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 试论《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形象的塑造
论    文    目    录
内容摘要  ……………………………………………………………  1
关 键 词  ……………………………………………………………  1
正    文  ……………………………………………………………  2
  一、超神化的描写 …………………………………………………  2
  (一)杰出的政治家 ………………………………………………  2
  (二)聪慧的智者 …………………………………………………  3
  (三)忠义的典范 …………………………………………………  4
  二、白璧微瑕 ………………………………………………………  5
  (一)军事上的失误 ………………………………………………  5
  (二)用人上的失察 ………………………………………………  5
  (三)诚信的缺失 …………………………………………………  6
  三、令人扼腕叹息的悲剧性命运 …………………………………  7
  (一)弃隐入仕的抉择 ……………………………………………  7
  (二)壮志难酬的无奈 ……………………………………………  7
  (三)鞠躬尽瘁的付出 ……………………………………………  8
  四、大量艺术手法的恰当运用 ……………………………………  8
  (一)艺术夸张的方法 ……………………………………………  8
  (二)衬托的艺术手法 ……………………………………………  9
  (三)细节与性格相互交融 ………………………………………  9
注    释  ……………………………………………………………  11
三国志孔明传秘籍
参考书目  ……………………………………………………………  12

论  文  内  容  提  要
内容摘要:
诸葛亮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塑造的一个光照全书的人物形象。自有《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这一艺术形象以来,对其评价与关注,便多局限于书中对其神化的一面,认为他是一个神机妙算、足智多谋的完美人物,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是聪慧的智者、忠义的典范。其实,《三国演义》在超神化塑造诸葛亮的优点的同时,也刻画了其人性化的缺点。同时,《三国演义》还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诸葛亮悲剧性的命运。而大量艺术手法的恰当运用,也充分起到了烘托的作用。因此,诸葛亮这一艺术形象才会更加丰满真实,更为深入人心。我从四个方面,对《三国演义》一书塑造诸葛亮的成功经验进行了简略概括分析。
关键词:  《三国演义》  诸葛亮  艺术形象  多重性  悲剧
试论《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形象的塑造
作为中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在艺术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其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栩栩如生、深入人心的典型人物形象,如曹操、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周瑜等等。而这里面,诸葛亮可以说是最为家喻户晓、最具“人气”,也是罗贯中着墨最多的人物了。童谣中“曹操胡子兵马多,抵不上孔明一只脚(此处为方言,音juē)”,便可见其“知名度”。纵观《三国演义》全书一百二十回的内容,其中涉及诸葛亮的篇幅,自第三十六回“元直走马荐诸葛”至第一百一十六回“武侯显圣定军山”,有80回之多。一部《三国演义》,近乎写成了《诸葛亮传》。
自有《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这一艺术形象以来,对其评价与关注,便多局限于书中对其神机妙算、足智多谋的一面的刻画。如:毛宗岗称“吾以为三国有三奇,可谓三绝:诸葛孔明一绝也,关云长一绝也,曹操亦一绝也”(1)。康熙皇帝赞美诸葛亮说“诸葛亮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人臣者,惟诸葛亮能如此耳”(2)。但是,性格是具有二重性的,“人世间纯粹的‘完美’与纯粹‘缺陷’的性格并不存在。真实的性格,美而有魅力的性格常常是在美丑,善恶矛盾统一的联系之中”(3)。就《三国演义》一书对诸葛亮形象的塑造来看,窃以为,全书在超神化描写诸葛亮的优点的同时,也刻画了其人性化的缺点,揭示了其悲剧性的命运。金无
足赤,人无完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正是因为书中如此刻画,诸葛亮这一艺术形象才会更加丰满真实,更为深入人心,引得无数文人志士扼腕叹息。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对《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形象的塑造,作粗浅的探讨。
一、超神化的描写:杰出的政治家、聪慧的智者、忠义的典范
(一)杰出的政治家
1、在政治理想上,诸葛亮展现了其远大的胸襟和志向。隐居隆中时,诸葛亮“好为《梁父吟》”,且“每自比管仲、乐毅。”(4)他在草庐中便对天下形势了如指掌,分析合情入理,以及他早已做好的西蜀五十四州图,都充分说明了他是一个“斡旋天地之手,匡扶宇宙之机,上可仰瞻天文,下可俯察于地理,中可流泽于万民”(5)的大儒、真儒。很明显,诸葛亮的隐居,不是避世,而是“专待春雷惊梦回,一声长啸分天下”。(6)
2、在政治作为上,诸葛亮以政治家的眼光敏锐地预见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并
正确地提出了刘备的战略行动计划和后来蜀汉内政外交的方针。短短一页“隆中对”,反映了
当时形势发展的趋势,规定了正确的斗争策略,成为刘备事业的生命线。此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蜀、魏的长期斗争,蜀、吴的联合抗曹等事实,都充分证明了“隆中对”的正确性。
3、在治蜀问题上,诸葛亮实行了法儒合一的执政理念。以法治国,以严济宽,严格做到奖惩分明,并不乱以刑等政策都非常深入人心,而且他从自身做起,不避亲就远,做到了一视同仁。这种做法赢得了百官的赞誉,包括曾被他废为庶人的廖立和削职为民的李严等,也深为其言行所折服。诸葛亮死后,廖立垂泣曰:“吾终为左衽矣!”,李严则“大哭病死”。(7)可见一斑。
4、在对待少数民族问题上,诸葛亮采取了和抚的政策。对孟获“七擒七纵”,真正做到了以德服人,耐心等待。诸葛亮的“和抚”政策收到了良好效果,南征之后,西南地区出现了较久的局面。
(二)聪慧的智者
《三国演义》用大半篇幅描写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对于其智慧的神化也是比比皆是。举两例以证之。
首先是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是《三国演义》中的重要战争之一,诸葛亮是这次战争的关键人物。他只身过江,“舌战儒”,消除孙权疑虑,建立了孙刘联盟,夺取了赤壁之战的胜利,并乘势占领荆襄九郡,为刘备集团开拓了一个崭新的发展局面。赤壁之战中,前敌总指挥是周瑜,而运筹帷幄,从旁策划,真正居于主导地位的是诸葛亮。这场战役,生动塑造了诸葛亮时时足智多谋、处处棋高一着的高大形象。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