一般性,还要深入各自资源特点来分析特殊性。譬如左右军事战争的决策者是总统、政客以及军方,人数有限,因而战争往往可以持续很多年。贸易战争涉及众多经济实体,有各自的经济利益,往往很难长期坚持下去,尤其是市场相互依赖性很强的大型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战。观察强国发起的贸易制裁实践,我们发现有时即使是贸易战争名义还在(制裁法律没有取消),但相关实体出于利益考虑的“商业创新”已经使贸易战争效应大大降低,甚至名存实亡。这方面的例证不胜枚举。而金融战争介于前面所说的两者之间,主导的人数也不多,但多于军事战争的主导人数。而且金融寡头往往与政客的利益观和价值观高度吻合,甚至是政治家的智囊或智库,所以金融战争往往也可以持续很多年+
贸易战争的制约因素,一方面涉及商品生产线的技术约束,即产能过剩的浪费成本以及闲置维修成本和
拆除以后技术消亡的战略成本;另一方面涉及商品自身的物理约束,即不可能长期储存,生产出来卖不出去就要销毁,这就决定了贸易资源驱使的贸易战争不可能持续太长时期。而金融战争则不同,不涉及生产线,不涉及卖不出去的储存难题与销毁的问题,尤其是金融的特点是收益风险相匹配,资本借不出去虽然少了收益,但也没有违约风险。因而金融资源驱使的金融战争可以持续很长时间。军事战争资源特点受技术革命左右影响很大,因而军事资源驱使的军事战争到底持续多长时间具有不确定性。
概括来说,金融战有这样几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危害性强,实施金融制裁和货币狙击等手段,意在引发相关国家或经济体的金融危机,最终摧毁其经济体系,使其经济发展陷入长时间的停滞,而且危机后经济的恢复通常又是长期的、困难的;二是隐蔽性强,不像贸易战那样透明(譬如加征关税、进出口管制等都是公开的),受到货币狙击的国家或经济体在初期往往不知道具体的“敌人”是谁,金融制裁也是先以合规性理由从个案(有时是关键核心企业或金融机构)入手,具有“温水煮青蛙”效应;三是专业性强,大量操作是通过金融市场进行,尤其是一些汇率异常波动、非正常交易等,有些属于市场投机行为,有些属于有计划的金融战行为,非专业人士很难识别与判断;四是突发性强,一旦爆发,不会给被攻击与制裁的国家或经济体留下充足的应对时间;五是传染性强,透过市场特有的“恐慌机制”由一个具体的交易或具体的市场形态,迅速蔓延至整个金融市场并形成金融危机+
因此,我们对于金融战的特殊性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更不能简单套用贸易战或军事战争的逻辑与思维来应对可能发生的金融战。
全珠T匕2020年第3期
二、聚焦美国金融制裁与国际货币狙击实践,
被金融战击败的原因并不复杂
实证观察,金融战的形式多样,但金融制裁与货币狙击则属于发动金融战的重武器。回顾近几十年来的历史,美国是金融战的高手,擅长通过金融战操纵全球经济,达成自己的战略目的,其发动金融战最常用的武器是金融制裁+对于拥有美元霸权和支付清算系统霸权的美国来说,金融制裁是一种更为直接、高效、师出有名的金融战手段。
(一)金融制裁可能源于贸易战手段的失效,但一些金融制裁措施只有美国具备实施能力
金融制裁的发起主体多为主权国家,有时也包括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制裁方通过阻碍国家、组织、企业、个人等受制裁主体的资产和资金流转,实现“维护国际和平及保护人道主义,满足主权国家自身特定的政治和经济利益,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的需要,打击国际犯罪及活动的需要”等目的。①
以往,两国之间如果存在核心利益冲突,无法调和的矛盾时常演化为战争。但随着科技的进步,热武器的杀伤力正在不断增强。即便是国力极为悬殊的两国进行热战,占据上风的国家也难免会出现大量的军队人员伤亡。这会引发优势方国内民众的反战情绪,更会激发敌对国人民的民族仇恨。发动一场军事战
争,需要比过去更强的国民基础。因此,国家之间的交锋逐步转向经济领域,进攻方通过破坏敌对国的经济体系来达成战略目的,而贸易战就成为重要工具。
然而,传统的贸易制裁难以杜绝受制裁国家通过走私等灰手段获取商品的可能性,并需要高昂的人力成本确保制裁能够得到贯彻执行+②况且在全球产业链日益精细化的当今,各国经济早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件出口商品的生产可能涉及处于一条产业链不同环节的多个国家。一国对他国使用贸易制裁手段难免会造成误伤、自伤。而金融制裁具有不对称性、定向性等特征,开始逐步成为个别具备雄厚金融实力的国家实现外交政策目标的重要工具。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研究显示,在53个单独实施金融制裁的案例、101个贸易与金融制裁相结合的案例和21个实施资产冻结的案例中,分别有19例(36%)、32例(32%)和8例(38%)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但在40个单独实施
①徐以升、马鑫:《金融制裁:美国新型全球不对称权力》,中国经济出版社2015年版,第5、33〜3J 页。
②徐以升、马鑫:《金融制裁:美国新型全球不对称权力》,中国经济出版社2015年版,第80〜81页。
贸易制裁的案例中,只有10例(25%)获得了积极的效果。①
观察已有案例,现代金融制裁主要通过三大途径完成,②其中部分措施只有美国具备能力实施:
一是冻结或没收被制裁方的海外资产。制裁方通过冻结其境内被制裁方的资产,甚至联合其他国家在更大范围内冻结被制裁方的资产,限制被制裁方的正常经济活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因日本出兵占领东南亚南部,威胁到美英荷的国家利益,美英荷先后冻结日本的海外资产,封锁日本的石油贸易,遏制日本获得战略性技术、设备和资源的能力。
二是封锁被制裁方美元流通的渠道。美元是国际贸易往来和金融资产交易的最主要结算货币。一旦被制裁方获取或使用美元的能力受到限制,其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将举步维艰。2012年3月,在美国的压力下,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取消了伊朗金融机构的会员资格,导致伊朗出口商品的支付结算遇到极大困难,最终伊朗被迫在核武器战略上向美国做出妥协,换取美元的使用权。
三是切断被制裁方与全球金融机构的业务往来。制裁方在禁止管辖范围内的金融机构与受制裁方交易的基础上,还会利用自身的影响力,要求第三方国家的金融机构参与制裁,全面断绝被制裁方进入全球金融体系的渠道。
朝鲜案例:2002年朝鲜恢复核计划后,美国开始调查朝鲜的非法金融活动,并于2005年9月指控澳门汇业银行为朝鲜提供非法金融服务,宣称将在指控声明生效30天后的任意时间中断美国金融机构与澳门汇业银行的业务联系+虽然美国并没有对金融机构的行动提出具体要求,但大多金融机构出于对美国“秋后算账”的担忧,仍主动切断了与澳门汇业银行的往来+
伊朗案例:2006年9月,针对伊朗铀浓缩技术的成功研发,美国禁止伊朗银行通过第三方国家的银行进入美国金融系统+2006年后的2年内,在伊朗的外国银行从46家减少为20家。③2011年底,美国在2012年《国防授权法》中进一步升级了对伊朗的金融制裁措施,规定外国金融机构不得为伊朗中央银行或其他受制裁的伊朗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否则将受到美国的制裁。许多金融机构为了避免受到美国的处罚而选择放弃伊朗市场,伊朗逐渐被美国排除在国际金融体系之外+
①刘东民、史晨:《美国实施金融制裁的趋势、特征及其依赖的技术平台》,《银行家》2018年第8期。
②徐以升、马鑫:《金融制裁:美国新型全球不对称权力》,中国经济出版社2015年版,第J7〜56页、79页。
③刘建伟:《美国金融制裁运作机制及其启示》,《国际展望》2015年第2期。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